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建筑工程测量内容摘要:

外业观测成果合格。 ( 4)高差闭合差的调整: 高差闭合差调整的方法:按与测段距离或测站数成正比的原则,反其符号进行分配,即 ihi llfv ???或ihi nnfv ??? 各测段改正数为 mmllfv h ??????? ? , mmllfv h ??????? ? mmllfv h ??????? ? , mmllfv h ??????? ? 检核: mmfv h 40????? 将各测段改正数分别填入表 2- 2中第 5栏内。 ( 5)改正后高差的计算: 各测段改正后的高差等于实测高差加上相应的改正数,即 ii vhh ?? 测 各测段改正后的高差为 h3=n3=14L3=h1=+HA= 0L2=h2=+n2=8kmHB=h4=+L4=n4=6L1=n1=61h = 11 vh? = += + 2h = 22 vh? = += + 3h = 33 vh? = = 4h = 44 vh? = += + 检核: ?h = HBHA=+ 将各测段改正后高差填入表 22 中第 6栏。 ( 6)高程的计算: 根据已知水准点 A 的高程和各测段改正后的高差,依次逐点推算出 各点的高程,即 11 hHH A ?? = += 212 hHH ?? = += 323 hHH ?? = = 43 hHH B ?? = += 最后推算的 B 点高程应等于 B点的已知高程,即 m4 8 0 2)()( == 已知算 BB HH 否则说明高程计算有误。 将推 算出的各点高程填入表 22 中第 7栏。 表 22 附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表 测段 编号 点名 距离?km 实测高差? m 改正数 ? m 改正后高差 ? m 高程 ? m 点名 1 BMA + + BMA 1 1 2 + + 2 2 3 3 3 4 + + BMB BMB ∑ + 辅 助 计 算 fh= ∑ h 测 -( HBHA)= fh 容 = 177。 40 L = 177。 80mm 每千米的改正数 = mmLf h 10??? mmv 40??? 二、闭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 闭合水准路线各测段高差代数和应等于零,如果不等于零,其数值为闭合水准路线 高差闭合差 fh,即 ?? 测hfh 闭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的步骤,与附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相同。 三、支水准路线成果计算 如图 2- 7所示,已知水准点 A的高程为 ,进行往、返观测,欲求 1点高程。 支水准路线往测高差与返测高差代数和应等于零,如果不等于零,其数值为支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 fh,即 ?? ?? 返往 hhf h 高差闭合差 为 返往 hhfh ?? = += + mmnf h 2441212 ??????容 结果 容hffh ? ,说明成果合格。 取往测和返测高差绝对值的平均值,作为 A、 1 两点间的高差,其符号与往测符号相同,即 mh A ????? H1=HA+hA1= = 图 27 第七节 水准测量误差与注意事项 一、测量误差 ( 1)人的原因 由于观测者感觉器官的鉴别能力有限,所以,无论如何仔细工作,在安置仪器、瞄准目标及读数等方面均会产生误差。 ( 2)仪器原因 由于仪器的构造不可能十分完善,或仪器使用一段时间后,仪器结构发生变化,导致观测值的精度受到一定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 ( 3)外界条件 在观测过程中由于外界条件(如温度、风力及亮度等)的变化,必然给观测结果带来误差。 水准测量误差包括仪器误差、观测误差及外界条件的影响。 仪器误差包括水准仪误差、水准尺误差、水准尺零点误差。 其中水准仪误差产生的原因 是由于水准管轴与视准轴不平行引起的,可以采用前、后视距相等的方法消除或消弱。 水准尺误差是由于水准尺分划不准确、尺长变化、尺身弯曲引起的,可以选用符合要求的水准尺来削弱这项误差。 水准尺零点误差是由于水准尺底部磨损引起的,使测段的测站数为偶数站,可消除该项误差。 观测误差包括水准管气泡居中误差、读数误差、视差、水准尺倾斜误差。 其中水准管气泡居中误差 产生的原因 是由于水准管气泡没有居中引起的,使气泡严格居中可以削弱这项误差。 读数误差是由 于在水准尺上估读毫米数引起的,可以根据观测精度,选择相应等级的水准仪和视线长度来削弱这项误差。 视差是由于十字丝平面与水准尺影像不重合引起的,仔细调节物镜对光螺旋可以削弱这个误差。 水准尺倾斜误差是由于水准尺没有立直引起的,将尺子扶直可以削弱这项误差。 外界条件的影响产生的误差包括仪器下沉误差、尺垫下沉误差、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误差、温度变化误差。 其中仪器下沉误差是由于在松软的地方安置水准仪,由于仪器产生下沉引起的,削弱的方法可采用“后、前、前、后”的观测程序。 尺垫下沉误差是由于尺垫下沉引起的,可以采用往返观测的 方法削弱。 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误差是由于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引起的,可以采用前、后视距相等的方法削弱。 温度变化误差是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可以采用撑伞遮阳的方法并注意选择有利的观测时间来削弱。 本章小结 1.水准测量基本原理: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然后通过已知点的高程,求出未知点的高程。 2.计算待定点高程的两种方法 :高差法和视线高法。 3. DS3水准仪主要组成部分:望远镜、水准器和基座。 4. 水准仪使用操作程序为:安置仪器 → 粗略整平 → 瞄准水准尺 → 精确整平→ 读数。 5. 水准路 线的基本布设形式有附合水准路线、闭合水准路线和支水准路线。 6. 水准路线成果计算是水准测量的重要部分,成果计算包括高差闭合差计算、高差闭合差容许值的计算、 高差闭合差的调整以及改正后的高差及高程的计算。 7. 水准测量误差包括仪器误差、观测误差及外界条件的影响。 第三章 角度测量 复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角度测量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DJ6级光学经纬仪的构造及各个部件的作用;经纬仪使用操作;测回法观测水平角测量、记录与计算;竖直角的概念和竖直角的计算公式;经纬仪各轴 线之间应满足的几何关系;角度测量应注意事项。 重点内容为经纬仪操作使用、水平角和竖直角观测与计算方法。 要求: 1. 掌握水平角的概念,了解水平角测量原理; 2. 熟悉 J6级光学经纬仪的构造及各个部件的作用; 3. 掌握经纬仪的使用操作程序; 4. 掌握用测回法测水平角,并能正确的记录与计算的方法; 5. 掌握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