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0-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内容摘要:

12 分 教 学 条 件 20 分 31 教材 及相 关资 料 教材及相关资料建设 选用优秀教材(含国家优秀教材、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高水平的自编教材);课件、案例、习题等相关资料丰富,并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文献资料;实验教材配套齐全,能满足教学需要。 10 分 32 实践 教学 条件 实践教学环境的先进性与开放性 实践教学条件能满足教学要求;能进行开放式教学,效果明显(理工类课程能开出高水平的选作实验)。 33 网络 教学 环境 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 建有教学资源丰富、功能比较齐全、运行良好的课程网站,并能有效共享。 10 分 教学 方法 与 手段 18 分 41 教学 设计 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 重视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能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进行设计。 8 分 42 教学 方法 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及其效果 重视教学方法改革,能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10 分 43 教学 手段 信息技术的应用 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 33 教 学 效 果 18 分 51 同行 及校 内督 导组 评价 校外专家及校内督导组评价与声誉 证明材料真实可信,评价优秀;有良好声誉。 4 分 52 学生 评教 学生评价 意见 学生评价原始材料真实可靠,结果优良。 6 分 53 录像 资料 评价 课堂实录 讲课有感染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启迪学生的思考、联想及创新思维。 8 分 特色、政策支持及辐射共享 专家依据《 2020 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所报特色及创新点打分。 40 分 所在学校支持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得力。 30 分 辐射共享措施有力,未来建设计划可行。 30 分 [1] 根据课程类型,在“课程内容设计”中参照相应要求进行打分。 34 附件 6: 2020 年度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要求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 [2020]16号)精神,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高职课程须符合以下条件: 1.申报课程应符合 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体现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详见评审指标); 2.申报课程应由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建设,课程负责人以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为主,负责课程建设的规划、组织与实施; 3.课程网站应至少提供有该门课程的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 4.申报课程的网上教学资源包含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不超过 40 分钟)和课程教学录像(不超过 15 分钟),其中,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以说课为主,包括教学设计以及相应的教学设施、环境和实训实习场景等介绍,并附相应文字说明。 35 附件 7: 2020 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推荐限额分配表(高职)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名额分配 单位:门 省(自治区、直辖市) 名额 省(自治区、直辖市) 名额 北京 2 湖北 12 天津 8 湖南 13 河北 10 广东 15 山西 8 广西 7 内蒙古 2 海南 2 辽宁 8 重庆 5 吉林 3 四川 14 黑龙江 8 贵州 1 上海 6 云南 2 江苏 16 西藏 1 浙江 11 陕西 7 安徽 8 甘肃 2 福建 4 青海 1 江西 6 宁夏 1 山东 14 新疆(含兵团) 3 河南 10 合 计 210 36 2.各高职高专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名额分配 单位:门 序号 单 位 名 称 名 额 1 高职高专生物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1 2 高职高专化工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 3 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4 4 高职高专资源勘察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1 5 高职高专油气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1 6 高职高专电力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 7 高职高专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6 8 高职高专自动化 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6 9 高职高专机电设备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6 10 高职高专汽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5 11 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 12 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 13 高职高专通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 14 高职高专环保与气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1 15 高职高专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1 16 高职高专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 17 高职高专水资源与水环境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1 18 高职高专食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 员会 2 19 高职高专轻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 20 高职高专服装纺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3 21 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3 22 高职高专经济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3 23 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 24 高职高专餐旅管理与服务类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 25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4 26 高职高专表演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 27 高职高专广播影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 28 高职高专文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1 29 高职高专文化教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3 30 高职高专公共事业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 31 高职高专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1 32 高职高专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4 33 高职高专相关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5 34 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3 35 高职高专其他语言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 36 高职高专农林牧渔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6 37 高职高专林业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1 38 高职高专交通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6 39 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 员会 5 37 40 高职高专法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3 41 高职高专测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1 42 高职高专印刷包装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1 43 高职高专矿业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 44 高职高专材料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1 45 高职高专能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1 46 高职高专(非涉密)军事训练类课程(解放军总参谋部) 2 47 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 50 合 计 170 38 附件 8: 20202020 年国家精品课程分专业配额表(高职) 所属大类 基本配额 机动指标 2020 年已入选课程 2020 年已入选课程 农林牧渔 39 185 6 10 交通运输 59 4 14 生化与药品 37 3 7 资源开发与测绘 28 3 4 材料与能源 19 2 5 土建 77 5 11 水利 16 1 3 制造 89 15 33 电子信息 75 14 23 环保、气象与安全 16 3 1 轻纺食品 36 6 9 财经 60 12 17 医药卫生 39 6 5 旅游 30 4 4 公共事业 30 2 2 文化教育 50 8 6 艺术设计传媒 55 2 8 法律 20 2 2 公安 20 3 4 公共基础 20 5 3 合 计 815 185 106 172 39 附件 9: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 2020) 1.评审说明 ( 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 [2020]16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 [2020]1号)精神制定。 ( 2)精品课程评审的依据是《 2020 年度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课程整体设计介 绍录像、课程教学录像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 ( 3)本评审指标采用百分制记分。 其中,一级指标一至六项占总分的 90%,“特色及政策支持”项占总分的 10%。 评价等级分为五档,系数分别为 、 、 、 、。 40 2.评审指标及内涵 一级指标 二级 指标 主 要 观测点 评审标准 分值 评价等级 A B C D E 一 课 程 设 置 10 分 11 课程 定位 性质与 作用 专业课程体系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 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且与前、后续课程衔接得当。 4 12 课程设计 理念与 思路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6 二 教 学 内 容 25 分 21 内容选取 针对性和适用性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0 22 内容组织 组织与 安排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 , 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10 23 表现形式 教材及相关资料 选用先进、适用教材,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齐全,符合课程设计要求,满足网络课程教学需要。 5 三 教学 方法 与 手段 25 分 31 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 重视学生在校 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 行动导向的 教学模式。 8 32 教学 方法 教学方法的运用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 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6 33 教学 手段 信息技术的应用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社会、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取得实效。 6 34 网络 教学 环境 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 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架构合理,硬件环境能够支撑网络课程的正常运行,并能有效共享。 5 41 四 教 学 队 伍 20 分 41 主讲 教师 师德、能力与水平 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执教能力强,教学效果好,参与和承担教育研究或教学改革项目,成果显著;与企业联系密切,参与校企合作或相关专业技术服务项目,成效明显,并在行业企业有一定影响。 10 42 教学 队伍 结构 “双师”结构、专兼职比例 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和有企业经历的教师比例、专 业教师中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比例符合课程性质和教学实施的要求;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承担有适当比例的课程教学任务,特别是主要的实践教学任务。 10 五 实 践 条 件 10 分 51 校内实训 条件 设备与 环境 实训基地由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建设,能够满足课程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的需要,设备、设施利用率高。 6 52 校外实习环境 建设与 利用 与校内实训基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