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的特色内容摘要:

天井开放,厅堂和天井融为一体,坐在厅堂内能够晨沐朝霞,夜观星斗,名副其实地坐 “井 ”观天。 有些家庭还在天井中设置假山,筑池养殖金鱼,摆放盆景,使天井成了搬进室内的庭院,这可以说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徽州民宅的外观明朗,其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入宅则依天井的位置和布局的形状可以分为 4种类型:凹型、口型、 H型、曰型。 凹型住宅,即俗称三间式为 “一颗印 ”,一般是 一明间两暗间,天井两侧各建廊房,为一进两层的楼房,楼梯设在明间背后,或廊房的任何一侧,楼下明间做客厅,左右暗间为两厢房。 口型住宅,多为三间两进的楼房,其实就是两座三间式的凹型住宅相向组合,楼下前一进的明间为正间,两旁为卧室,后一进的明间作客厅;前、后两进中间有天井。 H型住宅,其实就是两座凹型住宅相背组合,前、后各有一天井,两旁有廊房,中间为正屋。 曰型住宅,也是三间两进,头一进与第二进之间、第二进与第三进之间各有天井,各进之间两边均有廊房相连。 房屋多进式显得有层次感,可避免一览无余。 三 .徽派建 筑的工艺 徽派古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 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 其横梁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间俗称为 “冬瓜梁 ”,两端雕出扁圆形 (明代 )或圆形 (清代 )花纹,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通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 立柱用料也颇粗大,上部稍细。 明代立柱通常为梭形。 梁托、爪柱、叉手、霸拳、雀替 (明代为丁头拱 )、斜撑等大多雕刻花纹、线脚。 梁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装修使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相交融,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 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显得格外古朴典雅。 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红砂石或花岗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 墙体基本使用小青砖砌至马头墙。 徽派建筑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 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块的青砖上雕刻着生动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及八宝、博古和几何图案,极富装饰效果。 木雕在古民居雕刻装饰中占主要地位,表现在月梁头上的线刻纹样,平盘斗上的莲花墩,屏门隔扇、窗扇和窗下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