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县卧龙二桥至新农村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内容摘要:
挖中如发现土层性质有变化时,及时修改施工方案,并及时报请工程师批准。 ( 3)、对图纸未标出的地下管线、缆线、文物古迹和其他结构物进行保护,一旦发现立即报告工程师,且停止作业,保护现场并听候处理。 ( 4)、为保证居民区居民及施工人员的安全,首先修建临时便道 ,并做好防护措施 ,确保开挖工作的顺利进行。 ( 5) 、土方地段的挖方路基施工标高,考虑因压实而产生的下沉量,该值由实验确定。 路基顶面以下 300mm 的压实度,不小于 96%,路基顶面以下换填土超过 300mm 的压实度,不小于 96%,按重型击实法进行检验。 ( 6)、因气候条件使挖出的材料无法按照设计文件及技术规范要测量放线 截排水沟施工 开挖 工程师审批 整修 质量检验 求用于填筑路基和压实时,停止开挖直至气候条件好转。 ( 7)、路基挖至设计标高后,立即进行雨水工程的施工。 3. 路基填方施工 ( 1)、排水、清泥 ① 在地表过分潮湿,在路堤两侧护道外开挖纵向排水沟,在路基范围内开挖纵横向排水沟,排除积水。 ② 在护道外侧 的排水沟,在沟的外侧填筑土埂,防止线外地表水流入。 ③ 在路基范围内有大片低洼积水地段时,先作土埂排除积水,并将废弃物、淤泥以及不适宜的材料清除路堤以外,将此地面翻松,经处理后再进行压实。 ( 2)、 路基填筑(土方) ① 填料选择:对已确定的取土场,在不同部位取多个土样进行试验,其试验项目按《技术规范》规定。 通过试验确定填料类别,提供检测数据。 ② 试验路段:路基填筑前,按工程师现场选定试验路段进行压实试验,试验路段长度不小于 50m(全幅路基),以确定压实机械最佳组合方式,碾压遍数、松铺厚度、填料最佳含水量 和施工工序等,加强路基 CBR值的控制,提前掌握试验资料,以便后期顺利施工。 ③ 路基填筑流程及方法 a、流程:路堤填筑采用 “ 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 ” 施工流程组织施工。 三阶段: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 四区段:填筑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检查区段。 八流程: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平整、碾压夯实、检验签证、路面整形、坡度整修。 b、方法:采用挖掘机装填料,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摊铺,平地机整平,压路机压实,核子密度仪检测密实度。 路基填筑采用先低后高分层进行,先边后中间顺序压实,填料的挖、运 、铺、压连续进行。 ④ 填土路基施工 a、填土路基按路基面平行线分层控制填土标高,填料分层平行摊铺,松铺厚度不大于 300mm。 每层、每侧填料铺设宽度超过填层设计宽度 500mm,确保修整路基边后,路的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 b、对填土高度小的地方,地表清理与挖除之后,将表面翻松深300mm,然后整平压实,压实度不小于 96%。 c、在路基填土高度大地方,将路堤基底整平并在填筑前进行碾压,其压实度不小于 94%。 d、在路堤范围内修筑便道时,该便道不做为路堤填筑的部分,拆除便道后,重新填筑成符合规定要求的新路基。 e、任何靠压实设备无法压碎的大块硬质材料,予以清除,以便达到要求的压实度。 f、填土路基分段施工时,两个相邻作业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先填段按 1∶ 1 坡度分层留台阶,两段同时施工,则分层相互交叠衔接,搭接长度不小于 2m。 ( 4)、路基整修及质量检验 ① 路基整修 a、路基整修在路基工程陆续完成,雨水工程完成并回填后进行。 b、恢复各项标桩,按设计图纸要求检查路基的中线位置、宽度、纵坡、横坡及相应的标高等。 根据检查结果,编制整修计划,经工程师同意后动工。 c、路基边用人工刮土补土整修成型。 d、路基做到设计标 高后,用平地机刮平,铲下的土不足以填补凹陷时,用与路基表面相同的土填平夯实。 e、基础边整修挂线进行,纵坡用仪器检测。 f、路基填方路段的边与挖方路段边的整修与路基平行施工;路基整修完毕,堆于路基范围内的废弃填料及时清除。 ② 质量检验 路基施工过程中和整修完毕后及时进行质量检验。 a、检验项目及标准执行设计文件、技术规范相关标准。 b、外观鉴定:路基表面平整、密实、曲线圆滑,直线顺直。 3. 沟槽开挖 在路基填筑完成后,路面未施工前,及时进行雨水工程的施工。 沟槽开挖程序:测量放线 → 分层开挖 → 找坡整平 → 留 足预留土层 → 人工清挖。 管沟开挖前要将所有障碍物清理干净,放出开挖的边线。 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为主,人工配合为辅的方式。 沟槽深度预留15cm 厚度暂不开挖,待基坑验收后,采用人工整平,严禁超挖。 挖土应自上而下、水平分段分层进行,每层 30cm 左右,边挖边检查宽度及坡度,不够时及时修整,至设计标高后再统一进行一次修坡清底,检查坑底宽及标高,要求坑底凹凸不超过。 弃土应及时外排,在沟槽边缘上侧临时堆土或堆放材料以及移动施工机械时,应与沟槽边缘保持 1m 以上距离,以保证边坡稳定。 挖土期间沟槽边严禁进行大量堆 载,地面堆载数量绝对不允许超过设计支护结构时采用的地面超载值。 管沟挖完后应进行验槽,作好记录。 管沟挖好后不能马上回填,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并派专人看护,以保证安全。 3. 检查井及雨水井砌筑 修整井底至设计标高后,首先进行 3:7 灰土垫层的施工。 严格按配比施工并拌合均匀,控制好水量,分两步回填,用小型机械或人工将垫层夯实,密实度达到 95%以上。 3:7 灰土垫层施工完毕后,立即进行混凝土底板的施工。 用搅拌机拌合,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平板振动器振动面层并找平。 混凝土早期强度达到后,砌井前先将砌筑部 位清理干净,并放出中心线及边线,浇水湿润。 雨水检查井、进水井均采用砖砌, 1:2 水泥砂浆内外抹面。 雨水检查井流槽采用与井墙一次砌筑成型。 砌筑时严格按照“三一”砌砖法施工。 砂将采用机械拌合,并严格计量以保证强度。 做好预留接口的工作,进水井预留雨水支管接口,检查井预留雨水支管、雨水管接口。 3. 管道安装 基槽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及时进行基底整平。 并立即进行 3: 7 灰土垫层施工。 对放坡不够和挖沟较深处,必须采取支护措施,具体用钢管和木板进行对口支撑,间距为 ,直至管道施工完毕。 3:7 灰土严格按配合比 搅拌均匀,保证达到最佳含水量。 分段填筑,蛙式打夯机夯实,密实度达到 95%以上,厚度 30cm 分两部回填。 购置成品雨水管,汽车运输,安装采用吊车吊装,人工配合进行找坡、调直工作。 管道安装按从下坡往上坡和承插口向前的原则进行。 雨水管接口处采用承插胶圈接口,管口在安装前清理并刷洗干净,再套牢胶圈,确保连接紧密,不漏水。 雨水管直顺,管头与井壁齐平,管头顶部雨水口与井壁用 5 号水泥砂浆填缝,确保密实、稳固。 3. 管沟回填 管道安装完毕,经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开始回填,夯填土密实度不小于 95%。 首先对管道两边同时 对称分层夯实直至管顶 800mm 以上,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机械填土夯实。 分层厚度依压实机具而定。 填土应由下向上整个宽度分层铺填夯实,填土应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并控制土的含水率在最优含水量范围内。 人工打夯前应将填土初步整平,打夯要按一定方向进行,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行行相连,分层夯打。 用小型机具进行夯实时,一般填土厚度不大于 25cm,打夯之前对填土平整,依次夯打,均匀分布,不留间隙。 在夯填过程中,应对每层回填土的质量进行检验,采用环刀法取样测定土的干密度和密实度,当符合设计要求后,再 进行上层填筑。 3. 路面基层施工方法 本工程基层、底基层分别为水泥稳定碎石和级配碎石,厚度视路基土组而定。 ( 1) 、测放稳定层中线及边线,沿中线及边线每隔 5m设一指示桩并在指示桩上用明显标记标出水泥稳定层的设计标高。 ( 2) 、水泥稳定碎石拌和料按设计配合比所规定的用量每槽过秤,采用集中拌和设备拌和。 ( 3) 、 15cm4%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一次摊铺成型; 35cm6%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分两层进行摊铺,分 15cm和 20 cm两层进行摊铺。 摊铺稳定层时,应控制好稳定层的松铺厚度。 ( 4) 、混合料采用摊铺机松铺摊平 后,先用 8t压路机进行初压,再使用 12t~15t压路机进行反复辗压,其辗压次数应不小于 6次,并以平整密实无明显轮迹为止。 辗压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测量控制完成面标高和平整度,边辗压边进行基面检修。 ( 5) 、稳定层辗压完成后 4小时应进行淋水保养,保持表面湿润。 养护时间在平均气温 15℃以上时不小于 3天, 15℃以下时不小于 7天,保养期间不得有机械通过稳定层。 ( 6) 、对水泥稳定层的有关技术要求: a、只有当气温 +8℃以上和非雨天时,才可进行基层的施工。 b、混合材料在拌制时,可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或连续式拌和机。 间歇式拌 和机的一次装料量或连续式拌和机的喂料速率,都不应超过使所有材料彻底充分拌和的容许量。 c、水泥稳定混合料在拌好后应立即铺筑,其存放时间不应超过3~4小时。 d、完成压实后的稳定层表面不得出现高低不同的压实面、隆起、裂缝或松散材料。 如果压实期间含水量不够,应给混合料洒水并继续压实。 e、稳定层养护期间如发生破坏应及时修整到要求标准。 修整不得采用 “贴补法 ”。 ( 7) 、质量标准: a、水泥必须附有合格证及化验单,严禁使用不合格水泥。 b、辗压必须遵循 “先边后中,先慢后快 ”的原则,且必须在水泥终凝前完成。 c、严格 控制基层厚度及宽度,其横坡应与面层一致。 d、稳定层完成后应进行检查验收,密实度、抗压强度及其他各项检查项目必须达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合格后才可铺筑面层。 3. 路面面层施工方法 本工程路面面层结构为: 上面层: 4cm 厚的 AC16(Ⅰ)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下面层: 6cm AC25(Ⅰ)粗粒式的沥青混凝土 为保证施工质量,在基层顶面设一层透层油和沥青砂下封层,在各沥青混合料面层间增设一层粘层油。 ( 1)、下封层 沥青下封层采用单层沥青砂封层。 ①、材料 a、沥青采用乳化沥青。 b、每批运到工地的沥青都附 有生产厂的沥青质量检验单。 c、砂要求粒粗角锐,质量坚硬,不易压碎,干净均匀,不含有杂质。 其技术指标满足规范要求。 ②、试验路段 在正式开工之前,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路段上选定长度不小于50m 的路段作为试验路段,进行试验段施工,通过试验路段确定机械行驶速度、单层沥青的洒布均匀度和洒(撒)布量。 当第一次试验后经计算单位沥青用量与规范不符时,进行第二次调整试验,直至满足规范要求,以指导大面积的施工生产。 ③、沥青下封层施工 a、用于下封层的单层沥青材料和集料的标号、规格、用量满足规范及要求。 b、下封层在透层充分 渗透、表面干燥、洁净并刮除多余油膜部分后洒布。 沥青洒布车和集料撒布机联合作业。 沥青洒布速度与集料撒布速度相协调,并洒布(撒布)均匀,局部用人工扫匀集料和嵌缝料。 c、洒布下封层沥青前,选择一段基层作为试验路段,以确定沥青和砂的撒布量。 d、洒布前对基层表面清扫至无尘埃,对构筑物加以保护以防污染。 e、沥青洒布在正常温度下进行,若气温较低或稠度较大时,适当加热沥青。 洒布均匀不滑移、流淌,保证洒布连续性。 f、以集料撒布机撒布砂,砂均匀撒布,不堆积,无松散、露黑。 集料撒布一段,使用 68t 轻型钢轮压路机碾压,从 两侧向中间进行,碾压速度不超过 2km/小时。 g、如有泛油现象,由人工补撒集料,用轻型压路机碾压两遍。 h、下封层施工完,若有损坏现象,及时修补。 ④、质量控制 A、沥青的质量按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 B、沥青喷洒后,如发现边缘有空白或花白处,及时采用人工补洒。 C、沥青材料洒布均匀,每车沥青开始洒布时和纵、横搭接处,采取措施,避免沥青洒布不匀或洒布过量的现象。 洒布汽车无法作业的路段或部位,以及漏洒的部位,均用手提式喷洒器进行人工喷洒或补洒。 ( 2)、透层、粘层 ① 材料 a、本标段透层采用慢裂性乳化石油 沥青,沥青用量。 粘层采用快裂性乳化沥青,沥青用量。 b、每批运到工地的沥青都附有生产厂的沥青质量检验单。 ②、施工要求 a、准备工作 准备浇沥青的工作面,保持整洁无尘埃,彻底清除半刚性基层上的浮灰、土、砂等污物,报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开始喷洒沥青施工。 b、喷洒环境 喷洒沥青材料的气温不低于 10℃,风速适度,浓雾或下雨天不施工。 喷洒乳化沥青材料在正常温度下洒布,如气温较底,稠度较大时适当加热。 c、喷洒 在喷洒工作开始前,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乳化沥青采用洒布车均匀洒布,透 层沥青洒布前用洒水车将基层表面喷湿,待表面稍干后,喷洒乳化沥青。 沥青洒布车配备有适用于不同稠度沥青喷洒用的喷嘴,在沥青洒布机洒不到的地方采用人工洒布。 喷洒时以不流淌,无花白,透层沥青透入基层表面 35cm为宜。 粘层沥青在铺筑覆盖层之前, 24h 内洒布。 d、养护 养护期间,不在已洒好乳化沥青的路面上开放交通。 除运送沥青外,任何车辆均不在完成的透层、粘层上行驶。 ( 3)、沥青混凝土底面层。云南省文山县卧龙二桥至新农村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相关推荐
ce address :::%s\n,i_ntoa())。 27. ip = (struct ip *)buffer。 /*See if this is a TCP packet*/ 28. if(ipip_protocol == 6) { 29. printf(IP header length :::%d\n,ipip_length)。 30. printf(Protocol :::%d\n
比例 100%及以上 ( 80%99%) ( 50%79%) 50%以下 提取比例 每超额完成 1W,除按照相应比率获取提成外,另给予奖励 XXXX 元; 各部门奖金分配明细 部门 运营部 客服部 推广部 美工部 提取比例 六、绩效考核 内容 1)对主管级及以上员工考核因素主要分为:工作业绩、岗位职责和例外考核三部分。 工作业绩:是考核的主要内容,采用目标管理方法,指员工业绩目标的完成情况;
条件:配备防火、防潮、防盗等设施设备。 实验室的平面设计要求:第一排实验台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500mm,边坐的学生与黑板远端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 30186。 最后一排实验台的后沿距后墙不应小于 1200mm,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 11000mm。 环保: 新建、改建、扩建实验室选用材料应符合相关环保要求,避免甲醛、苯、氡等有害气体和放射性污染。 1环境:
行变更,工程变更、签证应先进行费用审批后实施, 变更估价 变更估价原则 19 关于变更估价的约定 : (含设计变更)范围和因承包人原因造成返工的工程量,发包人不予计量。 要求承包人完成合同以外的零星项目,承包人应在完成任务后 7日内就用工数量和单价、机械台班数量和单价、使 用材料和金额等向监理和发包人提出书面签证,发包人在收到经监理核准书面签证后 7 日内进行确认。
准体系号 标 准 名 称 原标准代码 状态 20 港口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 21 航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 22 水运支持保障系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 23 港口工程初步设计编制规定 在编 24 航道工程初步设计编制规定 在编 25 水运支持保障系统工程初步设计编制规定 在编 26 水运工程施工图编制规定 27 水运工程技术规格书编制规定 28 水运工程定额编 制规定 29 -
置人行道和扶手栏杆,人行道边缘与车辆外缘的距离不得小于 30cm。 钢丝绳和提升装置 提升用的钢丝绳应每天检查一次,每隔 3个月试验一次。 其安全系数规定为:升降人员的安全系数应大于 8,升降物料的安全系 数应大于 6;其断丝的面积与钢丝绳总面积之比,升降物料的应小于10%;升降人员用的不得有断丝。 提升及制动钢丝绳直径减小不得超过 10%,其它用途钢丝绳直径减小不得超过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