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提升改造拆除旧路沿石、拆除旧人行道、特色树池、花岗岩路沿石、透水砖铺装、花岗岩铺装、旧板块更换、沿线绿化升级、路灯、检查井提升、雨水口提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摘要:
线检查并掌握地面垫层的平整度,做到心中有数。 然后清扫基层并用水刷净。 铺筑前提前 10h 浇水湿润基层表面。 2)找规矩: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平面标高位置。 一般水泥砂浆结合层厚 度应控制在 10— 15mm,砂结合层厚度为 2030mm。 根据板块的规格尺寸挂线找中,即将人行道分段 (8~ 10m)拉十字线。 3)试拼: 青 云 谱 南 北 路 道 路 提 升 改 造 工 程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15 根据标准线确定铺砌顺序和标准块位置。 在选 定的位置上,对每个段落的板块,应按图案、颜色、纹理试拼。 4)试排: 在分段段落的两个垂直方向,按标准线铺两条干砂,其宽度大于板块。 根据设计图要求把板块排好,以便检查板块之间的缝隙 (板块间的缝隙如设计无规定,通常大理石、花岗岩不大于 1mm,水磨石和水泥花砖不大于 2mm,预制混凝土板块不应大于 6mm),核对板块与其他构筑物的相对位置,确定找平层砂浆的厚度。 施工方法 1)摊铺砂浆找平层 (结合层 ): 铺砌石板块的地面,不仅要求有较好的平整度,而且不得空鼓和产生裂缝。 为此要求找平层使用 1: 2(体积比 )的干 硬性水泥砂浆,铺设时的稠度 (以标准圆锥体沉人度 )为 ,即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宜。 为了保证粘结效果,基层表面湿润后,还要刷以水灰比为 的水泥浆,并随刷随铺板块。 摊铺干硬性水泥砂浆找平层时,摊铺砂浆长度应在 1m 以上,宽度要超出平板宽度 20— 30mm,摊铺砂浆厚度为 10— 15mm。 地面虚铺的砂浆应比地面标高线高出 3— 5mm,砂浆铺抹后用大杠刮平、拍实,用木抹子找平,再在结合层上贴铺石板块。 贴铺石板块前,应在找平层上均匀地撒一层干水泥面粉,并用刷子蘸水弹一遍,同时在板块背面刷水,再 将板块正式镶铺于地面上。 2)对缝: 正式镶铺时,板块要四角同时平稳下落,对准纵横缝后,用橡皮锤轻敲振实,并用水平尺找平。 对缝时要根据拉出的对缝控制线进行,并要注意板块的规格尺寸一致,板块规格长宽度误差应在 1mm 之内。 对于大于此误差的板块应拣出后分尺寸码放。 青 云 谱 南 北 路 道 路 提 升 改 造 工 程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16 3)灌缝: 对于无镶条的板块地面,应在 24h 以后进行灌缝处理。 灌缝时用浆壶将 水 泥浆或 1: 1 稀水泥砂浆 (水泥:细.砂 )灌人缝内三分之二高 度 ,并用小木条把流出的水泥浆向缝隙内刮抹,灌缝面层上溢出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应在凝结前予以消除,再用与板面相同颜色的水泥浆把缝擦满。 待缝内的水泥凝结后,再将面层清洗干净,并在 3 天内禁止上人走动或搬运物品。 注意事项 1)铺贴前将板材进行试拼,对花、对色、编号,以 保证 铺设出的地面花色一致。 2)石材必须浸水阴干。 以免影响其凝结硬化,发生空鼓、起壳等问题。 3)铺贴完成后, 2~ 3 天内不得上人。 五、花岗岩 路 缘 石安砌 花岗岩路缘石 对进场的路缘石进行挑选,将有裂缝、掉角、翘曲和表面上有缺陷的板块剔出, 品种 和 色差 不同的板块不得混杂使用。 拉水平线,根据路面场地面积大小可分段进行铺砌,先在每段的两端头各铺一 块路缘石 ,以此作为标 准进行码砌。 铺砌前将水泥砂浆垫层清理干净后,铺一层 30mm 厚的砂浆结合层(配合比按设计要求),铺 浆 的面积不得过大,随铺浆随砌, 路缘石 铺上时略高于面层水平线,然后用橡皮锤将板块敲实,使面层与水平线相平。 板块缝隙不宜大于 6mm,要及时拉线检查缝格平直度,用2m 靠尺检查板块的平整度。 拉水平标高线,随铺砌随检查缝格的顺直和板面面层的平整度,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青 云 谱 南 北 路 道 路 提 升 改 造 工 程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17 灌缝 花岗岩 路缘石铺砌后 2d 内,应根据设计要求的材料(砂或砂浆)进行灌缝,填实灌满后将面层清理干净,待结合层达到强度后,方可上人行走。 夏季施工,面 层要浇水养护。 七、 树池砌筑 树池边框均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而且与人行道砖平齐或凸出高度一致。 ( 1)树池与步道同步施工,应先放 花岗岩 树池位置,再根据图纸排好方砖大样。 以保证方砖铺砌缝隙均匀一致。 ( 2)树池边框进场前 要 出具生产合格证,应严格进行质量检查,对其几何尺寸、强度、外观进行抽样检测,合格者方可使用。 ( 3)树池必须挂线操作,以两侧路缘石顶为准挂纵向与横向高程线,按设计图纸要求安 装 树池边框,要求其位置准确,外形方正,顶面与 人行道路沿石 平齐。 八、沥青混凝土罩面 ( 一)、 坏板的处理 水泥混凝 土路面都是由伸缩缝分开的混凝土板组合而成(板的大小在 5m 左右)。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经过长时间使用,就会出现一些混凝土板被车轮压烂、压碎、断裂、掉角等现象,在“白改黑”施工时,这些问题都必须解决。 如果个别混凝土板已被压烂、压碎,不能继续使用,则必须将旧板彻底砸除,将混凝土石渣挖出外运,然后重新浇注标号不低于原路面的水泥混凝土。 注意破碎时不要损坏相邻混凝土板,同时石渣土 青 云 谱 南 北 路 道 路 提 升 改 造 工 程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18 清除后还要清除坑底浮土,注意相邻板的下面是否有空洞等,如有,也必须同样处理。 重新浇注混凝土后,要严格 按 照规范要求进行振捣、赶光、 拉毛、养护等施工,最后尽早切割好与相邻板的伸缩缝,以防天气炎热造成混凝土板胀裂。 如果原水泥混凝土板破损不严重而且只有裂缝时,可以不破碎,采用割缝机沿裂缝割缝,清理干净,并在所割缝隙中灌沥青玛蹄脂。 如果原水泥混凝土板破损不严重而且只有边角处轻微损坏的水泥混凝土板可以不破碎,施工时先用割缝机沿损坏范围割成正方形区域,再用人工将损坏处凿出 12~ 15cm 深并清走,再向其中重新浇筑水泥混凝土。 ( 二)、 顺接段施工 在原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纵向顺接段,由于混凝土路面路面上 要铺沥青混凝土从而造成新旧沥青混凝土路面高程不一致,因此要进行二者顺接段施工处理。 处理方法是将接头处约长10~ 15 米的混凝土板按处理坏板的方法砸除,重新按顺接高程要求浇注混凝土路面,为保证顺接处的施工质量,往往还要在新浇注混凝土路面布设钢筋网及传力杆,形成钢筋混凝土底基层。 横向顺接段因面积小、交通流量较小,可以采取在旧沥青混凝土路面上衬补中粒式沥青混凝土的方法使高程一致。 (三)、 接缝处理 伸缩缝处理是基层处理施工中的重要内容。 首先采用割缝机对缝隙进行割缝清理,然后用灌缝机向清理后 的缝中灌注沥青玛蹄脂, 青 云 谱 南 北 路 道 路 提 升 改 造 工 程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19 割缝机清缝主要是将缝中的杂物彻底清除,清缝时要保证一定的锯深,即清出的缝要有足够的深度,一般最少也要 8~ 10 厘米,清除后要及时打扫附近卫生并尽快进行灌缝,以免杂物再次进入缝隙。 灌缝指向清出的伸缩缝中灌注沥青玛蹄脂,一般由专用的灌缝机来完成。 灌缝前要调整好灌缝机,使之流出的沥青玛蹄脂油底细腻、均匀。 灌缝要有专门的操作人员来完成,灌缝时速度要慢,要保证缝中的沥青玛蹄脂均匀密实,使之慢慢静化凝固。 灌缝施工还要尽量选择在气温适宜的时段施工,天气炎热时,可采取夜间施工,以防止过高的气 温使浇灌的沥青玛蹄脂表面出现小气泡,影响质量。 (四)、 错台处理 常年的车流可能造成相邻旧混凝土板高低不平,形成错台现象。 错台现象不但会对新铺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产生影响,而且完工后新铺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也会在此处形成裂缝,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因此必须进行处理。 处理方法视相邻板的错台严重程度而定: 当错台较小(不高于 5 毫米时),可用人工将稍高板的高出部位按倒三角断面凿一部分,使二者处在同一水平面上。 当错台较大(大于 5 毫米小于 3 厘米)时,不但要将稍高板凿一部分,还要在稍低板上洒 ,并铺上一层细细的沥青砂混合料,用衬平的方式使二者处在同一水平面上。 当错台大于 3 厘米时,就要像处理坏板的方法那样将下沉板破除,重新浇注新混凝土板补强。 (五) 、 检查井的起垫与加固 青 云 谱 南 北 路 道 路 提 升 改 造 工 程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20 因路面抬高造成需要对原路面上的检查井进行起垫并加固。 起垫加固的方法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加固法。 为不影响沥青面层施工,检查井起垫加固宜在最后一层沥青混凝土摊铺前进行。 首先将原混凝凝土路面检查井盖四周 30~ 40 厘米的区域人工破除 30 厘米深左右,清除渣土,按设计部门提供的加固方案及图纸支好模 板、放入钢筋笼,按设计高度垫好井盖座,并向四周拉长线使之能与周围高程顺接一致,随后向井盖四周浇注标号不低于原路面的水泥混凝土,按规范振捣、养护等,保证稳固质量。 (六) 卫生清扫及其他 洒热沥青、 粘贴防裂贴 之前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搞好混凝土基层表面的处理与卫生清扫工作。 原旧混凝土路面上的点点滴滴的突出棱角都要清除。 为保证平整度,原路面上的路面标线也都必须进行人工清除。 “白改黑”施工很怕有柴油、汽油等油料污染底基层。 施工中一定注意严格避免各种机械设备的油料对混凝土路基的污染。 万一出现时,要及。道路提升改造拆除旧路沿石、拆除旧人行道、特色树池、花岗岩路沿石、透水砖铺装、花岗岩铺装、旧板块更换、沿线绿化升级、路灯、检查井提升、雨水口提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