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丙烯酸酯类防水涂料的生产技术内容摘要:

质,易涂布,也能和潮湿的基层结合; ⑵ 涂膜柔软,延伸率达 250%以上( 20℃ 标准性能),可抵抗一般基层龟裂; ⑶ 抗拉强度达 以上; ⑷ 涂膜耐水性、耐碱性和耐候性较好; ⑸ 不含有机溶剂,无水灾危害及中毒危险。 缺点是施工时受环境温度影响,在乳液成膜温度以下条件不能成膜。 在冬季,气温持续在 5℃ 以下时,就有必要改用其他材料,主要适用于非外露防水部位,钢筋混凝土构筑物的屋面、阳台、室内防水等。 涂膜 厚度在 1mm 以上。 适用范围 ⑴ 适用于潮湿或干燥的混凝土、金属、纤维瓦、砖石、沥青、聚氨酯、 SSS、 AAP、 SBS等基面上直接施工。 ⑵ 适用于新旧建筑物的屋面、地下室、内外墙、厕浴室、水池等的防水处理。 ⑶ 可用于 地下工程、隧道、桥梁、水库等。 ⑷ 可用于 伸缩缝、分格缝、落水口、穿墙管等的密封。 物理性能指标 抗拉伸强 Mpa> ;断裂延伸率% ≥300 ;不透水性 ,30min 不漏;低温柔性 20℃ /2h; 10176。 无裂纹 ,20176。 无裂纹。 4 第二章 丙烯酸树脂防水涂料的生产 丙烯酸树 脂的配方设计 确定树脂剂型 表 21 常用丙烯酸树脂单体的性质 [2] 名称 性状 相对密度( d420) 熔点/ ℃ 沸点/ ℃ 折射率( nD20) 溶解性 丙烯酸丁酯 无色液体 146~148 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几乎不溶于水 丙烯酸 无色透明液体 溶于水、乙醇、乙醚 甲基丙烯酸甲酯 无色液体 48 100~101 溶于热水、乙醇、乙醚、丙酮 丙烯腈 无色透明液体 8384 77. 5 溶于丙酮、苯、四氯化碳、乙醚 防水涂料 生产配方 配方设计原理 ⑴各组分的作用 双组分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由液料和粉料 (固体 )两部分组成。 液料部分由高分子乳液、增塑剂、助剂组成。 常用的乳液有 VAE 乳液、纯丙乳液、苯丙乳液、丁苯胶乳、氯丁胶乳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3]。 粉料部分则由水泥、石英粉、粉煤灰、石灰、填料及助剂等构成。 粉料部分最常选用的是 级硅酸盐水泥、白水泥等水泥品种。 采用白水泥可制造彩色聚合物水泥,也可掺人的胶凝物质有粉煤灰、石灰等。 水泥应 经磨细处理,细度越高,其分散及水化作用越剧烈,形成凝聚结构的接触点越 多 ,越有利于产品性能的提高。 填料主要是砂子,但因 CaCO3 和水泥水化产物之间的微界面区结构更加紧密,因此采用方解石粉作填料比用石英砂作填料的强度高。 5 双组分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的常用助剂主要有分散剂、增塑剂、消泡剂及水泥外加剂。 分散剂的加入可使双组分混合时粉料较易分散。 水泥的分散度越大,水化反应速度越快。 液料与粉料比例确定后,若水分太少,就不足以在固相表面形成吸附水层,水泥粒子就无法依靠热运动作用下的相互碰撞而凝聚,从而造成和易性差及乳液很快 破乳;如采用外加水的方法则会使涂料制品的性能变得很不稳定,故宜在粉料中加入减水剂。 ⑵配方 设计 的机理 从表可以看出, JS 复合防水涂料的配方设计机理是基于有机聚合物乳液失水而成为具有黏结性和连续性的弹性膜层,水泥吸收乳液中的水而硬化,从而使柔性的聚合物膜层与水泥硬化体相互贯穿而牢固地黏结成一个坚固而有弹性的防水层。 柔性的聚合物填充在水泥硬化体的空隙中,使水泥硬化体更加致密而又富有弹性,涂膜具有较好的延伸率;水泥硬化体又填充在聚合物相中,使聚合物具有更好的户外耐久性和更好的基层适应性。 因此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是一 种高强、坚韧、耐久的弹性涂膜防水层。 ⑶ JS 防水涂料性能的影响因素 JS 防水涂料性能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液料与粉料的配比通常在 2:1 至 1:2 之间。 ②粉料中,碳酸钙用较细的目数 (如 600 目 ),并增加乳液用量,做成的膜其断裂伸长率、黏结性、耐水性更好。 ③提高粉料的比例,可以提高拉伸强度。 若在干粉混合物中提高水泥组分的浓度,则拉伸强度提高,但涂料的柔韧性降低,且涂膜变硬。 从上述 3点可知, JS 防水涂料通过调节液料和粉料的配比或调节粉料中不同组分的用量,可生产出不同强度和伸长率的产品。 根据防水工程应用部位的不同特点和要求来设计防水涂料自身的性能,既可有针对性地满足技术上的要求,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防水工程的造价。 6 配方表 表 22 防水涂料配方表 原料 用量/ ㎏ 原料 用量/ ㎏ 甲基丙烯酸甲酯 20 引发剂 BPO 甲基丙烯酸 丁 酯 70 水 400 丙烯酸丁酯 5 聚乙烯醇 甲基丙烯酸 5 — — 制备的方法 ⑴丙烯酸丁酯的制备方法 丙烯酸与正丁醇在硫酸催化下进行酯化,再经中和、水洗、脱醇、精馏得成品丙烯酸丁酯 [4]。 制备丙烯酸丁酯的方法,其过程包括:在一个精馏塔内完成 丙 烯酸丁酯的合成,同时通过共沸精馏完成产物与原料的分离,与此同时在提馏段和塔釜中将反应生成的重组份分解为原料与产品,最终在塔顶获得丙烯酸;该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精馏塔包括精馏段、反应段、提馏段;丙烯酸与丁醇在反应段进行酯化反应,同时生成的丙烯酸丁酯和水通过共沸精馏从液相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来;反应物丙烯酸从反应段第一块板进料,丁醇从反应段最底部进料,补充的新鲜催化剂从反应 段第一块板加入,阻聚剂在精馏段第一块板喷淋加入,塔顶冷凝水相、有机相分别部分回流至塔顶;反应段生成的重组分:二聚丙烯酸、三聚丙烯酸以及其与丁醇的酯化产物和迈克尔加成产物,在提馏段和塔釜中被催化分解为丙烯酸、丁醇和丙烯酸丁酯;塔釜液部分循环至反应段第一块板,以回收催化剂和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