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课程整体设计内容摘要:

体系运行的基础条件 丰富的“双师型队伍” 本课程组共 9 名专职教师, 其中 教授 1 人,副教授 4 人,助教 1 人,大多为从事教学工作十年以上的“双师型”教师,具有扎实宽广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承担理论、实训教学任务。 实训教学环节有高级实验师 1 人,中级实验师 2 人,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并外骋一名企业专家做为综合实训课程的指导教师,保证了本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质量。 的实验、 实训条件 根据职业技能培训要求和《建筑材料》课程特点,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技能培训”实验模块,通过实验实训使我们的专业教育真正做到与职业岗位实现“零距离”对接,通过“项目化课程”建设加大该课程实训环 节的力度。 近年来学校投资实验设备总价值 150 余万元。 可以开设该课程的所有必开实验。 建有水泥、砂石材料、混凝土、强度实验室、沥青及沥青混和料实验室。 我们在《建筑材料》教学中进行了开放式实验模式的尝试,试行“三开放”:时间开放、实验项目开放、试剂和仪器设备开放。 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改变实验教学模式。 让学生不受实验室、实验时间和实验内容的限制,独立完成实验,并 聘请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承担实训教学任务。 另外河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实训楼 20202020 年在建,以此为机会,我们设计综合实训课题,让学生以工程材料 员 、施工员 的身份参与工程材料的选择、检测、试验及保管,教师在实训基地现场教学, 达到 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的目的。 了 丰富实用的校本特色教材 本课程 优选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并在教学实践中根据 教学需求研发了丰富实用的校本特色教材。 6 课程负责人霍轶珍主编 了 高职高专国家规化 教材《建筑材料学习指导》, 参编《建筑材料》 规划教材的 (陈晓明主编)重要章节, 这 两本 教材已由人 民 交通出版社出版,做为特色教材,是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重要参考书。 另外还 自编校内使用的实训教材《建筑材料试验检测 指导 与试验报告》。 并且 结合工学结合的要 求,以基于工作过程的开发设计思路,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和设计,构建出以完成建筑施工现场材料质量检测工作任务的学习情境, 进一步 开发校本特色教材, 完成教师工作页和学生工作页的编写 ,特色教材的编写工作正在进行中。 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课程组与企业专家共同制定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建筑材料考试大纲》、《建筑材料实验教学大纲》、《建筑材料实践技能考核标准与方法》 指导教学。 本课程有完整的网络教学资源,课程组开发 了《建筑材料》 、 《道路建筑材料》全 部内容的理论教学课件和实训课件,以及 部分建筑材料生产、使用现场的视频录像。 教学课件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内容上既与教材相一致,又对教材知识有所拓展, 课程教学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 通过两个专用的多媒体教室 、 因特网 及 校园网课程资源开展教学。 六 、 本课程设计方案的 创新和特色 《建筑材料》课程设计的突出特点是建立了 “项目导向、行动导向” 、 “ 做中学,做中教, 教、学、做” 一体化的 课程 教学模式,通过 “理论教学 +开放式实验 +工程现场实训”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创新和特色为: 创新教学 手段和 教学 方法 ,课堂教学中引入“ 行动导向教学 法” 在“工学结合,项目导向, 行动导向 ”的课程 教学 模式中,我们特别重视“行动导向教学法 ”各种教育技术 的运用,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目标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的先进的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 ,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行动导向教学法由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组成,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使用以下教学方法: 7 ( 1)在《建筑材料》课程实训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等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学习的教学方法。 而项目教学法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 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