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程内容摘要:

压器 6~ 10 千伏变电所条例下列条件之一时,宜装设两台及以上变压器: 一、有大量一、二级负荷。 二、集中负荷较大。 三、昼夜或季节性负荷波动较大。 装设两台及以上变压器的变电所,当其中任一台变压器断开时,其余变压器的容量 (计及变压器的过负荷能力 )应保证一级负荷及二级负荷用电。 装设一台变压器的变电所,至少留有 15~ 25%的富裕容量。 变电所中单台变压器 (低压为 千伏 )的容量,不宜大于 1000 千伏安。 但当用电设备的容量较大,负荷集中且运行合理时,亦可选用较大容量的变压器。 确定变压器容量时,应考虑到变压器的经济运行。 对昼夜或季节性负荷波动较大的用电单位,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可采用容量不一致的变压器。 居住小区变电所的变压器,其容量等级应按照城市供电部门的统一要求确定。 在防火要求较高的场所,应尽可能选用不燃或难燃的变压器,当其环境潮湿或多尘时,宜选用环氧树脂浇注式变压器。 在高层民用主体建筑中,设置在底层的变压器不宜选用可燃油油浸变压器,设置在其他层的变压器严禁选用可燃油油浸变压器。 在具有化学腐蚀性气体、蒸汽或具有导电、可 燃粉尘或纤维会严重影响变压器安全运行的场所,宜采用密闭式变压器。 露天变电所处于多尘或多雪环境时,宜选用密闭式变压器。 当环境条件允许时,宜推广采用低损耗变压器。 (四 )变电所型式和布置 在重雾地区不宜采用露天或半露天的变电所。 在下列环境条件下不宜采用露天变电所: 一、日照强烈,最高温度高且日液温差大。 二、降雨量特多或多特大暴雨。 确定工业企业车间变电所的结构型式可参见表 32。 民用建筑变电所的结构形式按下列原则确定: 一、小城市居住区、工厂生活区当变压器容量在 180 千伏安及以下且环境特征允许时,可采用杆上变电所。 二、大中城市居住区一般采用独立式变电所,在有条件的地方可逐步推广箱式变电所。 三、在民用建筑中,当有负荷集中的主体建筑或动力站房时,也可采用附设式变电所。 四、在技术经济合理时,可将变电所设置在负荷比较集中的高层建筑内,此时应采用由不燃或难燃变压器及无油开关组成的成套式变电所。 车间变电所的结构型式 表 32 变压器的外廓与变压器室墙壁和门的净距,不应小于表 33 所列数值。 变压器外廓与变压器室墙壁和门的最小净距 (米 ) 表 33 室内变电所的每台油量为 60 公斤及以上的变压器,应安装在单独的变压器室内。 变压器室尽可 能避免朝西。 露天或半露天变电所的变压器四周,应设不低于 米高的固定围栏。 变压器外廓与围栏或建筑物外墙的净距,不应小于 米,变压器底部距离地面不应小于 米,相邻变压器外廓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 米。 采用箱式变电所时,进、出线方式应采用电缆。 第四节 移相电容器装置 (一 )一般规定 本节适用于电压为 10 千伏及以下,作并联补偿用的移相电容器装置的设计。 成组电容器装置载流部分 (开关设备、导体等 )的长期允许电流不应小于电容器额定电流的 倍。 电容器组应装设放电设备,使电容器组两端电压从峰值 ( 2 倍额定电压 )降至 50 伏所需时间,对低压电容器最长为 1 分钟,对高压电容器最长为 5 分钟。 (二 )电气接线 电容器组与放电设备应直接连接,中间不应有开关设备或熔断器,但低压电容器组和放电设备之间可有自动接通的接点。 电容器组应装设单独的控制和保护装置,但提高单台用电设备功率因数用的电容器组,可与该设备共用控制和保护装置,不另设放电设备。 在三相系统中,宜将电容器接成三角形接线,当电容器的额定电压低于电力网额定电 压时,可将电容器接成星形接线,且三相电容器组的线电压不应低于电力网的额定电压。 (三 )布置和安装 电容器的额定电压与电力网的额定电压等级相同时,应将电容器的外壳和支架接地。 当电容器的额定电压低于电力网的额定电压时,应将每相电容器的支架绝缘,其绝缘等级应和电力网的额定电压相配合。 电容器可分层安装,一般不超过三层。 层间不应加隔板,层间距离不应小于 1 米。 电容器外壳之间 (宽面 )的净距,不宜小于 米 (此要求不适用于成套电容器装置 )。 安装在室内的电容器组,下层电容器的底部距 离地面不应小于 米,上层电容器的底部距离地面不宜大于 米。 在室外落地安装的电容器组,下层电容器的底部距离地面不应小于 ,地面应进行必要的处理,以防杂草生长。 电容器组四周应设不低于 ,在炎热地区应尽量避免日光直射。 在地震烈度为 7 度及以上地区时,电容器在支架上应采用螺栓固定。 室内高压电容器组一般装设在总变、配电所单独的房间内。 低压电容器组一般装设在环境正常的车间或低压配电室内。 电容器室尽可能避免朝西。 第五节 高压配电装置 (一 )一般规定 本节适用于工频交流额定电压为 3~ 35 千伏配电装置的设计。 配电装置的布置和导体、电器、架构的选择,应满足在正常运动、检修、短路和过电压情况下的要求,并应不危及人身安全和周围设备。 配电装置的布置,应考虑便于设备的操作、搬运、检修和试验。 配电装置的绝缘等级,应和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相配合。 配电装置的母线和引线不应采用铜导体。 配电装置中相邻带电部分的额定电压不同时,应按较高的额定电压确定其安全净距。 (二 )环境条件 选择导 体和电器的环境温度一般采用表 34 所列数值。 在炎热地区的单台变压器容量为 5000 千伏安及以上的总降压变电所中,选择屋外导体时,应尽量考虑日照的影响,对于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的屋外导体,一般不校验日照的影响。 计算导体日照的附加温升时,日照强度一般取 瓦 /厘米 2,风速取 米 /秒。 选择导体和电器时的相对温度,一般采用当地温度最高月份的平均相对湿度。 对湿度较高的场所,应采用该处实际相对湿度。 当无资料时,相对温度可比当地湿度最高月份的平均相对湿度高 5%。 选择导体和电器的环境温 度 (℃ ) 表 34 注: (或最低 )温度为一年中所测量的最高 (或最低 )温度的多年平均值。 ,取多年平均值。 Ⅰ级及以上污区新建变电所的 35 千伏配电装置一般采用屋内式配电装置。 在空气污秽地区,当采用屋外配电装置时,对电气设备和绝缘子,应根据污移情况采取加 强外绝缘、除尘、防腐等措施,并应便于清扫。 污秽地区分级及电瓷绝缘有效泄漏比距暂按表 35 规定。 污秽分级及电瓷绝缘有效泄漏比距 (厘米 /千伏 ) 表 35 注: 厘米 /千伏的产品,仍可在 0 级场所使用。 、冷却塔装有除水器的火电厂或烟囱高度及烟灰排放量符合《工业三 废排放试行标准》冷水塔至屋外配电装置的风向和距离符合规程要求的火电厂。 2 级污区的屋外配电装置,在没有合适产品的情况下,目前也可在采用~ 厘米 /千伏防污产品的同时,再采取加强清扫或装设水冲洗装置,涂用硅脂、有机硅油类涂料等项措施,以加强防污性能。 周围环境温度低于绝缘油 (或其他液态绝缘介质 )、润滑油、仪表和继电器的最低允许温度时,应在屋外充油电器的底部和操作箱内或屋内配电装置室内设加热装置。 积雪复冰严重地区,应尽量采取措施,防止冰雪造成闪络事故。 隔离开关于破冰厚度,应大于安 装场所最大复冰厚度。 选择导体和电器时最大风速,一般采用离地 10 米高, 30 年一遇 10 分钟平均最大风速。 在屋外配电装置中,应选择适用于该地区风速范围的电气设备。 在台风经常侵袭或最大设计风速超过 35 米 /秒的地区在屋外配电装置的布置中,应尽量降低电气设备的安装高度,并加强与其基础的固定等。 地震基本烈度超过 7 度地区,应根据当地的地震烈度选用能够满足地震要求的产品,屋外配电装置应采取抗震措施:如电气设备之间应采用绞线或伸缩接头连接;应尽量降低电气设备的安装高度和加强与其基础的固定等。 海拔高度超过 1000 米的地区,配电装置中应选择适用于该海拔高度的电器和电瓷产品,其外部绝缘的冲击和工频试验电压应符合高压电气设备绝缘试验电压的有关要求。 当海拔高度在 3500 米以下时,其工频和冲击试验电压应乘以系数 X,系数 X 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K常数,取 ; H安装地点的海拔高度 (米 )。 海拔 高度超过 1000 米的地区,一般选用高原型产品或选用外绝缘提高一级的产品。 在海拔 3000 米以下地区, 35 千伏配电装置也可选用磁吹避雷器来保护一般电器的外绝缘。 由于现有 35 千伏及以下大多数电器的外绝缘有一定裕度,故可使用在海拔 2020米以下的地区。 (三 )导体和电器 导体和电器应按正常负荷选择,并应按短路条件验算其动稳定和热稳定。 但用熔断器保护的导体和电器,可不验算热稳定,除用有限流作用的熔断器保护者外,裸导体和电器的动稳定仍应验算;装设在电压互感器回路内的裸导体和电器,可不验算动稳定和热稳定。 开断短路电流用的电器,应能可靠地开断装设处可能发生的最大短路电流,高压断路器还应能在可能发生的最大短路电流下可靠地合闸。 确定短路电流时所采用的计算接线方式,应为可能发生最大短路电流的正常接线方式,而不应为仅在切换过程中可能并列运行的接线方式。 确定短路电流时,应考虑电力系统 5~ 10 年的发展规划以及本工程的规划。 计算短路点,应选择在正常接线方式时短路电流为最大的地点。 带电抗器的 6 千伏或 10 千伏出线,隔板 (母线与母线隔离开关之间 )前的引线和套管,应按短路点在电抗器前计算,隔 板后的引线和电器,一般按短路点在电抗器后计算。 验算导体和电器时用的短路电流,一般按下列条件进行计算: 一、电力系统所有供电电源都在额定负荷下运行; 二、所有同步电机都具有强行励磁或自动调整励磁装置; 三、短路发生在短路电流为最大值的瞬间; 四、所有供电电源的电动势相位角相同; 五、应考虑对短路电流值有影响的所有元件,但不考虑短路点的电弧电阻; 六、异步电动机的作用仅需在确定短路电流冲击值和最大全电流有效值时考虑。 导体和电器的热稳定、动稳定以及电器的短路开断电流,一般按三相短路验算。 如单相、两相短路较三相短路严重时,则按严重情况验算。 当按短路开断电流选择高压断路器时,一般采用短路电流的超瞬变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 当断路器的分闸时间大于 秒,也可采用 秒的短路电流有效值。 装有自动重合闸装置的高压断路器,应考虑重合闸时对短路开断电流的影响。 验算导体短路热稳定用的计算时间,一般采用主保护动作时间加相应断路器全分闸时间。 如主保护有死区时,则应采用能对该死区起作用的保护装置动作时间,并采用相应处的短路电流值。 验算电缆热稳定时,短路 点应按下列情况确定: 一、不超过制造长度的单根电缆回路,原则上应考虑短路发生在电缆的末端。 但对于长度为 20 0 米以下的高压电缆,因其阻抗对热稳定计算截面影响较小,可按在电缆首端短路计算。 二、有中间接头的电缆,短路发生在每一缩减电缆截面线段的首端;电缆线段为等截面时,则短路发生在第二段电缆的首端,即第一个中间接头处。 三、无中间接头的并列连接的电缆,短路发生在并列点后。 验算短路热稳定时,裸导体的最高允许温度,一般采用表 36 所列数值,而导体在短路前的温度应采用额定负荷下的工作温度。 裸导体在 短路时的最高允许温度 (℃ ) 表 36 裸导体的热稳定可用下式验算: 式中 S裸导体的载流截面 (毫米 2); Qd短路电流的热效应 (安 2178。 秒 ); C热稳定系数。 在不同的工作温度下, C 值可取表 37 所列数值。 不同工作温度下 C 值 表 37 裸导体的正常最高工作温度,一般不超过 +70℃,在计及日照影响时,钢芯铝绞线可按不超过 +80℃考虑。 当裸导体接触面处有镀 (搪 )锡的可靠复盖层时,可提高到 +85℃。 确定作用在硬导体和绝 缘子上的机械力时,应采用短路电流冲击值并考虑各相电流的相角差。 支柱绝缘子和穿墙套管的机械强度安全系数,按正常荷载校验时,不应小于 ;按短路校验时,不应小于。 验算短路动稳定时,硬导体的最大应力,不应大于表 38 所列数值。 硬导体的最大允许应力 (公斤 /毫米 2) 表 38 注:。 安全系数一般取 (对应于材料破坏应力 )或 (对应于屈服点应力 )。 重要回路的硬导体应力计算,应考虑共振的影响。 配电装置各回路的相序排列应尽量一致。 硬导体的各相应涂色,色别应为A 相黄色、 B相绿色、 C 相红色。 绞线一般只标明相别。 在配电装置间隔内的硬导体及接地线上,应留有安装携带式接地线的接触面和连接端子。 断路器合闸状态下不允许操作的隔离开关和该断路器之间,应装设机械的或电磁的 联锁装置,以防止隔离开关误操作。 导体和导体、导体和电器的连接处,应有可靠的连接接头。 硬导体间的连接应尽量采用焊接,需要断开的接头及导体与电器端子的连接处应采用螺栓连接。 不同金属的导体连接时,应根据环境条件,采用装设过渡接头等措施,以防止金属间发生电化腐蚀。 在有可能发生不均匀沉陷和振动的场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