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钓技术手册中集内容摘要:

调漂的观念。 有些人喜欢钝的,有人喜欢灵敏的。 我偏好灵敏。 调漂过去有种说法,先从调 4 钓 2 开始。 我认为,那倒未必。 调几钓几要随当时当地的鱼情作选择。 有时,还要考虑所钓鱼种。 因为鱼有适合的泳层。 如果当天气温气压 适当,鱼口较旺,随你调几钓几,都能钓上鱼来。 反过来讲,如果当天天气、气压不利于鱼儿的摄食,那又成了另外的情况,随你怎么钓,鱼儿就是不上钩。 你急,如果旁边有人在观看,他可能比你还急。 这个时候,能钓上鱼来,那就显示出水平来了。 大家不知有没有这样的感觉,钓鱼钓鱼,越钓越糊涂,越钓越不会钓鱼。 不是鱼长聪明了,而是我们自己将自己打败了。 工具越来越先进,但对鱼类的认识又增加了多少呢。 靠一个水族箱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非也。 只能说,建立水族箱为我们观察鱼类活动提供了一条思路而已。 大自然和人工建立的环境即使模仿的再像,也不 完全是一回事。 我在正常情况下,如果底钓,通常调 2 钓 2。 此种状态当属不灵不钝。 我认为,此种调法在于水中的状态较自然,鱼类往往丧失警惕,敢大胆就饵。 我想早点收尾,现就对有关情况作个总结: 1。 明显顿感 我们调漂的目的就是为了是钩线坠和浮漂达到一种平衡。 当我们将钓组甩入钓点,整个钓组以浮漂为圆心,做钟摆运动,最后逐渐趋于平衡。 此时,我们会看到,浮漂也从平躺趋于直立。 先有一个加速向下的运动,然后有一顿的现象。 这不是鱼的吃口,那是铅坠在向下运动过程中,由于惯性所做的反映。 在瞬间,浮漂站直,形成平衡。 此时,任何 外来的力量,都会破坏这种平衡。 如鱼的吃口,当鱼啜饵时,鱼钩随饵受到副压的作用,做朝向鱼口的运动。 此运动通过整个线组向上传递,产生向下的拉力,再牵动浮漂,使浮漂形成明显下顿的漂相。 这时,是起竿中鱼的绝佳机会。 从理论上讲, “漂沉手扬 ”成功的概率应该最大。 但实际上并没有预期的的那么理想。 这是因为人们在从眼睛看到浮漂下沉,反映到大脑,大脑再指挥手运动。 在瞬间要完成那么复杂的过程,因人而异产生作用时间。 年纪轻的反应快,脑到手到,几乎一气呵成。 年纪大的,反应要慢半拍甚至一拍。 因此,年纪较轻的钓鱼人,可以采用调灵浮漂的 做法,漂一有明显顿感,就扬竿没错。 即使此举未中鱼,也会由于突然的抽动,拉掉了钩上的残饵,形成窝底。 不用担心会惊鱼,鱼类不象人类那么有智慧,它们逃走还会受饵料的强烈的诱惑而再回来。 至于年纪大的钓 鱼人,可以采用调钝浮漂的办法来弥补由于反应迟钝而导致的迟滞,也就是说,只有很大的动静,浮漂才会有反应。 此时提竿,命中率就高。 2。 非明显顿感 所谓非明显顿感,是指漂相不沉反升、浮漂有下顿但幅度微小、浮漂横移等不同于总结中的前一点的其他漂相。 上面说过浮漂通常情况下会下顿,但在特殊情况下,却会出现上升的漂相。 A。 如水下暗涌的流动,推动线组随之移动,尤其是从水深位移向水浅位。 B。 水下鱼类无序活动,尤其大量鱼儿积聚争抢食物,所造成擦线或突然的尾鳍煽动导致浮漂无规则的上升(甚至下降)。 C。 由于调漂过 “灵 ”,比如 5 目、 6 目甚至更多目,饵料受水的浸泡、水流的冲刷、鱼类的啃咬,浮漂也会比原钓目露出更高。 这些上升的漂相,一般不宜起竿钓鱼,但要重新提竿上饵,为下次中鱼打基础。 浮漂有顿感,但幅度非常非常之小,稍不注意很容易错失的漂相,很难把握。 这种情况的出现,有这样几种可能: A。 当天气压较闷,鱼儿不思进食,即使进食 可能也是有气无力; B。 进行比赛的后几场,由于前几场中鱼、放鱼,池中鱼儿几乎都遭过罪、吃过亏,一时疼痛,在池中乱窜,它们对线组恐惧而退避,但鱼类也有好奇心,又想探个究竟;这就是所谓的猾鱼。 难钓之至。 C。 久晴初雨或久雨初晴时节; D。 深冬初春时节等。 对付此类漂相的鱼类,最绝的办法是风线不入水,手掌朝上半握鱼竿,轻拽线组,也就是轻抬竿先,当线组有下拽力时,轻带竿子给鱼钩一向上的穿刺力,不能猛起,否则容易飞线,招致麻烦。 总之,常规之中不正常,如该降不降,该升不升,都应视做鱼类的吃口,当果断起竿。 随 着时间的推移,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找到台钓的感觉。 3 台钓到底是什么。 朱乃涛 台钓传到大陆已经有 10 多年了,但对台钓的定义,即台钓到底是什么,到底什么是台钓,人们的解释和理解并不一致,因此在交流中难免产生误解。 由于台钓是通过竞技钓鲫渠道传入大陆的,而钓鲫比赛往往由于公平的需要和条件的限制,对竿长、线长、钩型、饵料等做了硬性的规定。 因而有人就把这些规定的因素作为台钓的基本内涵,凡与之有点差异,便不敢说是台钓,所以最近又出了个名词叫 “统台 ”(即传统和台钓的结合,但到底在那些方面结 合,各不相同,不好理解),概念就更加复杂了。 又由于台钓最早主要是悬坠底钓,随着拉饵术的发明和竞技钓中钓浮的普遍使用,以及在多种比赛情况下的变化(如底坠跑铅等技术),与台钓很相似的竞技钓鲫法,逐步有了专有名词 “竞技钓 ”。 我认为,概念多、分得细并不是坏事,而是好事,是进步,但概念要明确、准确。 所以就希望首先能把 “台钓 ”这个概念定义好。 其他概念的定义也许就迎刃而解了。 我先谈谈我的看法,抛砖引玉,请大家批评: 到底怎么定义台钓。 我认为,把属于台钓特有的、关键的、区别于其他钓法的属性归纳出来,台钓概念的定义就基 本明确了,凡是具备这些属性的,就是台钓。 那么哪些是台钓最基本的、最有特色的、区别于其他钓法的因素呢。 一是可调整重量的坠;二是分主线和子线,双子线绑钩;三是灵敏度高的立漂;四是将前三者统一在一个钓组中,根据需要调整坠、线、漂、钩、饵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这样归纳,因为我认为 “一 ”、 “二 ”、 “三 ”在传统钓中很少见,即使有也是个别独立的出现,所以再加上 “四 ”。 至于短竿、细线、商品粉状饵等,我认为在传统钓中使用是比较普遍的。 如我小时候钓鱼就听大人说,钓滑鱼线越细越好、钩越小越好;又如传统钓需要钓边钓浅就用短竿, 需要钓远钓深就用长竿;又如传统钓也用面饵,只是早期商品粉状饵没有卖的,自己做,也讲究软硬、扩散等状态;而台钓的人现在也不局限于粉状商品饵,冬季用红虫、蚯蚓也很普遍。 至于支竿架、敞口鱼护、钓箱等,我认为都是附属品,根本不应该纳入台钓的范畴,传统钓都可以用。 另一方面,只要基本的东西不变,台钓可以根据施钓的具体情况做一些变通(实际上已经有很多人这样做了),如鱼稀少,好不容易才能碰到一条大的,为稳妥起见,用倒刺钩;必要时竿长些、线短些,便于钓远和准确定位等 …… 如果这样归纳能够成立,那么其他问题就好办了。 只要具备 了上述四个条件,就是台钓,而在这个基础上,由于其他因素有所区别,可以作为 “台钓 ”这个大概念下的小概念(即逻辑学上的种概念和属概念之间的关系),用不同的分类法可以产生 “长(中、短、矶)竿台钓 ”“固(虫、粉)饵台钓 ”“有(无)刺钩台钓 ”等; “休闲台钓 ”“野水域台钓 ”“竞技台钓 ”等 …… 3 六个一台钓钓组 竿竿在握得心应手 福州 官钟华 我的 “革新的传统钓组 ”出行垂钓,收获甚丰,我仍兴致勃勃对台钓钓组变革,名曰 “六个一台钓钓组 ”成为我又一得心应手之作 …… 广义上垂钓区分淡水与海钓、休闲与竞技比赛的格局 ,力争竿竿在握绝非易事,就以淡水又细分为 “传统 ”钓组, “台钓 ”钓组以及民间五花八门的各种行之有效的钓鱼方法。 我国沿海及内地渔民祖祖辈辈主要还是靠传统钓组捕捉鱼虾,钓具简便、适用、经济,经久不衰相传到如今,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得心应手的大众普及的钓鱼技巧,但随着台钓的融入,钓具的更新,促进钓鱼事业的蓬勃发展,人们通过学习推广转向用台钓到江河、湖泊、山塘、水库等地垂钓,通过多年实践,我觉得台钓虽好有它的不足,传统钓虽然简易却有其长处,我扬长避短地将台钓与传统钓组 “合而为一 ”进化为 “革新的传统钓组 ”,通 过反复实践总结编写的 “革新的传统钓组技高一筹 ”被《海峡钓鱼》编辑部录用,文章于 2020 年第一期,“钓技争鸣 ”栏目刊出,革新的传统钓组的优点比较突出: 第一,鱼吸饵后不愁脱钩; 第二,不必时刻握竿在手,且一人可用多把手竿,提高中鱼概率; 第三,垂钓遇风浪、急流不愁钓点漂移;第四钓组入水进入垂钓状态可避开鱼的警觉,鱼吸饵线上拉力几乎接近于零,鱼觅食大胆,每钓必得; 第五适应性强,不论水的深浅,淤底砂地等特殊环境都不会影响钓绩钓效; 第六到达目的地垂钓,只要按水深浅插漂挂饵即可开竿垂钓等等,它已成为出行垂 钓得心应手的一种钓组。 我靠 “革新的传统钓组 ”出行垂钓不但得心应手,收效甚丰,尽管如此,我仍然兴致勃勃地对台钓继续深入探讨与研究,对台钓钓组又作了小小的变革,名曰 “六个一台钓钓组 ”,投入实践,它成为我又一个得心应手的钓组。 现将 “六个一台钓钓组 ”的操作过程及其特点概述如下: 一、 “六个一台钓钓组 ”即:一条齐竿的主线,比如手竿长 米及 米,主线可分别用 35 号切水性好的优质无影尼龙线;一支浮力适中的抗水渗透的浮漂;一支倒 “T”形柔软的乳胶漂座;一个连接主线及脑线,两头皆可周转的铅皮座 ;一条约 12 公分、直径约 号的美国贝克力( Berkey)火线,(据介绍目前又出品 ———美鹰贝克力( Berkey)无影线更适用);一只 57 号高碳鱼钩。 二、六个一钓组组成后,开钓前一天应事先做好钓前准备工作,立漂要事先浸于水中,主要是让漂肚全没水中以便出钓时浮力始终如一,不至于钓的时间长了浮力产生变化。 三、出行前可事先在试漂筒试漂(试漂筒可充分利用装手竿的透明塑料套筒底盖堵漏后装水,即成简易试漂筒)调漂采用 “调三钓二 ”(见图 B)顺序办法,让钓组入水状态下如指掌,调漂筒装用自来水属硬水, 其浮力接近于江河,江河矿物质及杂质多,相对地说浮力会比自来水大些,但相差无几。 “六个一台钓钓组 ”采用 “调三钓二 ”,不能只简单把它看成是台钓的双钩、双脑线变成单钩单脑线,而是有它更深的内涵。 其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垂钓时只因单钩,鱼类 “触、啄、吸、吐 ”等各种行为信号比较单一、清晰,吸饵时通常是送漂,这与革新传统钓组没漂恰恰相反,走漂、没漂十拿九稳摘鱼入护。 第二、由于脑线贝克力( Berkey)火线质地柔软,脑线上的鱼钩尤如 “独立 ”的钓件,鱼吸纳食毫无顾忌。 鱼嘴吸饵一般 头先朝下,然后作水平运动,游弋前进或后退时产生的线性运动和物理作用,驱动钩尖碰撞钩挂鱼唇,鱼越发力,钩扎得越牢,少有脱钩现象。 第三、贝克力火线不但柔软、抗拉、延展性低,受力大不易断线,比普通尼龙线要高出数倍,垂钓中大鱼不愁断线。 用 “六个一台钓钓组 ”,我曾在 “左海钓鱼台 ”钓上近六斤的鲢鱼,因为钩小,怕经不起折腾才作遛鱼,否则在一斤左右的罗非鱼,甚至鲤鱼我只是强拉上岸,用的是贝克力火线。 “六个一台钓钓组 ”除上述特点外,与革新传统钓组相比,其长处有过之无不及,通过实践,它又成为出行垂钓的一种得 心应手的技巧。 也许钓友会向:可否用双钩双脑线,回答是否定的,贝克力火线活象缝衣线那般柔软,双钩双脑线入水极易产生相缠、打结,打了结又不容易解开,革新传统钓组若用贝克力火线就是单钩也极易将钩线缠在活动铅砣上面,更不用说是双钩双脑线,用 “六个一台钓钓组 ”单钩垂钓方便、灵活,好操作,提高钓绩是情理之中。 “六个一台钓钓组 ”采用饵料非荤则素,挂活饵 ———红蚯蚓等,垂钓时可将粉饵捏附在铅皮座上面,入水把饵料准确带入钓点,抖竿散饵起到打窝留鱼、诱鱼的作用,单钩粉饵则按正常操作以提高钓效钓绩。 同样是一把 手竿,不管用哪种方法皆可得到理想的效果。 各种鱼类的台钓方法 台钓鲫 水库中的鲫鱼一般来说比池塘个头大,密度低,加之水库中水较深,小杂鱼多,地形杂,常有风,故一般不采用拉饵造成柱状雾区的办法,多采用搓饵钓底的办法。 总的原则是夏天高水温期钓钝些,春秋低水温期钓灵些。 水库中钓鲫鱼时,常碰上鲤、鳊、草、鲌、鲢等鱼,故即使钓鲫鱼,也把钩换稍大的,线用稍粗些的,我一般钩用 “袖スレ ”3号或4号,线主线用1.2号,子线用0.8号。 夏天时,浮漂调4目,钓4目或5目,让一钩刚触底或一钩完全触底子线还弯曲些。 如果鱼咬 钩比较勤,双钩可都用雾化较好,雾化后有絮状残留物的商品饵;如果咬钩比较稀,下钩可用较粘耐泡的传统面饵,上钩用商品饵,春秋时,浮漂调4目,钓3目或2目,下钩挂较粘耐泡的传统面饵或蚯蚓、红虫,上钩搓商品饵。 一般不用打窝子,只是开始垂钓时,用商品饵搓大饵,连送十多竿,以后则边钓边诱不必再考虑撒诱饵了。 台钓鲤 鲤鱼是水库垂钓的主打鱼种,个头大,劲头足,上钩后手感特别猛,故钩要大,线要粗,我一般用 “新关东スレ ”0.8号或1号以及 “袖スレ ”4号钩,主线用2.5号,支线用2号。 鲤鱼是底层鱼,一般以底钓为主,调漂时尽 量调钝些。 钓鲤鱼时子线不必太长,以10厘米左右为好,并且上下钩距离不必大,以1-2厘米为好,有时钓大鲤鱼时甚至让双钩平齐,两根子线一般长。 调漂一般调4目钓5或6目,让下钩支线弯曲钓饵卧底,上钩钓饵刚刚触底。 若遇上大风天时,可换上两钩平齐支线10厘米的双钩,把漂调得再钝些,使铅皮座着底,双钩都卧在水底,以便固定住钩饵不走漂。 鲤鱼对水底颗粒较大的饵料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