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造价工程师理论法规习题讲义12讲第10讲讲义内容摘要:
6. 计算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和最迟开始时间 1)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等于本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与其总时差之和,即: LFi= EFi+ TFi 2)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等于本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与其总时差之和,即: LSi= ESi+ TFi 7. 确定网络计划的关键线路 ( 1)利用关键工作确定关键线路。 如前所述,总时差最小的工作为关键工作。 将这些大家论坛 大家学习网 10 页 关键工作相连,并保证相邻两项关键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为零而构成的线路就是关键线路。 ( 2)利用相邻两项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确定关键线路。 从网络计划的终点节点开始,逆着箭线方向依次找出相邻两项工作之间时间间隔为零的线路就是关键线路。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 特点:在时标网络计划中,以实箭线表示工作,实箭线的水平投影长度表示该工作的持续时间;以虚箭线表示虚工作,由于虚工作的持续时间为零,故虚箭线只能垂 直画;以波形线表示工作与其紧后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以终点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除外,当计划工期等于计算工期时,这些工作箭线中波形线的水平投影长度表示其自由时差)。 时标网络计划既具有网络计划的优点,又具有横道计划直观易懂的优点,它将网络计划的时间参数直观地表达出来。 时标网络计划中时间参数的判定 1. 关键线路和计算工期的判定 ( 1) 关键线路的判定。 时标网络计划中的关键线路可从网络计划的终点节点开始,逆着箭线方向进行判定。 凡自始至终不出现波形线的线路即为关键线路。 因为不出现波形线,就说明在这条线路上相邻两项 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全部为零,也就是在计算工期等于计划工期的前提下,这些工作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全部为零。 ( 2) 计算工期的判定。 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应等于终点节点所对应的时标值与起点节点所对应的时标值之差。 2. 相邻两项工作之间时间间隔的判定 除以终点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外,工作箭线中波形线的水平投影长度表示工作与其紧后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 3. 工作六个时间参数的判定 ( 1) 工作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早完成时间的判定。 工作箭线左端节点中心所对应的时标值为该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 当工作箭线中不存在波形线时,其右端节点 中心所对应的时标值为该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当工作箭线中存在波形线时,工作箭线实线部分右端点所对应的时标值为该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 ( 2)工作总时差的判定。 工作总时差的判定应从网络计划的终点节点开始,逆着箭线方向依次进行。 1)以终点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其总时差应等于计划工期与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之差。 2)其它工作的总时差等于其紧后工作的总时差加本工作与该紧后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所得之和的最小值,即: TFi— j= Min{TFj— k+ LAGi— j, j— k} ( 3) 工作自由时差的判定。 1)以终点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其自由时差应等于计划工期与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之差。 事实上,以终点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其自由时差与总时差必然相等。 2)其它工作的自由时差就是该工作箭线中波形线的水平投影长度。 但当工作之后只紧接虚工作时,则该工作箭线上一定不存在波形线,而其紧接的虚箭线中波形线水平投影长度的最短者为该工作的自由时差。 ( 4) 工作最迟开始时间和最迟完成时间的判定。 1)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等于本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与其总时差之和。 2)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等于本工作的最 早完成时间与其总时差之和。 三、网络计划的优化 大家论坛 大家学习网 11 页 表 414 网络计划的优化 工期优化 工期优化的基本方法是在不改变网络计划中各项工作之间逻辑关系的前提下,通过压缩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来达到优化目标。 在工期优化过程中,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不能将关键工作压缩成非关键工作。 此外,当工期优化过程中出现多条关键线路时,必须将各条关键线路的总持续时间压缩相同数值,否则,不能有效地缩短工期。 网络计划的工期优化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 1)确定初始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和关键线路。 ( 2)按要求工期计算应缩短的时间△ T= Tc- Tr ( 3)选择应缩短持续时间的关键工作。 选择压缩对象时宜在关键工作中考虑下列因素: 1)缩短持续时间对质量和安全影响不大的工作; 2)有充足备用资源的工作; 3)缩短持续时间所需增加的费用最少的工作。 ( 4)将所选定的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压缩至最短,并重新确定计算工期和关键线路。 若被压缩的工作变成非关键工作,则应延长其持续时间,使之仍为关键工作。 ( 5)当计算工期仍超过要求工期时,则重复上述( 2)~( 4), 直至计算工期满足要求工期或计算工期已不能再缩短为止。 ( 6)当所有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都已达到其能缩短的极限而寻求不到继续缩短工期的方案,但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仍不能满足要求工期时,应对网络计划的原技术方案、组织方案进行调整,或对要求工期重新审定。 费用优化 费用优化又称工期成本优化,是指寻求工程总成本最低时的工期安排,或按要求工期寻求最低成本的计划安排的过程。 费用优化的基本解题思路:不断地在网络计划中找出直接费用率(或组合直接费用率)最小的关键工作,缩短其持续时间,同时考虑间接费随工期缩短而减少的数值,最 后求得工程总成本最低时的最优工期安排或按要求工期求得最低成本的计划安排。 按照上述基本解题思路,费用优化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 1)按工作的正常持续时间确定计算工期和关键线路。 ( 2)计算各项工作的直接费用率。 ( 3)当只有一条关键线路时,应找出直接费用率最小的一项关键工作,作为缩短持续时间的对象;当有多条关键线路时,应找出组合直接费用率最小的一组关键工作,作为缩短持续时间的对象。 ( 4)对于选定的压缩对象(一项关键工作或一组关键工作),首先比较其直接费用率或组合直接费用率与工程间接费用率的大小: 1)如果被 压缩对象的直接费用率或组合直接费用率大于工程间接费用率,说明压缩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会使工程总费用增加,此时应停止缩短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在此之前的方案即为优化方案; 2)如果被压缩对象的直接费用率或组合直接费用率等于工程间接费用率,说明压缩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不会使工程总费用增加,故应缩短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 3)如果被压缩对象的直接费用率或组合直接费用率小于工程间接费用率,说明压缩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会使工程总费用减少,故应缩短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 ( 5)当需要缩短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时,其缩短值的确定必须符合 下列两条原则: 1)缩短后工作的持续时间不能小于其最短持续时间; 2)缩短持续时间的工作不能变成非关键工作。 ( 6)计算关键工作持续时间缩短后相应增加的总费用。 ( 7)重复上述( 3)~( 6),直至计算工期满足要求工期或被压缩对象的直接费用率或组合直大家论坛 大家学习网 12 页 接费用率大于工程间接费用率为止。 ( 8)计算优化后的工程总费用。 资源优化 1. “资源有限,工期最短”的优化 “资源有限,工期最短”的优化一般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 1)按照各项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安排进度计划,并计算网络计划每个时间单位的资源需用量。 ( 2)从 计划开始日期起,逐个检查每个时段(每个时间单位资源需用量相同的时间段)的资源需用量是否超过所能供应的资源限量。 如果在整个工期范围内每个时段的资源需用量均能满足资源限量的要求,则可行优化方案就编制完成。 否则,必须转入下一步进行计划的调整。 ( 3)分析超过资源限量的时段。 如果在该时段内有几项工作平行作业,则采取将一项工作安排在与之平行的另一项工作之后进行的方法,以降低该时段的资源需用量。 ( 4)对调整后的网络计划安排重新计算每个时间单位的资源需用量。 ( 5)重复上述( 2)~( 4),直至网络计划整个工期范围内每个 时间单位的资源需用量均满足资源限量为止。 2. “工期固定,资源均衡”的优化 安排建设工程进度计划时,需要使资源需用量尽可能地均衡,使整个工程每单位时间的资源需用量不出现过多的高峰和低谷,这样不仅有利于工程建设的组织与管理,而且可以降低工程费用。 “工期固定,资源均衡”的优化方法有多种,如方差值最小法、极差值最小法、削高峰法等。 四、网络计划执行中的控制 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方法 前锋线法 前锋线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检查日期有关工作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之间的关系。 对某项工作来说,其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之间的 关系可能存在以下三种情况: 1)工作实际进展位置点落在检查日期的左侧,表明该工作实际进度拖后,拖后的时间为二者之差; 2)工作实际进展位置点与检查日期重合,表明该工作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一致; 3)工作实际进展位置点落在检查日期的右侧,表明该工作实际进度超前,超前的时间为二者之差。 列表比较法 1)如果工作尚有总时差与原有总时差相等,说明该工作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一致; 2)如果工作尚有总时差大于原有总时差,说明该工作实际进度超前,超前的时间为二者之差; 3)如果工作尚有总时差小于原有总时差,且仍为非负值, 说明该工作实际进度拖后,拖后的时间为二者之差,但不影响总工期; 4)如果工作尚有总时差小于原有总时差,且为负值,说明该工作实际进度拖后,拖后的时间为二者之差,此时工作实际进度偏差将影响总工期。 网络计划的调整方法 1. 改变某些工作间的逻辑关系 2. 缩短某些工作的持续时间 1. 下列关于网络计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网络计划只有一条关键线路 B.一个网络计划可能有多条关键线路 相关例题解析 大家论坛 大家学习网 13 页 C.由非关键工作组成的线路称为非关键线路 D.网络计划中可以存在循环回路 答案: B 解析: 双代号网络计划 和单代号网络计划都可能存在多条线路,其中在各条线路中,有一条或几条线路的时间最长,称为关键线路。 2. 在网络计划中,关键工作是指()。 A.总时差最小的工作 B.自由时差最小的工作 C.时标网络图中无波纹线的工作 D.持续时间最长的工作 答案: A 解析: 总时差最小的工作 3. 某工程网络计划中工作 M的总时差为 3天,自由时差为 0。 该计划执行过程中,只有工作 M的实际进度拖后 4天,则工作 M的实际进度将其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推迟和使总工期延长的时间分别为( )。 A 3天和 0天 B 3天和 1天 C 4天和 0天 D 4天和 1天 答案: D 解析: 自由时差为 0,说明该工作一旦推迟,必然影响紧后工作,该工作推迟 4天,其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工时间必然也要推迟 4 天,该工作总时差 3,说明,可以推迟 3天,不影响总工期,实际推迟 4天,因此,总工期延长1 天。 4. 某工程网络计划中工作 M 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分别为 5天和 3天,该计划执行过程中经检查发现只有工作 M的实际进度拖后 4天,则工作 M的实际进度()。 A.既不影响总工期,也不影响其后续工作的正常进行 B.将其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推迟 1天,并使总工期延长 1天 C.不影响其后续工作的正常进行,但使总工期延长 1天 D.不影响总工期,但将其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推迟 1天 答案: D 解析: 总时差是不影响总工期的情况下工作的机动时间,自由时差是不影响紧后工作的情况下工作的机动时间,该工作的总时差为 5 天,自由时差为 3 天,该工作拖后 4 天,很显然,在只有工作 M 的实际进度拖后 4 天,则工作 M 的实际进度不会影响总工期,但会影响到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工时间 1 天。 5. 已知 A、 B 工作的紧后工作为 C、 D, 其持续时间分别为 3天、 4天、 2天、 5天, A、 B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为第 6 天、 4 天,则 D 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为第 ( )。 A. 10 天 B. 11 天 C. 13 天 D. 14 天 答案: D 解析: 分别计算 A和 B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 A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 =6+3=9天 B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 =4+4=8天 已知 A、 B工作的紧后工作为 C、 D,则: D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 =max{ 9, 8} =9 天 D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 =9+5=14天 6.。20xx年造价工程师理论法规习题讲义12讲第10讲讲义
相关推荐
%,产量定额为 ( )立方米 /工时。 A. B. C. 1 D. 8.在国外对投资估算的阶段划分中,项目投资机会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精度要求为误差控制在 ( )以内。 A. 177。 30% B. 177。 20% C. 177。 10% D. 177。 5% 9.根据《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 (建标 [2020]206 号 )文件的规定,在下列费用中,属于建筑安装工程间接费的是 ( )。
在混凝土传播过程中遇到裂缝,将产生反射、折射、绕射等物理现象,使超声波声时延长,根据声时的变化推测裂缝的深度。 这就是超声波检测混凝土裂缝深度的基本原理。 、钢筋直径和保护层厚度时有何优点 ?使用钢筋位置检测仪获得最佳检测结果的条件是什么 ? 答 :钢筋位置测定仪在检测混凝土内部钢筋的位置、钢筋直径和保护层厚度时,不需要破坏混凝土保护层,就可以 有效地达到测量的目的。
0 00 +2 + 0 + + + 1 123 59 28 123 59 10 81 00 6 +3 + 1 + + +2 2 86 11 54 86 11 37 174 49 +2 1 + + 3 104 44 53 104 44 35 250 04 +3 1 0 4 102 18 27 102 18 10 327 46 +1 + 0 + A (122 46 28) (25 00 00) ∑
— 半精铣( IT11) 对称面 D D4( mm ) 粗铣( IT13) — 半精铣( IT11) 对称面 D5( 37mm ) 铣( IT13) D6( 47mm ) 铣( IT13) φ mm 孔( T1) 粗镗( IT12) — 半精镗 (IT8) 孔较大,不易铰 壁厚小,不宜拉 φ mm 孔( T2) 钻 (IT12)— 扩 (IT11) φ mm 孔( T3) 钻
见吸收塔工作量清单) 依据上面的计算公式,可得出 油罐的液压千斤顶使用的数量 (需考虑到两个液压千斤顶最大间距为 )。 因液压顶升系统的需要,且考虑人员进出及电源线、电焊把线的设置,储罐施工中要求在罐壁板圆周处设管墩。 8) 至此,液压提升成套设备的安装、就位工作已完成。 可进行第 十七圈 壁板的安装。 壁板斜拉杆横拉杆升降机架 9) 吸收塔上的管口、平台牛腿、内部支撑件 以及预焊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