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内容摘要:

履约担保事项,明确履约担保的类型、提供方式、提供时间、担保额度、兑取条件和退还等。 对于合作周期较长的项目,可分阶段安排履约担保。 第四章 投资计划及融资方案 本章重点约定项目投资规模、投资计划、投资控制、资金筹措、融资条件、投融资监管及违约责任等事项。 本章适用于包含新建、改扩建工程,或政府向社会资本主体转让资产(或股权)的合作项目。 第 12 条 . 项目总投资 ( 1)对于包含新建、改扩建工程的合作项目,应在合同中明确工程建设总投资及构成,包括建筑工程费、 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基本预备费、价差预备费、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等。 合同应明确总投资的认定依据,如投资估算、投资概算或竣工决算等。 ( 2)对于包含政府向社会资本主体转让资产(或股权)的合作项目,应在合同中明确受让价款及其构成。 明确合作项目的分年度投资计划。 第 13 条 . 投资控制责任 明确社会资本主体对约定的项目总投资所承担的投资控制责任。 根据合作项目特点,可约定社会资本主体承担全部超支责任、部分超支责任,或不承担超支责任。 第 14 条 . 融资方案 项目合同需要 明确项目总投资的资金来源和到位计划,包括以下事项: ( 1)项目资本金比例及出资方式。 16 ( 2)债务资金的规模、来源及融资条件。 如有必要,可约定政府为债务融资提供的支持条件。 ( 3)各类资金的到位计划。 第 15 条 . 政府提供的其他投融资支持 如政府为合作项目提供投资补助、基金注资、担保补贴、贷款贴息等支持,应明确具体方式及必要条件。 第 16 条 . 投融资监管 若需要设定对投融资的特别监管措施,应在合同中明确监管主体、内容、方法和程序,以及监管费用的安排等事项。 第 17 条 . 投融资违约及其处理 项目合同应明确 各方投融资违约行为的认定和违约责任。 可视影响将违约行为划分为重大违约和一般违约,并分别约定违约责任。 第五章 项目前期工作 本章重点约定合作项目前期工作内容、任务分工、经费承担及违约责任等事项。 本章为项目合同的必备篇章。 第 18 条 . 前期工作内容及要求 明确项目需要完成的前期工作内容、深度、控制性进度要求,以及需要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对于超出现行技术标准和规范的特殊规定,应予以特别说明。 如包含工程建设的合作项目,应明确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等前期工作要求;包含转让资产(或股权)的合作项目,应明确项目尽 职调查、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等前期工作要求。 第 19 条 . 前期工作任务分担 项目合同应分别约定政府和社会资本主体所负责的前期工作内容。 第 20 条 . 前期工作经费 明确政府和社会资本主体分别承担的前期工作费用。 对于政府开展前期工作的经费需要社会资本主体承担的,应明确费用范围、确认和支付方式,以及前期工作成果和知识产权归属。 第 21 条 . 政府提供的前期工作支持 政府应对社会资本主体承担的项目前期工作提供支持,包括但不限于: ( 1)协调相关部门和利益主体提供必要资料和文件。 ( 2)对社会资本主体的合理诉求提供支持。 ( 3)组织召开项目协调会。 第 22 条 . 前期工作监管 若需要设定对项目前期工作的特别监管措施,应在合同中明确监管内容、方法和程序,以及监管费用的安排等事项。 第 23 条 . 前期工作违约及处理 项目合同应明确各方在前期工作中违约行为的认定和违约责任。 可视影响将违约行为划分为重大违约和一般违约,并分别约定违约责任。 第六章 工程建设 本章重点约定合作项目工程建设条件,进度、质量、安全要求,变更管理,实际投资认定,工程验收,工程保险及违约责任等事项。 本章适用于包含新建、改扩建工程的合作项目。 第 24 条 . 政府提 供的建设条件 项目合同可约定政府为项目建设提供的条件,如建设用地、交通条件、市政配套等。 第 25 条 . 进度、质量、安全及管理要求 项目合同应约定项目建设的进度、质量、安全及管理要求。 详细内容可在合同附件中描述。 ( 1)项目控制性进度计划,包括项目建设期各阶段的建设任务、工期等要求。 ( 2)项目达标投产标准,包括生产能力、技术性能、产品标准等。 ( 3)项目建设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工艺路线、质量要求等。 ( 4)项目安全要求,包括安全管理目标、安全管理体系、安全事故责任等。 ( 5)工程建设管理要求,包括对招投标、 施工监理、分包等。 第 26 条 . 建设期的审查和审批事项 项目合同应明确需要履行的建设审查和审批事项,并明确社会资本主体的责任,以及政府应提供的协助与协调。 第 27 条 . 工程变更管理 项目合同应约定建设方案变更(如工程范围、工艺技术方案、设计标准或建设标准等的变更)和控制性进度计划变更等工程变更的触发条件、变更程序、方法和处置方案。 第 28 条 . 实际投资认定 项目合同应根据投资控制要求,约定项目实际投资的认定方法,以及项目投资发生节约或出现超支时的处理方法,并视需要设定相应的激励机制。 第 29 条 . 征地、拆迁 和安置 项目合同应约定征地、拆迁、安置的范围、进度、实施责任主体及费用负担,并对维护社会稳定、妥善处理后续遗留问题提出明确要求。 第 30 条 . 项目验收 项目验收应遵照国家及地方主管部门关于基本建设项目验收管理的规定执行。 项目验收通常包括专项验收和竣工验收。 项目合同应约定项目验收的计划、标准、费用和工作机制等要求。 如有必要,应针对特定环节做出专项安排。 第 31 条 . 工程建设保险 项目合同应约定建设期需要投保的相关险种,如建筑工程一切险、安装工程一切险、建筑施工人员团体意外伤害保险等,并落实各方的责任和义务,注 意保险期限与项目运营期相关保险在时间上的衔接。 第 32 条 . 工程保修 项目合同应约定工程完工之后的保修安排,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 1)保修期限和范围。 ( 2)保修期内的保修责任和义务。 ( 3)工程质保金的设置、使用和退还。 ( 4)保修期保函的设置和使用。 第 33 条 . 建设期监管 若需要,可对项目建设招标采购、工程投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以及工程建设档案资料等事项安排特别监管措施,应在合同中明确监管的主体、内容、方法和程序,以及费用安排。 第 34 条 . 建设期违约和处理 项目合同应明确各方在建设期违约行为的认定 和违约责任。 可视影响将违约行为划分为重大违约和一般违约,并分别约定违约责任。 第七章 政府移交资产 本章重点约定政府向社会资本主体移交资产的准备工作、移交范围和标准、移交程序及违约责任等。 本章适用于包含政府向社会资本主体转让或出租资产的合作项目。 第 35 条 . 移交前准备 项目合同应对移交前准备工作做出安排,以保证项目顺利移交,内容一般包括: ( 1)准备工作的内容和进度安排。 ( 2)各方责任和义务。 ( 3)负责移交的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等。 第 36 条 . 资产移交 合同应对资产移交以下事项进行约定: ( 1)移 交范围,如资产、资料、产权等。 ( 2)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