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专业剖析报告内容摘要:

实训室的建设,制作教具和挂图。 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民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深入企业解决生产技术疑难问题。 机械工程系教师教学科研成果见表 5。 表 5 机械工程系教师教学科 研成果一览表 序号 姓 名 职 称 论文 主参编教材数 院列科研 制作教具挂图 1 张承国 副教授 10 主编 2 部 , 参编 2 部 参与 5 项 钳工实训 2 张 毅 副教授 8 参编 6 部 主持 1 项 CAD 实训 3 刘玉春 副教授 17 主编 3 部 ,参编 2 部 主持 2 项 数控实训 4 高 虹 副教授 5 钳工实训 5 张丽霞 副教授 8 参编 1 部 CAD 实训 6 钟 灵 副教授 5 主编 1 部 ,参编 1 部 主持 1 项 CAM 实训 7 翟爱霞 副教授 5 主编 1 部 ,参编 1 部 参与 1 项 机械基础 8 寇元哲 副教授 8 参编 2 部 主持 1 项 模具实训 9 王廷福 讲师 2 参编 1 部 钳工实训 10 吴应昌 副教授 3 参编 3 部 数控实训 11 胡建龙 副教授 5 参编 2 部 主持 1 项 模具实训 12 金红基 副教授 5 主编 1 部 ,参编 3 部 机械加工 13 靳瑞生 副教授 5 数控实训 14 韩天判 副教授 3 主编 1 部 焊接实训 15 巨江澜 副教授 5 参编 3 部 主持 1 项 数控实训 16 段天青 副教授 3 17 张丽霞 副教授 8 参编 1 部 17 杨宪章 讲师 3 钳工实训 18 雷文斌 讲师 3 参编 2 部 焊接实训 19 贾承谧 讲师 5 钳工实训 21 王云德 助讲 2 参编 1 部 7. 学生管理现状 为全面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 “ 十七大 ” 精神,坚持 “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 的工作理念,以学院建设为中心,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重点,以学生就业为落脚点,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积极探索新时期学生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开创学生工作新局面。 同时结合我系的实际情况, 15 我们将积极开展学生工作,突出重点,提高效率,使我系的学生管理工作进一步走向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推动我系学生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机械工程系建立了以系党总支书记、系副主任和学生政治辅导员为主的学生管理队伍,所聘任的班主任大多具有一定学生管理经验,年富力强、责任心强, 均能尽职尽责,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为创建健康向上的班集体而努力工作,成效显著。 机械工程系班主任基本信息见表 6。 表 6 机械工程系班主任基本信息表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毕业 时间 所带班级 班级 人数 任职 年限 1 赵大基 男 机械工程系党总支书记 2 吴应昌 男 机械工程系副主任,主管学生工作 3 李 宁 男 机械工程系政治辅导员, 负责学生 管理 工作 4 翟爱霞 女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5 王云德 男 数控技术 32 1 年 6 邱晓庆 女 数控技术 36 1 年 7 雷文斌 男 焊接技术 8 李晓军 男 机械设计与制造 33 1 年 9 许东生 男 模具设计与制造 31 4 年 10 吴应昌 男 数控技术 11 寇元哲 男 模具设计 12 杨宪章 男 机械设计 13 谢晓丽 女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14 王保爱 男 焊接技术 34 5 年 15 靳瑞生 男 焊接技术 45 9 年 16 薛灵辉 女 数控技术 32 9 年 17 王雷 男 数控技术 32 3 年 18 胡建龙 男 模具设计与制造 39 3 年 19 王云德 男 材料成型 23 3 年 20 刘孜文 男 机械设计与制造 21 张克盛 男 机制自动化 47 5 年 22 李 宁 男 种子机械 33 2 16 (六)数控技术专业特色 1. 在培养目标上强调实用性。 要求学生既要有实用、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备高超的实际动手能力,能进行机床操作、技术指导、实施现代管理,成为集生产、服务和管理于一身 的复合型人才。 2. 在专业建设上注重职业性。 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方向。 3.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突出针对性。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进行课程设置,专业教学内容按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来确定。 4. 搞好实践教学是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在教学环节上强化实践性,增大实训所占比例。 要求学生通过校内实践训练、校外综合实习,以达到毕业后就能尽快适应岗位的要求。 学生毕业顶岗实习,加深了对行业和社会的认识,提高专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给学生提供了锻炼自己和施展才华能力的机会。 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有了较全面的提高。 也加深了学院、教师对企业、用人单位的了解,使今后的教学更具针对性,同时也扩大了学院的影响。 5. 在办学过程中增强合作性。 学院努力实行开放式办学,有意识地与社会各个方面加强合作,取得他们在人力、物力、技术上的支持。 6. 在培养规格上力求复合性。 实行学历证书 与职业资格证书“多证”制度,要求学生既要取得专业知识考核合格证,又要取得技术考核合格证或岗位专业技能操作证书。 根据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要求,围绕 “ 一专多能、一生多证 ” ,建立以基本技能 、 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实训三大模块为主线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每 个模块包括若干实训课程,并配有实训大纲,每门实训课程由若干独立的基本训练单元组成。 系列实训课程主要包括钳工 技能 和机加工操作实训、 CAD实训、机械 制图 测绘实训 、电工 、 电子实训、机械 模具拆装实训、机械 设计基础 课程设计、 CAD/ CAM 软件应用、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实训、模具设计与制造、现场综合实习、 毕业设计 、 毕业 顶岗 实习 等,占总课时的 51%。 实践教学做到三年不断线,一年级主要进行基本技能实训,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二年级主要进行专业技能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要求的各项专业技能;三年级主要进行综合技能 实训,让学生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获 17 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利用产学结合,让学生参与生产及就业环节,完成第一岗位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毕业后就能顶岗工作,缩短了磨合期。 二、数控技术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一)数控技术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 1. 发挥优势,积极探索,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树立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人才观、教育观和教育质量观等。 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以能力为本,确立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 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 、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改变实践教学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培养一支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有很强的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以培养基础应用能力为主旨,以知识技能模块为要素,重组教学内容,开发课程,进行教材建设。 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学生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尤其注重学生的外语能力、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基本职业技能;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鼓励制作和使用 CAI 课件【 Computing Aid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育) 】 ,推广专业应用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工作,以督促提高教学质量。 2. 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建立数控技术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我们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在数控技术专业建设小组的指导下,采用CBE/DACUM 方法 (意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 ),根据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岗位的需要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以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注重基本素质培养,建立了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人才的知识、能 力、素质结构,并构建出我院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3.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 18 数控技术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必须要实现以下一些转变:从过去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到现在的以能力培养为主上来;从强调工程设计、研究能力转到强调技术应用能力上来,把应用先进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放在能力培养的主要位置上;从过去按照学科建立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体系,转到按工程的综合性和技术应用性建立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体系上来。 摆脱学科教育束缚,强调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积极探索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律;从死记硬背和技术操练转到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上来;从注重专业教学转到注重基本素质教育上来。 为此,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改革教学体系,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体系。 把过去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段式课程体系改为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体系。 基础理论教学内容以应用为目的,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以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以应用性为原则重新构建理论教学体系。 专业课教学内容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对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针对性的处理上,首先要求掌握生产现场正在使用的技术和可能推广的技术。 大幅度地淘汰过时的技术内容,增大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的比重。 同时 ,对传统课程进行整合或采用现有整合教材。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化课程整合工作,根据能力模块的要求,将不同学科的内容进行整合。 还要注重人文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文理交叉和相互渗透,鼓励学生跨系选修文学、艺术、历史、管理等方面课程,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课程设置的重点为:英语、计算机应用、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熟练操作技能、维修电工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PLC、 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数控机床 )等。 主干课程: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工程基础、液压传动技 术、电工 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传感器技术与应用、数控技术及应用、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技术、伺服控制技术、数控编程技术、数控加工工艺等。 4.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在教学计划中占有相当大 19 的比重。 为了培养过硬的岗位技能,必须改变实践教学过分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状况,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在我系的具体改革措施中,按照机电并进、融汇交叉、由易到难、少讲多练、边讲边练的原则对实践性教学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 ( 1)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改变计分方法。 实践课学习成绩与面授课成绩分离,单独计入学生成绩,提高学生对实践课的认识。 ( 2)制定独立的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增加实践课在课程设置中的比重,增加学生实际操作的时间。 ( 3)改变某些课程的授课方式,对于过去以理论课形式开设的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改用以实验课、实习课、实训形式开设。 少讲授、多使用、多练习,真正达到会用的目的。 ( 4)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手段,多种形式地开展实践性教学。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各学科提供了多种功能强大的仿真、设计软件,在现有设备不足的情况下,采用电子仿真软件、机械仿真软件开展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机械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 5)在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中,指导教师选择企业实际课题进行设计(论文)。 在设计(论文)过程中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现代机电技术,更快的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5.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切实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 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抓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采取有力措施,通过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等措施,提高现有师资队伍的“双师”素质;二是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的教育工作,通过传帮带、集体备课、观摩教学、集体评教等活动增强青年教师的敬业意识、教学意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师素质和工作水平。 6.强化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性实训基地建设为基础,切实加强实训基地工作。 组织相关专家开展人才资源需求的调研,统筹规划,科学制定实训基地建设总体 20 规划和分年度实施方案,建设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鼓励支持教师到企业进行工作实践,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7.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和人才培养模 式的研究,提高学术水平 牢固树立“科研立校、科研兴校”的观念,坚持“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教学”的工作思路,重视科学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工作,鼓励教师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科研工作的着眼点应放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改革,教材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双证书互通,考核方式、方法改革等方面)上,重点展开对教学管理与教学理论的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研究,以及技术革新和设备改造等,着力提高应用研究能力,加速科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