冲压生产工艺文件内容摘要:

/1423 2123/2510 1070/1100 1655/1950 100 8 1685/1765 2480/3100 1317/1370 1860/2390 120 8 1945/2104 2760/3570 1540/1653 2150/2720 60 10 1195/2020 2080/2205 935/956 1630/1715 80 10 1540/1612 2500/2850 1200/1250 1930/2250 100 10 1863/2020 2930/3510 1475/1550 2320/2840 120 10 2144/2390 3320/4050 1680/1865 2600/3160 注: 按环境温度+ 40℃,最高温度为+ 70℃计算。 导体扁平布置时,当导体宽度在 60mm及以下的截流量应按表列数值 减少 5%,当宽度在 60mm以上时,应减少 8%。 5 附表 2 搪锡或涂导电膏的矩形母线的允许截流量(交流 /直流) 材 料规 格 铜 铝 单 根 双 根 单 根 双 根 15 3 205 170 20 3 270 220 25 3 330 270 30 4 465 / 40 4 610 - /1060 495 - /1880 40 5 685/690 - /1220 555/560 /995 50 5 840/850 /1490 685/690 /1215 50 6 935/940 /1660 765/770 /1355 60 6 1100/1120 1700/1950 900/910 1390/1605 80 6 1445/1475 2060/2570 1190/1200 1680/2070 100 6 1770/1830 2410/3170 1470/1500 2020/2695 60 8 1290/1310 2110/2420 1055/1075 1730/1890 80 8 1650/1715 2560/3020 1360/1395 2100/2470 100 8 2020/2130 3990/3720 1670/1740 2460/3040 120 8 2340/2540 3320/4300 1960/2100 2730/3450 60 10 1440/1490 2500/2660 1190/2100 2070/2170 80 10 1855/1945 3010/3430 1520/1585 2480/2820 100 10 2260/2420 3420/4225 1870/1960 2940/3450 120 10 2585/2830 4000/4890 2140/2370 3390/4000 注: 母线最高允许温度为 35℃,环境温度:铜 40℃,铝 35℃。 当环境温度不等于规定数值时,表中电流应乘效正系数,铜及铝母线的校正系数分别见附表 3 及附表 4 母线表面涂漆。 本表适用于开启式分支母线的选择。 附表 3 周围环境温度不等于 40℃的校正系数。 周围环境温度℃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校正系数 附表 4 周围环境温度不等于 35℃的校正系数。 周围环境温度℃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校正系数 6 铜母线搪锡加工 工艺规程 ZJ01062020 适用范围 本工艺手则适用于公司生产的各种低压开关柜,动力箱,配电箱的一次铜母线接触面搪锡处理。 设备 搪锡锅 电炉 2KW 塑料盒 薄磷铜片 使用材料 锡 Sn 工业用 锌 Zn 工业用 盐酸 工业用 锌 锡料百分比及温度制度 材料的重量百分比 锡( Sn 80%) 锌( Zn %)锌的比例愈大越易搪上锡,但锡层防潮性差。 搪锡锅的温度控制 锡锅温度在 450℃ ~500℃,其最佳温度为 470℃ ~500℃。 4、 用浓度计把盐酸选择为 10%,其余为自来水。 5、 工艺操作过程 将电炉接通电源,把盛有锌、锡的锅加温到 450℃ ~500℃,应尺量保持温度 稳定。 把按照 (母线加工工艺守则)加工好后的铜母线浸入温度为常温,浓 度为 10%的盐酸中 10~20 秒(取出后停约 3~5秒,检查表面是否还有氧化铜存在,如铜母线氧化的比较严重,在溶液中浸泡的时间应适当加长)。 将经过 条处理好的铜母线,浸入锡锅中(浸入深度为超过接触面约 30~40 毫 米,在锡锅中的停放时间约为 10~20 秒),待锡搪上后,将铜母线取出。 将取出的铜母线,用薄磷铜片将已搪上锡层的部分残渣去掉,表面刮平。 质量检查 搪过锡的铜排接触面应平整光滑,无脱落现象即为合格品, 否则必须把搪在表面的 镀层处理掉,接上述工艺过程重新加工。 安全 在搪锡时,应将母线慢慢放入锡锅中,以防锌、锡溅起,发生事故。 为了操作安全,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戴手套(垫干布或棉纱也可),并应避免将水 带入锡锅中,以免烫伤。 7 母线涂敷导电膏 工艺规程 ZJ01072020 适用范围 本工 艺守则适用于高低压成套配电装置,作为铜-铜,铜-铝,铝-铝, 母线连接,搭接面涂敷导电膏的加工工艺,不适用于已经在搭接面镀锡的铜铝母线。 涂敷导电膏前母线的处理 母线在经过下料、校平、弯制、冲孔、压平接触面后需经溶液或氢氧化钠水溶液(氢氧化钠水溶液只适用于铝母线)处理以清除氧化层及污物等,经酸碱处理的母线应进行中和处理。 母线表面不允许残留酸碱溶液。 经过以上各工序加工过的母线,搭接面必须无油污毛刺,锤痕。 涂敷导电膏 母线经过酸碱溶液后,应迅速涂敷导电膏。 导电膏种类及适用范 围 TD1- 1 型导电膏适用在铜-铜,铜-铝母线搭接面涂敷。 TD1- 2 型导电膏适用在铝-铝搭接面处涂敷。 两种导电膏不允许混用。 每个搭接面处必须进行两次涂敷。 第一次涂敷,先在搭接面处涂上薄薄的一层( - 毫米)导电膏,然后用细钢丝刷涂擦,以清除表面的氧化层并防止再氧化。 第二次涂敷,当搭接面的每一个地方都涂擦后,可用抹布将导电膏擦去,立即再涂上一层新的导电膏,厚度比第一次涂的略厚一些。 进行第二次涂敷后的母线应尽快装配,若短期存放应当防止涂敷面沾附灰尘和杂物等。 母线安装用螺钉连接时,紧固应当选用力矩搬手,连接接触面的压力大小适中,如压力小接触电阻大,压力太大则会使母线产生塑性及蠕性变形,时间久了,同样会使接触电阻增大,从而增加温升。 8 二次线配制 工艺规程 用范围: ZJ01082020 本工艺守则适用于公司目前生产的各种低压开关柜的二次线配制亦适用于低压配电箱 、屏的二次线配制。 使用材料 绝缘导线(铜芯、塑料线)颜色见附二 白色塑料屏型套管(简称字头) 6<内径>塑料管 紧固件 各种规格铜质线鼻子<铜接头> 标记牌 压线夹 乙酸乙脂,环已铜 使用设备及工具 50250℃烘箱 剥线钳 冷压钳 尖嘴钳 斜口钳 螺丝刀 电烙铁 电池试灯<自制> 工艺准备 看清图纸,注意图纸上的备注说明,注意事项以及材料,操作等有特殊要求。 熟悉本工艺守则,备齐所要的材料及所有工具。 按图纸要求备齐电器元件,并检查其是否符合图 纸设计要求及质量是否合格,合格 证及使用说明书是否齐全。 元件及材料与图纸要求不符,必须备有代用手续方可使用,否则不得使用,不合格 的元件及材料不得使用。 根据产品型式及图纸各方面要求,确定走线方案。 根据图纸在字头上打字<无打字机,可用龙胆紫加冰片配成液,用蘸笔写,要求 (字体工整,字迹清晰)然后涂配制液体( )。 根据图纸在标记牌上打字<无打字机亦可采用上述方法>。 工艺过程 粘贴标记牌 9 按确定好的走线方案,量料下线<端子接线预留 40- 50mm>并按图纸 要求套字头。 绑扎排线 剥去导线的绝缘层,弯 圆圈,多股软线按导线规格套上相应的接线鼻子并夹紧。 将导线接到电器元件上。 端子排接线 其它接线排线 自检,用电池试灯检查线路是否按图要求接通。 交检,评定质量 工艺要求 下线。 凡是在可转动的门、面板上的线束,其导线必须采用多股软线,其它用单股硬 线。 同一排列<同一工号>柜上所用的塑料线应保持颜色一致或力求相同。 导线规格使用见附件 1 剥线 截面在 1- 平方毫米的导线,应使用剥线钳剥去绝缘层 二次线接到发热元件上或电阻上时,必须在导线上穿瓷套管。 电器部件采用直接压线时,导线可不弯圆,与接 点直接压线。 弯曲转向 根据走线方案需弯曲转换方向时,用手指进行弯曲,不得用尖嘴钳等锋利工具 弯曲,以保证导线绝缘层不受损伤。 导线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导线外径的 2 倍。 扎线 采用塑料带扎紧法。 所有的线束要求扎紧,塑料扎带要求距离均匀。 所有线束内的导线不得有凹凸不平,歪斜现象。 线束应保持横平竖直,线束应为圆形。 每一线束的始末二端必须压紧。 线束的固定 过门的线束,必须在活动点的两端固定线束,为保证可动部分的自由开关,导线束 应留有余量,但在转动时不得碰及柜体。 线束原则上不应在信号灯,电阻等热元 件上方敷设,否则应有 50mm以上的距离。 线束与其它带电体,距离不得小于表 2 所规定的 数据。 表二 10 额定电压( KV) 3 6 10 距 离(mm) 15 75 100 100 线束在线架上固定时,应将塑料扎带缠绕 2- 4 层,然后夹紧。 线束在行线过程中,对保证其牢固,线束的自由摆动量不大于 40mm,可用活动 线架固定,横向距离应小于 40cm,纵向距离应小于 50mm,也可用绕线管束线。 端子排的安装及接头。 端子排的首尾两端必须装有终端挡板,不同的安装单位的端子排也必须用终端挡板 分清。 每个端子的 接线端只允许接一根导线。 字头的要求: 字头上打字应清晰,不得褪色。 10 查对导线规格是否合适正确<按附件 1 为准>。 11 检查工艺要求 第 条 第 、 、 条 第 条 第 - 6 条 第 - 7 条 第 条 第 - 9 第 - 10 第 - 11 以上条款均适用于自检和专职检验。 11 装配工序作业指导书 ZJ01092020 适用范围 本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