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交质11号附件2公路桥梁橡胶支座更换技术规程db32t2173—内容摘要:

有固定支座和单向滑动及双向滑动支座等三种类型 ,其 规格型号、安装位置和安装滑移方向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安装后 应 拆除全部定位连接板。 10 桥梁 支座更换后的梁体复位(即落梁) 与技术要求 (即落梁)作业程序与操作要求 支座更换检查无误后,千斤顶同步顶起梁体,逐步拆除临时支承的钢垫板,千斤顶同步缓慢回落,使梁体落在新更换的支座上。 梁体复位后的观察要求 梁体复位后应连续观察不少于 24 小时,检查支座和垫石无异常情况后,顶升设备及临时支承方可拆除。 清除施工垃圾 11 桥梁顶升与 支座更换 过程中的 安全 监控 在梁体顶升 和梁体复位作业时,应实时监控顶升力、顶升高度、顶升速度和顶升的同步性。 应通过监控测点实时监控梁体应力 应变,裂缝、挠度和侧向位移等变化。 DB32/T 2173— 2020 7 在梁体顶升时,如发现危及桥梁安全等异常情况时,须暂停顶升作业并将梁体放回原位,排除异常情况后方可继续梁体顶升。 12 桥梁 支座更换后的 质量 验收 验收依据 原 设计图纸。 本规程和相关的规范标准。 支座更换设计文件包括支座变更的设计文件。 支座更换施工和监控等相关资料。 验收项目与质量验收要求 验收文件资料应齐全,包括支座更换设计方案,支座的质量检测报告和支座变更设计文件等。 更换的新支座规格、型号和变更设计的支座规格、型号等应无差错。 支座垫石不应有裂缝等缺陷,其修复尺寸,混凝土强度等级,安装顶面平整度偏差应符合设计文件或相关规范标准要求。 支座安装位置与梁底轴线及垫石中心线偏差应符合 JTG/TF50、 JT/T4 和 JT391 等相关规范标准以及更换设计要求。 板式橡胶支座受力状态正常,不应有偏压、裂纹、脱空和不 均匀外鼓现象。 ,上下承压钢板、聚四氟乙烯滑板和不锈钢板安装应符合JT/T4 等相关标准规定。 计要求,不应有差错。 ,安装应牢固,不应有倾斜偏压现象。 安装结束后,定位连接板应全部拆除。 ,梁体不应有新增裂纹或其他损坏现象。 若出现新增裂纹或损伤现象应查清原因并修复。 换后,垫石模板应拆除,不得留有任何垃圾。 检查、验收数量: 全数检查。 检查、验收方法 ,检查支座接触面的平整度,不应有缺陷。 测垫石混凝土强度等级与尺寸,不应有裂纹等缺陷。 DB32/T 2173— 2020 8 检查 支座周围环境,不应有施工垃圾和积水。 支座更换质量 自查 验收记录表, 支座更换工程 质量验收 评定 记录 表, 参照附录 F记录表记录存档。 DB32/T 2173— 2020 9 附录 A 局部承压验算 方法 (规范性附录) 顶升千斤顶与桥墩顶面接触面局部承压验算 顶升千斤顶底座与桥 墩顶面接触面验算参照《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20 第 条方法进行验算。 局部受压面尺寸应满足公式 : 0 d a c d L nF f A   附录 A1 LdLna cdFA f 附录 A2 bLAA 附录 A3 式中 : 0 — 桥梁结构的重要性系数,按公路桥梁设计安全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分别取 、 ; FLd 为单个顶升千斤顶的最大顶升力,按设计总顶升力和千斤顶数量分配; fcd 为桥墩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 η a 为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50 及以下时,η a =1; β 为混凝土局部受压强度提高系数,按公式 (2)计算取值; AL 为桥墩接触面混凝土局部受压面积,桥墩按千斤顶底座面积计算; ALn 为桥墩接触面混凝土局部受压净面积,与 AL 计算方法相同,当受压面设有钢垫板时,局部受压面积应计入在垫板中按 45176。 刚性再扩大的面积。 Ab 为局部承压的计算底面积,按规范中第 条方法计算,若局部承压面积 Ab 不满足公式验算要求,则需加垫厚钢板,扩大承压面积。 顶升千斤顶活塞与梁体底面混凝土接触面验算 与桥墩顶面千斤顶承压接触面验算方法相同,注意几个参数取值不同。 梁体底面与千斤顶活塞接触面按 3 倍活塞直径计算受压面积 AL,若计算不满足,则必须在梁底加垫厚钢板,扩大承压面积。 DB32/T 2173— 2020 10 附录 B 常用的可选择的桥梁顶升与支座更换方法 ( 资料性附录) 方法一 整联跨同步顶升法 适用于多联跨整浇或预制连续箱梁桥、连续刚构桥和预制梁、板拼装宽桥以及在不封闭交通情况下的桥梁顶升和支座更换。 应通过检查,确认顶升空间,顶升支承面等满足同步顶升条件,若不满足,应采取必要条件予以满足, 整联跨顶升时,应整联跨同步,特别横桥向应严格同步,应验算相邻桥台处顶升位移差对桥体结构的影响。 整联跨顶升施工应具有路桥施工资质的专业施工队伍。 技术要求 整联跨同步顶升时,应具有同步液压 顶升操作控制系统专用设备,实施同步顶升。 同步顶升专用设备组成和功能要求 同步液压顶升系统应配置有:液压扁千斤顶、高压油管、控制分配阀、高压泵站、高压油表、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和同步控制工作站(计算机)等设备组成。 该系统采用多个并联的液压扁千斤顶实现同步顶升。 同步液压顶升系统:应具有顶升力和顶升高度的双控功能,同时具有在顶升过程中暂停顶升时的自锁 和分级落梁功能 装置。 应配备具有不同吨位可供选择的多种千斤顶,使用前或应定期进行力值标定。 应配备不同厚度的钢垫板或 不高度的 螺旋千斤顶等临时支承和临时调整高度的辅助设备。 应配备同步顶升安全监控系统应能实时监控梁体顶升时梁体的应力 应变和挠度、裂缝等变化,同时应具有数据自动记录和显示等功能。 DB32/T 2173— 2020 11 方法二 简单直接顶升法 一般规定 适用于 T 梁、空心板梁和小箱梁等中小跨径(≤ 20m)简支梁桥。 梁体顶升应具有足够的可操作顶升空间,以墩台顶部为支撑面,选配合适的千斤顶直接实施梁体顶升和支座更换。 是操作简单和优先选用的最经济的方法。 技 术要求 顶升位置的上下支承面应设置钢垫板,保证墩顶及梁底支承面不受到局部承压损坏。 在顶升千斤顶两侧对称设置临时钢垫板支承点,防止顶升时梁体偏位。 方法三 鞍型支架法(或称贝雷法) 一般规定 适用于多个小箱梁、空心板梁和 T梁等横向拼装结构桥梁,其桥墩为盖梁墩柱体系,梁体顶升空间狭小无法安放顶升千斤顶的情况下的桥梁顶升和支座更换。 鞍型支架法是利用桥墩本身做为支撑体系,在盖梁上架设专门设计的鞍型支架即钢结构支架和钢牛腿,固定在盖梁上,安放千 斤顶,实施梁体顶升。 (钢结构支架可重复使用)。 钢支架和钢牛腿安装在盖梁上必须要有可靠的锚固措施。 技术要求 钢结构鞍型支架及牛腿或吊篮应进行严格的设计计算,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安装固定钢结构支架应在盖梁上设置预埋件或 锚固 螺栓进行固定。 盖梁两侧的顶升千斤顶应对称布置,定位偏差不大于 5mm,防止梁体偏心受力或局部承压现象发生。 图 附录 B1 鞍型支架法 DB32/T 2173— 2020 12 方法四 钢扁担梁法(或称杠杆法) 一般规定 适用于桥梁 跨径较小,单孔自重不大和桥面连续的简支梁结构体系,桥下有河水和地理环境不利施工的情况下的桥梁顶升和支座更换。 钢扁担梁法,是利用桥面做为支撑体系,支承面为顶升梁相邻跨的梁体,利用钢梁和钢带在相邻跨桥面的作用点,类似杠杆原理用千斤顶顶升梁体,以钢扁担梁为脱离体,附录图所示。 图中PA为提升孔的顶升力;当 R1大于 PA和梁自重的一半时,梁体即会被上升顶起。 桥面做为支撑体系的顶升支承面应作专门加固处理,按顶升力进行局部承压验算,并同时加设钢垫板扩大支承面。 技术要求 钢 扁担梁结构顶升体系,应进行专门设计计算,钢梁必须同时要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 安装钢扁担梁顶升梁体结构时,桥墩偏心荷载较大,应进行偏心验算,若不满足必须采取加固或配重措施。 图 附录 B2 钢扁担梁法 方法五 桥面钢导梁法 一般规定 适用于跨径较小,单孔自重不大的桥型。 以及桥下河水和地理环境不利施工的情况下。 钢导梁法是利用桥面做支撑体系,支承面为顶升梁纵向相邻两跨的梁体,在顶升梁上安装钢桁架梁和反力拉杆,以相邻两跨梁体顶面为支撑面,配合顶升千斤顶,抬升桥梁 ,进行支座更换。 基于采用较大吨位千斤顶单点顶升,对桥面支承点局部压力较大,应对桥面顶升千斤顶支承处进行局部承压验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