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施工图设计建筑统一技术措施(最新整理内容摘要:

、 间距 建筑 物 退让 相关 红线、蓝线、绿线 等控制线距离 需 严格按照批准方案 的 距离执行,不得 增大或减小。 建筑 物 之间 间距 不得小于 规划 批准 方案 的间距 ,并满足 消防规范要求。 地下建筑物距离用地红线应不小于 地下建筑物深度(自室外地坪至地下建筑物底板)的 倍,不得小于 5m。 注:依据《武汉市城市规划报建审批技术规范( 2020 版)》第 条规定: 地下建筑 边线后退用地线不少于 米,后退道路红线不少于 1 米。 消防 设计 总图中应做好消防车道及消防车登高面设计;当消防车道下面为地下室时,结构应考虑 消防车 荷载 (常规消防车满载重量为 30 吨)。 登高 面 登高面宜在用地红线内解决,条件限制时可利用绿化带作登高面,但绿化带下应设硬地。 消防车道 高层建筑 周围宜设环形或沿建筑的两 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 15m15m(多层可为 12mx12m) 回车场。 供大型消防车使用时,不宜小于。 消防车 最小转弯半径: 12m。 消防车道最小宽度:登高面处 6m,其它处 4m。 消防车道 高 度 不小于 4m。 消防车道的坡度:登高面 ≤ 3% ,其它处 ≤ 7%。 消防车 道距建筑物距离 应在 5~10m之 内。 建筑 物 的沿街长度超过 150m 或总长度超过 220m 时应设穿过建筑的消防通道。 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沿街时,应设置连通街道和内 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距离不宜超过 80m。 竖向设计 总体规划 要考虑场地与周边市政规划道路及管线标高连接等问题。 住宅施工图设计建筑统一技术措施 3 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尽量参照原地形图设计竖向标高,土方尽量做到本场地内平衡。 力求不出现高边坡或挡土墙,遇到避免不了的高边坡、挡土墙,必须表达挡土墙及其支护的位置。 场地 坡度 按国家规范,原则上坡度最小 %,最大 %。 场地整体坡度应满足排水管线的埋设要求。 竖向设计图须标注有关绝对标高,如地坪标高、道路标高、水面标高、建筑物177。 的标 高等,还有道路坡向及坡度,地坪坡向及坡度等。 流线设计 小区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量做到全人车分流,以避免 流线交叉(半人车分流主要以小区主道解决车流,地下车库解决停车)。 机动车停车应大部分考虑在地下车库,以提高楼盘档次;在地面 可 解决少量临时停车位 ; 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不宜超过 10%。 注:《武汉市城市市政公用和其他工程设施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20)》第十三条第一小条规定:既设地上停车场又设地下停车库的,其地上停车场的停车位应不少于建筑物应配停 车位总数的 10%。 建筑各功能出入口(包括如:商业出入口、住宅大堂和地下车库出入口等)在总图上要清晰指示。 当商住楼住户大堂与流量大的商业服务空间临近时,商业用房的入口应与大堂入口分开布置,避免人、货流交叉,减少交通安全隐患。 如果工期进度有紧迫要求,地下车库应尽量与主体分离,以免影响进度。 道路系统 道路宽度级别 (单位: m) 道路级别 道路宽度 住宅与道路边缘最少距离 无出入口 有出入口 山墙面向道路 小区 路 6 3 5 2 组团路 3 2 宅间路 2 人行道 注 : ⑴ 围墙面向道路距离 ≥ 米。 ⑵ 住宅与 居住区 级 道路边缘最少距离须满足规范要求。 ⑶ 4m 小区 路 为专用消防车道。 平时不通车 ,仅作人行通道 ,紧急情况下 ,如 :消防、医疗抢救时 ,可用作车 行 通道。 ⑷ 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线。 住宅施工图设计建筑统一技术措施 4 附属用房 总 图必须考虑小区物业用房的配置,其参考数值如下: 按 武汉市 物业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物业用房面积≥全小区 总 建筑面积的 %。 垃圾站 设置要求: 应在住宅(区)的下风向和较隐蔽处 ,其面积不宜小于 6㎡,与住宅距离不宜小于 10m,外部与道路相连;垃圾站地面及内壁宜贴光滑、宜清洁材料,并配置给排水设施。 箱式变电在总图中要综合考虑,不应设在入口附近,建议其与主体建筑的间距不小于 9m,以免影响景观和采光。 室外 网球场 的设置要考虑铁网的影响 (球场两端围网高度宜≥ 4m,两侧≥3m)。 停车场 居住区内地面停车均按小型车设计,车位最小尺寸为 (宽 ) (长 ),总停车数不得小于批准方案中的数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