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菱fx2n系列plc对机械手的控制系统内容摘要:
而此几种语言是面向操作人的语言,易学、易懂 、 易修改,深受电器工作人员的欢迎。 ( 3)、适应性好、具有柔性 PLC 编程简单易学,控制程序可变,使其有较好的柔性, PLC 都有相应的I/O 接口模块与工业现场控制器件和设备直接连接,适应性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设置配置,可组成不同控制系统,即可控制一台单机 ,一条生产线,又可控制多机多条生产线,即可现场控制,又可远程控制。 ( 4)、功能完善、接口多样 PLC 配有 各种特殊适配器,不仅具有数字量和模拟量的输入输出、顺序控制、定时计数 等功能。 还具有 A/D、 D/A 转换、算术运算及数据处理、通信联网和生产控制功能 ( 5)、易于操作、维护方便 PLC 安装方便具有 DIN 标准导轨卡口,接线不需焊接,可直接与其他设备连接, PLC 调试方便,输入信号可用开关来模拟,输出可以观察 PLC 面板上的发光二极管, PLC 维护方便,有完善的自我诊断功能,如 EPROM LED 灯的状态是:灯亮表 CPU 出错,闪烁则程序出错。 ( 6)、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 PLC 采用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是实现机电一体化的理想控制设备。 应用 可编程控制器作为一种通用的工业控制器它可用于所有的工业领域,当“ CETTIC 全国可编成控制器 (PLC)程序设计师 ” 职业培训认证结业设计 10 前国内已广泛的把可编程控制器成功的应用与机械、汽车、冶金、化工、轻工、纺织、交通、电力、电信、采矿、建筑、食品、造纸、军工、家电等各个领域,归纳如下: ( 1) 开关量逻辑控制 取代传统的继电器,实现逻辑控制和顺序控制,如机床电气装置,电动机控制 等。 ( 2) 模拟量过程控制 除了数字量外, PLC 还可以控制连续变化的模拟量,如温度、压力、位移、速度、液位、流量、电压、和电流等模拟量。 ( 3) 机械件位置控制 PLC 使用专用的位置控制模块来控制步进电机或饲服电机,从而实现对各种机械部件的运动控制,如控制物件的速度、位移、运动方向等。 ( 4) 现场数据采集处理 目前 PLC 都具有数据处理指令、数据传输指令、算术与逻辑指令和循环控制指令,典型应用有机器人、机械手的控制系统等。 ( 5) 通信联网、多级控制 PLC 与 PLC 之间、 PLC 与计算机之间通信,要用其专用通信模块,并利用 RS232C 或 RS422A 接口,由一台计算机与多台 PLC 组成的分布式控制系统进行“集中管理、分散控制”,建立工厂的自动化的网络 分类 按结构型分 整体式:把电源、 CPU、 I/O 口、和存储器等部件集于一体,安装在一个金属或塑料机壳内,体积小巧、重量轻、价格低的优势。 模块式: PLC 是把各个组成部分 CPU、 I/O、电源等分开,做成各自独立的模块,各模块做成插件式。 I/O 口点数及功能分类 PLC 可分为微型、小型、中型、大型、超大型 机型 I/O 总点数 存储容量 /K 步 “ CETTIC 全国可编成控制器 (PLC)程序设计师 ” 职业培训认证结业设计 11 微型 〈 64 〈 2 小型 64128 24 中型 128512 416 大型 5128912 1664 超大型 〉 8912 〉 64 发展趋势 系列化、模块化 每个生产 PLC 的厂家几乎都有自己的系列化产品,同一系列为争得市场就必然要开发多 种摸板,使系统更加灵活、方便。 小型机功能强化 PLC 出现以来,小型机的发展大大高于中、大型 PLC,并且功能越来越强大,将来 PLC 以小型大规模为主。 中大型机高速度、高性能、大容量 随着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大中型机处理数据的速度越来越高, 容量越大。 成本低 随着新器件不断出现,主要部件成本不断下降,在大幅度提高 PLC 功能的同时,也大幅度降低了 PLC 的成本。 多功能 PLC 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满足需要, PLC 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功能 2 FX2N 系列 PLC 介绍 三菱电器公司于 20 世纪 80 年代推出的 F 系列 PLC 在 90 年代被 F1 系列所代替,相继又推出了更强的 FX 系列的 PLC,而 FX2N 系列是 FX 系列中的档次最高性能最强的微型机。 FX2N 系列 PLC 采用一体化符体结构,其基本单元将所有的电路,含 PLC、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及电源等 集于一体,是一个完整的控制装置,这样结构紧凑、小巧、成本低、安装方便。 FX2N 系列配有扩展单元,扩展模块及特殊功能“ CETTIC 全国可编成控制器 (PLC)程序设计师 ” 职业培训认证结业设计 12 模块,扩展 单元是用于总 点数及改变(输入输出为 1: 1),内部无电源,用电由基本扩展单元或扩展单元供给,因扩展单元无 CPU,必须与基本单元一起连用。 它的基本指令执行时间高达 微妙,内置的存储器为 8K 步,可扩展到 16K步,最大可以扩展 256 个 I\O 点,有各种特殊功能模块或功能扩展板 ,可以实现轴定位控制内有实行时钟, PCD 指令用于模拟量闭环控制,有强的计算功能。 根据实际功能归纳特点如下: ( 1) 系统 配置固定又灵活 可进行 16 到 256 点的灵活输入输出组合,可连接扩展模块包括 FX0N的扩展模块。 ( 2) 编程简单、指令丰富 指令种类 指令数目或种 基本指令 27 步进梯形图 2 应用指令 128( 298 个 ) 功能指令类多,有高速处理指令、数据处理、特殊用途指令等。 ( 3) 品种丰富 可选用 16\32\48\64\80\128 点的主机,可采用最小 8 点的扩展模块进行扩展,也可根据电源及输出形式自由选择。 ( 4) 高性能 内置程序容量 8000 步,最大可扩展至 16K 步,可输入注释,还有丰富的软组件。 ( 5) 高速运 算 1 个指令的运行时间,基本指令只需 微妙,应用指令在 微妙至几百微妙之间。 ( 6) 多种特殊用途 “ CETTIC 全国可编成控制器 (PLC)程序设计师 ” 职业培训认证结业设计 13 FX2N 系列一台基本单元最多可连续 8 台扩展模块或特殊功能模块,连接上相关的特殊功能模块后,可应用在模拟控制、定时控制等特殊场合。 ( 7) 外部机器通信简单化 一台 FX2N 主机可安装一个机能扩充板 ,使用 FX2N485BD 及FX0N485ADP 的 FX2N 系列 PLC 间,可作简易 PLC 通信选择。 ( 8) 共同的外部设备 可以共享 FX 系列的外部设备,如便携式简单编程 器 FX10PE、 FX20PE(需要使用 FX20PCAB0 作连接线),用 SC09 电缆线与微机连接,可使用 FXPCS\WIN 编程软件。 第三章 机械手整体 设计 3. 1 机械手的工艺流程 机械手是将传送带爱上的工件抓起送到 B 传送带处,传送带 B 是连续运行的,传送带 A 每传送一个工件等机械手到位时停止运动,当机械手拿 走工件后再传送下一个工件。 机械手要完成一个工作过程要经过。基于三菱fx2n系列plc对机械手的控制系统
相关推荐
,该过程主要包括采样和量化两个方面。 数字音频的质量取决于:采样频率和量化位数这两个重要参数。 此外,声道的数目、相应的音频设备也是影响音频质量的原因。 语音处理技术是建立在语言学和数字信号处理基础之上的综合学科,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 A/D 采样输入、编码处理、存储、解码处理和 D/A 等。 如今,要实现语音处理有多种渠道,可以选用 专用语音芯片也可以选用单片机,二者区别参看表 ,如下: 表
器溢出那个机器周期的 S5P2 状态置位,而会在下一个机器周期才查询到该中断标志。 然而,定时器 2 的标志位 TF2 在定时器溢出的那个机器周期的 S2P2 状态置位,并在同一个机器周期内查询到该标志。 时钟振荡 器 : AT89C52 中有一个用于构成内部振荡器的高增益反相放大器,引脚 XTAL1 和 XTAL2 分别是该放大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 这个放大器与作
具体设计的要求: 1) 小横杆受力情况为简支梁,大横杆受力情况为三跨连续梁。 2) 除立杆自重为轴心荷载外,其他杆件自重和施工荷载均通过 点和立杆的轴线间距约会有 53mm 的偏心,设计时考虑偏心产生对立杆的影响。 3) 强度核算时,将恒载 的系数,活荷载 的系数,核算变形时需取标准值。 要求大小横杆的挠度不要大于L/200。 4) 计算立杆的稳定时,以无连墙杆的立杆为计算对象,当大横杆的间距为
/ CHS0:模拟输入通道选择, CHS2 / CHS1 / CHS0 ADC_START: 模数转换器 (ADC)转换启动控制位,设置为 “1” 时,开始转换 ,转换结束后为 0。 ADC_FLAG: 模数转换器转换结束标志位 ,当 A/D 转换完成后, ADC_FLAG = 1,要由软件清 0。 不管是 A/D 转换完成后由该位申请产生中断,还是由软件查询该标志位 A/D 转换是否结束 ,
..........................................................................13 图 310 PLC 的配置 ............................................................................................................
3。 18 行程开关 (限位开关 )的工作原理 19 传动装置 19 第五章 自动门控制系统软件的设计 20 PLC 梯形图概述 20 自动门工作流程如下: 20 自动门控制系统原理图 21 工作过程的分析 22 梯形图的设计 23 自动门 I/O 地址分配表 23 过程分析 23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4 总结 25 谢辞 26 参考文献 27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5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