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6ex-036:ws-t367-20xx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ord版内容摘要:

n,然后按 法进行清洗、消毒与灭菌,压力蒸汽灭菌应采用 134℃ ~ 138℃ , 18min,或 132℃ , 30min,或 121℃ , 60min; b) 将使用后的物品采用清洗消毒机(宜选用具有杀朊病毒活性的清洗剂 )或其他安全的方法去除可见污染物,然后浸泡于 1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 60min,并置于压力蒸汽灭菌 121℃ ,30min;然后清洗,并按照一般程序灭菌; c) 将使用后的物品浸泡于 1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 60min,去除可见污染物,清水漂洗,置于开口盘内,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内 121℃ 灭菌 60min或预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 134℃ 灭菌 60min,然后清洗,并按照一般程序灭菌。 和一般物体表面应用清洁剂清洗,根据待消毒物品的材质采用 1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1mol/L氢氧化钠溶液擦拭或浸泡消毒,至少作用 15min,并确保所有污染表面均接触到消毒剂。 剂清洗,采用 1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至少作用 15min。 为防止环境和一般物体表面污染,宜采用一次性塑料薄膜覆盖操作台,操作完成后按特殊医疗废物焚烧处理。 (脑脊液、肾、肝、脾、肺、淋巴结、胎盘等组织)污染的中度和高度危险物品,传播朊病毒的风险还不清楚,可参照上述措施处理。 品、一般物体表面和环境表面可只采取相应常规消毒方法处理。 13 危险物品,采取以下措施处理: a) 清洗并按常规高水平消毒和灭菌程序处理; b) 除接触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外科内镜外,其他内镜按照国家有关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处理; c) 采用 标准消毒方法处理低度危险性物品和环境表面,可采用 500mg/L~ 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相当剂量的其他消毒剂处理。 ,应告知医院感染管理及诊疗涉及的相关临床科室。 培训相关人员朊病毒相关医院感染、消毒处理等知识。 物品,使用后应立即处理,防止干燥;不应使用快速灭菌程序;没有按正确方法消毒灭菌处理的物品应召回重新按规定处理。 物品,不能清洗 和只能低温灭菌的,宜按特殊医疗废物处理。 、消毒剂应每次更换。 ,应立即消毒清洗器具,更换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手的清洁与消毒。 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周围皮肤可选择碘伏原液擦拭消毒。 ,后清洗,再灭菌。 消毒可采用含氯消毒剂1000mg/L~ 2020mg/L浸泡消毒 30min~ 45min,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氯消毒剂5000mg/L~ 10000mg/L浸泡消毒 ≥60min,然后按规定清洗,灭菌。 (室)或换药室,每例感染患者之间应及时进行物体表面消毒,采用 %过氧乙酸或 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室)、换药室、病房环境表面有明显污染时,随时消毒,采用 %过氧乙酸或 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终末消毒可采用 3%过氧化氢或过氧乙酸熏蒸, 3%过氧化氢按照 20ml/m3气溶胶喷雾,过氧乙酸按照1g/m3加热熏蒸,湿度 70%~ 90%,密闭 24h; 5%过氧乙酸溶液按照 ,湿度为 20%~ 40%。 、被罩、衣物等单独收集,需重复使用时应专包密封,标识清晰,压力蒸汽灭菌后再清洗。 14 、器具和物品。 ,防护和隔离应遵循 WS/T311的要求;接触患者时应戴一次性手套,手卫生应遵循 WS/T313的要求。 、布垫等敷料、一次性医疗用品、切除的组织如坏死肢 体等双层封装,按医疗废物处理。 医疗废物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进行处置。 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处理应符合国家届时发布的规定要求。 没有要求时,其消毒的原则为:在传播途径不明时,应按照多种传播途径,确定消毒的范围和物品;按病原体所属微生物类别中抵抗力最强的微生物,确定消毒的剂量(可按杀芽孢的剂量确定);医务人员应做好职业防护。 12皮肤与黏膜的消毒 2遍,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2遍以上,作用时间 1min~ 3min,待稍干后再用 70%~ 80%乙醇(体积分数)脱碘。 ≥2g/L氯己定 乙醇( 70%,体积分数)溶液局部擦拭 2~ 3遍,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70%~ 8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擦拭消毒 2遍,作用 3min。 ,作用时间 3min~ 5min。 、有效的皮肤消毒产品,按照产品的使用说明书操作。 肌肉、皮下及静脉注射、针灸部位、各种诊疗性穿刺等消毒方法主要是涂擦,以注射或穿刺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 2次,消毒皮肤面积应 ≥5cm5cm。 中心静脉导管如短期中心静脉导管、 PICC、植入式血管通路的消毒范围直径应﹥ 15cm,至少应大于敷料面积( 10cm12cm)。 手术部位的皮肤应先清洁;对于器官移植手术和处于重度免疫抑制状态的患者,术前可用抗菌或抑菌皂液或 20200mg/ L葡萄糖酸氯己定擦拭洗净全身皮肤。 2遍,作用 15 ≥2min。 ,待稍干后再用 70%~ 80%乙醇(体积分数)脱碘。 ≥2g/ L氯己定-乙醇( 70%,体积分数)溶液局部擦拭 2~ 3遍,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有效的手术切口皮肤消毒产品,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操作。 应在手术野及其外扩展 ≥15cm部位 由内向外擦拭。 采用碘伏原液擦拭作用 3min~ 5min,或用乙醇、异丙醇与氯己定配 制成的消毒液等擦拭消毒,作用 3min~ 5min。 、伤口创面消毒 1000mg/ L~ 2020mg/ L的碘伏擦拭,作用到规定时间。 ≥2g/ L氯己定-乙醇( 70%,体积分数)溶液局部擦拭 2~ 3遍,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1000mg/ L~ 2020mg/ L季铵盐,作用到规定时间。 ≥2g/ L氯己定水溶液冲洗或漱洗,至冲洗液或漱洗液变清为止。 3%( 30g/ L)过氧化氢冲洗伤口、口腔含漱,作用到规定时间。 500mg/ L的消毒液冲洗,作用到规定时间。 、有效的黏膜、伤口创面消毒产品,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注明不能用于孕妇,则不可用于怀孕妇女的会阴部及阴道手术部位的消毒。 13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采用湿式清洁。 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室内用品如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的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 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 16 部(室)、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病房与部门的地面与物体 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 地面消毒采用 400mg/L~ 7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 30min。 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同地面或采用 1000mg/L~ 2020mg/L季铵盐类消毒液擦拭。 地面和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当遇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所用消毒剂应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14清洁用品的消毒 ,在 250mg/L有效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在 50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 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使用后的布巾、地巾等物品放入清洗机内,按照清洗器产品的使用说明进行清洗与消毒,一般程序包括水洗、洗涤剂洗、清洗、消毒、烘干,取出备用。 布巾、地 巾应分区使用 17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 、器具和物品清洗的效果监测 ,应目测和(或)借助带光源的放大镜检查。 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 和锈斑。 3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效果,检查的方法与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 ATP生物荧光测定等监测清洗与清洁效果的方法及其灵敏度的要求,定期测定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蛋白残留或其清洗与清洁的效果。 应每批次监测清洗消毒器的物理参数及运转情况,并记录。 .当清洗物品或清洗程序发生改变时 ,也可采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进行清洗效果的监测。 ;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清洗消毒器应停止使用。 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 求。 、更新、大修、更换清洗剂、消毒方法、改变装载方法等时,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检测,清洗消毒效果检测合格后,清洗消毒器方可使用。 、化学监测法、重物监测法和 B—D测试,应遵循。 a)标准指示菌株: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含菌及抗力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b)标准测试包的制作:由 16条 41cm66cm的全棉手术巾制成。 制作方法:将每条手术巾的长边先 折成 3层,短边折成 2层,然后叠放,制成 23cm23cm15cm的测试包; c)标准生物测试包或生物 PCD的制作方法:将至少一个标准指示菌片装入灭菌小纸袋内或至少一个自含式生物指示剂,置于标准试验包的中心部位即完成标准生物测试包 18 或生物 PCD的制作; d)培养方法: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在无菌条件下取出标准试验包的指示菌片,投入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经 56℃ 177。 1 ℃ 培养 7d(自含式生物指示物按产品说明书执行),观察培养结果; e)结果判定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试验组培养阴性,判定为灭菌 合格。 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试验组培养阳性,则灭菌不合格;同时应进一步鉴定试验组阳性的细菌是否为指示菌或是污染所致。 自含式生物批示物不需要做阴性对照; f)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因一般无标准生物监测包,应选择灭菌器常用的、有代表性的灭菌包制作生物测试包或生物 PCD,置于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且灭菌器应处于满载状态。 生物测试包或生物 PCD应侧放,体积大时可平放; g)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支生物指示物,置于空载的灭菌器内,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规定条件下培养,观察结果; h) 可使用一次性标准生物测试包,对灭菌器的灭菌质量进行生物监测; i)注意事项 1)监测所用菌片或自含式菌管应取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证批件,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2)如果 1d内进行多次生物监测,且生物指示剂为同一批号,则只设一次阳性对照即可。 : a) BD测试包的制作方法 BD测试包由 100%脱脂纯棉布或 100%全棉手术巾折叠成长30cm177。 2cm、宽 25cm177。 2cm、高 25cm~ 28cm大小的布包;将专用 BD测试纸,放入上述布包的中间;制成的 BD测试包的重量要求为 4kg177。 或采用一次性使用或反复使用的BD测试包。 b) BD测试方法测试前先预热灭菌器,将 BD测试包水平放于灭菌柜内灭菌车的前底层,靠近柜门与排气口底前方;柜内除测试包外无任何物品;在 134℃ 温度下,时间不超过 ,取出测试包,观察 BD测试纸颜色变化。 c)结果判定 BD测试纸均匀一致变色,说明 BD试验通过,灭菌器可以使用;变色不均说明 BD试验失败,可再重复一次 BD测试, 合格,灭菌器可以使用;不合格,需检查 BD测试失败原因,直至 BD测试通过后该灭菌器方能使用。 、化学监测法和生物测监测法,应遵循 的要求。 : a)标准指示菌株: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菌片含菌及抗力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19 b)标准生物测试管的制作方法:将标准指示菌片分别装入灭菌中试管内( 1片 /管); c)监测方法:将标准生物测试管,置于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即灭菌器与每层门把手对角线内、外角处放置 2个含菌片的试管,试管帽置于试管旁,关好柜门,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待温度降至 80℃ 时,加盖试管帽后取出试管。 并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d)培养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加 入普通营养肉汤培养基( 5mL/管), 36℃ 177。 1 ℃ 培养48h,观察初步结果,无菌生长管继续培养至第 7d; e)结果判定: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若每个指示菌片接种的肉汤管均澄清,判为灭菌合格;若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而指示菌片之一接种的肉汤管混浊,判为不合格;对难以判定的肉汤管,取 脂平板 ,用灭菌 L棒或接种环涂匀 ,置于 36℃ 177。 1 ℃ 培养 48h,观察菌落形态 ,并做涂片染色镜检 ,判断是否指示菌生长 ,若有指示菌生长,判为灭菌不合格;若无指示菌生长 ,判为灭菌合格; f) 注意事项 :监测所用菌片应取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和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的效果监测应遵循。 、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应遵循 的要求。 : a)标准指示菌株: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菌片含菌及抗力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b)常规生物测试包的制作方法:取一个 20ml的无菌注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