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京九铁路架梁专项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 6)桥墩复测及墩台允许偏差 ①桥梁在架设前,提前用墨线标出 14 147墩中心线、支座十字 19 线、梁端线及锚栓孔位置,同时对全桥中线、高程、跨度进行贯通复测,复 测合格方可组织架梁。 ②墩台前后、左右边缘距设计中心线尺寸:177。 20mm;墩台支承垫石顶面:高程: 0, 15mm,中心位置 15mm;每孔梁一端两支承垫石顶面高差: 5mm,表面平整度: 5mm。 ( 7)过孔条件: ① 145~ 146墩两片梁两端及跨中的三个横隔板全部按设计要求焊接,焊接部分湿接缝钢筋,每隔 5m 焊接 5 根,焊缝长度不小于 8cm;②两端及跨中的横向钢绞线穿并安装锚具;③在前后桥墩上使用木撑块(杆)将隔板处的上、下翼缘支撑好;④现场用测风仪器,在风力大于4 级的横风时,严禁过孔作业;⑤为防止静电伤人,架桥 机用 8钢筋以及三根 5cm 角钢做接地保护,接地电阻不大于 10 欧姆 ;⑥过孔前,对架桥机各支腿 和吊梁天车 进行检查, 是否按要求锁定或解除锁定;⑦过孔前,各岗位操作人员要全部到位,通讯联系要保证通畅、良好。 ( 8)架梁条件 : ①桥墩垫梁石强度、锚螺栓孔位置和深度满足架梁要求,支座十字线、中心线、梁端线标记好;②架桥机经省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机构检测合格;③将所架梁片,钢丝绳捆梁位置标记好,防止梁片起吊倾斜;④现场用测风仪器,在风力大于 6 级的横风时,严禁架梁作业;⑤梁片支座分清固定、活动端,提前在倒装龙门架内安装好;⑥要 架设的第二片梁,提前运输至架桥地点 ;⑦架梁前,要对架桥机各部位进行检查,各机构是否按要求进行锁定或解除锁定,发电机运行是否正常、燃油是否 20 充足;⑧架梁所使用的钢丝绳要进过检查,确保符合使用要求;⑨架梁前,各岗位操作人员要全部到位,通讯联系要保证通畅、良好。 ( 9)运梁准备到位,第一片梁在点前运到架桥机后方,第二片梁用第 2 辆车运到 140孔处等待命。 在 14 143孔处设置分别设置一台LTM1250J(250t)和 LPY220(220t)汽车吊(应急设备)待命,第一片梁喂梁完成后,退后置 14 143,由 吊车分别将前后运梁小车吊装下桥。 再将第二片待架梁运至架桥机处待架。 过程工艺 过孔阶段(共计 90 分钟) ①准备工作,断电防护。 ( 10 分钟) 桥机标注以 cm 为单位。 ②收 0、 3柱体、穿销轴,以 2柱为支点,吊梁行车带动机臂及 0、 3柱前移。 ( 5 分钟) 21 架桥机过孔及架梁工艺流程图 收 0、 3柱,桥机落低位, 0柱前行 支 3柱,收 2柱, 2柱前行 19m 支 2柱,收 3柱, 0柱前行 支 0柱、 3柱,收 2柱 , 2柱前行 支 2柱,收 1柱, 1柱前行 支 1柱,桥机升高位 支立倒装龙门架,将梁吊起 倒装龙门架将梁片倒到轮胎运梁车上 2 号运梁车运梁到主机前行车吊梁位置 前行车与 2号运梁车共同前进至后行车吊梁位置 后行车吊梁 前行车吊梁 前行车与后行车吊梁共同前进到落梁位置 落梁 梁横移到位 落梁、上锚螺栓、稳梁,梁片就位 落钩、摘绳,两个行车退回至主机吊梁位置 重复以上步骤,架第二片梁 轮胎运梁车回空 22 ③支 3柱,收 2柱与 2柱走行轨离地, 3柱为支点, 2吊梁行车带 2柱体前行 19 米。 ( 10 分钟) ④收 3柱, 支 2柱, 2柱为支点,用 1吊梁行车, 2吊梁行车驱动机臂前行 米, 0柱到达 147桥墩。 ( 15 分钟) ⑤支 3柱体承力穿销轴,以 0、 3柱为支点,收 2柱与 2柱走行轨, 2吊重行车带 2柱体与走行轨前行 米。 ( 15 分钟) ⑥收 1柱柱体与 1柱走行轨, 0、 3为支点, 1吊重行车带 1柱与走行轨前行 米。 ( 15 分钟) 23 ⑦将曲梁与机臂销接,解除行车与机臂销接,行车后退至吊梁位。 ( 10 分钟) ⑧架桥机横移试验、接地,撤除防护,恢复供电,要点 完毕。 ( 10分钟) 架梁阶段(共计 120分钟) ①架梁准备。 2运梁车运梁至架桥机机臂尾端, 1吊梁行车吊梁。 ② 1吊梁行车与后运梁台车同步前进到 2吊梁行车吊梁位,捆梁、吊梁。 ( 10 分钟) ③ 2吊梁行车同时前行至落梁位置,落梁,移梁,稳梁。 ( 30分钟) 24 ④吊梁行车落钩摘绳。 ( 6 分钟) ⑤吊梁行车后退。 ( 5 分钟) ⑥ 1吊梁行车捆梁、吊梁。 ( 4 分钟) ⑦重复以上② ③步骤,架设第二片梁。 ( 40 分钟) ⑧吊梁行车落钩摘绳、稳梁、吊梁行车后退、焊接中间档联结板。 ( 20 分钟) ⑨撤除防护,恢复供电,要点完毕。 ( 5 分钟) 横隔板、湿接缝、桥面系施工流程及点内占用时间 施工流程图如下:共需要点 13 次,每次要点时间为 90 分钟。 分解如下: 第一次要点时间横道图 25 第二次要点时间横道图 第三次要点时间横道图 第四次要点时间横道图 第五次要点时间横道图 26 第六次要点时间横道图 第七次要点时间横道图 第八次要点时间横道图 第九次要点时间横道图 第十次要点时间横道图 27 第十一次要点时间横道图 第十二次 要点时间横道图 第十三次要点时间横道图 横隔板施工方法及工艺 两片 T 梁间通场现场浇注桥面板湿接缝混凝土及横隔板连成整体,施工工艺顺序如下: 1)操作通道搭设 采用 1cm 厚竹胶板作面板, 5cm 5cm 方木作横肋及纵向限位。 点前在地面按两片梁底部轮廓提前将横向方木两端削切成梁肋马蹄坡度相等的坡度,钉固好面板及背肋,每块纵向长度为 80~ 100cm,横向宽162cm。 在 T 梁两端固定一纵向通长钢丝绳做为安全带。 当现场负责人下达可以施工的命令后,操作人员将安全带挂于钢丝绳,站立于两片梁下翼板 坡度上,在避开接触网线的位置用绳从地面将 28 绑扎好的通道板吊起,到达梁底后转动方向,人工辅助调整就位,然后站于已铺设完的操作平台上安装下一段,直至沿梁全长范围内操作平台全部铺设完成。 厚木板* 5 方木* 5 方木钢丝绳固定于梁端预埋铁件 2)梁体架设完毕后,站在两侧吊篮及梁间作业平台上,将直径 60mm 金属波纹管插入横隔板预留孔道 200mm 以上并裹紧,保证压浆时不漏浆。 3)穿钢绞线:波纹管安装完毕后,按照设计施工图纸的要求穿钢绞线,安装锚具及夹片并打紧。 钢绞线分 1 束 3 根 、 1 束 4 束两种,长度分 、 两种。 4)从梁端将作业所用到的工具、材料、设备提至操作平台,分别带至将要作业的地段。 5)每处隔板设置两人同时进行钢筋作业,作业人员分别站于横隔板两侧进行钢筋绑扎。 6)横隔板模板采用 1cm 厚的竹胶板作面板、 3cm 厚木板做加强肋, 29 侧模两块,底模一块。 底模宽度大于横隔板尺寸 4cm,加固时注意形成底包侧形式防止漏浆,下方横隔板底模支立在梁肋斜面上,上方横隔板底模采用方木支顶在下方横隔板上,两侧模采用蝴蝶卡和 8mm 直径丝杠固定。 7)安装时先固定底模,然后安装侧模,侧模与底模接触好后,上下拉筋 连接。 模板与梁体、模板间连接处提前粘贴双面胶胶条,保证浇筑时不漏浆。 横隔板模板拼装图 横向肋竖向肋 8)混凝土浇筑:砼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制,砼罐车运到现场放入料斗内,由 25t 吊车吊装上桥,由小推车运输至浇筑地点。 浇筑按先里后外,先下后上顺序进行施工,混凝土通过串筒从未浇注的桥面板处伸下至横隔板上口,每次灌入量要专人指挥进行点动防止过多混凝土溢出掉到下方营业线上。 砼采用小型振捣棒进行,浇注时振捣设备从梁顶部系下,底部横隔板由振捣工人站在操作平台处完成振捣工作,顶部横隔板由振捣工人站在梁顶完成振捣工作。 9)模板拆除时,先松动横隔板侧模拉筋的螺栓,两人配合一人轻轻撬动模板,一人扶住模板;底模拆除时先将底模下方横 肋拆除,轻轻敲动模板,缓缓将模板拆除,将拆除的模板运至梁端吊至桥下。 因 京九 30 上下行线 为电气化铁路,不能采用洒水养护, 拆除模板后采用在砼表面喷涂养护剂 进行养护。 10)待横隔板及湿接缝砼达到设计强度后,安装 8 个吊篮,油泵放于梁顶,人工站在吊篮上用 4 台 前卡式低回缩顶压千斤顶和电动油泵 逐根对回流线范围内横隔 板进行张拉。 吊篮采用直径 16mm 螺纹钢筋加工而成,重约 35kg,该挂篮兼并上下爬梯,顶部挂于挡碴墙,可人工搬运,作业时只承受 2 名作业人员及小型张拉千斤顶,吊篮型式如下图: 张拉操作平台1c m厚 木板5* 5方 木2* 5方 木 11)封端混凝土采用稠度较大的微膨胀砼,浇筑前应先将锚穴表面的粘浆和灰浆铲除干净,安装勾头螺栓及钢筋,并用钢筋固定侧模,人工人钢筋插捣密实。 12)利用最后一个点拆除封锚砼侧模后,对封锚位置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 31 1)首先安装箍筋,安装时两人配合,即一人扶住将要连接的套环,另一人绑扎,待绑扎完毕后进行下一套环安装。 纵向主筋分别由梁的两端相向穿入在跨中连接绑扎。 2)模板采用 1cm 厚 40cm 宽木板加工而成,每节长度为 2m,通过竖向 16mm 丝杆作拉筋 固定于梁顶方木,并用木楔背紧防止漏浆。 每节模板设置 3 道拉筋,即两端 10cm 一处,间距 90cm 一处。 铁丝模板拆除时剪断处双面胶条填堵缝隙 3)给点后模板从桥墩处人工吊至操作平台,通过通道运至待安装的部位,三人配合将木板举至桥面板底部,梁顶上操作人员配合通过吊筋和梁顶方木将模板固定。 模板与梁翼板接触部分提前粘贴双面胶条。 4)混凝土浇筑:砼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制,砼罐车运到现场喂给砼泵车。 浇筑按由一端向另一端进行,混凝土通过泵管沿湿接缝进行供砼,并备小平车。 人工站在梁面上采用小型振捣棒进 行振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