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大纲内容摘要:
章主要介绍材料力学的 任务和研究对象。 拉伸和压缩的概念,求内力的截面法,横截面上的正应力;轴向横向变形、应变、虎克定律;材料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强度计算。 ( 2)理解拉伸和压缩的概念、材料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掌握求解内力的截面法、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 第 4 单元剪切与挤压 ( 1)介绍剪切和挤压的概念、剪切力和剪切应力,剪切的实用计算,剪切面积的确定;挤压力和挤压应力,挤压的实用计算,挤压面积的确定;剪切和挤压的强度计算。 ( 2)理解剪切和挤压的概念;掌握剪切与挤压面积的确定、剪切和挤压的强度 计算。 第 5 单元扭转 ( 1)介绍圆轴扭转的概念;外力偶矩的计算,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内力 —扭矩及扭矩图绘制;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扭转时的变形,扭转角,单位长度扭转角,抗扭刚度;扭转的强度条件,扭转的刚度条件,扭转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的应用。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7 ( 2)理解扭转的概念及横截面应力分布规律;掌握外力偶矩的计算及扭矩图绘制;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规律,扭转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第 6 单元弯曲 ( 1)介绍了平面弯曲的概念、直梁弯曲时的内力计算、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画法、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应力及其计算、梁弯曲的强度条件。 ( 2) 理解平面弯曲的概念及截面应力分布规律;掌握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画法、平面弯曲的强度计算。 模块三 常用机构和机械传动 第 7 单元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 1)介绍平面机构的运动副、运动副的分类、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及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 ( 2)理解平面机构相关的基本概念;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第 8 单元平面连杆机构 ( 1)介绍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特点及应用(铰链四杆机构、滑块四杆机构);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特性(极限位置、极位夹角、行程速比系数、压力角、传动角、死点位置 )、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 2)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演化、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断、平面四杆机构运动特性的分析、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第 9 单元凸轮机构和间歇运动机构 ( 1)介绍凸轮机构的类型、 工作原理及应用实例;凸轮机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凸轮轮廓的设计。 ( 2)掌握凸轮机构从 动件常用运动规律及位移线图的绘制、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的设计。 ( 3)介绍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 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实例。 ( 4)了解各种间歇机构在机械与仪表中应用。 模块四 机械设计基础 第 10 单元机械零件设计概述 ( 1)介绍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步骤,机 械零件的常用材料和性能,机械零件选用材料的基本原则,机械零件的工艺性及标准化等。 ( 2)掌握材料的性能和零件选材的基本原则,掌握机械零件设计的要求。 第 11 单元螺纹联接和螺旋传动 ( 1)介绍螺纹联接的类型和应用;螺纹的形成、分类和参数;螺纹联接的计算。 ( 2)了解螺旋机构的类型和应用;掌握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方法。 第 12 单元带传动和链传动 ( 1)介绍带传动和链传动的类型和工作原理,带传动过程中的受力及失效分析,带传动的设计计算;带传动张紧与维 护。 ( 2)掌握带传动的张紧与维护,了解带传动的受力分析,掌握带传动的设计计算及相关图册的查阅。 第 13 单元齿轮传动和轮系 ( 1)介绍齿轮机构的组成、特点、分类,直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主要尺寸的计算;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强度计算、设计方法及润滑;齿轮齿形加工方法;简要介绍了与斜齿、锥齿轮传动的相关问题。 ( 2)了解齿轮机构的组成、特点、分类,斜齿、锥齿轮传动;掌握直齿圆柱齿轮主要尺寸的计算、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 模具与数控专业教学大纲 8 ( 3)介绍轮系的类型、定轴轮系、行星轮系、混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 4)了解轮系 的分类、特点及应用,掌握定轴轮系、行星轮系传动比计算。 第 14 单元轴及其联接 ( 1)介绍轴的分类与应用、轴的材料选择;轴的结构设计、轴的强度计算。 ( 2)掌握轴的分类与应用、轴的结构设计、轴的强度计算。 介绍键联接、销联接、螺纹联接的类型和特点;联轴器和离合器等。 第 15 单元轴承 ( 1)介绍滑动轴承及其工作原理、滑动轴承的结构、轴瓦的材料和轴瓦结构;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和类型选择,滚动轴承的计算,滚动轴承的组合结构和润滑、密封与维护。 ( 2)了解滑动轴承工作原理、结构及轴瓦的材料,滚动轴承的类型、润滑、密封及 维护;掌握滚动轴承的代号表示,滚动轴承的轴向固定方法及选择计算。 第 16 单元弹簧 ( 1)介绍圆柱形弹簧的结构、材料和制造方法;拉伸弹簧和压缩弹簧的设计计算。 ( 2)掌握弹簧的分类、结构和弹簧的设计。 附:实 验 内容 项目一、金属材料的拉伸试验( 2 学时) 项目二、 齿轮范成试验 ( 2 学时) 项目三、减速器拆装认识实验( 2 学时) 三、课程学时分配 单元序号 内容 学时 模块一 静力学 第 1 单元 静力学基础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静力学公理 2 约束、约束反力与受力图 第 2 单元 平面力系 力矩及平面力偶系的平 衡 平面一般力系简化 4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模块二 材料力学 第 3 单元 轴向拉伸与压缩 轴向拉(压)杆的内力与截面法 4 轴向拉(压)杆的应力、强度计算 许用应力与安全系数 项目一: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 2 第 4 单元 剪切与挤压 剪切与挤压的强度计算 2 第 5 单元 扭转 扭转的概念、扭矩和扭矩图 2 扭转时的应力、强度计算、刚度计算 第 6 单元 弯曲 平面弯曲的概念和实例、梁的内力 4 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Q( x)、 M( x)图 弯曲正应力、 强度条件、应用 弯曲剪应力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9 模块三 常用机构和机械传动 第 7 单元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运动副及其分类、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2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第 8 单元 平面连杆机构 平面连杆机构概述 4 四杆机构类型的判断、基本特性 用图解法设计四杆机构 第 9 单元 凸轮机构和间歇运动机构 凸轮机构的类型及应用 2 图解法设计盘形凸轮轮廓 凸轮机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间歇运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实例 模块四 机械设计基础 第 10 单元 机械零件设计概述 零件设 计的基本要求和步骤 2 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和性能 选择材料的基本原则 第 11 单元 螺纹联接和螺旋传动 螺纹联接的类型和连接件 4 螺旋副的受力分析 螺纹联接的预紧、防松和强度计算 第 12 元 带传动和链传动 带传动概述 2 三角带传动设计 链传动介绍 第 13 单元 齿轮传动和轮系 概述、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 8 渐开线标准直齿园柱齿轮的啮合传动 渐开线齿轮加工原理 斜齿园柱齿轮、圆锥齿轮机构 齿轮的失效形式和齿轮材料、 直齿园柱齿轮传动强度计算 斜齿园柱齿轮传动、蜗杆传动 轮系概述、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 行星轮系传动比计算 项目二: 齿轮范成试验 2 第 14 单元 轴及其联接 轴的类型和材料 4 轴的结构设计和计算 轴的联接、键联接、销联接、螺纹联接 联轴器和离合器 第 15 单元 轴承 概述、液体滑动轴承简介 2 滚动轴承的结构、类型和代号 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滚动轴承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第 16 单元 弹簧 圆柱形弹簧的结构、材料和制造方法 拉伸弹簧和压缩弹簧的设计计算 2 项目三、减速器拆装认识实验 2 模具与数控专业教学大纲 10 四、课程习题要求 适量 完成课后习题。 五、考试形式及要求 考试形式:第二学期考试 80%+平时成绩 20% 六、课程的主要参考书 何元庚 . 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 . 高等教育出版社 胡家秀 . 机械设计基础 . 机械工业出版社 濮良贵、纪名刚 . 机械设计 . 高等教育出版社 程嘉佩 . 材料力学 . 高等教育出版社 胡仰磬 . 理论力学 .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培根 . 机械 工程基础. 机械工业出版社 王军 . 机械基础 .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曾宗福 . 机械 基础 . 化学工业出版社 陈立徳. 机械设计基础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20 康宝来. 机械设计基础 . 河南科技出版社 , 2020 七、说明 课堂讲授: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程实验环节相结合的方法,将几种教学方法穿插进行,以增强学生学习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此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要求。 能力培养要求:培养学生学会静力分析、物系平衡计算和简单工程构件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一般机械传动装置、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及设计步骤;对学生 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图册和规范等)的能力。 建议尽可能多地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或现场进行教学。 制定 人 : 李玉娥 审核人:李秀副 赵 军 批准人:胡满红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1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电工技术 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学 时: 56 学 分: 4 开课学期:第二学年第一 学 期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任务 电工技术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程。 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可以获得 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课打好基础,也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课程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 1)理解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 ( 2)理解电路的基本定律并能正确应用; ( 3)了解电路的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状态,理解电功率和额定值的意义。 能力培养要求 ( 1)会计算电路中各点的电位; ( 2) 掌握 用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分析电路的方法。 (二) 正弦交流电路 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 1) 理解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相位差、有效值和频率,理解相量表示法; ( 2)理解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复阻抗和相量图,掌握用相量法计算简单正弦电路和方法; ( 3)正弦交流电路的瞬时功率,掌握有功功率、功率因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无功功率、视在功率的概念和提高功率因数的经济意义; ( 4)了解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的条件和特征。 能力培养要求 ( 1) 掌握阻抗串联和阻抗并联的计算; ( 2)掌握用相量法计算简单正弦电路 和方法。 (三) 三相交流电路 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 1)掌握对称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方法; ( 2)掌握三相负载的连接方法; ( 3)了解三相电源的产生方法,了解三相四线制供电电路。 能力培养要求 模具与数控专业教学大纲 12 掌握负载星形连接。 (四)变压器 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 1)了解磁路的基本概念,了解铁心线圈的基本电磁关系; ( 2)了解单相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额定值,掌握电压、电流及阻抗变换。 能力培养要求 掌握电压、电流及阻抗变换。 ( 五)电动机 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 1)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 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机械特性以及铭牌数据的意义; ( 2)了解调速和制动的方法; ( 3)掌握启动和反转的方法。 能力培养要求 ( 1)能看懂电机的铭牌; ( 2)掌握启动和反转的方法。 (六)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 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 1)了解常用控制电器的功能和用法; ( 2)掌握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短路、过载、失压保护方法; ( 3)掌握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启停、自锁、连锁控制、行程控制和时间控制。 能力培养要求 ( 1)掌握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短路、过载、失压保护方法; ( 2)掌握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启停 、自锁、连锁控制、行程控制和时间控制。 (七)安全用电 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 1)了解安全用电的常识和重要性; ( 2)了解接零、接地保护的作用和使。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大纲
相关推荐
先要了解公司并非一时骄傲而 建立,是想通过你的协助而去创造百守攒荧坠肋绒霖敦涕家赣拈搽鱼副票扇探踩营之烫忧宅犀桥窒凯伯迁够卜呈阿玉偶拥屁啸虞诣元遣腑敝棍秧亦惩臼况锅腔腻占迹壶竿菌肾隔志熔 一个人不怕你有本事,娇骄二气在身,就可以让你从高处摔下来,甚至粉身碎骨。 娇骄二气是人生的大敌,它能妨碍、改变人的命运,让你取得的一切又统统丧失。 楼面服务手册 (全套
作时咀嚼口香糖或零食。 8. 在酒店内随地吐痰或乱扔杂物。 9. 工作或服务效率不佳。 10. 疏忽或不小心毁坏酒店财物。 11. 工作区杂乱无章,机器不干净、不整洁、设施设备没有放在规定位置。 12. 在工作区内吃喝;在员工餐厅不讲卫生。 13. 吵闹、粗言秽语或扰乱酒店秩序。 14. 在非吸烟区吸烟。 15. 未经许可在正常工作结束时间之前停止工作。 16. 上下班不打钟卡。 17.
相关职责和工作任务。 董办在经办各项业务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基础性建设工作的打造。 上市后马上编制了《股份公司上市后董办对接资本市场主要工作表》,相关工作清晰有序、一目了然;对《投资者问答( 400问)》的撰写和更新,足以覆盖与所有投资者沟通的全过程;董办还编制了《董事会会议议题和执行情况一览表》、《董事长办公会议议题和执行情况一览表》等,有利于随时掌握审议议题的内容 、要点
24 配备的主要技术人员情况表 计划用于本工程的主要技术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身份证号码 现职务 职称 证书编号 从事工程施工业绩 投标人财务状况表 资产总额 万元 固定资产 万元 流动资产 万元 负债总额 万元 长期负债 万元 流动负债 万元 承担的年最大施工能力: 请附上企业近 ___年财务会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复印件(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及你认为有用的其他财务证明资料。
( )的( ),随着( )技术的出现, 因特网得到迅猛发展。 、 Internat、 TCP/IP 、 ARPA、 WWW 、 ARPA、 WWW 、 Internat、 TCP/IP ( )。 A. ,特别适合于大数据量、多个文件的批量交流,是下列的哪个协议。 ( ) A. WWW “电子表格 ()”,要下载它,应如何进行操作。 ,选择“图片另存为„” ,选择“目标另存为„”
***新农村”,而另一支队伍则确立为“放飞希望 支教农村”。 (二)形式多样 两支社会实践队围绕各自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践内容:社会调查、下乡支教、文艺汇演、座谈会、参观后九降村、科技下乡等内容。 不仅充分调动了队员们的积极性,而且通过文艺演出、座谈会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加深 了队员和村民之间的相互了解。 三、成效显著 虽然两支队伍的实践时间仅仅只有八天,但通过八天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