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港状元岙港区化工码头工程施组内容摘要:

混少量粘性土,偶夹径 0. 5~lcm 圆砾,具水平层理及铁锰质条纹。 摇震反应迅速。 ④ 2 层含粘性土圆砾:浅灰黄色,中密为主,卵石、圆砾含量约 50— 60%,其中卵石含量约占 20%,圆砾粒径一般 ~2cm,卵石一般 2~5cm,砂含量约占 20%,余为粘性 上,局部粘性土含量较高。 ⑤层粘土:灰色,软塑,厚层状,含较多半腐植物残体,光滑,干强度及韧性高,高压缩性。 ⑥ 1 层含碎石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厚层状,含有 20~30%左右的碎石和角砾,粒径一般 2~6cm,多呈强风化状态,土质不均。 ⑥ 2 层含粘性土碎石:灰黄色,中密为主,碎石含量约 50%,粒径般 2~ 5cm, 大 者可达 8~ l0cm,部份呈强风化状态,余以粘性土为 主 ,土质不均。 ⑦ l层全风化花岗斑岩:灰黄、灰褐色,局部略带紫红色,风化极强,岩芯呈砂土状,中密状态,铁锰质渲染强烈。 ⑦ 2 层强风化花岗斑岩:灰黄、黄褐色,局部略带紫红色,岩芯呈碎块状,风化强烈,碎块手碾易碎或部份易碎,铁锰质渲染较强,风化裂隙很发育。 ⑦ 3 层中风化花岗斑岩:浅紫红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岩芯呈短柱状、碎块状,以短柱状为主,柱长一般 5~15cm,裂隙发育,面上铁锰质渲染较强,岩石属硬质岩。 其中① 1 层淤泥和① 2 层淤泥质粘土受海底地形的影响,其分布不稳定,为场地不良地基土层,且场地处于海域中,海底地形总体白海岸向海域方向(自南向北)倾斜,局部坡度较大,且软土层性质差,厚度变化大,最厚处达 21m。 围堤设计计算所需岩土参数建议值表详见表 2— 2。 围堤设计计算所需岩土参数建议值表 表 2— 2 土层 指数参数 ① 1 ① 2 淤泥 淤泥质粘土 十字板强度 Cu( kPa) 直剪固快 Cc( kPa) Ф c(度) 直剪快剪 Cq( kPa) Ф q(度) 三轴 UU Cuu( kPa) Ф q(度) 三轴 CU C’( kPa) Ф ’(度) Ccu( kPa Ф cu(度) 交通、水电、主要材料及服务设施 ( 1) 对外交通及服务设施 本工程 地处温州市洞头列岛中部 的状元岙岛, 洞头 是个海岛县, 状元岙 所在地 西近霓屿岛,距县城北岙镇 6 公里 ,对外交通便利,陆路、水路均可到达。 ( 2)水电供应 施工区域水源、电源可由附近的自来水管网和电网就近接入。 部分接电不便的区域可采用自备发电机组来供电进行施工。 ( 3)主要材料 施工用的石料主要由后方开山石、开山碎石组成, 石料 由业主提供。 浇筑混凝土用的碎石可按 规范要求用新鲜岩石加工, 中粗砂 由业主提供。 水泥、钢筋、 塑料排水板等 材 料 均需 自行 外购。 第二章 施工总体部署 第 一 节 施工特点及技术分析 通过详细研究招标文件和有关资料,该工程的特点,难点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该工程淤泥层较厚,最大挤淤 处 厚度约 21m,确保堤心石落到设计位置,技术上有一定的难度,必须精心组织施工,对爆破出现各种施工条件的变化做出及时适当的调整。 工程量大,施工循环推进工序多,各工序交叉穿插安排施工,船机组织必须及时到位,现场管理协调工作量较大,包括 由承包商指定的石料供应,同时石料及构件的出运需搭建多个临时出运码头,以满足本工程的需要。 施工条件复杂。 该工程水上、水下施工交叉作业,且施工跨越 两 个台风季节,而且施工现场处于东海,该区域处于中纬度带,属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是台风多发地区,施工受台风影响大,要制订严密的施工计划,采取适当措施确保台风季节的节点工期。 预制砼护面构件数量多。 但临时预制场面积有限,不能满足全部预制构件的堆放,必须规划好,保证构件预制、运输、安装畅通。 针对该工程的具体特点和我司的实际情况,我们组织有关专家人员对该 工程施工进行了具体的技术分析,要点如下: ( 1) 该工程水上、水下施工工序较多,各工序相互交叉,我们将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用料计划,并将用料计划提前提供给供应方,并由专人联系跟踪,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 2) 组织好施工船舶、机械进场,做好防台措施,设置强有力的防台风组织机构,制定详细的防台预案,并储备一定数量的防台风规格石料以备用,并及时调整施工进度,以减少损失及保证进度。 防波堤上作业机械采用车渡船转运。 ( 3) 根据总工程量和工期要求以及现场的相关因素,定出合理 的预制场所需面积并报业主批准,同时制订合理的施工流程和生产作业线。 ( 4) 该工程工序多,工期紧,现场管理应及时有效,我司拟选派富有施工经验且精明强干的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组成该工程的项目经理部,精心组织施工,协调安排各个施工环节,确保按质、按量、按期完成施工任务。 第 二 节 总体施工方案 ( 1) 本工程 施工内容包括围堤、陆域形成(除 A 区块外)和炸礁工程三部分的施工 ;由于本工程对港 区 今后建设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施工必须合理有效地组织和安排。 斜坡 式防波 堤施工工艺己经成熟,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要求严格执行交通部港口工 程有关技术规范。 ( 2) 围 堤施工方案采用陆上 和水上 推进施工。 总体施工流程如下: 炸礁、正堤桩号 K0+100 西侧抛石挤淤施工 → 正堤桩号 K0+100~K0+ 爆破挤淤→ 正堤 K0+440~K0+610 爆破挤淤 → 侧堤桩号 K0+850~K0+640 自南向北爆破挤淤施工 →围堤施工倒滤层,陆域回填中粗砂垫层,插塑料排水板 → 侧堤 K0+640~K0+610 爆破挤淤,正堤和侧堤合龙 → 陆域回填。 ( 3)考虑其石场位于后面的山上,石料需 通过临时出运码头用自航平板驳载重汽车直接运至现场进行水上抛石, 陆上推(填)石在围堤施工向 前推进时同步 修筑临时道路 用载重汽车直接运输拋填。 围 堤施工采用 “ 爆 破 挤淤置换法 ” 与的方法,从堤根向堤头推进。 施工 每推进 4m后,开始布设药包,并进行爆炸挤淤施工,施工过程为 “ 抛填 装药 引爆 ” 的重复循环,逐步挤淤,每次推进的 堤身 宽度 比设计宽度略宽些 ,堤心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堤顶高程为▽ +~+。 在堤心石向前推进 100m后,挖除堤两侧的淤泥包至原泥面 ,清淤采 4m179。 抓斗船配 1艘 1000 m179。 自航泥驳,卸区设在业主指定的卸泥区域,但必须由业主办理好海洋局相应的卸泥区的审批手续。 在堤两侧进行侧向爆填形成 坡脚,坡脚的宽度满足设计要求,若侧爆达不到设计宽度,则进行侧向挖泥,并抛填堤心石,形成 ▽ +~+身全断面。 水上抛填采用 自航平板驳(带装载机)抛石 的方法进行抛填,对坡脚平台进行爆夯,形成稳定的坡脚平台 爆夯施工完成 及清淤后立即进行 补抛石 、护脚石、护坡石 及理坡,堤心石的补抛后和理坡均采用陆上长臂挖掘机进行施工,并配以潜水员水下检查。 ( 4) 垫层块石采用陆上挖掘机和水上方驳配挖掘机进行抛填及理坡,块石由 自航抛石船 运至现场。 现浇混凝土胸墙及路面严格按设计图纸和相关规范进行浇注。 垫层石铺 设完成后,及时进行护面块体的分层安放。 所有护面块体均在施工区内的临时预制场预制,用 方驳 运至现场后,由履带吊采用定点安放法进行安放 ;扭 工字 块则采用方驳转运至现场后水上安放,水上采用浮吊安放,按照设计要求 采用随机安放法进行安放,护面块安放自下而上进行 , 水下部分由潜水员水下检查、录像。 ( 5) 完成下部后进行防浪墙、内侧现浇砼 路 面等上部结构施工 ,现场现浇砼采用搅拌船及相应配套船供应。 ( 6) 围堤 工程结构为斜坡抛石堤,采用人工块体护面。 主要施工工序如下:预制 扭工 字 块体 → 堤心石 → 垫层块石 → 安放块体 → 内侧护面 → 浇筑防浪墙 和路面 → 竣工验收。 ( 7) 爆填堤心石施工是本工程的重点和难点,具体施工方法见后面章节。 ( 8) 本次陆域形成设计主要将后方开山石、开山碎石作为陆域回填料。 陆域形成分为 4 个分区,分别为陆域形成 A 区 ~陆域形成 D 区。 其中陆域形成 A 区为陆上分层回填开山石至 成陆。 陆域形 B 区为围堤内侧约 20m 范围内的区域,先回填开山石至 标高,然后分层回填开山石、分层碾压,最后整平至。 要求回填块石粒径小于 30cm,回填料含泥量小于 10%。 陆域形成 C 区为罐区,为插塑料排水板的区域,先水抛 中粗砂排水垫层,水上插打塑料排水板,然后吹填砂或者回填粒径小于 5cm的开山碎石至 ,然后回填粒径小于 30cm的开山石至。 陆域形成 D 区也为罐区,淤泥厚度较小,不需打设塑料排水板,吹填砂或者回填粒径小于 5cm的开山碎石至 ,然后回填粒径小于 30cm、含泥量小于 10%的开山石至。 整个区域第一层回填标高均为。 陆域形成 A 区、 B 区第二层回填开山石至 标高,陆域形成 C 区、 D 区第二层吹填砂或者同粒径小于 5cm的开山碎石至 5 0m 标高。 第三层均 回 填粒径小于 30cm的开山石至。 ( 9) 由于暗礁处于码头前沿水域,暗礁顶标高高于设计泥 面 ,影响船舶靠泊安全,因此需对高于设计泥面的岩石进行炸礁处理以满足设计水深要求。 根据地质资料,本工程首先应进行挖泥,清除炸礁范围内岩面以 上 的软 土 覆盖层,基岩出露后,进行炸礁,炸礁完成后进行清礁工作。 炸礁范围详见施工图。 根据本项目的地质资料,本次挖泥的土主要为一类土,炸礁岩石为强风化~中风化凝灰岩。 根据估算,本工程炸礁方量约 l5200m3( 不 包括超深和超宽),工程量以实际发生为准。 第 三 节 施工总平面布置 针对本工程的建设规模和特点,施工总平面布置上要同时兼顾时间、空间上的诸多因素,因此平面布置要合理规划, 并 主要坚持以下原则: 施工场地临建设施的布置以项目标准化管理为目标,根据施工现场的条件及业主统一规划,以布置紧凑合理、符合工艺流程、方便施工、保证运输方便、尽量减少二次搬运为原则;充分考虑各阶段的施工过程,做到前后照应,左右兼顾,封闭管理,以达到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目的和文明施工的要求。 总平面布置满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要求,合理组织交通运输,提高施工质量,满足有关规程对安全消防、环保、防火、防爆等要求。 总平面布置做到分区明确,规划合理,避免和减少各单位、各工序之间的相互干扰。 机械配置及 人力配置 供应充分考虑其负荷能力,合理确定其服务范围,做到既满足施工生产所需,又不 产生人 力 及机械的浪费。 各种临时设施的布置不得占用拟建建筑物位置和占用规划道路。 项目部驻地及临时预制场 项目部驻地 设置在围堤后面 业主提供的临时用地上, 布置有办公室、宿舍等临时设施,采用活动板房结构,占地面积约 10000m2(包括预制构件场地)。 临时预制场 设置在业主提供的临时用地上,负责扭工字块 预制和堆放施工, 主要布置有:实验室、配电 房、五金仓库、混凝土搅拌站、砂石堆场、扭 工字 块生产线,扭 工字 块堆放场地等,占地面积约 8000m2。 并计划安排 1 台 150kw 发电机组作施工作业遇到停电时备用。 具体位置见 附表三 施工总平面图。 临时块石 和构件 出运码头 块石 和构件 出运采用修建临时码头出运的方法。 临时码头拟在布置在采石区 和预制场的水域 ,共设置 2 个。 (预制构件运出码头考虑借用西侧的码头 ) 其主体结构采用重力式结构,长度 80- 160m,宽度 10m,并配置施工人员上下船临时泊位。 临时码头基础采用开挖码头前沿水深,满足平板驳重载的吃水深度。 码头上部 结构采用现浇混凝土的方法,码头后方回填开山石作为临时施工便道。 临时块石出运码头结构图 采用块石出运驳船实图( 1) 采用块石出运驳船实图( 2) 现场施工区平面布置 现场施工区平面布置包括水上区、陆上施工区、道路交通、避风锚地、供电、供水、排水、排污、消防措施及办公生活设施规划布置。 ① 水上施工区 水上施工区包括挖泥船作业区、水上抛石工作区 、水上插打塑料排水板作业区 等。 ② 陆上施工区 陆上施工区包括 陆上推 填施工、砼 浇筑 施工区、安装区等。 施工现场水电、进场交通 ① 供电: 码头附近临时用地 施工用电按高峰最大用量配置,厂区用电由当地配电网接驳入线。 供电线采用地下电缆(为不影响施工),主线沿通道埋设 ,电路采用三相五线制,单相三线制电缆线路;电缆沟深 1m,采取充砂、填土,主电缆定制(无接头),过临时道路预埋钢管。 并 计划安排 1 台 150KW 的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 ② 供水: 码头附近临时用地 施工生产、生活用水计划接自来水 供应。 ③ 进场交通: 陆运、水运均可 抵达施工现场。 船舶停靠区域及避风锚地 船舶的停靠区域:施工船舶按安全且有利于施工的原则停靠 在附近水域。 船舶的避风在海事局指定的地点避风。 第 四 节 施工进度计划 本工程计划施工期 22个月 ,计划开工 日期 为 2020 年 1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