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钢板弹簧吊耳加工工艺分析内容摘要:

刀具:  200mm 的整体式直齿三面刃高速钢铣刀(刀宽 14mm,齿数 z=30)。 机床:卧式数控铣床 XK8140(主轴电机功率 3kw,工艺系统刚度为中性)。 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 得,每齿进给量: fa =( ) mm/z, 取 fa =。 15 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得铣削速度公式: vpuwyfxpmqv kzaaaT dcv vvvvv0 ( 211) 0d =200(刀具直径 mm) T=180(刀具耐用度 min) pa =(切削深度mm) fa =(进给 量 mm/z) wa =60(铣削宽度 mm) Z =30(齿数) 其中 vK 为修正系数,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 得具体数据修正系数。 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 得: vc =40 vq = vx = vy = vu = vp = m = 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 得修正系数: mvK =1(与加工材料有关) svK =1(与毛坯性质和表面状态有关) tvK =1(与铣刀材料有 关 ) kvK =1(与加工性质有关 ) ovK =(与冷却条件有关) 将以上数据代入公式 ( 211)得铣削速度为: cv =。 机床主轴转速: dvn 1000 =。 由机床参数取 : n=17r/min。 实际铣削速度: 1000dnvc =。 每分钟进给量: fv = fa  z n= 30 17=。 3)工时(机动时间)的确定 切入长度 1l =3mm。 切出长度 2l =2mm。 切削层 长度 l =48mm。 走刀次数为 2 次。 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得机动时间公式: 16 fvlllT  21 ( 212) 取代入公式( 212)得: T=。 故本工步机动工时为: 5T = 2=。 ( 2)精加工 : 1)切削用量的选用 切削深度: pa =。 刀具:  200mm 的整体式直齿三面刃高速钢铣刀(刀宽 14mm,齿数 z=30)。 机床:卧式数控铣床 XK8140(主轴电机功率 3kw,工艺系统刚度为中性)。 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 得,每齿进给量: fa =( ) mm/z, 取 af=。 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得铣削速度公式: vpuwyfxpmqv kzaaaT dcv vvvvv0 ( 213) 0d =200(刀具直径 mm) T=180(刀具耐用度 min) pa =(切削深度 mm) fa =(进给量 mm/z) wa =60(铣削宽度 mm) Z =30(齿数) 其中 vK 为修正系数,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 得具体数据修正系数。 由 《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 : vc =40 vq = vx = vy = vu = vp = m = 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 得修正系数: mvK =1(与加工材料有关) svK =1(与毛坯性质和表面状态有关) tvK =1(与铣刀材料有关 ) kvK =1(与加工性质有关 ) ovK =( 与冷却条件有关) 17 将以上数据代入公式 ( 213)得铣削速度为: cv =。 机床主轴转速:dvn 1000=。 由机床参数取 : n=19r/min。 实际铣削速度:1000dnvc =12m/min。 每分钟进给量: fv = fa  z n= 30 20=114mm/min。 2)工时(机动时间)的确定 切入长度1l=3mm。 切出长度 2l =2mm。 切削层长度 l =48mm。 走刀次数为 2 次。 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得机动时间公式: fvlllT  21 ( 214) 取代入公式( 214)得: T=。 故本工序机动工时为: 6T = 2=。 3)铣削力的计算 由于加工 30mm 内外端面和 37mm 外端面时粗加工是的铣削力是最大的。 而在粗加工 30mm内外端面和 37mm外端面时两个工步的刀具一样、修正系数一样、公式中的指数一样。 而唯一不一样的是铣削宽度,且根据公式( )可得出:其他条件相同,铣削宽度大的铣削力大。 所以在校验机床功率和铣削力的计算时以铣削 37mm 外圆端面时的铣削力和铣削 功率为标准。 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得铣削力的公式为: zFFFFFFwquwyfxpFz kndzaaaCF0 ( 215) 0d =200(刀具直径 mm) pa =(切削深度 mm) fa =(进给量 mm/z) 18 wa =60(铣削宽度 mm) Z=30(齿数) n=18(转速 n/min) 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 : mvK =1(与加工材料有关) svK =1(与毛坯性质和表面状态有关) tvK =1(与铣刀材料有关 ) kvK =1(与加工性质有关 ) ovK =(与冷却 条件有关) 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 得: FC =294 Fx =1 Fy = Fu = Fw =0 Fq = 代入公式( 215)得: ZF =2460N。 4) 机床功率的校验 根据《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得功率公式: 4106 vFP Zm ( 216) 将以上数据带入公式( 216) 得铣削功率为: ,卧式数控铣床 XK8140主电机功率 3kw,考虑到加工过程有功率损失,故实际主电机功率为: 3kw =,故铣削用量在该机床上可用。 工序 3 加工  37mm和  30mm孔钻削用量及工时的确定 工步 1:加工  37mm的孔 本工步加工简图如下: ( a)加工前 ( b)加工后 图 26 加工  37mm 的孔 19 根据零件图纸分析的:  37mm 的孔的表面的粗糙度为。 要获得以上的加工精度要对孔进行钻、扩、铰。 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 和表 可查得: 钻头:  34mm的标准直柄短麻花钻。 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 得,钻头后刀面最大磨损限度为 ,刀具耐用度为75min。 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 可查得: 扩孔钻:  的标准整体式高速钢锥柄扩孔钻,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 得,扩孔钻后刀面最大磨损限 度为 ,刀具耐用度为 50min。 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 可查得: 铰刀:  37mm 的锥柄机用铰刀,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 得,铰刀面最大磨损限度为 ,刀具耐用度为 120min。 ( 1)钻孔: 1) 机床:数控钻削中心 Z5740(主轴最大抗力 16000 主电机功率 3kw)。 2)确定进给量 f 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 可查得 表F =( ) mm/r。 由该 表注释 12 要乘以 的修正系数。 故 f=( ) mm/r。 取进给量为 f=。 由于孔径与孔深之比 37/76=,小于孔深是孔径的 3 倍,所以不乘以修正系数。 根据表 钻头所允许的进给量 1f 2mm/r。 由于机床进给机构允许的轴向力为 f=16000N ,根据表 允许的进给量为 2f ,所以进给量的选用可选。 3)确定钻削速度 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得钻削 速度的公式: 20 vyxpmzv kfaT dcV vvv0 ( 217) 其中: 0d =34(钻头直径) T=75(刀具耐用度) pa =15mm(背吃刀量) fa =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 得: vc = vz = vx =0 vy = m = 其中 vK 为修正系数,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 得具体数据修正系数。 mvK =1(与加工材料有关) tvK =1(与刀 具材料有关) xvK=(与钻头刃磨形状有关) lvK =1(与钻孔深度有关) 将以上数据代入( 217)得钻削速度为: cv =。 机床主轴转速: dvn 1000 =。 由机床参数取: n=165r/min。 实际铣削速度: 1000dnvc =。 每分钟进 给量: fv naf = 165=。 4)工时的确定 切入长度1l=3mm。 切出长度 2l =2mm。 切削层长度 l =76mm。 走刀次数为 1 次。 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得机动时间公式: fvlllT  21 ( 218) 取代入公式( 218)得: T7 =1min。 21 5)钻削力的计算 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得钻削力公式为: FyzF kfdcF FF0 ( 219) 其中: FC =420 0d =34(刀具直径) fa =(进给量) FK 为修正系数 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 得修正系数: mvK =1(与加工材料有关) xMK=1(与刃磨系数有关) VBFK =1(与刀具磨顿有关) 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 得: FZ =1 Fy = 将以上数据代入公式( 219)得铣削力为: F=7240N。 6)机床功率校验 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 得转矩公式为: MyzM kfdCM MM0 (220) 其中: MC = 0d =34(刀具直径 mm) f =( 进给量 mm/r) Mk 为修正系数 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 得: Mz =2 My = 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 得: mvK =1(与加工材料有关) xMK=1(与刃磨系数有关) VBFK =1(与刀具磨顿有关) 将以上公式代入 ( 220) 得转矩: M=。 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得钻削功率公式为: kWdMvpm 030 ( 221) 22 其 中: M=(转矩) cv =(铣削速度) 0d =34(刀具直径) 将以上数据代入公式( 221)得钻削功率为: pm=,机床主轴的功率为 3kw,所以铣削用量可用。 因为钻孔时所需的钻削力、功率、转矩最大,故在本工序的扩孔、铰孔均以加工  37mm孔时所需要的钻削力、功率、转矩为标准进行校验。 ( 2)扩孔: 1) 确定进给量 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 可查得: 表f =( ) mm/r。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