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年微生物学检验复习题内容摘要:

种 检测方法 纸片扩散法( KB 法) 肉汤稀释法 琼脂稀释法 琼脂筛选法 浓度梯度法 自动化药敏检测 DNA 探针杂交 PCR 技术 淋病的 确诊应如何进行微生物学检查 答:先培养 :即疑为淋病奈瑟菌感染的标本接种于选择培养基如 NYC、 MTM、 ML,立即置于 5% CO2 气体条件下 35~37℃孵育,培养基需观察 72 小时后无菌生长可报告为阴性,每隔 24 小时观察,淋病奈瑟菌的菌落呈灰褐色、光滑、半透明呈露滴状凸起的菌落。 然后进行革兰染色镜检 :将菌落涂片,革兰染色后显微镜下见革兰阴性双球菌,再进行氧化酶和触酶试验,葡萄糖发酵试验阳性,其他糖类试验阴性于是可确诊为淋病奈瑟菌。 2链球菌是如何分类和鉴定的。 链球菌的分类:根据溶血现象分类:甲型溶 血性链球菌、乙型、不出现溶血的丙型。 根据 Lancefield 抗血清分型将分为 ABCD… ..等 20 个群。 对人类治病主要是 A 群。 鉴定:羊血脂平板识别溶血特性,涂片格兰染色,镜检,如果为 G+,进一步做触酶试验, %的 NaCL 不生长着,可确定为链球菌细菌。 2肺炎链球菌致病因素及鉴定要点,如何区分肺炎链球菌与草绿色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的致病因素:肺炎链球菌的荚膜在细菌的侵袭力上起着重要作用;肺炎链球菌的溶血素、神经氨酸酶也是其主要致病物质 鉴定要点:发酵葡萄糖和多种糖,不产 气,乳酸为代谢终末产物,触酶阴性,胆汁溶菌试验和 Optochin 阳性。 a 溶血性链球菌。 荚膜多糖使菌落呈粘液状;可产生自溶酶,培养 48h 后出现“脐窝状”菌落。 对青霉素耐药甚至多重耐药。 如何区分肺炎链球菌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Optochin 为 S,胆汁溶菌试验阳性。 草绿色链球菌: Optochin 为 R,胆汁溶菌试验阴性。 2肠杆菌科细菌有哪些共同的生物学特性。 如何区分肠杆菌科细菌与其他革兰阴性杆菌。 答: 共同的生物学特性: 1. 形态与染色: G –杆菌,多数有周鞭毛、有荚膜或微荚膜,致病菌株多数有菌毛 ,均无芽胞,多数有动力。 培养: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在普特培养基上和 MAC 上生长良好。 生化反应: 氧化酶-;发酵葡萄糖(产酸或产酸产气);触酶+;硝酸盐还原试验+ 发酵多种糖类,多数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 ★利用乳糖发酵试验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和肠道非致病菌: 肠道致病菌→多数不发酵乳糖 肠道非致病菌→多数发酵乳糖 抗原构造复杂:鞭毛抗原( H)、 K 或 Vi 抗原、菌体抗原( O) 抵抗力不强,加热 60℃ 30min 即被杀死,不耐干燥,对一般化学消毒剂如漂白粉、酚、甲醛等均敏感。 对低温有耐受 力,能耐胆盐,并在一定程度上能抵抗染料的抑菌作用。 易变异:通过接合、转导、溶源性转换引起耐药性变异、毒力性变异、生化反应性变异 临床意义: ☆致病物质:菌毛、表面抗原、内毒素、肠毒素 ☆传染途径:肠道传染、肠道外传染 ☆所致疾病:○肠道致病菌引起肠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伤寒等) ○条件致病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肠杆菌科细菌与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区分 肠杆菌科细菌与其它 Gb 鉴定要点 : 肠杆菌科 弧菌科 非发酵菌 O/F(葡萄糖) F F O/ 氧化酶 + + 形态 杆状 弧形 杆状 鞭毛 周毛或无 单毛 单、丛、周或无 2哪些是主要引起人类肠道感染的肠杆菌科细菌。 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耶尔森菌属。 2如何进行肠杆菌科细菌的微生物学检验。 答 :尿液标本 1 首先是直接图片染色 ,给出初步报告 2 接种在 BAP 和 MAC 上 ,35℃培育箱中培育 18~ 24 小时 3 培育好后 ,做涂片染色 ,和氧化酶实验 .然后转种到 KIA和 MIU 上以及 O/F,37℃培育 18~ 24 小时 . 4 然后观察结果,全面生化鉴定和血清学分型 5 药敏试验 注 :1 血清和脑脊液标本需要先增菌 ,然后做 1~ 4 步 2 粪便呕吐物的分离培养是在 (SS/HE/XLD和 MAC/EMB/中国蓝 )上边进行 ,然后同尿标本 以上实验步骤为肠杆科菌属的检验程序 报告依据 : ⑴ 革兰阴性无芽孢杆菌 ⑵ O/F 为发酵型 ⑶ 吲哚 /甲基红 /VP/枸橼酸盐 (IMVC) ⑷ MAC 上面的菌落 ⑸ KIA 实验的结果 肠杆菌的定科主要依靠 O/F 实验和氧化酶实验,以及菌的形态和有无鞭毛(有鞭毛的细菌才具有致病性)来定。 属种的鉴定可以用自动仪和商品鉴定盒来定。 手工操作结果判定各种属特点: 大肠埃希氏菌 :在选择性平板上课发酵如糖,形成有色菌落: EMB 上市粉红色有金属光泽; MAC 上粉红或红色; HE 上中度抑制,菌落呈橙红色或橘红色; SS 上受抑制,菌落呈粉红色或者中间粉红色,周围无色; XLD 上市不透明的黄色。 KIA 上为 AA+,(上下产酸产气, H2S 阴性 )MIU(动力 /吲哚 /尿素) ++. IMVC++ 沙门菌属 : KIA 结果可能为葡萄糖分解阳性,乳糖分解阴性,有的产气,有点不产气,有的 H2S 阳性 有的阴性。 MIU+; IMVC:+或者 ++。 沙门菌属的血清学鉴定中, H 血清分型如果第二相不凝,可能是位相诱导 . 志贺菌属 :无鞭毛,在增菌培养是在 GN 肉汤上, 37℃培养 4 到 6 小时即可。 KIA 上,产碱 /产酸、不产气、 H2S 阴性; MIU(+/),IMVC上( +/) +。 血清定型原则是先多价,后单价,需对照。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粪便标本在增菌时采用冷增菌培养, 4~ 5℃培养 2 到 3 周。 25℃动力阳性, 37℃动力阴性。 尿素阳性 克雷伯菌属 :对氨苄西林天然耐药,对头孢容易耐药。 肠杆菌属 : IMVC 结果与大肠埃希氏菌属相反,为 ++,动力和鸟氨酸均阴性。 变形杆菌属 :周身鞭毛, H2S 阳性,同种间的鉴定,普通变形杆吲哚阳性,普通变形杆与豪氏主要依靠七叶苷和水杨苷实验,前者两项为阳性,后者为阴性,奇异变形杆的特点是鸟氨酸阳性,产黏变形杆是木糖发酵阴性,潘氏变形杆是氯霉素耐药。 2变形杆菌、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鉴定要点 变形杆菌 G 杆菌 普琼:有迁徙现象。 SS: 中心呈黑色 氧化酶 尿酶 + KIA: KA++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G杆菌 CIN:菌落为粉红色,偶有一圈胆盐沉淀 氧化酶: 尿酶 + KIA: KA TSIA: AA 血清定型 2不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临床常见菌属有哪些。 答 : 1 培养 在一般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包括血平板,巧克力平板。 2 革兰染色 革兰阴性杆菌。 3 氧化酶实验大多为阳性。 4 O/F 为 O 型,不利用或产碱( N/F)。 5 KIA 斜面穿刺生 长不良,底层穿刺上可生长 ,斜面及底层均呈碱性生长。 6 动力实验在半固体中仅在穿刺的 4mm 左右生长, 46h 初步观察,时间久了动力消失。 临床常见菌属有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产碱杆菌属,黄杆菌属,莫拉菌属,军团菌属。 2产碱杆菌、不动杆菌属鉴定要点 产碱杆菌属:在 MAC 、 SS 平板上可形成无色透明的菌落,在血平板上行成灰色,扁平,边缘薄的较大菌落。 生化鉴定:氧化酶及触酶( +)、 O/F 产碱性、脲酶( — )、动力( — )不液化明胶、不分解任何糖类 不动杆菌属:在普通培养基和麦康克平板上生长良好,最是温度为 35 度,有些菌株可在 42 度生长,在 SS琼脂平板上有部分菌落生长, 生化鉴定:氧化酶( — )、动力( — )、硝酸盐实验 (— ) 2铜绿假单胞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为格兰阴性菌,长短不一,球状或长丝状,成双或成锻炼排列。 一端有鞭毛,运动活泼,无芽孢。 可产生多种色素,如绿脓素与带荧光的水溶性荧光素。 2)、培养特性:专性需氧菌,部分菌株能在兼性厌氧条件下生长,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可生长的温 度范围为 25— 42 摄氏度,最适生长唯独为 25— 30 摄氏度, 4 摄氏度不生长。 氧化酶阳性,氧化分解葡萄糖、木糖、产酸不产气,液化明胶,还原硝酸盐并产生氮气,吲哚阴性,利用枸橼酸盐,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 3)、有 O 抗原和 H 抗原,其中 O 抗原包含外膜蛋白,脂多糖两种成分。 外膜蛋白是保护性抗原,脂多糖具有特异性,应用抗原成分可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血清学分型,目前可分为 20 个血清型。 革兰阴性杆菌鉴定步骤 见书 3革兰阳性球菌鉴定步骤 见书 3细菌实验室应如何检验疑为霍乱的粪便标本。 粪便标本:( 1) a 涂片 b动力制动试验 ===快速检测→初步报告 ( 2)接种碱性胨水 ( 25℃ 68 小时)→转钟 a TCBS 或 4 号琼脂 — 35℃ 1218小时→观察可疑菌落。 ( 3)生化鉴定: a涂片 染色(菌体短小 弯曲成弧形或直杆状的革兰阴性细菌) b氧化酶试验( +) c粘丝试验( +) d O/129敏感试验 ( s) e O1 群, O139群血清凝集实验( +) ( 4)分纯:转钟 KIA→生化鉴定: a 耐盐性试验 NAcL【 0%( +) 1%( +) 3%( +) 6%( +) 8%( ) 10%( ) 】 ; b 血清型鉴定; c 生物型 鉴定 3简述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及培养特性(培养基) 答:形态:细长略弯曲的杆菌,有时可见啊分枝状,无芽胞和鞭毛,因衰老和抗结核药物的作用可出现多种形态,如球状、串珠状或丝状。 培养特性: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为粗糙型,表面干燥呈颗粒状,不透明,乳白色或淡黄色,如菜花样。 在液体培养基中,生成菌膜。 如在培养液中加入吐温 80 可是细菌分散,均匀生长,有毒株的在液体培养基中呈索状生长。 3如何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的微生物学检验。 形态观察 ( 1)、涂片:直接涂片和厚涂片;火焰固定后用于染色 ( 2)、 染色: ○ 1 抗酸染色 报告抗酸杆菌 ○ 2 荧光染色 报告分枝杆菌 分离培养 ( 1)、标本处理:脑脊液等无杂菌污染的标本可直接或离心后取沉渣接种;痰和尿液有杂菌污染的标本接种之前应作适当的处理。 ○ 1 酸处理,待接种; ○ 2 碱处理,待接种; ○ 3 胰酶 — 新洁尔灭法,待接种 ( 2)、接种与培养 1)固体培养基: ○ 1 抗酸性染色 ○ 2 鉴定试验 鉴定报告群别或种别 ○ 3 耐药试验 2)液体培养基: 鉴定报告群别或种别 生化反应 糖发酵 触酶 热触酶 中性红 碲盐还原 + + 基因诊断: ○ 1 DNA 探针 ○ 2 PCR 杂交梳 鉴定报告群别或种别 ○ 3 16rRNA 基因测序 免疫学诊断: ○ 1 结核菌素试验 辅助手段 ○ 2 检测抗 PPD IgG 诊断活动性结核 ○ 3 全血 INFγ 测定 报告群被或种别 3厌氧芽胞梭菌属共同特征,主要种类。 共同特征:厌氧或微需氧的粗大芽孢杆菌。 革兰阳性,芽孢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大于菌体,位于菌体中央,极端或次极端,使菌体膨大呈梭状。 多数为腐生菌,少数致病菌,能分泌外毒素,和侵袭酶类,引起人和动物致病。 种类:临床上有致病性的梭状芽孢杆菌主要是某些厌氧芽孢杆菌,如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与艰难梭菌等。 3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的形态特征、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破伤风撵梭菌的(形态特征):革兰氏阳性菌、细长、周身鞭毛、能运动、无荚膜。 芽孢正圆形,比菌体大,位于菌体顶端,使细菌呈鼓槌状。 专性厌氧菌,在 血平板上呈薄膜状生长,菌落半透明、灰白色、边缘疏松呈羽毛状,伴 β 溶血。 在疱肉培养基中,肉渣部分消化,微变黑,有少量气体,有腐败性恶臭。 (致病物质):外毒素。 (所致疾病):感染后引起机体强直性痉挛、抽搐,称为破伤风。 肉毒梭菌的(形态特征):革兰阳性粗短杆菌、单独或成双排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