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剖析材料——专业自评报告(最新整理by阿拉蕾)内容摘要:

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实用英语等级证书,中、高级制图员,中、高级维修电工,工具钳工等职业资格证书,要 求学生获得 2 种以上职业资格证 书。 机电一体化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一览表 序号 职业资格证书 颁证单位 等级 1 制图员资格证书 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 中级或高级 2 工具钳工 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 中级或高级 3 维修电工 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 中级或高级 (三)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2020 年被中平能化集团确定为“集团公司示范性培训 8 基地”。 依据《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争取在今后五年内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成为省级或国家特色专业。 在专业建设规划中,进一步明确学生培养目标 、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课程建设目标、教材建设目标和社会服务能力发展目标,继续深化校企合作,推动“厂中校”、“校中厂”等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完实践教学条件;继续推进和完善 “工学结合 2+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法;与行业企业密切联系,加强“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紧紧围绕专业核心技能,开展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重构,突出人才技能培养特色,更好地为区域经济服务。 ,措施得力 围绕专业建设规划,分别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 实训室建设、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改革、产学结合的人才培 养途径等方面 制订 了切实可行的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并在实施中不断优化。 通过专业建设,充分发挥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广泛深入开展社会和企业人才需求再调研,“专业教师下厂矿、企业能手进校园”,校企双方共同修制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强调“学中做、做中学”的培养手段,真正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观。 把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岗位技术标准相衔接;把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纳入实践教学环节。 2020 年年底前使 98%以上的学生至少能取得双证 书,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提高对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实现 96%以上的毕业生就业率和95%以上的用人单位满意率;继续发扬示范院校引领作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改革与建设在同类院校中具有明显优势与特色,在省内外具有较大知名度与影响力。 建设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 3 门。 到 2020 年年底,争取建设国家级工学结合精品课程 1 门,建设省级(教指委级)工学结合精品课程 1 门,建成院级工学结合精品课程 2 门。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紧紧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建立教师培训、交流和进修深造的机制,完善教师到煤矿、企业顶岗实践制度和兼职教师管理 、聘用、考核制度,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以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为重点,制定培养计划和方案,带动专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聘请厂矿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 9 员和能工巧匠,形成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在国内机械行业同类院校处于领先水平,具有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 校内 实 训 基地建设 逐年完善 , 实训设备日趋先进。 加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完善校企共建共管的运行机制。 确保学生在第五学期开始到企业顶岗实习半年以上,使校企共育 “ 2+1”人才培养方案在同类院校中起示范和 引领作用。 校内新建自动生产线实训室、工业机器人实训室,充实完善机电液综合实训室、 CAD/CAM 实训室、电气控制实训室,新增校外实习基地 3 个 ,使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达到 15 个。 加强实验实训及顶岗实习教学的内涵建设,营造浓厚的职业氛围,成立实习实训教学管理机构,建立实习实训运行、管理机制和校企共同考核评价机制。 加强实习实训教学改革,满足煤矿机电设备电气维修、生产线自动控制技术和机电设备智能开发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保证实训室设备的 可开出的综合性与设计性实训占实训总数的比例达 60%以上,开出率 100%。 ,保障措施到位 ( 1) 组织保障措施 作为“全国机械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专业”和院重点建设专业,学院对本专业今后的建设和规划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管理办法,对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精品课建设、教材开发、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科研与技术服务等工作加大表彰与奖励力度,稳步推进专业建设和改革工作。 ( 2) 经费保障措施 五年内,学院将投入 500 万元,用于专业建设与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建设与改革、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等工作,确保专业建设有方向,经费支出有保障。 ( 3) 师资保障措施 学院制订相关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具备高学术水平和高学历人员担任专业教师。 鼓励在职教师参加学术进修,提高个人学历和学术水平。 通过校企合作,引进和吸纳企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兼职教师课时比例。 10 有计划派遣专业教师到企业兼职锻炼,进行工程进修,增强实践能力。 积极参加专业行业教育培训活动,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组织方法。 以精品课建设和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使全体教师得到锻炼,提升教学能力和专业 学术水平。 ( 4) 注重教学团队建设,特别要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通过参加产学研活动和实践能力培训工作,提高团队双师”素质;二是加强青年教师的教育工作,通过传帮带、集体备课、集体观摩、集体评课等方式,培养青年教师的责任意识和教学素质,特别是通过说课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时间 主要工作 具体内容 — 通过企业调研和毕业生的信息反馈,进一步修改人才培养方案 ( 1)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专业教学标准; ( 2)建成 院级工学结合精品课程《自动生产线的调试与 维护》、《机电一体化设备维修》; ( 3)培养专业带头人 1 人 、 骨干教师 1 人 、 双师型教师 2 人; ( 4) 新建自动生产线实训室,充实完善机电液综合实训室; ( 5) 新增校外实习基地 2 个; ( 6)为高职学生等开展职业技能鉴定 600 人次 — 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课程改革与实施、 师资培养 品课程建设 教材建设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 1) 2020 年建设 3 门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课程标准、课程教学设计、教材); ( 2) 2020 年将 《自动生产线的调试与维护》 课程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 3) 2020 年 继 续 培养专业带头人 1 人 、 骨干教师 1人 、 双师型教师 2 人; ( 4) 2020 年外聘兼职教师 3 人 ; ( 5) 2020 年 新建工业机器人实训室,充实完善CAD/CAM 实训室、电气控制与 PLC 实训室; ( 6) 2020 年 新增校外实习基地 1 个; ( 7) 2020 年为平煤集团开展各种技能培训 300 人次; ( 8) 2020 年为高职学生等开展职业技能鉴定 600 人次。 — 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课程改革与实施 师资培养 精品课程建设 教材建设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 1) 2020 年 将 《自动生产线的调试与维护》 建成 国家 级工学结合精品课程,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建设成为院级工学结合精品课程; ( 2) 2020 年完成项目建设总结报告 ; ( 3) 2020 年开发 3 门优质核心课程的实习实训标准、实习实训指导手册 ; ( 4) 2020 年 特色专业建设成效总结和建设成果推广。 通过专业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将全面提升办学实力和办学条件,推动 11 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加快课程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专业水平和专业知名度,更好的为煤炭企业服务,为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的建设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主要成果 包括: ( 1)编写专业建设总结报告; ( 2)编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标准; ( 3)开发 3 门优质核心课程标准、实习实训标准、实习实训指导手册; ( 4) 建成 1 门省级精品课程、 3 门院级精品课程 ,力争建设 1 门 国家 级精品课程; ( 5)培养 1 名专业带头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