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建设重要性(共9篇)(精简版内容摘要:

再完善的制度,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对推进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也是无济于事,大到企业战略目标的 实现、小到企业日常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制度执行力和执行效率来做强有力的保证。 制度执行力弱是企业都普遍存在的不良管理现象,也是企业管理中始终存在的矛盾和焦点,因此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强调制度执行力的问题,在这方面大做文章。 一、加强制度的宣传与学习 在企业内部,因年龄、文化、生活实践等方面的不同,每个人的规范化管理意识、制度执行意识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必然有一部分人在意识上有所落后,而这些人也是企业管理的重点对象。 面对他们,首先要做到的是通过宣传、组织学习来提高他们的规范化管理意思,一个人只有意识提高了,观念改变了 ,才会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改变自己。 因此,宣传制度、组织学习制度、提高制度执行意识是一个企业提高制度执行力和执行效率的基础工作,基础工作做好了,才会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执行环境。 二、干部应树立榜样作用 陈总说过,一个员工差差一点,一个干部差差一片,这句话就非常精辟地阐述了干部榜样的作用。 干部的一言一行是员工争先竞仿的对象,对员工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干部能做好自身形象,带头执行好各项制度,对员工会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反之,如果干部不注重自身形象或带头违反制度,就极有可能导致整个部门制度执行力的下降, 就极有可能产生较差的管理局面和结果。 三、加强日常的监督、检查和沟通 日常的监督、检查和沟通是及时了解制度执行情况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控制和提高制度执行力必须做好的前期工作。 监督是每时每刻都应该进行的工作,一个企业应把监督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开展好部门内部的自我监督、横向部门的相互监督、职能部门的专业监督;检查则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一般来说可采用自查、职能部门抽查、专业检查、专项检查等多种形式,不同的检查形式所产生的效果会有所不同,但对推进规范化管理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沟通是了解制度执行情况的主要手段,及时 沟通可以及时了解到制度执行情况,从而可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确保制度的执行力,沟通一般可采取召开阶段性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下入基层了解等方法进行。 四、将考核处理与教育激励相结合 规范化管理应与人性化管理有机结合,对受到处理的干部员工,要通过引导、教育、沟通,让干部员工被处理后有好的表现,让部门管理工作有新的提高。 这个方面工作往往容易被忽视,其实制度的目的不是处理人,而是用以规范人的行为、提高人的素质,因此对违反制度的干部员工,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思想素质,是提高一个企业整体制度执行 力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五、规范制度执行过程 一个企业应坚持一切管理活动只对制度、标准负责,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在制度执行过程中,一是要做到规范优先,即:制度执行时,大家有意见也要等制度执行后再开展讨论,避免扯皮,维护制度严肃性。 二是对于重复问题和典型问题,严格考核处理。 三是严格实行分级管理,避免考核过程中的推诿、扯皮现象,同时也要杜绝护短、说情、办事拖拉等不良现象。 第三部分 制度的修订完善 企业的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更不是一个“ 封闭的、静止的 ” 的系统,随着业务流程、组织构架、市场需求的变化,制度要被 不断地修订、更新、废止,以保持其有效性和适用性,适应企业管理和发展的需要。 企业内部任何一位干部员工都可以对制度提出修订完善的建议。 制度修订完善的原则与制度的编制原则是一致的,应考虑制度的可操作性、系统性、合法性和平等性。 制度修订完善的思路方法除在制度编制中提到的几个方面外,还应该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一、制度的修订完善应具有时效性。 没有及时修订制度,没有致力于制度建设而导致制度失去适用性,这将会严重影响制度的权威性,甚至给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对制度的有效性、适宜性、充分性进行不断的评审与更新,是企业 任何一个部门都不可忽视的工作,这项工作也是一项需要花费较大精力的、有较大难度的工作。 要想较好的保证制度的时效性,企业内部的每一个组织机构都应该抽出一定的人员和花费一定精力来致力于制度建设这个工作。 二、制度的修订完善应坚持 “ 边制订、边执行、边完善、边上报备案 ” 的四边原则。 在工作过程中,随时可能碰到一些不确定的管理事项,甚至一些管理漏洞,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完善制度来规范工作。 但制度的修订完善和正式发布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为弥补缺少明文规定的制度可能给管理工作带来的不良影响,及时避免和减少不规范的行为或做法,这时 候我们就需要采取 “ 边制订、边执行、边完善、边上报备案 ” 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只要有好的想法、好的管理思想就要先遵照执行,而不是等到正式制度文件下发后才执行。 同时,按 “ 四边 ” 的要求来开展制度工作这也是较好保证制度时效性的一个有效方法。 另外,有一点要在这里特别指出,那就是流程的修订完善,这个工作是制度建设中的一个的难点。 对已有的流程进行完善、创新或精简,减少一些重复工作和累赘环节,提高流程的效率与效果,是一个企业应该时刻关注的问题。 第四部分 小结 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任何制度 都要经历一个从建立到不断完善的过程,任何制度的内容和形式都需要根据企业经营的变化而不断废止和更新。 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总结,不断推进制度建设,努力建立健全并保持一个适应企业自身需要的规范制度体系,为提高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制度建设是企业规范化运作的保证 俗话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 社会秩序的建立与维护靠的是法律与道德,企业内部秩序的建立靠得是制度和文化。 作为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制度建设就是对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颁布、实施、修改、梳理直至废止的 动态全过程,制度没有 “ 最好 ” ,只有 “ 更好 ” ,科学实用的制度,可以为企业降低 “ 风险 ” 、减少 “ 成本 ” 、提高 “ 效益 ”。 制度建设是企业规范化运作的必要保障,制度建设的目的是使企业内部做到 “ 有章可依,有章必依,执章必严、违章必究 ” ,也就是使所有的人按规矩办事,如果不按规矩办事,就要受到处罚。 从这个角度来讲,制度是企业的内部法律,企业内部的行为规范以执行制度为最低标准,做到在制度面前 “ 人人平等 ”。 企划处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进行制度建设,原来的凯元制度也是自成体系的,有一系列比较完备的规章制度,但是由于职能部门的简化与 合并,导致监督和制约的职能无法体现,具体执行起来就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制度就成了一纸空文。 现在职能部门已经根据监督与制约的机制建立起来了,下一步工作就是清晰的界定各部门的职责并进行业务流程的优化,将企业运行规则调整到最适合企业发展的状态,将优化后的规则以制度的形式合理地传播和固定下来,体现到管理的各个层面,从而达到促进管理水平提升的效果。 我们进行制度建设的重点在于:把各种简洁高效的工作流程、业务规则,按照凯元的特色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 第一、 “ 说 ” 的阶段 —— 把我们要做的正确的事情大张旗鼓的进行宣传。 凯元公 司作为热电行业,有自己的行业特点,我们进行制度建设就要紧紧围绕集团文化结合凯元特色来进行。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将正确的信息通过各种渠道传导到管理对象层面。 制度编写并非单纯写作,而是将管理要求通过正确的形式表达出来。 检验管理制度编写质量的唯一标准是:制度要求能否被执行并产生预期效果。 所以在编写制度过程中该说的,一定要说全面,要考虑操作时有无难度或实现的可能性,要让员工在理解上没有什么障碍。 以经济责任制为例,在按照集团的统一要求建立经济责任制的过程中,企划处在考核指标的设定中不断的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力 求把应该说的在制度中讲的明白。 同时在制定责任制的过程中几次进行修订,把需要考核的指标逐步的增加到责任制中,让制度给全体员工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作为企业的一员就要关心企业的效益,企业效益好了我们的工资才更有保障,岗位工资要向效益工资过渡。 在责任制制定后,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栏、黑板报、竞赛台、班前会等各种形式让全体员工了解责任制考核什么,工资如何计算。 让职工真正了解责任制,认同效益工资,这样广大员工就会真正把企业的利益与自身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让员工更加明确地认识到自己在文化变革和制度变革中的位置,并力求让他 们心甘情愿地拥护新的制度,扮演新角色,从而减少在执行的过程中的难度。 第二、 “ 听 ” 的阶段 —— 要让所有的人都听到,而且要保证让人听的有所偏差。 管理制度是企业 “ 法规 ” ,应该通过适当的、正式的和顺畅的信息渠道发布。 在发布制度时,我们一定要保证我们所说的,全体员工都能够听得见,而且能够听得全面,可以“ 原汁原味 ” 的理解,并不折不扣的记住执行。 应该充分利用多种信息传播工具,特别注意信息渠道的可选择性,以避免过多无关信息而使接受对象产生选择疲劳。 使用计算机网络建立制度公布和管理的信息平台,并建立制度学习的责任矩阵关 系,是比较可行的方式之一。 建立信息读取的责任机制,如接收签名、阅读登记等等,也有利于制度信息的有效传达。 同时,制度不但要传达到位,而且要促使管理对象理解到位,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制度培训职能。 只有向制度执行者提供及时的学习机会和咨询支持,才能促使其全面理解制度要求,扫清认知障碍。 最后,建立定期的制度应知应会考核,强化制度执行者对制度内容的记忆,有助于其在日后工作中具体执行,也是一件常抓不懈的工作。 第三、 “ 做 ” 的阶段 —— “ 听到了,也记住了,可是,照做了吗。 ” 制度建设,有人说,有人听,最终的目的是有人 去 “ 做 ”。 制度表达和传播过程的合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制度的贯彻落实和遵守执行。 合理、清晰、正确、目的性强的规则,对企业员工来说,没有不予执行的理由;晦涩、繁杂、漏洞百出、不易理解的制度,光在理解层面就让人望而却步,员工拒绝执行,也是必然的结果。 在制度表达和传播都做到位的前提下,作为一项监督机制,频密程度合理,深度和广度适中的制度执行检查工作,对企业制度建设也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是一件不可缺少的工作。 通过检查,管理者应该至少发现这些方面的问题:我们的制度有条件做到吗。 制度执行结果有效吗。 执行的过程有 监控和指导吗。 制度在多大程度上被执行着。 做的对不对。 有无反馈。 如果没有这些管理也就成为了一种空话,管理制度就成了一纸空文。 通过检查发现制度在执行过程出现的问题,并和相关责任人进行交流,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找出对策,逐一解决。 经过执行、反馈,调整,执行的循环过程,才能搞好制度的建设。 总之,搞好制度建设是企业规范运作的保证,制度建设的好坏影响到企业效益的好坏,影响到职工的热情,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制度建设搞好,使其规范化、程序化。 篇六: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什么是制度。 制度就是规程,是一个社会组 织或团体中要求其成员共同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