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s52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建筑技术规程内容摘要:

)。 由楼板边肋侧面伸出环筋搭接 ,环筋的面积应根据该处所承受的弯矩值决定。 环筋可以分布形式由边肋伸出 ,搭接长度 lb不应小于 10d,有效锚固长度 (lb+hH)应符合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表 规定。 两侧伸出环筋形成的套环四角如无预应力束 ,则应设架立钢筋 ,每个角部架立钢筋直径不应小于Φ 10。 与此同时 ,边肋尚应满足传递弯矩所需要的抗扭要求 (图 )。 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适用规范全文数据库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40 对于荷载较大或挑出长度较大的悬挑楼板 ,应沿板的三条边肋施加预应力。 悬挑楼板根部与相邻楼板的连接宜采用伸出的环筋 (图(a))。 当悬挑楼板只能沿悬挑楼板根部一边施加预应力时 ,所施加的预应力应满足承载力、抗裂及变形要求 ,并应在悬挑楼板根部 按 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建筑技术规程 CECS52∶ 93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41 本规程第 条第 2 款要求设置环筋 ,与相邻楼板连成整体 ,此时挑出长度不宜大于 (图 (b))。 预应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40mm。 当楼板上有现浇叠合层时 ,楼板板面、边梁表面应制成粗糙面。 叠合层内应配置双向分布钢筋 ,间距不应大于 200mm。 叠合层与预制楼板、预制边梁及明槽混凝土之间的结合还可选用下列方法 : 当楼板板面厚度大于 50mm时 ,在板上面留齿槽 (图 )。 齿槽宜均匀散开 ,其面积之和宜接近于板总表面 从楼板边肋和边梁伸出箍筋 (图 (a)),或者在明槽中设箍筋伸入叠合层 (图 (b))。 箍筋伸入叠合层的上水平段宜紧贴叠合层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适用规范全文数据库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42 上保护层边缘 ,并压住叠合层内分布钢筋。 若明槽混凝土与叠合层混凝土分开浇筑 ,施工缝可比预制楼板板面低 20mm。 当边梁长度大于或等于 3m 时 ,在预应力束张拉前 ,应将边梁侧面伸出钢筋与相邻楼板伸出钢筋焊接 ,焊点间距不大于 ,且每根边梁的焊点不得少于两处。 大开孔楼板的边肋也应符合上述规定。 楼板边肋 不应留竖向孔洞。 板角加腋区如需留竖孔时 ,不得截断受力钢筋 ,应预埋钢套管加强孔边。 在折线配筋时 ,预应力束可依靠柱孔孔壁下折 ,也可距柱面一段距离依靠板肋孔中钢销子下折 (图 (a)(b)),上折则可利用板肋孔中的钢销、板底拉杆及垫块扁孔中混凝土楔块等定 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建筑技术规程 CECS52∶ 93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43 有抗震设防要求时 ,在柱外 ,由楼板构成的等代框架梁梁端箍筋应加密。 加密区长度取 (h+δ )或 500mm 二者中较大者 ,其中 h为预制板高度 ,δ为叠合层厚度 (当无叠合层时取 0)。 箍 有抗震设防要求时 ,柱节 点核心区箍筋直径及间距可与柱端加密区的箍筋直径及间距相同 ,且不宜少于 3 根。 当柱节点核心区双向预应力孔道上下紧贴时 ,可采用以下方式设置箍筋 : 在纵横孔道贴合面处设置箍筋 ,箍筋过孔道时微微弯折。 设置交叉箍筋 (图 )。 四角设角钢加焊短钢筋 (图 ),或在四角主筋上加焊短钢筋。 有抗震设防要求时 ,在板柱节点上下 ,框架柱除按构造要求加密箍筋外 ,还可在板底、板面两处设置双层套箍 (图 )。 预制柱上下接头 位置宜设在板面以上 ~。 对上下柱的榫式接头 ,可在完全或部分不浇筑柱接头混凝土 ,使之接近铰支状态下进行上部楼盖预应力施工。 在预应力施工结束后再浇筑柱接头混凝土。 上下层剪力墙之间的竖向钢筋宜穿过明槽伸出板面搭接。 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适用规范全文数据库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44 7 施工及验收 构件制作 双向带肋楼板的制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 带肋楼板可采用正打法或反打法制作 ,采用反打法时 ,应具备使构件翻身的条件。 上开口带肋楼板可采用小盖板封口 ,小盖板 应能承受规定的施工荷载 ,其空腔不应存水。 上下均有板面的带肋楼板可采用填芯法制作 ,填芯材料应满足制作和使用要求 ,并应润湿。 板角及边梁端面不得歪料 ,严禁有裂缝和超过预应力挤压面面积 5%的缺陷。 边梁及预制楼板边肋靠明槽面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可减少 ,板角加腋区斜筋可贴角放置。 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建筑技术规程 CECS52∶ 93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45 楼板、悬挑板及边梁的控制尺寸只允许负偏差 (— 5mm)(图 )。 承受预应力的预埋钢板应贴模放置 ,位置应正确 ,与相应的预应力孔道垂直。 钢板下局压区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 ,应掌握孔 道抽管时间 ,防止颈缩 ,保证孔道直径大小 ,并畅通洁净。 板侧压折定位销孔直径应比销杆直径大 10mm。 预制柱的长度只允许负偏差 (— 10mm)。 临时支撑 搁置楼盖构件的临时支撑 (夹柱支托、跨间支撑及悬挑支撑等 ),应满足承载能力、刚度及稳定性的要求 ,且不得影响楼盖整体预应力的传递。 夹柱支托夹持在柱上 ,宜加销键与柱连结 ,但卡入柱内销键不宜过大 ,也不应贯通柱边 (图 )。 搁置上一楼盖构件的垂直支撑和斜撑 ,不得支承在楼板空腔部位 ,在首层 ,应采取措施 ,防止支撑下沉。 夹柱支托上的木板支承面 ,宜比设计标高垫高 3mm,拼板的跨间支撑面 ,按起拱度 L/500控制 (L为跨度 )。 夹柱支托在预应力张拉完毕后即可拆除 ,其他支撑拆除时间 ,应与设计人员商定。 构件安装 柱吊装前 ,以柱上部两个预应力孔道的中心连线的中点为准,往下量测楼盖高度(定出柱子安装的水平基准线),以此控制楼盖标高。 各排柱子的上排柱孔标高允许偏差177。 3mm。 柱垂直度应以177。 处柱身中心线为基准 ,双向控制 ,并应考虑楼盖施加预 应力所产生的柱内倾 ,内倾值可由设计人员提供。 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适用规范全文数据库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46 在校正柱垂直度偏差时 ,应符合以下规定 : 对于无上下柱接头的楼层 ,施行外推柱应取得设计人员同意。 在有上下柱接头的楼层吊装上柱时 ,可将上柱中心线平移或偏斜 ,但每次接柱时的平移校正值不得超过柱宽的 3%,亦不应超过 15mm。 在安装楼盖构件时 ,不得碰撞柱 ,亦不得遮挡柱和垫块的预留孔道。 板和柱、板和垫块的接缝宽度宜均匀 ,一般在 20~ 30mm 之间 ,不应小于10mm,亦不应大于 50mm。 楼板就位后需要调整位置时 ,应将楼板吊起 ,不得依托柱子硬拨 ,亦不得利用临时支撑作为支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