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井巷工程标书内容摘要:

最大 距离 为 50m。 16 第三节 支护工艺 一、工艺流程 工作面放炮→安全检查→支设锚杆→喷砼支护 二、 支护工艺 (一 )锚杆(锚索)支护:先锚杆机打设锚杆(锚索)眼,按规定掌握好眼深、眼距,安装时,用杆体将树脂药卷推到眼底,再用电钻连接套住杆体搅拌 30 秒左右 将杆体锚入眼底,用小木楔挤牢杆体,取下电钻, 15 分钟后安装托板、垫片,用力矩扳手拧紧双螺帽或锚索锁具;若挂网时,用 8# 铅丝将网扭接紧固;支护时必须有专人在现场监护,支护时严格按规定要求操作。 (二 )喷砼支护 材料质量要求及原料配合比: (1)材料质量要求 A、水泥:选用 B、石子:为防止喷砼过程中堵塞管 道,减少回弹及保证砼支护结构的强度,应采用坚固耐用的碎石或卵石 ,粒径在 5- 15 mm。 C、砂子:为保证砼支护的强度和减少施工作业时的粉尘,减少砼硬化时的收缩裂纹,应采用坚固耐久的 中粗砂,细度模数不宜大于 ,含水率控制在 5- 7%。 17 D、水:为保证喷射砼正常凝结和硬化,保证强度和稳定性,饮用水可作为喷砼用水,不得使用污水和 PH 值小于 4的酸性水和含硫酸盐( SO4计算式)超过水量 1%的水,也不得用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有害物质的水。 E、外加剂 主要是速凝剂,速凝剂选用初凝不大于 5min,终凝不大于 10min的速凝剂,保存时保持干燥,质量稳定。 总之,原材料保持稳定的货源和良好的质量,进场的每批原料均要有产品合格证,按规范进行检验 试 验。 (2)喷射混凝土原料配合比控制指标 A、干集料中水 泥与砂石重量比 水泥与砂石重量比一般为 1︰ 4— 1︰ ;每方干集料中,水泥用量约为375kg/m3— 400kg/m3。 B、含砂率 含砂率一般为 45%— 55%。 低于 45%或大于 55%,均容易堵管、回弹量大、强度降低、且收缩加大。 细砂不宜采用,细砂变会影响喷射混凝土强度、增加其收缩开裂等。 宜用中砂或中粗混合砂,砂子含水率应控制在 5— 7%(按重量计)。 C、水灰比 水灰比 — 为宜。 经验表明:水灰比太小,会产生粉尘大、回弹 18 量多、粘结力低、喷层会产生干斑、砂窝等现象,并影响喷砼的密实性。 而水灰比若太大 ,又会影响喷射砼强度、速凝效果差,造成喷层流淌、滑移、坍落等。 D、外加剂掺量 速凝剂和其他外加剂的掺量值,一定要由速凝剂效果试验来确定其最佳掺量值,并要求达到各龄期的设计强度。 一般情况下,实际使用时拱部可用 2- 4%,墙部可用 2%的速凝剂掺量,并通过试验适当调整,以达到最佳掺量。 喷射砼施工工艺控制 喷射砼的工作风压一般需要满足喷头处的压力在 ,在喷射过程中,喷射机司机与喷射手密切配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风压,水压应保证喷头处 - ,水灰比控制在 - ,喷 射作业氏气温不应低于+ 5℃,混合料进入喷射机的温度 - 5℃,气温低于+ 5℃时,不得喷水养护。 喷射砼的施工要点 ( 1)喷射混凝土作业前,首先清洗岩面,将井壁的岩渣、粉尘清洗干净。 ( 2)喷射作业施工准备工作做好后,严格掌握规定的速凝剂掺量,并添加均匀。 喷射手应严格控制水灰比,使喷层表面平整光滑,无干斑或滑移流淌现象。 19 ( 3)在未上拌和料之前,先开高压风及高压水,如喷嘴风压正常,喷出来的水和高压风应呈雾状。 如喷嘴风压不足(适宜的风压一般为 -),可能是出料口堵塞;如喷嘴不出风,可能是输料 管堵塞。 这些故障都应及时排除,再开电动机,先进行空转,待喷机运转正常后开始投料搅拌和喷射。 ( 4)喷射应分段、分部、分块,按先墙后拱、自下而上地进行喷射。 喷嘴需对受喷岩面作均匀的顺时针方向的螺旋转动,一圈压半圈的横向移动,螺旋直每径约为 20- 30cm,以使混凝土喷射密实。 ( 5)为保证喷射混凝土质量,减少回弹和降低粉尘,作业时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喷射时应分段长度不超过 6m,分部为先下后上,分块大小为 2m179。 2m,并严格按先墙后拱,先下后上的顺序进行喷射,以减少混凝土因重力作用面引起滑动或脱落现象和发生; ② 掌握好喷嘴与受喷岩面的距离和角度;喷嘴至岩面的距离为 -,过大或过小都会增加回弹,喷嘴与受喷面垂直,并稍微偏向刚喷射的部位(倾斜角不宜大于 10176。 ),则回弹最小、喷射效果和质量最佳。 对于岩面凹陷处先喷和多喷,而凸 岀 面应后喷和少喷; ③喷射时喷射移动可以采用螺旋形移动前进,也可以采用 S 形往进移动前进。 20 ( 6)调节好风压和水压 风压与喷射有密切的关系,过大的风压会造成喷射速度太高而加大回弹,损失水泥,风压太小会使喷射力减弱,则混凝土密实性差。 因此,根据喷射情况应适当高速风压,可参考下表及结合输料管长度 进行调节风压。 风压调节参数表 输料管长度( m) 20 40 80 120 风压( 10N/cm2) 1015 20 30 40 为保证高压水能从喷枪混合室(喷头处)内壁小孔高速度射 岀 ,把干拌合料迅速拌均匀,水压应高于风压。 湿式喷射时,风压及水压均较干喷时高。 一般水压实比输料管的压力至少高 10- 15 N/cm2,同时要求供水系统的水压不低于 40 N/cm2,供水系统水压不足时,需要采用压力水箱提供稳定的水压,才能确保喷射混凝土施工质量。 ( 7)一次喷射厚度 喷射作业应分层进行,一次喷射厚度不得太厚 或太薄,它主要与喷射混凝土层与受喷面间的结合力和受喷部等有关,并且应根据掺速凝剂、喷射效率、回弹损失率等因素而定,一般规定按以下表确定喷射厚度。 21 喷射厚度和喷射部位 项 目 一次喷射厚度( cm) 掺速凝剂 不掺速剂 拱 部 5- 6 3- 4 边 部 7- 10 5- 7 一次喷射太厚,在自重作用下,喷层会 岀 现错裂而因起大片坍落。 一次喷射太薄,大部分粗料骨会回弹,使受喷面上仅留下一层薄薄的混凝土或砂浆,势必影响效果及工程质量。 一般情况下,一次喷射厚度:边墙为 5- 7cm,拱部为 3- 4cm(不掺速凝 剂)。 当掺速凝剂后,边墙不宜超过 8cm,拱部不宜超过 6cm。 分层喷射厚度,一般为粗骨料最大粒径为细料的两倍,如一次喷射厚度小于 5cm时,使用石子的最大粒径也要求相应减小。 ( 8)分层喷射的间隔时间 分层喷射,一般分 2- 3层喷射;分层喷射合理的间隔时间应根据水泥品种、速凝剂及掺量、温度(不宜低于+ 5176。 C)和水灰比大小等因素,并视喷射的混凝土终凝时间而定。 分层喷射的间隔时间不得太短,一般要求在混凝土终凝以后,再进行复喷;当间隔时间太长时,复喷前应将混凝土表面清洗干净;且复喷时应将凹陷处喷平。 ( 9)喷射混凝土 的养护时间 为使水泥充分水化,使喷混凝土的强度均匀增长,减少或防止混凝土收缩开裂,确保喷射混凝土质量。 因此,喷射后需有良好的养护,应在其终凝 1- 2 小时后进行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 7天。 三、喷射砼施工工艺流程 喷射砼施工工艺流程 22 四、支护要求 锚喷巷道中线到任一帮的最大允许误差为 0~+ 150mm,净高度最大允许误差为 0~+ 150mm。 支护前,必须处理巷道零皮、伞檐,伞檐突出长度不超+ 200mm,伞檐段长度不超过 1000mm。 锚杆要垂直巷道围岩支设,与围岩夹角不小于 75176。 锚杆、锚索间排距最大允许误差为177。 100mm。 托板要求紧贴巷道围岩,摆放整齐,但有裂缝时,尽量与裂缝垂直摆放。 托板外露锚杆长度不超过 0~+ 50mm; 锚索 外露 长度不超过 100mm。 锚杆必须加垫片,用双螺帽紧固,预紧力矩为 100牛 • 米,锚固力不低于 5吨。 挂网锚喷支护中挂网必须与巷道围岩紧贴、铺平,网与网之间必须有200m m 重边。 细骨料 搅拌机 粗骨料 水 泥 速凝剂 压缩空气 水 干式喷射机 喷射砼 23 锚索要垂直巷道围岩支设,与围岩夹角不小于 87176。 ;锚索安装深度不小于设计的 95%;锚索支护预紧力 不低于 7 吨 , 不 小于设计的 90%,逐根进行检查。 喷射混凝土厚度不低于设计的 90%,喷层表面基本平整密实。 五、 明槽段 砼 砌碹 砌体强度等级 砌体强度等级 砌体强度等级 应用部位 浇筑形式 C30 表土段基础 人工上料 C20 其它部位 人工上料 ● 预控措施 ● 混凝土浇筑时,振捣要密实,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可在混凝土初凝后的七天拆模。 混凝土试块留置 ● 现场每一部位、每一台班浇筑的砼,均留置四组试块,一组备用;试块放置在工作面安全地方养护。 混凝土施工安全措施 ● 浇筑混凝土拱时,应搭设操作平台,井筒方向一边要设防护栏,防护栏 24 杆高度应在 1米位置。 ● 混凝土工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配带安全带,并悬挂在牢固的位置,方可进行施工。 ● 浇筑现场应配备足够的照明设施。 凝土浇筑 ● 摸板支设完毕后进行隐蔽工程验收,确定合格后才能浇筑混凝土。 ● 混凝土浇筑时,由质量检查员对重要部位进行监护。 ● 混凝土浇筑时,应制做两组混凝土试块,两组试块和板中混凝土同条 件自然养护。 ● 用振捣棒振捣时,振捣棒不得接触 土层 ,以 免 土 层掉落影响混凝土强度。 ● 用振捣棒振捣时,应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不 得出现蜂窝或孔洞 第六章 生产系统 第一节 通 风 一、掘进工作面风量 验算 按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 Q= 4N= 4179。 18= 72 m3/min 按炸药用量计算 Q= 25A= 25179。 = 360 m3/min 25 按最大风速验算 Q= SI= 179。 4= 44 m3 二 、根据以上计算 确定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 300m3/min,选用一台 JBT- 62 型轴流式 28KW局部通风机,配接∮ =600mm柔性、阻燃、抗静电风筒。 按风速验算 V=300/( 60179。 )= 4m/s,风速符合要求。 三 、局部通风机的安装地点 风机安设于 回风斜井井 口外,距 井 口大于 10 米。 五、通风系统 新鲜风流:地面→通过风机吸风、风筒送风→工作面 污浊风流:工作面→井筒 → 地面 第二节 压 风 工作面压风由地面风机房 1台 4L- 20/8型空气压缩机供给,在 回风 斜井井筒安装∮= 109mm压风管路接入工作面。 第三节 瓦斯防治 工作面每班配一名瓦斯员,对工作面及其回风流中瓦斯浓度进行检查,每班必须检查两次,并及时汇报和填写记录,瓦斯检查数据由项目部总工程师进行综合分析。 26 第四节 防 尘 工作面采用湿式打眼,工作人员戴防尘口罩。 第五节 防灭火 工作面备有 2 瓶在使用保质期内的干粉灭火器材和装满砂子砂箱 1 个,放置在距工作面 70 米处,顶板完好、支护齐全的地方,灭火器吊挂在巷道右帮距地板 1米的地方。 人员不得随意使用干粉灭火器,严禁损坏或丢失。 第六节 供 电 一、供电方式 由地面 配电室 引 660V 电源引到井口总开关,再分三路, 一路 进入井下 ;一路到提升绞车房;一路到空气压缩机房。 二、电压等级 引入工作面电压为 660V,直接供给工作面耙岩机、喷浆机,煤电钻、照明和信号电压为 127V,由 660/127煤电钻综保和 照明综保 供给。 三、电器保护设施 电气设备均有综合保护装置,设备均由控制开关控制,安设 JDB- 120- A型综合保护装置, 具有过负荷、漏电闭锁、短路、断相、远距离起动和停止的保护装置。 照明、信号安设 ZBZ- ,具有短路、过载 27 和漏电保护作用。 第 七节 供水、排水 一、供水方式 生活及 工业用水 全部用水车从 施工现场以外的水源 拉, 拉运回的水直接进入工地临时水仓,由临时水仓供到各个用水地点。 二、排水方式 工作面涌水量不大,施工时考虑潜水泵排水比较方便,若局部涌水大,可采用打临时水 仓水泵抽放排出。 第八节 装载、运输 一、装载、运输方式 装载采用 P90B 型 60KW 耙岩机 装 3M3箕斗 , 由 面 矸仓 ,装入自卸汽车运到指定排矸现场。 二、运输路线 排矸 路线: 工作面 →斜井 →地面。 运料线路: 地面料场→ 斜井 →工作面 28 第九节 照明、通讯和信号 耙岩机附近必须安设防爆灯照明;工作面安设一部矿用本质安全型电话与地面值班室直通;工作面装载、运输设备必须安设灵敏可靠的声光停开信号装置,巷道照明每隔 50米在巷顶部安一防爆灯。 第七章 劳动组织 第一节 劳动组织 一、 作业方式 工作面执行“三班作业制”,二班掘进,一班锚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