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治理措施及实施方案内容摘要:

⑵ 预应力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 90%时,方可进行预应力张拉。 张拉前进行检查和校验,并进行试张拉,以检查有无滑丝、断丝现象; ⑶张拉机具应由专人使用管理,经常维护,定期校验。 张拉及放张时认真做好张拉和放张施工记录;; ⑷张拉时应在每束钢绞线上画上红铅油,用以判定钢绞线的伸长值并检查是否有滑丝; ⑸预应力钢束的张拉采用双控指标控制,以张拉力为主,延伸量校核。 张拉程序: 0— 初应力( k) — k(持荷 2min) — 锚固。 ⑹锚 固 :张拉完成后锚固。 长出的钢绞线用砂轮锯切割 ,不准用电焊切割 . ⑺张拉完成后,按设计要求用水泥浆进行孔道压浆。 为防止预应力钢 绞 线束生锈或松弛,压浆工作应在张拉工作结束后尽早进行。 ⑻压浆前应将孔道冲洗洁净、湿润。 压浆时对梁的曲线孔道由最低点的孔道徐明高速公路 XMLJ11合同段 砼质量通病治理专项方案 10 开始压浆。 从锚垫板上的压浆孔压入水泥浆,从最高点的排气孔排气和泌水。 压浆过程保持压力在 0. 5 MPa0. 7 MPa 之间,一般以 5 m/ min~ 15 rn/ min 的速度推进,压浆作业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 在压浆的同时将排气孔依次开放和关闭,当排气孔或孔道出口端流出的浆 体与压人浆体稠度相同的水泥浆时方可关闭出浆口,然后保持一个压力不小于 0. 5 MPa,时间不少于 2 min 的稳压期,以保证浆体充实孔道。 ⑼水灰比 ~ ,掺入适量减水剂时可减少到。 水泥浆泌水率不超过 3%,拌合 3 小时的泌水率控制在 2%,泌水应在 24 小时内重新全部被浆吸回。 ⑽封锚端面要竖直,压浆完成后立即封锚。 各类外掺剂品种选用、计量、掺配方法掌握不准确 治理措施 慎重选用外加剂。 选用外加剂要熟悉其品种性能,经检验确认符合施工要求后方可使用。 准确控制掺加剂量,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 利影响的外加剂。 同时,要做好外加剂材料的物理防护工作,应按规定在使用前复验并通过试验确定其掺量,对于失效产品坚决不准使用。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治理措施 钻孔过程中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① 护筒冒水 护筒外壁冒水,严重的会引起地基下沉,护筒倾斜和移位,造成钻孔偏斜,甚至无法施工。 造成原因:埋设护筒的周围土不密实,或护筒水位差太大,或钻头起落时碰撞。 防治措施:在埋筒时,坑地与四周应选用最佳含水量的粘土分层夯实。 在护筒的适当高度开孔,使护筒内保持 的水头高度。 钻头起落时,应防止碰撞 护筒。 发现护筒冒水时,应立即停止钻孔,用粘土在四周填实加固,若护筒严重下沉或移位时,则应重新安装护筒。 ② 孔壁坍陷 钻进过程中,如发现排出的泥浆中不断出现气泡,或泥浆突然漏失,则表示有孔壁坍陷迹象。 造成原因:孔壁坍陷的主要原因是土质松散,泥浆护壁不好,徐明高速公路 XMLJ11合同段 砼质量通病治理专项方案 11 护筒周围未用粘土紧密填封以及护筒内水位不高。 钻进速度过快、空钻时间过长、成孔后待灌时间过长和灌注时间过长也会引起孔壁坍陷。 防治措施:在松散易坍的土层中,适当埋深护筒,用粘土密实填封护筒四周,使用优质的泥浆,提高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保持护筒内泥浆水位高于 地下水位。 搬运和吊装钢筋笼时,应防止变形,安放要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接长时要加快焊接时间,尽可能缩短沉放时间。 成孔后,待灌时间一般不应大于 3小时,并控制混凝土的灌注时间,在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下,尽量缩短灌注时间。 ③ 缩颈 缩颈即孔径小于设计孔径。 造成原因:塑性土膨胀。 防治措施:采用优质泥浆,降低失水量。 成孔时,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在成孔一段时间内,孔壁形成泥皮,则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 或在导正器外侧焊接一定数量的合金刀片,在钻进或起钻时起到扫孔作用。 如出现缩颈,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 法,以扩大孔径。 ④ 钻孔偏斜 成孔后桩孔出现较大垂直偏差或弯曲。 造成原因:钻机安装就位稳定性差,作业时钻机安装不稳或钻杆弯曲所致;地面软弱或软硬不均匀;土层呈斜状分布或土层中夹有大的孤石或其它硬物等情形。 防治措施:先将场地夯实平整,轨道枕木宜均匀着地;安装 钻机时要求转盘中心与钻架上起吊滑轮在同一轴线,钻杆位置偏差不大于 20cm。 在不均匀地层中钻孔时,采用自重大、钻杆刚度大的钻机。 进入不均匀地层、斜状岩层或碰到孤石时,钻速要打慢档。 另外安装导正装置也是防止孔斜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钻孔偏斜时,可提起钻头,上下反复扫钻几次,以便削去硬土,如纠正无效,应于孔中局部回填粘土至偏孔处 以上,重新钻进。 ⑤ 桩底沉渣量过多 造成原因:清孔不干净或未进行二次清孔;泥浆比重过小或泥浆注入量不足而难于将沉渣浮起;钢筋笼吊放过程中,未对准孔位而碰撞孔壁使泥土坍落桩底;清孔后,待 灌时间过长,致使泥浆沉积。 防治措施:成孔后,钻头提高孔底 1020cm,保持慢速空转,维持循环清孔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 采用性能较好的泥浆,控制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不要用清徐明高速公路 XMLJ11合同段 砼质量通病治理专项方案 12 水进行置换。 钢筋笼吊放时,使钢筋笼的中心与桩中心保持一致,避免碰撞孔壁。 可采用钢筋笼冷压接头工艺加快对接钢筋笼速度,减少空孔时间,从而减少沉渣。 下完钢筋笼后,检查沉渣量,如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则应利用导管进行二次清孔,直至孔口返浆比重及沉渣厚度均符合规范要求。 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 3040 ㎝ ,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使 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面以下 以上,以利用混凝土的巨大冲击力溅除孔底沉渣,达到清除孔底沉渣的目的。 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① 卡 管 水中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无法继续进行的现象。 造成原因:初灌时,隔水栓堵管;混凝土和易性、流动性差造成离析;混凝土中粗骨料粒径过大;各种机械故障引起混凝土浇筑不连续,在导管中停留时间过长而卡管;导管进水造成混凝土离析等。 防治措施:使用的隔水栓直径应与导管内径相配,同时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保证顺利排出。 在混凝土灌注时,应加强对混凝土搅拌时间和混凝土坍 落度的控制。 水下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应通过实验室确定,坍落度宜为 1822cm,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导管直径和钢筋笼主筋最小净距的 1/4,且应小于 40mm。 为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缓凝,水下混凝土宜掺外加剂。 应确保导管连接部位的密封性,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装、试压,试水压力为 ,以避免导管进水。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应缓缓倒入漏斗的导管,避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塞。 在施工过程中,应时刻监控机械设备,确保机械运转正常,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 ② 钢筋笼上浮 钢筋笼的位置高于设计位置 的现象。 造成原因:钢筋笼放置初始位置过高,混凝土流动性过小,导管在混凝土中埋置深度过大钢筋笼被混凝土拖顶上升;当混凝土灌至钢筋笼下,若此时提升导管,导管底端距离钢筋笼仅有 1m 左右时,由于浇筑的混凝土自导管流出后冲击力较大,推动了钢筋笼的上浮;由于混凝土灌注过钢筋笼且导管埋深较大时,其上层混凝土因浇注时间较长,已接近初凝,表面形成硬壳,混凝土与钢筋笼有一定的握裹力,如此时导管底端未及时提到钢筋笼底部以上,混凝土在导管流出后徐明高速公路 XMLJ11合同段 砼质量通病治理专项方案 13 将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顶升,同时也带动钢筋笼上升。 防治措施:钢筋笼初始位置应定位 准确,并与孔口固定牢固。 加快混凝土灌注速度,缩短灌注时间,或掺外加剂,防止混凝土顶层进入钢筋笼时流动性变小,混凝土接近笼时,控制导管埋深在。 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随时掌握混凝土浇注的标高及导管埋深,当混凝土埋过钢筋笼底端 23m 时,应及时将导管提至钢筋笼底端以上。 导管在混凝土面的埋置深度一般宜保持在 24m,不宜大于 5m 和小于 1m,严禁把导管提出混凝土面。 当发生钢筋笼上浮时,应立即停止灌注混凝土,并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和已浇混凝土面的标高,提升导管后再进行浇注,上浮现象即可消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