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则和工程调试人员培训手册ver内容摘要:

控制方式应根据建筑的形式、工程规模、管理体制及功能要求综合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单体建筑宜集中控制。 大型建筑群宜采用分散与集中结合的控制装置。 即:信号及控制需要集中的,可由消防控制室集中显示和控制;不需集中,设置在分控室就近显示和控制。 消防控制设备的控制电源及信号回路电压宜采用直流 24V。 消防控制室 消防控制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且入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标志。 消防控制室的送、回风管在其穿墙处应设防火阀。 消防控制室内严禁与其无关的电气线路及管路穿过。 消防控制室周围不应布置电磁 场干扰较强及其他影响消防控制设备工作的设备。 消防控制室内设备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设备面板前的操作距离:单列布置时不应小于 ;双列布置时不应小于 2m。 在值班人员经常工作的一面,设备面板至墙体的距离不应小于 3m。 设备面板的排列长度大于 4m时,其两端应设置宽度不小于 1m的通道。 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安装在墙上时,其底边距地面高度宜为 ~ ,其靠近门轴的侧面距离墙面不应小于 ,正面操作距离不应 小于。 消防控制设备的功能 消防控制室的控制设备应有下列控制及显示功能: 控制消防设备的启、停,并应显示其工作状态。 消防水泵、防烟和排烟风机的启、停,除自动控制外,还应能手动直接控制。 显示火灾报警、故障报警部位。 显示保护对象的重点部位、疏散通道及消防设备所在位置的平面图或模拟图等。 显示系统供电电源的工作状态。 调试人员培训手册 版本: Ver 消防控制室应设置火灾警报装置与应急广播的控制装置,其控制程序应符合下 列要求: ( 1) 二层及以上的楼房发生火灾,应先接通着火层及其相邻的上、下层。 ( 2) 首层发生火灾,应先接通本层、二层及地下各层。 ( 3) 地下室发生火灾,应先接通地下各层及首层。 ( 4) 含多个防火分区的单层建筑,应先接通着火的防火分区及相邻的防火分区。 消防控制室在确认火灾后,应能切断有关部位的非消防电源,并接通警报装置及火灾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灯。 消防控制室在确认火灾后,应能控制电梯全部停于首层,并接收反馈信号。 消防控制设备对室内消火栓系统应有下列控 制、显示功能: 控制消防水泵的工作、故障状态。 显示消防水泵的工作、故障状态。 显示启泵按钮的位置。 消防控制设备对自动喷水和水喷雾灭火系统应有下列控制、显示功能: 控制系统的启、停。 显示消防水泵的工作、故障状态。 显示水流指示器、报警阀、安全阀的工作状态。 消防控制设备对管网气体灭火系统应有下列控制、显示功能: 显示系统的手动、自动工作状态。 在报警、喷 射各阶段,控制室应有相应的声、光警报信号,并能手动切除声响信号。 在延时阶段,应自动关闭防火门、窗,停止通风空调系统,关闭有关部位防火阀。 显示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的报警、喷放及防火门(帘)、通风空调等设备的状态。 消防控制设备对泡沫灭火系统应有下列控制、显示功能: 控制泡沫泵及消防水泵的启、停。 显示系统的工作状态。 消防控制设备对干粉灭火系统应有下列控制、显示功能: 控制系统的启、停。 显示系统的工作状态。 消防控制设备对防火门的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门任一侧的火灾探测器报警后,防火门应自动关闭。 防火门关闭信号应送到消防控制室。 消防控制设备对防火卷帘的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两侧,应设置火灾探测器组及其警报装置,两侧应设置手动控制按钮。 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应按下列程序自动控制下降: ( 2) 感烟探测器动作后,卷帘下降至距地(楼)面。 ( 3) 感温探测器动作后,卷帘下 降到底。 用作防火分隔的防火卷帘,火灾探测器动作后,卷帘应下降到底。 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及防火卷帘的关闭信号应送至消防控 调试人员培训手册 版本: Ver 制室。 对防火卷帘的控制,一般都以两个探测器的 “与 ”信号作为控制信号比较安全。 火灾报警后,消防控制设备对防烟、排烟设施应有下列控制、显示功能: 停止有关部位的空调送风,关闭电动防火阀,关接收其反馈信号。 启动有关部位的防烟和排烟风机、排烟阀等,并接收其反馈信号。 控制挡烟垂壁等防烟设施。 6. 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一般规定 火灾探测器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对火灾初期有阴燃阶段,产生大量的烟和少量的热,很少或没有火焰辐射的场所,应选择感烟探测器。 对火灾发展迅速,可产生大量的热、烟和火焰辐射的场所,可选择感温探测器、感烟探测器、火焰探测器或其组合。 对火灾发展迅速,有强烈的火焰辐射和少量的烟、热的场所,应选择火焰探测器。 对火灾形成特征不可预料的场所,可根据模拟试验的结果选择探测器。 对使用 、生产或聚集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的场所,应选择可燃气体探测器。 点型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对不同调度的房间,可按下表选择点型火灾探测器。 房间高度h(m) 感烟探测器 感温探测器 火焰探测器 一级 二级 三级 12< h≤ 20 不适合 不适合 不适合 不适合 适合 8< h≤ 12 适合 不适合 不适合 不适合 适合 6< h≤ 8 适合 适合 不适合 不适合 适合 4< h≤ 6 适合 适合 适合 不适合 适合 h≤ 4 适合 适合 适合 适合 适合 下列场所宜选择点 型感烟探测器: 饭店、旅馆、教学楼、办公楼的厅堂、卧室、办公室等。 电子计算机房、通讯机房、电影或电视放映室等。 楼梯、走道。 电梯机房等。 书库、档案库等。 有电气火灾危险的场所。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场所,不宜选择离子感烟探测器: 相对湿度经常大于 95%。 气流速度大于 5m/s。 有大量粉尘、水雾滞留。 可能产生腐蚀性气体。 在正常情况下 有烟滞留。 产生醇类、醚类、酮类等有机物质。 调试人员培训手册 版本: Ver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场所,不宜选择光电感烟探测器: 可能产生黑烟。 有大量粉尘、水雾溜滞。 可能产生蒸气和油雾。 在正常情况下有烟滞留。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场所,宜选择感温探测器: 相对湿度经常大于 95%。 无烟火灾。 有大量粉尘。 在正常情况下有烟滞留。 厨房、锅炉房、烘干车间等。 吸烟室等。 其他不宜安装感烟探测器的厅堂和公共场所。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场所,不宜选择感温探测器: 可能产生阴燃火或火灾不及时报警将造成重大损失的场所。 温度在 0℃下的场所。 温度变化较大的场所。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场所,宜选择火焰探测器: 火灾时有强烈的火焰辐射。 液体燃烧火灾等无阴燃阶段的火灾。 需要对火焰做出快速反应。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场所,不宜选择火焰 探测器: 可能发生无焰火灾。 在火焰出现前有浓烟扩散。 探测器镜头易被污染。 探测器的 “视线 ”易被遮挡。 探测器易受阳光或其他光源直接或间接照射。 在正常情况下有明火作业以及 X 射线。 弧光等影响。 下列场所宜选择可燃气体探测器: 使用管道煤气或天然气的场所。 煤气站和煤气表房以及存储液化气罐的场所。 其他散发可燃气体和可燃蒸气的场所。 有可 能产生一氧化碳气体的场所,宜选择一氧化碳气体探测器。 装有联动装置。 自动灭火系统以及用单一探测器不能有效确认火灾的场合,宜采用感温探测器、感烟探测器、火焰探测器(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组合。 线型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无遮挡大空间或有特殊要求的场所,宜选择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 下列场所或部位,宜选择缆式线型定温探测器: 电缆隧道、电缆竖井、电缆夹层、电缆桥架等。 配电装置、开关设备、变压器等。 各种皮带输送装置。 控制室、计算机室的闷顶内、地板下及重要设施隐蔽处等。 其他环境恶劣不适合点型探测器安装的危险场所。 调试人员培训手册 版本: Ver 7. 火灾探测器和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设置 点型火灾探测器的设置数量和布置 探测区域内的每一个房间至少应设置一只火灾探测器。 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应按下表确定。 火灾探测器的种类 地面面积 S ( m2) 房间高度 h(m) 一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 A 和保护半径 R 屋顶坡度θ θ≤ 15176。 15176。 <θ≤ 30176。 θ> 30176。 A( m2) R( m) A( m2) R( m) A( m2) R( m) 感烟探测器 S≤ 80 H≤ 12 80 80 80 S> 80 6< h≤ 12 80 100 120 H≤ 6 60 80 100 感温探测器 S≤ 30 H≤ 8 30 30 30 S> 30 H≤ 8 30 30 40 注: 1。 当探测器装于不同坡度的顶棚上时,随着顶棚坡度的增大,烟雾沿斜顶棚和屋脊聚集,使得 安装在屋脊或顶棚的探测器进烟或感受热气流的机会增加。 因此,探测器的保护半径可相应地增大。 2.当探测器监视的地面面积大于 80 m2 时,安装在其顶棚上的感烟探测器受其他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小。 房间超高,火源和顶棚之间的距离越大,则烟均匀扩散的区域越大。 因此,随着房间高度增加,探测器保护的地面面积也增大。 3.随着房间高度增加,使感温探测器能响应的火灾规模相应地增大。 因此,探测器需按不同的顶棚高度划分三个灵敏度级别。 较灵敏的探测器宜使用于较大的顶棚高度上。 在有梁的顶棚上设置感温探测器、感烟探测器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小于 200mm时,可不计梁对探测保护面积的影响。 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为 200mm~ 600mm 时,按如下方法计算:房间高度在 5m 以上,梁高大于 200mm 时,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受梁高的影响按房间高度与梁高之间的线性关系考虑。 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超过 600mm 时,被梁隔断的每个梁间区域至少应设置一只探测器。 当被梁隔断的区域面积超过一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时,被 隔断的区域应做为一个探测区域处理。 当梁 间净距小于 1m时,可不计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 探测器宜水平安装。 当倾斜安装时,倾斜角不应 45176。 在电梯井、升降机井设置探测器时,其位置宜在井道上方的机房顶棚上。 线型火灾探测器的安置 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的光束轴线至顶棚的垂直距离宜为 ~ ,距地高 调试人员培训手册 版本: Ver 度不宜超过 20m。 相邻两组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 14m。 探测器至侧墙水平距离不应大于 7m,且不应小于。 探测器的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 100m。 缆式线型定温探测器在电缆桥架或支架上设置时,宜采用接触式布置;在各种皮带输送装置上设置时,宜设置在装置的过热点附近。 报警区域应按探测区域划分。 一个报警区域可由几个探测区域组成。 探测区域可按保护区域的长度划分。 每一个探测区域至少选用一路探测器,长度宜在 60~ 200 米之间选择。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安置 每个防火分区至少设置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部位到最邻近的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距离不应大于 30m,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宜设置在公共活动场所的出入口处。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设置在明显的和便于操作的部位。 当安装在墙上时,其底边距地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