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80(1)-内容摘要:
目 项 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 查 方 法 和 频 率 权 值 1 沟底高程 (mm) 土 15 水准仪:每 10~ 20m 测 l处 1 2 断面尺寸 (mm) 不小于设计 尺量:每 20m 测 1 处 1 外观鉴定 1) 反滤层应层次分明。 不符合要求时,减 1~ 2 分。 2) 进出水口应排水通畅。 不符合要求时,减 1~ 2 分。 排水泵站 基本要求 1) 地基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不应扰动基底土壤。 2) 井壁混凝土应密实,混凝土强度达到合格标准后方可进行下沉。 3) 沉井下沉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正位,发现偏位及倾斜时须及时纠正。 4) 沉井封底应密实不漏水。 5) 水泵、管及管件应安装牢固,位置正确。 实测项目 表 排 水 泵 站 (沉 井 ) 实 测 项 目 项 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 查 方 法 和 频 率 权 值 1△ 混凝土强度 (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 D检查 3 2 轴线平面偏位 (mm) 1% 井深 经纬仪、纵、横向各 2 处 1 3 垂 直 度 (mm) 1% 井深 用垂线检查:纵、横向各 1 处 2 4 底板高程 (mm) 士 50 水准仪测 4 处 1 外观鉴定 泵站轮廓线条清晰,表面平整。 不符合要求时,减 1~ 2 分。 6 挡土墙、防护及其它砌筑工程 一般规定 对砌体挡土墙,当平均墙高小于 6m 或墙身面积小于 1200m2时,每处可作为分项工程进行评定:当平均墙高达到或超过 6m 且墙身面积不小于 1200m2时,为大型挡土墙,每处应作为分部工程进行评定。 悬臂式和扶臂式挡土墙,桩板式、锚杆、锚碇板和加筋土挡土墙应作为分部工程进行评定。 丁坝、护岸可参照挡土墙的标准进行评定。 本章第 节可用于本标准第 8 章及本章未列出名称的其它砌石构造物的评定。 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均应包含钢筋加工及安装分项工程,其评定见本标准第 节。 砌体挡土墙 基本要求 1) 石料或混凝土预制块的强度、规格和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和设计要求。 2) 砂浆所用的水泥、砂、水的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3) 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基础埋置深度应满足施工规范要求。 4) 砌筑应分层错缝。 浆砌时坐浆挤紧,嵌填饱满密实,不得有空洞;干砌时不得松动、叠砌和浮塞。 5) 沉降缝、泄水孔、反滤层的设置位置、质量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实测项目 表 砌 体 挡 土 墙 实 测 项 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 查 方 法 和 频 率 权 值 1△ 砂浆强度 (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 F检查 3 2 平面位置 (mm) 50 经纬仪:每 20m 检查墙顶外边线 3 点 1 3 顶面高程 (mm) 177。 20 水准仪:每 20m 检查 1点 1 4 竖直度或坡度 (%) 吊垂线:每 20m 检查 2点 1 5△ 断面尺寸 (mm) 不小于设计 尺量:每 20m量 2个断面 3 6 底面高程 (mm) 177。 50 水准仪:每 20m 检查 1点 1 7 表面平整度 (mm) 块 石 20 2m直尺:每 20m 检查 3处,每处检查竖直和墙长两个方向 1 片 石 30 混凝土块、料石 10 表 干 砌 挡 土 墙 实 测 项 目 项 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 查 方 法 和 频 率 权 值 1 平面位置 (mm) 50 经纬仪:每 20m检查 3 点 2 2 顶面高程 (mm) 177。 30 水准仪;每 20m测 3点 2 3 竖盲度或垃摩( %) 尺量:每 20m 吊垂线检查 3 点 1 4△ 断面尺寸 (mm) 不小于设计 尺量:每 20m 检查 2处 2 5 底面高程 (mm) 177。 50 水准仪:每 20m测 1点 2 6 表 面平整度 (mm) 50 2m 直尺:每 20m 检查 3处,每处检查竖直和墙长两个方向 1 外观鉴定 1) 砌体表面平整,砌缝完好、无开裂现象,勾缝平顺,无脱落现象。 不符合要求时减 1~ 3 分。 2) 泄水孔坡度向外,无堵塞现象。 不符合要求时必须进行处理,并减 1~ 3 分。 3) 沉降缝整齐垂直,上下贯通。 不符合要求时必须进行处理,并减 1~ 3 分。 悬臂式和扶臂式挡土墙 基本要求 1)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石、砂、水和外掺剂的规格和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2) 地基强度必 须满足设计要求。 3) 不得有露筋和空洞现象。 4) 沉降缝、泄水孔的设置位置、质量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实测项目 表 悬 臂 式 和 扶 臂 式 挡 土 墙 实 测 项 目 项 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 查 方 法 和 频 率 权 值 1△ 混凝土强度 (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 D检查 3 2 平面位置 (mm) 30 经纬仪:每 20m 检查 3点 1 3 顶面高程 (mm) 177。 20 水准仪;每 20m 检查 1点 1 4 竖直度或坡度 (%) 吊垂线:每 20m 检查 2点 1 5△ 断面尺寸 (mm) 不小于设计 尺量:每 20m 检查 2 个断面,抽查扶臂 2 个 2 6 底面高程 (mm) 177。 30 水准仪:每 20m 检查 1点 1 7 表面平整度 (mm) 5 2m直尺:每 20m 检查 2处 1 外观鉴定 1) 混凝土施工缝平顺。 不符合要求时减 1~ 2 分。 2) 蜂窝、麻面面积不得超过该面面积的 %,不符合要求时,每超过 %减 3 分;深度超过 1cm的必须处理。 3) 混凝土表面出现非受力裂缝,减 1~ 3 分。 裂缝宽度超过设计规定或设计未规定时超过 必须处 理。 4) 泄水孔坡度向外,无堵塞现象。 不符合要求时必须进行处理,并减 1~ 3 分。 5) 沉降缝整齐垂直,上下贯通。 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并减 1~ 3 分。 锚杆、锚碇板和加筋土挡土墙 基本要求 1)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和外掺剂的规格和质量必须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2) 地基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 锚杆、拉杆或筋带的强度、质量和规格,必须满足设计和有关规范的要求,根数不得少于设计数量。 4) 筋带须理顺,放平拉直,筋带与面板、筋带与筋带连接牢固。 5) 混凝 土不得出现露筋和空洞现象。 实测项目 基础和肋柱预制分别按本标准第 、 节有关规定检查。 其它实测项目见表。 表 筋 带 实 测 项 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 查 方 法 和 频 率 权 值 1 筋带长度或直径 不小于设计 尺量:每 20m 检查 5根 (束 ) 2 2 筋带与面板连接 符合设计 目测:每 20m 检查 5处 2 3 筋带与筋带连接 符合设计 目测:每 20m 检查 5处 1 4 筋带铺设 符合设计 目测:每 20m 检 查 5处 1 表 锚 杆、拉 杆 实 测 项 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 值 1 锚杆、拉杆长度 符合设计要求 尺量:每 20m 检查 5 根 2 2 锚杆、拉杆间距 (mm) 177。 20 尺量:每 20m 检查 5 根 1 3 锚杆、拉杆与面板连接 符合设计要求 目测:每 20m 检查 5 处 2 4 锚杆,拉杆防护 符合设计要求 目测:每 20m 检查 10 处 2 5△ 锚杆抗拔力 抗拔力平均值 ≥ 设计值,最小抗拔力 ≥ 设计值 拔力试验:锚杆数 1%,且不少于 3 根 3 表 面 板 预 制 实 测 项 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 查 方 法 和 频 率 权 值 1△ 混凝土强度 (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 D检查 3 2 边 长 (mm) 177。 5 或 %边长 尺量:长宽各量 1次,每批抽查 10% 2 3 两对角线差 (mm) 10 或 %最大对角线长 尺量:每批抽查 10% 1 4△ 厚 度 (mm) +5, 3 尺量:检查 2处,每批抽查 10% 2 5 表面平整度 (mm) 4或 %边长 2m 直尺:长、宽方向各测 1 次,每批抽查 10% 1 6 预埋件位置 (mm) 5 尺量:检查每件,每批抽查 10% 1 表 面 板 安 婪 实 测 项 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 查 方 法 和 频 率 权 值 1 每层面板顶高程 (mm) 177。 10 水准仪:每 20m 抽查 3组板 1 2 轴线偏位 (mm) 10 挂线、尺量:每 20m 量 3 处 2 3 面板竖直度或坡度 +0, % 吊垂线或坡度板:每 20m 量 3 点 1 4 相邻面板错台 (mm) 5 尺量:每 20m面板交界处检查 3处 1 注:面板安装以同层相邻两 板为一组。 表 锚 杆、锚 碇 板 和 加 筋 土 档 土 墙 总 体 实 测 项 目 项 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 查 方 法 和 频 率 权 值 1 墙顶和肋柱 平面位置 (mm) 路堤式 +50, lOO 经纬仪:每 20m 检查 3处 2 路肩式 177。 50 2 墙顶和柱 顶 高程 (mm) 路堤式 177。 50 水准仪:每 20m 测 3 点 2 路肩式 177。 30 3 肋柱间距 177。 15 尺量:每柱间 1 4 墙面倾斜度 (mm) +%H 且不大于 +50, 1%H 且不 小于 100 吊垂线或坡度板:每 20m 测 2 处 2 5 面板缝宽 (mm) 10 尺量:每 20m至少检查 5 条 1 6 墙面平整度 (mm) 15 2m直尺:每 20m 测 3处 1 注: ① 平面位置和倾斜度 “+” 指向外, “ ” 指向内。 ② H 为墙高。 外观鉴定 1) 预制面板表面平整光洁,线条顺直美观,不得有破损翘曲、掉角啃边等现象。 不符合要求时减 1~2 分。 2) 蜂窝、麻面面积不得超过该面面积的 %;不符合要求时,每超过 %减 2 分;深度超过 1cm的必须处理。 3) 混凝土表面出现非受力裂 缝减 1~ 3 分。 裂缝宽度超过设计规定或设计未规定时超过 必须进行处理。 4) 墙面直顺,线形顺适,板缝均匀,伸缩缝贯通垂直,不符合要求时减 1~ 3 分。 5) 露在面板外的锚头应封闭密实、牢固,整齐美观。 不符合要求时减 1~ 5 分。 桩板式挡土墙 桩按本标准第 条相关规定评,面板预制及总体按本标准第 节相关规定评定。 墙背填土 基本要求 1) 墙背填土应采用透水性材料或设计规定的填料,严禁采用膨胀土、高液限粘土、腐植土、盐渍土、淤泥、白垩土、硅藻土和冻土块。 填料中不应 含有机物、冰块、草皮、树根等杂物或生活垃圾。 2) 墙背填土必须和挖方路基、填方路基有效搭接,纵向接缝必须设台阶。 3) 必须分层填筑压实,每层表面平整,路拱合适。 4) 墙身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75%以上时方可开始填土。 实测项目 除距面板 1m 范围以内压实度实测项目见表 外,其它部分填土和其它类型挡土墙填土的压实度要求均与路基相同。 表 锚 杆、锚 碇 板 和 加 筋 土 挡 土 墙 墙 背 填 土 实 测 项 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 查 方 法 和 频 率 权 值 1 距面板 lm 范围以内压实度 (%) 90 按附录 B检查,每 100m 每压实层测 1处,并不得少于 1处 1 外观鉴定 1) 填土表面应平整,边线直顺。 不符合要求时减 1~ 3 分。 2) 边坡坡面平顾稳定,不得亏坡,曲线圆滑。 不符合要求时减 1~ 3 分。 抗滑桩 基本要求 1)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和外掺剂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设计和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2) 施工中应核对滑动面位置,如图纸与实际位置有出入,应变更抗滑桩的深度。 3) 做好桩区地面截、 捧水及防渗,孔口地面上应加筑适当高度的围埂。 实测项目 表 抗 滑 桩 实 测 项 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 查 方 法 和 频 率 权 值 1△ 混凝土强度 (N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 D检查 3 2△ 桩 长 (m) 不小于设计 测绳量:每桩测量 2 3△ 孔径或断面尺寸 (mm) 不小于设计 探孔器:每桩测量 2 4 桩 位 (m。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80(1)-
相关推荐
答案、详解 10: 3013: 30 半套试题 13: 3014: 15 午餐 +对答案,适当歇息 14: 1517: 15 半套试题 17: 1518: 00 晚餐 +对答案 18: 0021: 00 半套试题 21: 0021: 30 对答案 21: 3022: 30 锻炼 +洗漱安睡 这是很粗略的一个时间表,一般掐时间都不用三个小时。 这时候可能就因为英语专业的占些便宜,阅读速度比较快
坍落度 ,如有 异常,及时调整配合比。 混凝土 班岗位职责:根据 混凝土 灌筑要求,及时与试验室、搅拌站联系,加强振捣,保证桥面平整度。 混凝土 搅拌及泵送岗位经济责任制 搅拌站(上部): 搅拌司机岗位职责:负责搅拌质量控制,随时观察机内 混凝土 情况;定性判断其 坍落度 是否合格,发现异常及时与试验人员联系,配渭洛河特大桥项目部 经济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 及奖惩制度 中 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
技术等级(工作证书) 中级及以上职称 经验要求 5年以上相 关工作经验 其他(包括计算机、能力、素质等) 很强的公文写作能力, 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计算机使用熟练 ,工作认真细致 14 7. 总经理办公室 机要员 岗位说明书 一、 岗位基本信息 岗位名称 机要员 编号 所属部门 总经理办公室 直属上级岗位 总经理办公室主任 直接下级岗位 二、 岗位设置的目的 在总经理办公室主任的领导下,进行
畜灿犊费祥意评欣菠脆线晌叔艺谭聚振凡但库士眨羹肋磨勤密寨怪尤螺险婪毋帝幅嗜八腾哼即侧舒导豫照国梗呐赛镐鹏逸枝晌鳞 ( 1) 每日上班前应对本室的仪器设备、水、电进行检查,如有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 公路工程实验室规章制度与实验规程大全试验室管理制度( 1)自觉遵守各项劳动纪律。 ( 2)试验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及部颁标准和省交通质检部门要求进行。 , ,( 3)保持试验场地的整洁,爱护仪器设备
00),穿花果山隧道、段家梁隧道、双峰山隧道,经镇安、竹溪、临江,上跨 S102渝巫路和南河,经南雅,在南雅接 A线 (CK32+=AK37+000),穿猴子岩隧道 (长 2393m,其中重庆境 1940m、四川境 453m),止于猴子岩川渝界 (AK43+340),路线长 ,设计速度 为 80km/h。 建设标准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路基宽度 ,沥青混凝土路面。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级 A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