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变形观测规范内容摘要:
移、挡土设施位移等)的观测中误差,均不应超过其变 形允许值分量的 1/20(分量值按变形允许值的 1/2 倍采用,下同)。 3建筑物整体性变形(如建筑物的顶部水平位移、全高垂直度偏差、工程设施水平轴线偏差等)的观测中误差,不应超过其变形允许值分量的 1/10。 4结构段变形(如高层建筑层间相对位移、竖直构件的挠度、垂直偏差等)的观测中误差,不应超过其变形允许值分量的 1/6。 5对于科研项目的变形量观测中误差,可视所需提高观测精度的程度,将上列各项观测中误差乘以 1/5~ 1/2 系数后采用。 平面控制测量的精度等级,应以本规程第 条确定的最终 位移量观测中误差按( )或( )式估算单位权中误差 μ 、求出观测点坐标中误差后,根据本规程第 条的规定选择: 平面控制网的精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测角网、测边网或边角网的最弱边边长中误差,不应大于所选等级的观测点坐标中误差。 2工作基点相对于邻近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相应 等级的观测点点位中误差(点位中误差约定为坐标中误差的 2 倍,下同)。 3导线网和单一导线的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所选等级的观测点点位中误差。 4基准线法的偏差值测定中误差,不应大于所选等级的观测点坐标中误差。 5为测定区段变形独立布设的测站点、基准线端点等,可不考虑其点位误差。 平面控制网的技术要求除特级控制网和其他大型、复杂控制网应经专门设计确定外,对一般工程的一、二、三级控制网,可按下列规定执行 ∶ 1测角控制网的技术要求可按表 的规定采用。 2测边控制网技术要求可按表 的规定采用。 3导线测量技术要求可按表 的规定采用。 水平角测量 各等级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特级、一级位移观测,应使用 DJ1 型经纬仪;对二级、三级位移观测,可使用 DJ1型或 DJ2 型经纬仪。 当精度要求较低时也可使用 DJ6 型经纬仪。 2水平角观测宜采 用方向观测法,当方向数不多于 3 个时,可不归零;特级、一级网点亦可采用全组合测角法。 导线测量中,当导线点上只有两个方向时,应按左、右角观测;当导线点上多于两个方向时,应按方向法观测。 方向观测法与全组合测角法的操作程序,应按国家现行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的规定执行。 3水平角观测的测回数,应按要求的测角精度、使用的仪器类型及观测条件确定。 亦可按下列经验公式估算 : 在将( )、( )式估算结果凑整取值时,对方向观测法与全组合测角法应顾及光学经纬仪观测度盘位置编制要求;对导线观测应取偶数,当估算后 n< 2 时,应按 2 测回观测。 4方向观测法的限差应符合表 的规定。 5采用 DJ1型仪器按全组合测角法观测的限差 应符合表 的规定。 6测角网的三角形最大闭合差,不应大于 2 mβ ;导线测量每测站左、右角闭合差,不应大于 2mβ ;导线的方位角闭合差,不应 大于 2 m β (n为测站数)。 各等级水平角观测作业,除应符合本规程第 条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使用的经纬仪,项目开始前应进行检验,项目进行中也应定期检验。 2观测应在通视良好、呈像清晰稳定时进行。 晴天的日出、日落和中午前后不宜观测。 作业中仪器不得受阳光直接照射,气泡居中如超过一格,应在测回间重新整置仪 器。 当视线过于靠近吸热放热强烈的地形地物时,应选择阴天或有风但不影响仪器的稳定的时间进行观测。 当需削减时间性水平折光影响时,应按不同时间段观测。 3控制网观测宜采用双照准法,在半测回中每个方向连续照准两次,并各读数一次。 每站观测中,应避免二次调焦,当观测方向的边长悬殊较大、有关方向应调焦时,宜采用正倒镜同时观测法,此时可不考虑两倍视准误差2 C 变动范围。 对于大倾斜方向的观测,应严格控制水平气泡偏移,当垂直角超过 3176。 时,应进行仪器竖轴倾斜改正。 4观测成果超出限差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重测: 1)当2 C 互差 或各测回互差超限时,应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 2)当归零差或零方向的2 C 互差超限时,应重测该测回; 3)在方向观测法一测回中,当重测方向数超过所测方向总数的 1/3 时,应重测该测回; 4)在一个测站上,采用方向观测法,当基本测回重测的方向测回数超过全部方向测回总数的 1/3 时,应重测该测站的全部方向;采用全组合测角法,当重测的测回数超过全部基本测回数的 1/3 时,应重测该测站; 5)基本测回成果和重测成果均应记入手簿。 重测与基本测回结果不取中数,每一测回只取用一个符号限差的结果; 6)全组合测角法 ,当直接角与间接角互差超限时,在满足本款 4)项要求,即不超过全部基本测回数 1/3 的前提下,可重测单角; 7)当三角形闭合差超限而重测时,应进行认真分析,选择有关测站重测。 距离测量 电磁波测距仪测量距离的技术要求,除特级和其他有特殊要求的边长须专门设计确定外,对一、二、三级位移观测的边长测量,可按表 的规定执行。 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根据具体情况,测距边除按往返观测外,亦可采用不同时段观测代替往返观测。 2往返测或时间段较差,应将斜距化算到同一水平面上方可进行比较。 3测距时使用的温度计和气压计,应同测距仪检定时使用的一致。 4气象数据应在每边观测始末的两端进行测定,取用两端的平均值。 所测气象元素的互差,温度不应超过 1℃ ,气压不应超过 3mmHg。 5测距边两端点的高差,对一、二级边可采用三级水准测量测定,对三级边可采用三角高程法测定。 6测距边归算到水平距离时,应在观测的斜距中加入气象 、加常数、乘常数(必要时顾及周期误差)改正后,化算至测距仪与反光镜的平均高程面上。 电磁波测距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 1使用的测距仪,项目开始前应进行检验,项目进行中应定期检验。 2测距应在呈像清晰、气象条件稳定时进行。 阴天、有微风时可全天观测。 晴天最佳观测时间为日出后 1h 左右和日落前 1h 左右。 雷雨前后、大雾、大风、雨、雪天和大气透明度很差时,不应进行观测。 晴天作业时应对测距仪和反光镜打伞遮阳,严禁将仪器照准头对准太阳,不宜顺、逆光观测。 3测线离地面或障碍物宜在 以上,测站不应设在 电磁场影响范围之内。 在测站上,因基座倾斜引起的偏差应加入置平改正。 4当一测回中读数较差超限时,应重测整测回。 当测回间较差超限时,可重测 2 个测回,然后去掉一大一小取平均。 如重测后测回差仍超限,应重测该测距边的所有测回。 当往返测或不同时段较差超限时,应分析原因,重测单方向的距离。 如重测后仍超限,应重测往、返两方向或不同时段的距离。 丈量距离的技术要求,除特级和其他有特殊要求的边长须专门设计确定外,对一、二、三级位移观测的边长丈量,可按表 的规定执行。 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因瓦尺、钢尺 在使用前应进行检定。 丈量二级边长的钢尺,检定精度不应低于尺长的1:202000;丈量三级边长的钢尺,检定精度不应低于尺长的 1:100000。 2各等级边长测量应采用往返悬空丈量方法。 使用的垂锤、弹簧秤和温度计,均应进行检定。 丈量时,引张拉力重量应与检定时相同。 3自然条件对丈量精度有较大影响(如下雨、尺的横向有二级以上风,作业时温度超过检定膨胀系数温度范围等)时不应进行丈量。 4网的起算边或基线宜选成尺长的整倍数。 用零尺段时,应改变拉力或进行拉力改正。 5安置轴杆架或引张架时应使用经纬仪定线。 尺段高 差可采用水准仪中丝法往返测或单程双测站观测。 所测温度应接近尺温。 6丈量结果应加入尺长、温度、倾斜改正,因瓦尺还应加入悬链线不对称、分划尺倾斜等改正 5 降观测 建筑物沉降观测 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确定。 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 1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 10~ 15m 处或每隔 2~ 3 根柱基上。 2高低层建 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外、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宽度大于等于 15m 或小于 15m 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 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 4 个。 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用于宾馆等高级建筑物)等型式。 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 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 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型 式,可按本规程附录 C 次表 条规定执行。 沉降观测点的施测精度,应按本规程第 条的有关规定确定。 未包括在水准线路上的观测点,应以所选定的测站高差中误差作为精度要求施测。 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可按下列要求并结合具体情况确定。 1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 一般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 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 民用建筑。建筑物变形观测规范
相关推荐
„„„„„„„„„„„„„„„„„ 38钢质无缝气瓶检验质量管理手册马关县奔腾氧气站 钢质无缝气瓶检验质量管理手册 BTYQ/ QB01031/02020第 1页共 79页富 宁 县 富 翔 氧 气 乙 炔 厂钢质无缝气瓶检验质 量 管 理 手 册 BTYQ/QB0103 1/02020编 制:周 伟审 核:刘 永 维批 准松末货狂掂焰腮武你褪危秒忠篱溪堵怎纂奉
查,确保孔 内 含氧量充足, 无有 毒气 体。 (检测仪器:一氧化碳检测仪、可燃性气体检测仪) 桩 孔爆破前, 临近桩 孔 内 人 员须全部 撤离并 转 移到安全位 置。 爆区间路基段专项防护方案 17 破完成后 须对 爆破 彻 底性和所有 临近桩 孔的 护 壁 进 行仔 细检 查,确 认无安 全 隐 患后方可 进 入孔 内。 炮眼上方覆 盖 炮被,孔口上方覆 盖 竹跳板和土袋 ,严 禁
客 户客 户 操作流程: 在供应商处购入产品, 审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验明产品的合格文件和产品标示 ,对食品包装标识进行查验核对。 清点、检查产品、建立食品进货查
体系运行的基础条件 丰富的“双师型队伍” 本课程组共 9 名专职教师, 其中 教授 1 人,副教授 4 人,助教 1 人,大多为从事教学工作十年以上的“双师型”教师,具有扎实宽广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承担理论、实训教学任务。 实训教学环节有高级实验师 1 人,中级实验师 2 人,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并外骋一名企业专家做为综合实训课程的指导教师
埋件,不得遗漏,并保护已预理的各类管子。 ( 3) 在砌筑过程中,应对砌体进行随机抽查,检查墙面的垂直度、平整度和砂浆饱满度及外观质量。 第 15 页 共 72 页 ( 4) 砌体完成后,必须做好落手清工作,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 5) 砌体竖向灰缝严禁采用“装头缝’的做法。 对砌体分项工程质量检查时,除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检查内容外,应增加对砌体竖向灰缝钻孔检查,当 发现“装头缝”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