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实务考点小抄打印版知识点内容摘要:
2)屋面坡度在 3%— 5% 时,卷材 可平行或垂直铺贴 3) 屋面坡度 大于 15%时 或屋面 受震动 时, 沥青 防水卷材可以垂直铺贴 ; 高聚物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可以垂直也可以垂直铺贴 4. 室内防水施工技术准备 p6263 十、装饰装修工程 1. 吊顶工程施工前准备工作。 ( 1) 安装龙骨前,应按设计要求对房间净高、洞口标高和吊顶管道、设备及其支架的标高进行交接检验。 ( 2)吊顶工程的木吊杆、木龙骨和木饰面板必须进行防火处理,并 应符合有关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 3)吊顶工程中的预埋件、钢筋吊杆和型钢吊杆应进行防锈处理 ( 4)安装面板前应完成吊顶内管道和设备的调试及验收。 ( 5)吊杆的间距不得大于 1200mm,吊杆距主龙骨端部距离不得大于 300mm,当大于 300mm时,应增加吊杆。 当吊杆长度大于 时,应设置反支撑。 当吊杆与设备相遇时,应调整并增设吊杆。 2. 工艺流程 :弹吊顶标高水平线 →画主龙骨分档线→吊顶内分管道、设备的安装、调试及试件→吊顶安装→龙骨安装→填充材料的设置→安装饰面板→安装收口、收边压条(案例考点) 3. 吊 顶工程应 对下列隐蔽工程进行验收 ⑴吊顶内管道、设备的安装及水管试压⑵木龙骨防火、防腐处理 ⑶预埋件及拉结筋⑷吊杆安装⑸龙骨安装⑹填充材料的设置 4. 检验批的划分和检查数量(考点) 1) 同一品种的吊顶工程没 50 间(大面积房间和走廊按吊顶面积按 30 平方米为一间)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也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 2) 每个检验批至少抽查 10%,并不得少于 3 间;不足 3 间应按全数检查。 5. 安装隔热板: 方法 主要有: 刚性连接 (适用于非抗震设防区)和 柔性连接 (适用于抗震设防区) 6. 石膏板 应采用 自攻螺钉固定。 周边落定的间距不应大于200mm,中 间不应大于 300mm螺钉与板边缘的距离应为10~ 15mm 7. 玻璃砖墙宜以 高为一个施工段 隔墙检验批划分(考点 ) 1) 同一品种的轻质隔墙每 50 间(大面积房间和走廊按吊顶面积按 30 平方米为一间)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也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 2) 板材隔墙与骨架隔墙每个检验批至少抽查 10%,并不得少于 3 间;不足 3 间应按全数检查。 3) 活动隔墙与玻璃隔墙每个检验批至少抽查 20%,并不得少于 6 间;不足 6 间应按全数检查。 十一、地面工程的施工技术 1. 选用不同材料的温度要求。 1) 采用掺有水泥。 石灰的拌合 料铺设以及用石油沥青胶接料铺贴时,不应低于 5℃ 2) 采用有机胶粘剂粘贴时,不应低于 10℃ 3) 采用砂、石料铺设时,不应低于 0℃ 2. 厚度控制: 1) 水泥混凝土的厚度不应小于 60mm 2) 水泥砂浆面层的厚度符合设计要求,且不低于 20mm 3) 水磨石面层厚度除有特殊要求外,宜为 12~ 18mm 且按石粒粒径确定 4) 水泥钢屑面层铺设时的水泥砂浆结合厚度宜为 20mm 5) 防水渗面层采用防油渗涂料时,涂层厚度宜为 5~ 7mm 3. 建筑地面工程的质量验收(考点) 1) 子分部工程: 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子分部工程的分项工程施工质量的蓄水检 验记录,并抽查复验认定;铺设材料的证明资料 2) 子分部工程感观工程质量综合评价: A. 变形缝的位置和宽度以及填缝质量应符合规定 B、室内建筑地面工程按各子分部工程经抽查分别作出评价 C、 楼梯、踏步等工程项目经抽查分别作出评价 4. 饰面板(砖)检验批的划分和抽查数量(考点) 2) 相同材料、工艺和施工条件的室内饰面板(砖)每 50 间(大面积房间和走廊按吊顶面积按 30平方米为一间)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也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 3) 相同材料、工艺和施工条件的室外饰面板(砖)工程每 500~ 1000平方米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 500平方米的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 4) 室内每个检验批至少抽查 10%,并不得少于 3 间;不足 3 间应按全数检查。 5) 室外每个检验批没 100 平方米应至少抽查一处,每处不得小于 10 平方米 5. 门窗框安装: 木砖间距以 ~ 为宜; 在砌体上安装 金属 门窗严禁用 射钉固定 塑料门窗应采取预留洞口地方法安装,不得采用边安装边砌口或先安装后砌口的方法 门窗的固定: 先固定上框后固定边框 ; 方法如下: 1) 混凝土墙洞口采用射钉或膨胀螺钉固定 2) 砖墙洞口采用膨胀螺钉固定,不得固定在砖缝上,并严禁用射钉固定 3) 轻质砌块或加气混凝土洞 口可在预埋混凝土块上哟哦那个射钉或膨胀螺钉固定 4) 没有预埋铁件的洞口应采用焊接地方法固定 5)窗下框与墙体也采用固定片固定 十二、门窗玻璃安装 1. 单块玻璃大于 时应采用安全玻璃 门窗玻璃 不应直接接触型材料 2. 门窗 工程复验 :人造模板的甲醛含量。 建筑外墙金属外窗、塑料窗的抗风压性能、空气渗透性能和雨水渗漏性能。 3. 检验批的划分和检查数量的规定(考点) 1) 同一品种、规格类型的木门窗、金属门窗、塑料门窗及门窗玻璃每 100 樘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 100 樘 的也应划分为一个检验 2) 同一品种、规格 类型的木门窗、金属门窗、塑料门窗及门窗玻璃每个检验批至少抽查 5%每个检验批至少抽查 10%,并不得少于 3 樘;不足 3 樘的应按全数检查。 3) 同一产品、类型和规格的特种门每 50 樘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也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 4) 特种门每个检验批应至少抽查 50%,并不得少于 10樘,不足 10 樘应全数检查。 4. 水性涂料 涂性工程施工的环境温度在 5℃~ 15℃ 之间 5. 新建筑物 的混凝土或抹灰基层在涂饰涂料前应 设抗碱封闭性底漆 6. 旧建筑物 在涂饰涂料前应清除疏松的旧装修层并 涂刷界面漆 7. 细部工程应对下列部位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 预埋件 (或后置预埋件 ); 护栏与预埋件的连接节点 8. 但护栏一侧据楼地面高度为 5m 及以上时,应使用厚度不小于12mm 的钢化玻璃或钢化夹层玻璃。 9. 锚板宜采用 Q235 级钢,锚筋应采用 HPB23 HRB335或 HRB400级热轧钢筋,严禁使用冷加工钢筋。 直锚筋与锚板应采用 T型焊。 10. 预埋件应采取有效防腐处理,预埋件安装的技术处理 p84 11. 预埋件位置 偏差过大 或未设置预埋件的部位,应将补救措施和施工图修改意见提交给建设(监理)、设计和土建施工单位,按照设计修改的程序,有设计单位修改施工图后方可按图施工, 12. 清洁工作应采取“两次檫”的工艺进行。 13. 玻 璃板块应在洁净、通风的室内注胶温度在 15~ 30℃ 之间,相对湿度在 50%以上 ;单组份 硅酮结构密封胶固化时间一般需14~ 21d;双组份硅酮结构密封胶一般需 7~ 10d 14. 半隐框、隐框玻璃幕墙的玻璃面板块在经过抽样剥离试验和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运输到现场,且安装完成后,在密封胶嵌缝前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验收后应及时进行密封胶嵌缝;玻璃幕墙开启窗户的开启角不宜大于 30℃ .密封胶的施工厚度大于 ,宽度不宜小于厚度的 2倍;密封胶在接缝内应两对面粘结,不宜三面粘结; 15. 全玻璃墙: 厚度不宜小于 10 mm, 当幕墙高度 超过 4m(玻璃厚度 10mm、12mm)、 5m(玻璃厚度 15mm) 6m (玻璃厚度 19mm)时,全玻璃幕墙应 悬挂在主体结构上。 16. 所有钢结构焊接完毕后,应进行 隐蔽工程 验收, 验收合格后在刷防锈漆。 17. 同一幕墙玻璃单元不应跨过两个防火区。 18. 幕墙的金属框架应与主体结构的防雷体系可靠连接;在镀膜层的构件上进行防雷连接,应除去其镀膜层。 十三、幕墙节能工程 1. 我国居住建筑节能气候分区:严寒地区分为 A、 B、 C三区 ;寒冷地区分为 AB 两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分为南北两个地区;温和地区分为 AB两个地区。 2. 建筑节能工程作为一个分部工 程进行验收,幕墙节能工程只是建筑节能工程的一个分项工程。 3. 幕墙的开启扇开启角不宜大于 30度 4. 建筑材料使用的保温材料 安装应注意三点 :保温材料的厚度不宜小于设计值;保证安装牢固;安装过程中应采取防潮、防湿措施。 5. 海边及严重酸雨地区,可以采用三道或四道氟碳树脂涂层,其厚度大于 40 微米 ;其他地区可采用两道,其厚度应大于 25微米。 6. 幕墙用单层铝板厚度不应小于 ; 铝塑复合板在加工过程中严禁与水接; 7. 石材幕墙的石板厚度应小于 25mm不锈钢挂件的厚度不宜小于;金属与石材的幕墙板面嵌缝应采用中硅酮耐候密封胶。 建筑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1. 项目管理规范指导项目作为指导项目管理工作的 纲领性文件。 2. 大中型项目应单独编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承办人的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可以用施工组成设计或质量计划替代。 3. 程序和内容 p255 4. 应符合下列要求: 项目经理签字后报组织管理层审批 ;与各相关组织的工作协调一致;进行跟踪检查和必要的调整;项目结束后,形成总结文件。 5. 项目经理责任制(重点) 1) 由法人代表认定 2) 大中型项目的项目经理必须获取工程建设类相应专业注册职业资格证书 3) 项目经理具备下例素质: P256 4) 项目经理不应同 时承担两个或两个以上未完成工程项目的领导岗位工作。 5) 项目经理应履行下列职责: p256 6) 项目经理应具有下列权限: p256 6. 项目经理应负责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的全面管理工作且应持证上岗。 7. 职业健康安全技术交底符合下例要求 1) 开工前 、 项目经理部的技术负责人 应 向有关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 分项分部工程 实施前 , 项目经理部的技术负责人应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 项目经理部应保存安全技术交底记录 : ( 1)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 ( 2)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 ( 3)广大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 4)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 进行现场文明建设;规范场容,保持作业环境整洁卫生;创造有序生产的条件;减少对居民和环境的不利影响。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1.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有相应的 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综合施工质量水平 考核制度。 2. 建筑工程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施工质量控制: 1) 建筑工程采用的主要 材料、半成品、成品、建筑构配件、器具和设备应进行 现场验收。 2) 各工序应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检查。 3) 相关各专业工种 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并形成记录。 未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检查认可 ,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 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按下列要求进行验收: 1) 建筑工程质量应符合本标准和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 2) 建筑工程施工应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 3) 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 4) 工程质量的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进行。 5) 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有关单位进行验收,并应形成验收文件。 6) 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 7) 检验批的质量应 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 8) 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应进行抽样检测。 9) 承担见证取样检测及有关结构安全检测的单位应具有相应资质。 10) 工程的观感质量应由验收人员通过现场检查,并应共同确认。 4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划分 : 单位(子单位)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 5 建筑工程施工检验批质量验收合格的规定 1) 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 、 2) 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质量检查记录。 5.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的规定 1) 工程所含的检验批均应符合合格质量的规定。 2) 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的质 量验收记录应完整。 6..分部 (子分部 )工程质量验收合格规定 1) 分部 (子分部 )工程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2)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3) 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和设备安装等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及功能的检验和抽样检测结果应符合有关规定。 4) 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 6. 单位 (子单位 )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的规定 1) 单位 (子单位 )工程所含分部 (子分部 )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2) 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 3) 单位 (子单位 )工程所含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和功能的检测资料应完整。 4) 主要功能项目的抽查结果应符合相关专业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建筑实务考点小抄打印版知识点
相关推荐
作。 按照计划,我局已于 2020 年 5 月召开了电梯安全专项整治大会战动员会。 经过摸底排查,我市共有电梯使用单位 102 家,电梯 441台,电梯维保单位 29 家。 截至目前, 29 家电梯维保单位全部都已按照文件要求对维保的电梯进行了自 查自纠,并上交了相关资料,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今年以来,我局共进行了2 次电梯安全专项整治,查处安全隐患 26 处,整改 26
指导,开展经常性和针对性的法制教育,有计划地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和《安全生产法》、《质量法》、《劳动法》、《消防法》、《保密法》等与质量技术监督安全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突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各类岗位人员的法制观念和管理素质,加强对综治工作的深刻理解,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参与意识,形成了自觉遵纪守法,自觉维护我局工作和生 活秩序的良好氛围。
报等宣传工具。 查安全生产八种内业资料的建帐与实际是否相符等情况。 查施工组织设计及分部 (分项 )工程的安全技术交底的审批交接手续,有关内容的全面性、针对性及执行情况。 查班前安全活动制度及开展情况,有无记录,管理人员.及工人的违纪处理情况。 查暴风雨前、后检查情况,记录否 ?安全会议记录、安全日记及现场文明整洁情况。 二、施工现场检查 l
.编结绳扣(千斤)应使各股松紧一致,编结部分的长度不得小于钢丝绳直径的 15 倍,并且不得短于 300MM,用卡子连成绳套时,卡子不得少于三个。 5.地锚(桩)应按施工方案确定的规格和位置设置,如发现有沟坑、地下管线等情况,应及时报告施工负责人采取措施。 6.使用二跟以上绳扣吊装时,绳扣间的夹角如大于 100度,应采取防止滑钩等措施。 7.用四根绳扣吊装时,应在绳扣间加扁铁担等调节其松紧度。
营行为; 增强医院的形象塑造,提高医院竞争实力。 [评价指标] (一) 医院评审考核生要业绩指标 考核与评价要点 基本指标 修正指标 (177。 ) 备注 每床位日平均门诊人次 评价工作负荷状况 年急诊抢救人次数 评价工作负荷状况 一周内患者再住院率 % 评价工作负荷状况 14 ( cm3 分类 0199) 年门诊手 术例数( cm3 分类 0186) 评价工作负荷状况 、急诊人次 /每名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