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城市旅馆建筑方案设计任务书l内容摘要:

会部、商场部、公关部、人事部、保安部、会计部、监察部、供应服务部等) 2) 员工生活部分(员工更衣厕浴、员工餐厅、员工休息室等) 3) 后勤服务部分(洗衣 房、各类库房、垃圾房、客房管理部等) ( 6) 停车部分包括地面停车、地下车库。 自行车停车处。 ( 7) 机房与工程维修部分包括: 1) 各类机房(锅炉房、变配电室、冷冻机房、煤气表房与煤气调压站、空调机房、防火中心、保安中心、电话机房、电梯机房、电脑机房、闭路电视与公共天线机房等) 2) 工程维修用房(钥匙工场、家具工场、木工工场、油漆工场、管工工场、电工工场、印刷工场、电视修理工场等) 2. 旅馆功能分析 旅馆如此庞杂的功能组成不可能在平面上展开布局,因此功能设计特点与前述者若干类型的公共建筑功能设计有所不同,其功能分析有如下特点(图 365): ( 1) 更强调竖向功能布局的合理性,旅馆各功能部分是在竖向上进行有机联系的。 按一般的规律,旅馆自下而上的功能布局依次是:地下室后勤管理部分;底层公共活动部分;客房层;顶层公共部分; 顶层设备部分(图 366)。 其中底层公共活动部分因其功能内容较多,在竖向布局上也有其规律,一般而言自下而上的功能布局依次是入口接待、商店等部分;餐饮部分;康乐部分;会议部分。 ( 2) 各功能部分通至一层的对外出入口至少包含:旅客出入口、宴会厅出入口、服务出入口、职工出入口、消防出入口等。 这些出入口在总平面上要各自分开,互不干扰,都要与总平面交通有密切联系。 ( 3) 客房标准层是旅馆的核心部分,平面形式、功能布局直接影响到一层的平面布置和结构格网的合理确定,或者说客房标准层的平面布局也 要受到一层平面设计构思的制约。 ( 4) 客房标准层本身的功能虽不复杂,但应保证垂直交通枢纽、服务台和客房三者之间的相互通视。 平面可有多种功能组合形式,客房间 数应符合“服务员模数”,即每层间数应为服务员工作定额( 12~16 间 /员工)的整倍数。 ( 5) 底层大堂是旅馆公共部分的枢纽,对外要与主出入口有密切方便的联系,对内要环以各公共用房,形成共享大厅。 3. 旅馆的流线分析 旅馆的流线从水平到竖向可分为:客人流线、服务流线、物品流线和情报信息流线四大系统。 ( 1) 流线的设计原则是:客人流线与服务流线互不交叉干扰,客人流线要直接明了、物品流线要隐蔽通畅、服务流线要短捷高效、情报信息流线要快而准确。 ( 2) 客人流线要使住宿客人、宴会客人、外来客人三种人流分开,而住宿客人又有散客与团队客人之分,两者最好从主入口就分开。 宴会客人应有单独出入口,并应有过滤空间与大堂及公共活动、餐饮设施相连,以便与住宿客人流线不相混(图 367)。 ( 3) 服务流线按工作流程进行,有专用通道,自始至终与客人流线不交叉。 ( 4) 物品流线尤以布件进出量大,食品也需每日补给,因此,物品流线严格按防疫部门规定,洁污分流、生熟分流。 垃圾从收集、分类、清洗或冷冻到处理的路线布可对其他部门有影响(图 368) ( 5) 情报信息流线是由电脑与各场所的终端及连接两者的通讯电缆构成的,其流线要保证畅通。 二、 旅馆建筑方案设计主要相关法规( JGJ6290) 1. 总平面 ( 1) 主要出入口必须明显,并能引导旅客直接到达门厅。 主要出入口应根据使用要求设置单车道或多车道,入口车道上方易设雨篷。 ( 2) 不论采用何种建筑形式,均应合理划分旅馆建筑的功能分区,组织各种出入口,使人流、货流、车流互不交叉。 ( 3) 应根据所需停放车辆的车型及量数在用地内或建筑物内设置停车空间。 2. 建筑设计 ( 1) 一般规定 1) 锅炉房、冷却塔等不宜设在客房楼内,如必须设在客房楼内时,应自成一区,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