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水工艺及常用胶水内容摘要:

收空气中的微量水份,引发聚合,实现固化。 含溶剂的胶粘剂必须晾置一定时间,让溶剂挥发完后再胶合,否则固化后胶层结构松散。 因有气孔而使粘接强度大大下降,导致发生脱胶。 不同类型的胶粘剂,不同种类的溶剂,不同溶剂的含量,其晾置的时间是不同的,一般来讲,在 10~30min 之间。 晾置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长则胶层表面结膜,失去粘性,短则残留溶剂,粘接强度下降。 晾置,均在室温下进行,但有些胶粘剂在室温晾置后,还要烘干, 如酚醛 缩醛胶粘剂,在室温晾置后还要在 60~70℃下烘干。 晾置的环境湿度要低,无尘埃污染,空气要流通,尤其是湿度,越低越好,不然,溶剂挥发以后,表面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于表面,对粘接强度十分不利。 但必须指出,切忌晾置过度,否则胶粘剂粘性会失去。 : 又称装配、胶合或粘合,即将两被粘物表面涂胶后经过适当晾置紧密贴合在一起,并对正位置。 对于无溶剂合拢后最好来回错动几次,以增加接触,排空空气,调均胶层,如发现缺胶或有缝,应及时补胶填缝,合拢之后压出微量胶液为好。 对于橡胶型胶粘剂,合拢时应一次对 准位置,不可错动,用圆棍压或木锤打,然后压平,排除空气,使之紧密接触。 : 在粘接过程中,难免会有些残胶溅至被粘物非粘接表面,这不仅外观不好,而且会影响装配尺寸。 为了保证外观和装置顺利,并减少固化后清理难度,合拢后固化前应将残留或多余的胶清除掉。 : 也称凝胶,就是将胶粘剂在室温下放置一定时间,使其初步进行固化反应,增大粘度,以致凝胶,这对室温固化的胶粘剂便是合二为一的事情。 而对高温固化的胶粘剂,这一步也很重要,如果粘接、合拢后马上进行加热固化,胶液粘度会骤降,可能发生流胶,也可能使粘接位 置错动。 : 就是胶粘剂通过溶剂挥发、熔体冷却、乳液凝聚等物理作用,或通过缩聚、加聚、交联、接技等化学反应,使其胶层变为固体的过程。 固化是获得粘接性能的最后一步,对粘接强度影响极大。 在固化过程中,温度、压力、时间是固化工艺的 3 个重要参数。 每一参数的变化对粘接强度都有直接的影响。 固化温度 :是很重要的一个工艺参数,对胶接性能有很大影响。 温度高低取决于胶粘剂的性质及固化剂的类型,常用的加热设备有恒温箱、红外线灯等。 不同的胶粘剂,要求固化的条件不同,有的可室温固化。 有的要加温固化。 有的需加压固化。 有的指 压即可固化。 有的瞬时即可固化。 有的需很长时间才能固化。 有的需加温、加压才能固化。 每一种胶粘剂都有特定的固化温度,温度和固化时间又有一定的关系。 固化温度高,需要时间短,反之则时间长。 但低于固化规定温度,时间再长,固化过程也无法完成。 高于固化规定温度,虽然固化时间缩短,但因固化速度太快,胶层变脆,粘接性能下降。 一般来说,低于室温固化的胶粘剂,若条件允许,可加热固化,不仅时间缩短,粘接强度提高,还会提高耐热和耐老化性。 当然,加热温度不得超过该胶粘剂规定的最高温度。 加热的方法可以用电烘箱、电吹风、干燥窑、红外 线、远红外、高频电加热等。 加热固化的胶粘剂,最好分阶段升温。 固化后,要缓慢降温冷却,尽量减少因温度变化所产生的内应力,以防止变形,这对于薄形被粘物或线膨胀系数相差较大的被粘物尤重要。 固化时间 :是为了使胶粘剂固化完全,从而形成牢固的胶接力,固化时间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高,时间就短。 固化压力 :无论采用哪一种胶粘剂,胶合后施加一定的压力,对提高胶接强度有很大的作用。 (1)可提高胶液的浸润性,使胶液能充分地浸润被胶表面。 (2)可以控制胶层的厚度。 (3)可以排除胶层中残留挥发性溶剂和固化时产生的低分子挥发物对胶层的影响。 (4)使胶层表面紧密贴合,获得致密的胶层。 常用的加压方法 :配重法、杠杆加压器、压力机、真空袋加压。 固化时施加一定的压力,应该说对所有胶粘剂都是必要的,因为加压有利于胶粘剂的扩散渗透,与被粘物紧密接触,有助于排除气体、水份、避免产生气泡、孔隙而使胶层均匀及被粘物位置固定。 压力的大小与胶粘剂的种类有关,如环氧胶粘剂,只要求接触压力即可。 酚醛 树脂胶粘剂或用其成分的改性胶粘剂则至少需要 的压力。 加压时用专门工具,加压方法 有锤压、滚压、机械压力、液压机及真空加压等等。 加压适当,均匀,压力太小不起作用。 太大会挤出胶液,造成缺胶而降低粘接强度。 加压时最好逐步增压,开始时因胶粘剂粘度较低,压力可低一点,然后再逐渐升至规定的压力。 无论是靠化学反应还是物理反应来完成胶层的固化,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用于胶粘剂的种类不同,所需的时间差异很大,况且升高温度、增加压力都会使固化时间缩短。 为了固化完全,得到最大的粘接强度,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固化时间。 总之,无论哪一种胶粘剂,都要根据其最佳固化条件来进行固化,才能得到最大的粘接强度。 固化 : 又称热处理,是固化后的粘接件,放在一定的温度下,保持一定的时间,以起到补充固化的作用。 这样做可消除内应力,提高粘接强度。 对于使用条件要求高的粘接件,一定要进行后固化。 : 对于固化后的粘接件,应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