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毕业论文--河北某高校教学楼内容摘要:

活载作用下梁的剪力图 柱轴力和剪力 专业文档,值得珍藏。 专业文档,值得珍藏 ( 1) 边柱 层 截面 横梁剪力 ( kN) 纵向荷载 iF ( kN) 柱 重 ( kN) N ( kN) 边柱轴力 ( kN) 边柱 剪力 ( kN) 6 1— 1 2— 2 5 1— 1 2— 2 4 3— 3 4— 4 3 5— 5 6— 6 2 7— 7 8— 8 1 9— 9 10— 10 说明:① 假定外纵墙受力荷载完全由纵梁承受。 ② N 为本层荷载产生的轴力。 ③柱重:首 层: 26 = 顶 层: 26 = 其他层: 26 = ④ a 顶层荷载: 女儿墙: 10 = 连系梁 : = 屋面荷载: 5/8 2= Σ = b 标准层荷载 楼面荷载: 5/8 2= 专业文档,值得珍藏。 专业文档,值得珍藏 连系梁: = 墙重: ( ) = 窗: 3 = Σ = (2) 中柱: 层 截面 横梁剪力 横梁剪力 纵向荷 载 柱 重 N ( kN) 中柱轴力 中柱剪力 VH 左 ( kN) VH 右 ( kN) Fi ( kN) ( kN) ( kN) ( kN) 6 1— 1 2— 2 5 1— 1 2— 2 683 4 3— 3 4— 4 3 5— 5 6— 6 2 7— 7 8— 8 1 9— 9 10— 10 ① .顶层荷载 屋面荷载: α=1- 2 ()2+()3= 5/8 2+ 2= 连系梁 : = Σ = ②. 标准层荷载 楼面荷载 5/8 2+ 2= 连系梁 : = Σ= 2. 活载作用下的柱轴力剪力 专业文档,值得珍藏。 专业文档,值得珍藏 边柱 中柱 层 截面 VA (kN) A 柱 轴力 (kN) A 柱 剪力 (kN) N ( kN) B 柱 轴 力 ( kN) B 柱 剪 力 (kN) 6 1— 1 2— 2 5 1— 1 52 2— 2 4 3— 3 4— 4 3 5— 5 6— 6 2 7— 7 8— 8 1 9— 9 10— 10 专业文档,值得珍藏。 专业文档,值得珍藏 活载作用下柱的轴力图 专业文档,值得珍藏。 专业文档,值得珍藏 恒载作用下柱的轴力图专业文档,值得珍藏。 专业文档,值得珍藏 6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分析 框架柱侧移刚度计算 (1) 柱线刚度 : 柱采用 C30 混凝土, 27 / mkNE c  ,首层高度 ,26层 ; 柱截面:各层 600 mm 600mm 则 I0=1/12 bh3= 103m4。 KC=EI/h D: 一般层: K =cbKK2 KK2 D= 212hKc 首层: K =cbKK KK  D= 212hKc 部位 截面 (m178。 ) 层高 (m) 惯性矩 I (m4) Kc=EI/h (104) 边框架边柱 C1 边框架中柱 C2 K α 1 Dc1 K α 2 Dc2 6 层 178。 103 9 15833 26667 5 层 178。 103 9 15833 26667 4 层 178。 103 9 15833 26667 3 层 178。 103 9 15833 26667 2 层 178。 103 9 15833 26667 1 层 178。 103 27528 32772 部位 中框架边柱 C1 中框架中柱 C2 各层各柱刚度 层间刚度 K α 3 Dc3 K α 4 Dc4 Σ Dc1 Σ Dc2 Σ Dc3 Σ Dc4 6 层 0.7 21666 32500 15833 4 26666 4 21666 28 32500 28 1593825 5 层 0.7 21666 32500 15833 4 26666 4 21666 28 32500 28 1593825 4 层 0.7 21666 32500 15833 4 26666 4 21666 28 32500 28 1593825 专业文档,值得珍藏。 专业文档,值得珍藏 3 层 0.7 21666 32500 15833 4 26666 4 21666 18 32500 28 1593825 2 层 0.7 21666 32500 15833 4 26666 4 21666 18 32500 28 1593825 1 层 1 15201 36704 27528 4 32772 4 30150 18 36704 28 2113112 层间侧移刚度的验算 ∑ D1/∑ D2 =2113112/1593852=﹥ 满足要求 水平地震作用分析(底部剪力法) 本框架结构符合底部剪力法的适用范围,故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1) 框架自振周期计算 : 用能量法计算。 用能量法计算 1T 的数据 过程及其结果见表 表 5 用能量法计算 1T 的数据 层次 iG ( KN)  nik kGi GV(KN) mk ikD1( KN/m) i (m)  ii  iiG 2iiG 6 1593852 2807 5 1593852 3912 4 1593852 3 1593852 2 1593852 1 2113112 978 sGGTiiii 21   专业文档,值得珍藏。 专业文档,值得珍藏 1. 考虑七度设防:а max= 考虑 I 组类别 Ⅱ类场地土 Tg= S 因为 T1== S 所以考虑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 底部剪力为:а 1=(Tg/T1)а max=() = FEk=а 1 Geq= = kN 由公式 Fi=(GiHi/Σ GjHj) FEk (1δ n) δ n=+= 横向框架顶点位移计 算 层数 Hi Gi GiHi GiHi/Σ GjHj Fi Vi 6 1416 5 4 3 2 1 剪力分布图见下图。 验算框架层间弹性位移角 1. 层数 层间剪力 VI(kN) 层间度 D i 层间侧移 ui=Vi/Di 层 hi (m) Ui/hi [θ e] 6 1416 1593852 103 104 1/550 = 5 1593852 103 104 4 1593852 103 专业文档,值得珍藏。 专业文档,值得珍藏 3 1593852 103 2 1593852 103 1 2113112 103 对于钢筋砼框架结构 [Δθ e]=1/550, Δθ e [Δθ e] 所以满足规范规定的层间弹性位移的要求。 《抗震规范》要求: nik kik GV  因基本周期小于 ,查《抗震规范》表得  验算过程及其结果见表 7. 表 7 楼层地震剪力验算 层次 iG ( KN) nik kG (KN)  nik kG iV (KN) 结 论 6 1416 满 足 5 满 足 4 满 足 3 满 足 2 满 足 1 满 足 专业文档,值得珍藏。 专业文档,值得珍藏 3600390036003600360044 82 .2 940 26 .4 93363 . 522 93 .3 54730 . 93600141 6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柱剪力和弯矩计算 ( D值法:取横向中框架计算) Vik=D/Σ D Vi , 柱弯矩 M 下 =VikYi hi , M 上 =Vik ( 1Yi) hi h’= (y0+y1+y2+y3) h y=y0+y1+y2+y3 h’ —— 反弯点到柱下端质点的距离,即反弯点高度 y0—— 标准反弯点高度比 y1—— 为上、下层梁线刚度比变化修正值 y2—— 为上层层高变化修正值 y3—— 为下层 层高修正值 根据框架总层数 m,该柱所在层数 n和梁柱线刚度比值 K 确定, 并由内插法根据 K 值确定。 专业文档,值得珍藏。 专业文档,值得珍藏 边柱(中框) 层 h(m) K y0 y1 y2 y3 Y 6 0 0 0 5 0 0 0 4 0 0 0 3 0 0 0 2 0 0 0 1 0 0 0 中柱(中框) 层 h(m) K y0 Y1 y2 Y3 y 6 0 0 0 5 0 0 0 4 0 0 0 3 0 0 0 2 0 0 0 1 0 0 0 层 H Σ D D D/Σ D Vi Vik K Y M 下 M 上 6 1593852 21666 1416 5 1593852 21666 4 1593852 21666 3 1593852 21666 2 1593852 21666 1 2113112 30150 专业文档,值得珍藏。 专业文档,值得珍藏 : 层 H Σ D D D/Σ D Vi Vik k Y M 下 M 上 6 1593852 32500 1416 5 1593852 32500 4 1593852 32500 3 1593852 32500 2 1593852 32500 1 2113112 36704 计算过程 ( 1)iik VDDV  ( 2) yhVM ik下。 ( 3) hyVM ik )1( 上 地震作用下框架梁端剪力和柱轴力标准植 计算过程:根据节点平衡由柱端弯矩求得梁轴线处弯矩 上(下柱)右(左梁)下(上柱)左(右梁) 专业文档,值得珍藏。 专业文档,值得珍藏 Σ Mc= M 右 + M 左 = M 上 + M 下 2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