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公路投资项目经济评价研究内容摘要:

■●■■■■■■■■■■■●■●■●■■●■■■■■■■■■■■●■■●■●■■■●■■●■■■■■■■■■■■●●■■■■■■●■■ ■■■■■■■●●● 一I I ■●■■ 一 2.3.2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 可持续发展理论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定义。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可持 续发展是 “ 当发展能够保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应该使后代人的福利减 少 ” ; “ 在保证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是经济发展的净利益 增加到最大程度 ’’。 国内学者恭建华教授认为可持续发展包括三个层次,高层 次上,可持续发展要保持人类和整个大自然的关系;中层次上,可持续发展是 既要满足当代需求,又不危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低层次上,可持续发展 是资源、环境、经济和 社会的协调发展,重点在于区域的、人与入:2间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发展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主权原则、 共同性原则。 2.3.3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公路投资项目经济评价~ 根据上述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对公路投资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时,要同 时考虑项目的经济效用、项目对资源利用的程度、项目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实际证明,公路投资项目占用土地面积大,尤其在西部 山区公路建设,对周围的生态和环境影响大,与公路相关的汽车业,其尾气的 排放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源头。 但公路的建设有利 于地区间的文化经济交 流,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因此公路投资经济评价要正确合理地评价社会、 经济、资源、环境各方面的影响因素。 对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项目经济评价,目前国内主要有两种评价思路:一 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立综合的多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项目 对可持续发展相关内容的评价看效果;二是将可持续发展要求核算为某一指标 或某几个关键指标值,计量项目的实施对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影响。 基于可持续 发展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经济贡献指标、社会贡献指标、环境贡献指标、生 态贡献指标,对上述指标体系赋予权重, 对投资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效果进行评 价。 2.4外部性理论 2.4.1外部性理论的发展与核心 外部性理论是从微观经济学中分离出来的。 庇古(Pigou,1920)提出了私人 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边际私人纯产值和边际社会纯产值等概念作为理论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0贾-_●● _ ● -_ ●- ●● _-- ●_-__一i ll —— 一一~ I ‘ 1--r3 ● 1 分析工具,基本形成了静态技术外部性的基本理论。 庇古认为,由于边际私人纯 产值和边际社会纯产值的差异,新古典经济 学中认为完全依靠市场机。 制可以形 ’ 成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实现帕累托最优是不可能的。 他用灯塔、交通、污染等 例子来说明经济活动中经常存在的对第三者的经济影响,即外部性。 1928年,阿温 ・ 杨(A.Young)在著名论文《收益递增与经济进步》中系统 地阐述了动态的外部经济思想。 所谓动态的外部性有别于在产业内对厂商和产 业的分析,是指产业增长产生的劳动分工的扩大,专门从事新活动的厂商的出 现,其中一部分厂商专门为其他厂商开发资本设备或为之盼7务,; 1952年,英国经济学家鲍莫尔出版了《福利药济及围:象珲够:-一 书,她对 以前的.钛/1"柳f'lp性理论进行了综述性研究。 他认为外部性的定义足 ・ . “ 内予:I:业的 规模扩大,特别是在该工业中其他厂商情况不变之下增加了生产,使得一家厂 商刍j产成本降低(提高)了。 如一个地区本来鱼类资源稀少,任何一家鱼商如果 在这里.扩大:作业,就会增加鱼的稀少性,从而提高其他鱼商的成本,这样就出现 了负的外部性。 ” 此后,外部性理论随着这三个方面发展,一个方面是jc|}袭庇古的观点,引 用 “ 庇古税 ’’ 使外部效用内部化。 遵循庇古的研究思想,对众多的外部刁i经济 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些 问题包括交通拥挤问题、石油和捕鱼区相互依赖 的生产者的共同联营问题以及日益受人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 另一个方面是针 对多种外部性,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外部性的方法,如产权明晰,竞争市场。 第 三个方面是沿袭马歇尔马歇尔,尤其是杨格,关于 “ 规模经济 ” (动态的外部经 济)思路进行发展。 1986年芝加哥大学保尔-罗默(PaulRomer)在《政治经济 学杂志》上发表了《收益递增与长期增长》一文,首次系统地建立了一个具有 外部性效应的竞争性动态均衡模型:1988年罗伯特 ・ 卢卡斯(RobertLucas)在 《货币经济杂志》 上发表了《论经济发展的机制》一文,明确地把人力资本的 外部性效应存在当作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样,外部性理论逐渐成为了 现代经济学的一个热点。 2.4.2外部性理论与公路投资项目经济评价 由于公路投资项目属于准公共产品,其投资金额大,投资回收期长,但社 会效益显著,表现出明显的正外部性特征。 因此,外部性理论给公路投资项目 经济评价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公路投资项目,尤其是山区公路投资项目的外部性特点表现为除了项目本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1贾一_II I ●● _。 身所带来的经济收入外,还会对项目以外的群体产生影响。 如对干公路投资项 目周围的居民的出行提供方便,使道路使用者的运行成本降低,时间节约,带 动项目周围的经济发展,这些正外部性并没有通过货币的形式反映在项目的经 济收入上,因而对公路投资项目而言是正外部性。 另外,公路投资项目也伴随 了负外部性,如噪音污染、大气污染等,这些沿线居民并没有从中得到相应的 补偿,因而也没有反映在项目所付出的费用上。 公路投资项目经济评价包括了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在后 两者评价中需要运用外部性理论,考虑项目本 身以外的费用和效益,从国民经 济和社会这种宏观的角度来评价公路投资项目实施心可行性。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笔12页 第3章山区公路及经济评价特点 3.1山区公路线形及安全特性 3.1.1山区公路线形特点 由于受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社会环境的影响,我国现有许多山区旅游公 路是利用原有山区公路改造而形成的,其技::£等级低、路窄、坡陡、弯急,路 而质量差,公路平交口和事故黑点较多,公喀沿线地形环境较为复杂,缺乏交 通安全设施,致使群死群伤的恶性交通事故蓬有发生。 在一定范围内也制约着 当地经济的发展以及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山区旅游公路由于地形条件限制,线形复杂多变,山体及路侧植被遮挡视 线的现象时有发生;山区公路一般技术等级编低、交通安全设施和服务设施匮 乏、道路养护力度不足、道路地质条件及水文气候条件复杂,驾驶员在这种路 段上行驶时操作频繁,精神紧张,心理、生理压力大,极易产生驾驶疲劳,进 而诱发交通事故,并且这种事故一般是重大交通事故,事故形态多为坠车、碰 撞和翻车,事故多发生在山区地形复杂地带,而且事故的致死率较高。 近年来,各地旅游景点得到了大规模的开 发,然而在开发过程中,城市与 景点、景点与景点,以及风景区内部等连接道路,依然存在着供给不足和利用 原有公路行驶条件较差的问题。 就四川省情况来说,原有公路穿越村镇多、山 坡多,势必造成旅游高峰期堵车现象严重,影响旅行者的心情;原有山区公路 等级较低,线形曲折,坡陡路窄,更有一些修筑于悬崖峭壁上的公路,防护设 施短缺,安全感很差;原有山区公路修建时破坏自然环境严重,山体崩裂,河 道淤堵,落石、弃渣沿路线两侧随意堆积,使路侧景观支离破碎,伤痕累累, 易造成旅行者的烦闷。 总之,山区旅游公路线形的显著特点是弯多、 坡陡、路窄、景色变化频繁, 如下图3.1所示。 亘重奎鎏查兰翌主竺茎兰兰生堡兰堇】i亟 旧3。 l-1。 I。 ,0 ’ 一。 * 312山区公路安全特性 如前所述,山区公路由于线形变fE频繁,安全设施缺乏,事故发生频率和 严重程度都较平原地区公路竖为严重,山区公路安全状况 Ⅱ 需改善。 山区公路 交通事故除了具有平原地区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重特大恶性事故多、单车事 故多、夜问事故死亡率高等特点。 交通部于2020年启动的 “ 公路安全保障[ 程 ” H|]是重点针对山区公路事故多发展开的治理 措施。 F面以内蒙古5203线(如图32所示)为例,详细阐述山区旅游公路的安 全特性。 内蒙古5203线是连接兴安媪首府乌兰洁特市与旅游城市阿尔山市的 重要通道。 该公路南北纵穿犬兴安岭林区.途经阿尔【 168。 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 山区旅游公路,通过调查发现,其具有以下几点安全特性通过调鹰发现,其 具有以下几点安全特『主: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笔14贾 1.公路任务除满足旅游业等生产、生活运输外,还承担抢险救灾、边境 地区战时运输等紧急任务; ’ 2.公路建设标 准按照国家山区二级公路标准修建,未充分考虑公路性质 和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 3.公路修建时对周边环境破坏较大,既影响美观又留下了诸多安全隐患; 4.公路多修建于山岭地区,高填边坡、急弯坡陡地段多,尤其是有许多 连续坡段,如5203线在兴安盟境内穿越大兴安岭有3处连续S型盘山道近5 公里长,最大坡度为8%,坡长、坡陡、弯急,是交通事故多发段; 5.公路安全设施建设标准低,安全设施和管理措施不到位,在公路、铁 路平交道口缺乏相应的安全设施和管理措施; 6.公路周边自然灾害(大雪、大雾和火灾)频发; 7.特 殊气候给公路养护与运营安全带来很大不便,易产生雪阻、冻胀、 水毁、涎流水(冰)、翻浆、浓雾等交通灾害,对公路网的运行安全影响很大; 8.特殊自然地理环境给公路养护与运营安全也带来很大不便,山区地质 条件复杂,易引发滑坡、泥石流、塌陷等道路地质灾害,给公路交通安全、紧 急救援、交通疏散带来更严峻的考验; 9.交通流组成比较复杂,各类车辆(含农用车、摩托车等)技术状况差异 大,加之装载木材的载重货车占总体交通量比例较大,超速、超载行驶现象较 为普遍,存在着严重的事故隐患。 3.2山区公路的社会经济特点 山区公路 由于其地处偏远山区,受其地形条件和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公 路技术等级偏低。 山区公路多分布在我国西部,由于经济发展缓慢,人口相对 较少,山区公路的转移客运量和诱发客运量在项目运营初期增长缓慢。 但随着 西部资源的开发,带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了以项目为中心的向四周辐 射的经济圈。 尤其是项目建成后,增加了旅游项目的开发,一方面提高了人们 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 山区公路的建设完善全国公路运输网络的建设,丰富了中东西部地区了物 质文化交流,方便了山区人民的出行,节约了人和物的运输时间,提 高了旅客 运输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这些都是山区公路对国民经济所做的贡献。 然而,项 目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必定对周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为此,在进行山区公路 建设时,要严格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尽量使项目对环境的破坏降到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簋15页 最小,间接节约国民经济成本。 山区公路对社会贡献表现在改善社会发展不平 衡,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各地经济、文化、社会交流,加强民族团结,巩 固国防等。 3.3山区公路的环境特点 山区公路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哕 一F儿个方面: 1.山区公路面积大、里程长。 由于我国团士面积的大部分在中西部和北部,而中西部和北部绝大部分地 域是山区高魇区,沙漠区、丘陵区和草原,就是在东部和中南部也有相当部分 的面积是山区。 中西害::地区和所有L【』区如果建设标准的公路网,公路的长度可 达平原区的数倍以上。 在近百万公里的山区公路建设中,由于公路穿山越岭所 造成的水jt流失和所造成的各种污染,从里程上计算,与平原区相比是平原区 几倍甚至是十几倍的数量。 山区特有的里程比例,特有的地形特点,造成了山 区公路建设中环保工作特有的繁重任务。 2 .山岭多、丘陵多,改变自然生态面积大。 山区公路建设逢IlJ开路,遇水架桥。 每开凿一处山槽,所改变的植被面积 是平原区的2 ’ 3倍,每开掘一公里的隧道,废渣存放地占地几十亩;每建一座 桥、修一道涵洞,破坏植被的面积少则几百平方米,多则上千平方米。 开山、 架桥、弃渣对植被破坏量之大,污染之大,给公路建设中的环保工作的植被恢 复及污染防治工作带:装相当大的工作量。 3.山区公路对沿线污染大,防治难度也大。 ’ 山区公路大多沿由傍溪而行,垒防护工程挤占河道,造成河道污染,不汶地 段多,污染可能性大,防治难度也大。 大 量的砂石、土路粉尘污染环境,使农作 物减产受损情况也较严重。 3.4山区公路投资项目经济评价特点 山区公路有自己独特的地形地貌,且自然条件恶劣,交通量少于经济发达 地区,因此形成了项目施工难度高、投资额度大、投资回收期长等不利特点, 这就决定了其短期财务评价效果可不能好。 但从长远来看,西部山区公路建设 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能促进西部经济发展、国家和民族安定团结。 巩固国 防等。 因此,在进行西部山区公路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时,必须充分考虑以下几点: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 生学位论文笔16面__.rr--rl・・ L结合LlJ区公路的地形、地势特点和施工技术特点进行经济评价。 山区公路由于在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