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15岛津高效液相色谱仪确认方案内容摘要:

︱ SS︱和 SR 的测定 用两通代替色谱柱,连接至液相色谱仪。 以 过滤脱气的超纯 水为流动相,分别设定流速为 , , ,平衡 15min 后进行校验。 待流速稳定后,用秒表计时,在流动相流出口处用容量瓶准确地收集流动相,流速为,其他流速流动相收集时间 5min,各测量 3次,称重后用温度计测量超纯水温度并记录。 按下式计算︱ SS︱和 SR,并记录测试数据和结果。 F=(W2W1)/(ρ .t ) ︱ Ss︱ =( FmFs) / Fs 100 % SR=( FmaxFmin)/Fm 100 % 式中 : F— 流速实测值 , mL/min; Fm— 同一组测量值的平均值 , mL/min; Fs— 流量设定值 , mL/min; W2— 容量瓶和流动相的质量 , g; W1 — 容量瓶的质量 , g; ρ — 试验测试温度下流动相的密度, g/cm3; t— 收集流动相的时间, min; Fmax— 同一组测量中流量最大值 , mL/min; Fmin— 同一组测量中流量最小值 , mL/min。 柱温箱温度稳定性测试 判断标准 柱温箱稳定性指标 测试项目 判断标准指标 温度设定值 (℃ ) 30 35 40 温度设定值误差 |△ T|< 2℃ 成都力思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第 7 页 共 20 页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文件 控温稳定性误差 TC ≤ 1℃ 柱温箱温度设定值误差△ T和控温稳定性 TC 的检定 将数字温度计探头固定在柱温箱内,选择要求的温度进行检定。 通电升温,待温度稳定后,记下温度计读数并开始计时,以后每隔十分钟记录一次读数,共计 7次,求出平均值。 平均值与设定置之差为△ T, 7 次读数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控温稳定性 TC。 检测器性能测试 波长准确度 判断标准 标准溶液波长( nm) 扫描波长误差 257 不超过 177。 2nm 350 不超过 177。 2nm 测试方法 取紫外标准溶液,利用吸收池进行扫描测试,紫外标准溶液吸收峰值为 257nm和 350nm。 打开紫外检测器稳定 1h,然后取空白溶液充满吸收池,进行空白扫描,参数设计为:空白扫描,波长范围选择 240— 365nm, ,扫 描速度 100nm/min。 扫描后换成标准溶液进行标准溶液扫描,扫描后显示图谱和峰值波长,将波长与标准波长对照。 基线噪声与漂移 判断标准 测试项目 判断标准指标 基线噪声 ≤ 5 104AU 基线漂移 ≤ 5 103AU/h 测定方法 将仪器的各部分连接好,紫外检测器波长调到 254nm,流动相为 100%甲醇,流速为 ,开机,待基线稳定后,记录基线 3040 分钟,计算基线漂移和噪声。 基线漂移应≤ 5 103(AU/h),基线噪声应≤ 5 104(AU)。 线性测试 判断标准 成都力思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第 8 页 共 20 页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文件 线性测试:相关系数 R2≥ 测试方法 流速: ;流动相:甲醇:水 =85: 15;检测波长: 254nm;柱温: 30℃;进样量: 20uL。 测试:待系统平衡后, 分别取联苯标样配成 102mg/mL、 102mg/mL 、 102mg/mL 、 102mg/mL、 102mg/mL、 102mg/mL,以 20μ L 定量环进样,记录色谱图。 以标样浓度 C 为 横坐标,以联苯峰面积 A 为纵坐标作线性回归,得其线性方程及相关系数 R2。 进样器精密度与残留测试 判断标准 测试项目 判断标准 进样器精密度 保留时间: RSD≤ % 峰面积: RSD≤ % 残留 残留面积 ≤ % 残留高度≤ % 测试 流速: ;流动相:甲醇;检测波长: 254nm;柱温: 30℃;进样量:20uL。 测试:待系统平衡后,分别取联苯标样配成 102mg/mL、 102mg/mL 、 102mg/mL 、 102mg/mL、 102mg/mL、 102mg/mL,以 20μ L 定量环进样, 基线稳定后, 先进 3 针甲醇空白溶液,然后 连续进 6 针联苯 /甲醇标准溶液,最后再进 1针 甲醇空白溶液 ,记录保留时间和峰面积。 分别按下式计算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 RSD。 RSD= {[Σ( XiX 平均 ) 2/( 61) ]1/2 } / X 平均 100 % 式中: Xi— 第 i次测量的保留时间或峰面积; X 平均 — 6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残留按下式计算: 436( A A ) 100%A残 留 面 积成都力思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第 9 页 共 20 页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文件 式中: A4— 第 四针空白的峰面积; A3— 第三针空白的峰面积; A6— 第六针联苯标液峰面积。 式中: H4— 第四针空白的峰高度; H3— 第三针空白的峰高度; H6— 第六针咖啡因标液峰高度。 运行确认的结果及结论 根据检查项目和可接受标准,对每个项目的检查结果进行确认,并给出运行确认的结论,结果记录于附件 D中。 若验证方案需要变更,须按方案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