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作业规范-ie工程师必读经典内容摘要:

重新发行 (即第二次发行 ) 三、作业标准书的制作的要点 : 组装作业标准书制作要点 : A、作业站 : 1)工程分析时 ,应考虑半成品在搬运、组装方向的一致性 ,避免过多的翻转动作。 2)依作业者的方向作 图。 3)图面尽可能要清晰 ,并尽可能用线条符号表示。 4)图面应标示工具使用方向 (如电批等 )。 5)图面应标示作业工具之扭力、温度、压力、瓦数等作业规格。 6)标明系列机种间使用零件之异同 (如后板、电源线、保险丝 )。 7)变压器尽可能后装。 8)组立时 ,具有内外方向之作业件时 ,须有内外的标示。 9)拆基板时 ,须标明基板之号码与品名 ,并须注明何者为别的工作站所使用。 10)拆基板时 ,须标明拆基板方法、顺序及工具。 11)电源线安全规格之标示。 12)电源线压入压板时 ,左右方向之标示 ,并注明预留长度。 13)电源线须标示活电 (Live)、中性 (Neutral)及颜色之别。 14)变压器置入方向标示 (出线方向 ,含初级、次级线 )。 15)图面应标示变压器初级、次级线之颜色。 16)注意线材绞张 (如变压器线材 )。 17)变压器线材绕线时 ,注意初级线须加锡 ,次级线若有 5 圈 (20 个接点 )以上接触则免(依客户要求 )。 18)基板组立过程 ,须注明线材出线或走线方向。 19)基板组立过程遇有障碍时 ,须注明标示 (如有倾倒零件及组立方向 )。 20)螺丝锁付顺序标示。 21)焊接完成标示 (如绕线后加锡表示 )。 22)加润滑油、胶水等位置标示。 23)线材接点标示 (如插头、排线等的颜色及号码 )。 24)排线插于插座时方向标示。 25)整线位置确认 (不可有碰触散热片、三极管等散发高热的零件 )。 26)保险丝目视检查及符号标示。 27)整线位置复杂时 ,须以照片表示。 28)贴 WINDOW 时 ,WINDOW 及 DISPLAY 两面保护纸撕去标示 . B、清洁及标签 : 1)注意归零位置之标示。 2)系列机种 注意电压值设定。 3)外观擦拭工具使用标示。 4)标签贴付之位置标示。 5)标签附图说明书。 6)每一标签实际贴附位置 ,须确实而明确。 C、包装 : 1)说明书、附属品明细标示及包装顺序。 2)说明书及附属品 ,须标示放置位置。 3)保力龙包装标示。 4)塑料袋包装标示 (方法 )。 5)保护纸包装标示 (方法 ),(粗在内 ,平滑在外 )。 6)电源线包装时 ,摆放位置标示。 7)封箱胶纸贴付方法。 8)包装消耗品使用标示 (如胶布 )。 9)SET 包装后 ,放入纸箱方向标示。 10)包装时 检视各 LABEL 是否无误及流水号码是否正确。 11)外箱包装前须确认附属品是否齐全 (十点管理法 ). 后焊作业标准书制作要点 : A、插件。 1)将基板分为 A、 B 两部分 ,前半段先插 A,后半段插 B。 DIS 搬运方向 2)插件是由左而右、由上而下、由小而大。 3)插件零件如须事先加工 ,须安排由后段 (修理 )先加工。 4)加工部分如 (PIN、 SW、 VR)须插脚或插入时 ,须用较大力量者 ,须安排于最前面。 5)线材可过锡炉时 ,若过长须事前成型。 6)卧式零件先插 ,立式后插 (即较低的先插 ,较高的后插 )。 7)外观近似、性质规格不同的零件 ,避免安排于同一站 (如三极管、 IC、稳压管等 )。 8)有极性或方向性零件 ,应避免方向相反时 ,安排于同站 (如电解电容、 IC、三极管、二极管等 )。 9)在零件尽可能后插。 10)线材尽可能后插 . A、后焊 1)水泥电阻、插座、开关、大电容、微调电容等零件过锡炉后 ,须增补焊锡。 2)安排执锡时 ,标示 PCB 分割范围。 3)过锡炉 ,后造成零件倾斜不正 ,应将锡焊开调整好零件后 ,并重新焊锡。 4)若背焊后 ,被焊零件造成测试阻碍时 ,应安排于测试工位后 (如 ICT)。 5)零件剪脚后 ,须合于要求 (一般 1~2mm)。 6)修整使用的工具标示 (如烙铁、电批等 )。 7)显示镜等须注意外观者 ,须贴胶带保护。 8)有外观问题或重物 ,尽可能安排最后作业。 9)所有点胶都必须标示位置。 10)整线位置标示。 11)安规部 (如保险丝等 )必须有警示章 (安全部品章 )。 12)必须有防静电章 . 第四节 工时 一、作业测定 : 定义 :运用各种技术来确定合格工人按规定的作业标准完成某项工作所需时间 . 制定标准时间方法 : a、经验评估法。 b、统计分析法 c、作业测定法 作业测定目的 : a、制定操作系统的标准时间 ,作为工作计划 ,指导、管理及评价的依据。 b、改善操作系统 ,观察某项作业的全过程 ,以及测定各单之作业的所需时间 ,其数据作为工作的依据。 c、制定最佳的操作系统。 作业测定的方法 : a、秒表时间测定 (研究 )。 b、工作抽样。 c、预定时间标准法。 标准工时的制定 : 正常时间 = 观测时间 (评值比 /正常评比 ) 时间研究。 标准时间的侧重点在于找出规定条件下按标准方法进行工作时所消耗的时间 ,它对按标准方法进行工作时所消耗的时间 ,它对应某一标准作业只有唯一量值 . IE 基础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用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去求得这一量值 ,只有这样 ,在制订各种工时定额时 ,才有可靠的依据 ,因此 ,标准时间是制订工作定额的依据 ,而工时定额则是标准时间的结果 . 测时方法 : a、归零法 :第一单元开始时 ,开动秒表 ,第一单之结束时 ,即按停秒表 ,读取表 上读数然后使秒表复零 ,次一单开始 ,再开动秒表 . b、连续测时法 :当第一单元开始时 ,开动秒表 ,在整个测时过程中不使秒表回零 ,而在任其继续走动 ,仅当每一个单元完毕时看秒表时间值 ,待全部记录完毕 ,再将两邻单元表面时间相减 ,以求得每一单时间。 剔除异常值 :记录之后 ,在计算平均值前 ,必须剔除观测数值内的异常值 . 决定观测时间 :取剔除了异常值的每一单所有的时间值的平均整 ,即为该单元的操作时间 . 决定宽放时间 : 1)、宽放时间的种类 : a、私事宽放 :如生理的需要 (喝水、上洗手间 )。 b、疲劳宽放 :连续工作后出现的劳动机能衰退现象。 c、程序宽放 :无法避免的延迟所需要的宽放时间。 d、特别宽放 :周期动作临时 ,干扰宽放。 e、政策宽放 :机动性、视手实况而定 . 2)、宽放率和宽放时间计算 : 宽放率 %=(宽放时间 /正常时间 ) 100% 宽放时间 =正常时间宽放率 建立标准时间 : 标准时间 =正常时间 (1+宽放率 ) (公司现有宽放为后焊、插件 8%,组装 11%) PCB 部分计算工时 : 350 台 1)、 PCB 的制作流程 : AI(TAPE)MI 目视检查 DIP 修整目视检查调试。 2)、如要贴 TAPE(指导一些不能 DIP 之零件 IC) 则 :1 点 2sec。 1~7 点 4sec。 8 点以上 sec。 3)、 ME 假设零件数为 : R: 3 TR: 3 EC: 1 4P BASE: 1 则 R= 4 2/3。 TR= 3 2/3。 EC= 2/3。 4P BASE=〔 +(2)〕 2/3 注 : a、一些常用的 ,有规则的零 件有固定的值 ,可画表计算。 b、一般计算公式 :取物 +对对 +插入 +加压 +作业。 c、所有零件皆 2/3,因目前生产的情况为双手作业。 4)前段目视 :(AI+MI)零件数 5)、 DIP: (分 )+(MI 零件数 )注 :30%需 CUT。 6)、修整 a、 T/T(撕 TAPE):+ n(n 为片数 ) b、 T/U(补锡 ):+〔 (AI+MI) 〕 2%需要补锡 c、后段目视包括 : (1)零件数 (AI+MI)零件数 6。 (2)焊锡面 前段目视 +10 秒。 d、 P/U(PCB 取放 ) 480人数 工 时 利用此公式可求人数 :P/U=人数 7)ICT 测试 :时间值定为 分 (不含宽放 ) 8)搬运时间 :LINE ASSY 3% 二、标准产量 : 标准产量的计算 : 1)计算式 : 一日工作时间人员 a、每日标准产量 = .批量系数 LOT 量 .批量系数 b、标准完成天数 = 一日工作人员人员 2)说明 : a、 (PRODUCTION STANDARD TIME):由 IE 计算出已经考虑宽放后的 ,且考虑在量产时 ,必然发生的工程分割损失不良等因素后的工时 (即标准工时 )。 b、 LOT(批量系数 ):考虑在某工时下 ,不同的批量时 ,人员的学习系数 ,即是在考虑当式时、人员、效率等都以标准状 况下设定后 ,与实际不同批量下的生产状况所追加的20001 21 00400300例:5003 4 5 6 7 8 9 1 0系数 . 左图中 ,假设在标准下第 10 天 可达到 500 台 /日的标准 ,但在 10 天之前必定每天产量 500 台 ,因此在工时上必须考虑人 员的学习能力和熟练程度 ,而 这个使工时上升的因素 ,即是 指批量系数 ,但达到标准后 ,此 因素便不考虑 ,也就是等于 1. 3)、标准工时 :计算正常工时之后 ,再加上宽放 ,(例如 :疲劳宽放、个人宽放、延迟宽放等 ) 此时之时间 ,称谓标准时间 . 公式 :测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