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22麻风树种植技术教程内容摘要:

洒硫酸铜肥皂液或者粗制碳酸钠溶液(4~5g溶解在1L水中)防治。 对患病植物喷洒混合肥液。 4. 防治:(1)清除病菌:发病后及早摘除病梢、病叶,落叶后及时清理园内的腐烂病叶、病枝集中烧毁,以减少侵染来源,减缓病情发展。 (2)冬季休眠期喷药:有些白粉病菌(如梨白粉病)可在枝干表面越冬,发芽前喷铲除性药剂(喷洒波美2~4度石硫合剂)可杀灭越冬病菌。 (3)生长期药剂防治:从历年发病前5~7天开始喷药,可预防白粉病发生。 防治药剂有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50%代森铵800~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 (4)加强栽培管理:栽培密度不要过大,保持通风透光;增施磷钾肥,氮肥要适量。 如下参考列表:发生时期防治时期供选药剂药剂名称使用方法3~4月冬季休眠期石硫合剂稀释成波美2~4度,即1斤石硫合剂对水4~10斤喷雾发病初期(病害发生期前5~7天)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喷雾50%代森铵800~1000倍液喷雾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雾二、细菌性角斑病 1. 发病症状:主要为害叶片,染病斑圆形或多角形,初于叶背现水渍状叶肉稍凹陷斑,后扩大并受叶脉限制呈膜状不规则角斑,病斑大小不等,叶面病斑呈灰褐色油渍状,湿度大时,叶背病斑上溢出污白色菌浓;干燥时,病部易干、质脆,呈开裂或穿孔状。 该菌主要为害叶片薄壁组织,叶脉不易受害。 急性型发病,出现水渍薄膜状腐烂,病叶呈铁锈色或褐色干枯,后病部破裂、 脱落形成穿孔。 (见图3)。 图3 受害叶片2. 发病条件:(1)一般低温、高湿、重茬的温室、大棚发病重。 (2)该病为细菌性病害。 病菌在种子或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翌春由雨水或灌溉水溅到茎、叶上发病。 菌脓通过雨水、昆虫、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 (3)发病适宜温度为18~25℃,相对湿度为75%以上。 在降雨多、湿度大、地势低洼、管理不当、连作、通风不良时发病严重。 (4)磷、钾肥不足时发病也重。 3. 防治:(1)浸种消毒。 用天宇专用浸种液泡种24小时,捞起晾干待播。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可选用下列药剂:世福、速补、菌立灭混配进行喷雾,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如下参考列表。 发生时期防治时期供选药剂药剂名称使用方法4~8月播种前天宇专用浸种液浸种24小时发病初期(首次发现有病害)世福1000~1200倍液喷雾速补800倍液喷雾菌立灭800~1000倍液喷雾三、根腐病1. 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幼苗,成株期也能发病。 发病初期,仅仅是个别支根和须根感病,并逐渐向主根扩展,主根感病后,早期植株不表现症状,后随着根部腐烂程度的加剧,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逐渐减弱,地上部分因养分供不应求,在中午前后光照强、蒸发量大时,植株上部叶片才出现萎蔫,但夜间又能恢复。 病情严重时,萎蔫状况夜间也不能再恢复。 此时,根皮变褐,并与髓部分离,最后全株死亡。 该病常与沤根症状相似,属真菌病害(见图4)。 图4 受害根部病菌在土壤中和病残体上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