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形象传播文献综述内容摘要:

象已无法覆盖大部分的目标受众,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体因 受自身的局限也不能完全呈现城市品牌形象,而新媒体的出现,弥补了传统媒体的缺陷。 因此,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进行整合营销传播活动也是塑造城市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径。 ① 杨凯:《英语频道在城市形象传播中的作用及路径 —— 以广州电视台英语频道为例》,《新闻爱好者》 2020 年第 2 期,第 74 页。 一文认为大众传媒对城市形象的传播来说极为重要,因此开办电视英语频道对城市形象的对外传播显得格外迫切和重要。 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而言,电视英语频道的开办,将会为城市的对外宣传开辟另一条途径,从而形成一个新的交流平台,有利于城市文化氛 围的营造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具体而言 ,地方电视英语媒体将提升城市的国际化和开放程度,吸引更多外籍人士前来交流,使得城市文化更加多元、包容、富有生机,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良好的城市形象有利于城市吸引外资,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推动城市向另一个层次的提升; 而城市形象品牌的塑造也有赖于英语媒体的推进。 城市形象的对外传播与城市市民的对外传播意识和英语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只有通过政府、媒体和市民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得城市形象的对外传播更为有效。 ② 何春晖、刘依卿:《城市形象传播的媒介思考》,《国际公关》 2020 年第 6 期,第 5455页。 城市品牌形象的树立离不开媒体的传播,如何在大型活动中充分利用好媒体,是摆在城市品牌宣传中的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城市形象传播的媒介思考》一文 探讨了杭州怎样利用在 2020 年 5 月开幕的世界休闲博览会的契机,传播“东方休闲之都”的城市形象,如何进行有效地媒介传播的话题。 ③ 韩隽:《城市形象传播:传媒角色与路径》,《人文杂志》 2020 年 2 月,第 192193页。 (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在城市形象传播过程中,传媒还需明晰自己的角色和定位,只有如此,才能在实践中表现出相应的规范 化行为模式,才能得到理想的角色预期。 ① 龙莎,汪青云:《新媒体在城市形象传播中的运用》,《新闻爱好者》 2020 年 11 期,第 49 页。 ② 杨凯:《英语频道在城市形象传播中的作用及路径 —— 以广州电视台英语频道为例》,《新闻爱好者》 2020年第 2 期,第 74 页。 ③ 何春晖、刘依卿:《城市形象传播的媒介思考》,《国际公关》 2020 年第 6 期,第 5455 页。 10 传媒的角色决定了传媒在城市形象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决定了传媒在自身发展与城市形象传播过程中具体操作运作路径的差异。 传媒不可能完全成为城市的“传声筒”,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性机构,它有自身的价值取向和运作规律,如传媒的新闻价值观等。 在具体的实践当中,传媒对城市形象的传播,主要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形象的纵向传播;二是城市形象的横向传播;三是城市形象的立体传播。 城市形象集合了城市的地理、政治、社会、文化等特征,其与媒体传播之间存在着明显互动。 媒体与城市形象塑 造之间的关系 : 媒体对城市形象的塑造与提升影响着城市的发展,而城市的进步与发展也会影响媒体进步与提升。 因此,城市需要不断建构体现特色的新主体文化,这亦是媒体的良知和责任。 媒体在交流、叙述、反思与劳作后获得的果实产品,其实便是经过文化过滤和调停过程后城市人获知的文化认同,久之就逐渐形成特有的文化归属感。 ① 吴江文:《大众传媒在城市文化传播中的误区探析》,《新闻界》 2020 年第 1 期, 103105页。 城市文化是城市在发展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用以指导城市发展思想、行为准则的隐形或显形的价值体系。 城市文化是文化的一 个分支.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良好的城市文化.对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推动城市发展,形成城市凝聚力、城市品位、城市竞争力都有推动作用。 城市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赖于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在城市文化传播中的误区:( 1)过度关注细节;( 2)缺乏态度;( 3)议题过大;( 4)说好不说坏;( 5)纯粹娱乐。 大众传媒如何正确传播城市文化: 合理设置议程; 提炼城市核心价值观; 建立多维的媒体传播平台; 引入整合营销传播的理念。 ② 王雪莲、张明新:《不同传播渠道中城市形象认知及影响 因素》,《新闻前哨》 2020年第 4 期,第 3941 页。 公众心目中的城市形象很大程度上来自传媒,而传媒自身的强大功能则极大第影响着城市形象。 良好的城市形象里不来有效的传播。 尤其是对于城市内部的公众,有关部门需要注重通过整合多种传播渠道,包括大众渠道、社区、网络以及各种人际渠道共同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 ③ 叶晓滨:《媒体对城市形象负向传播成因探析》,《新闻前哨》 2020 年第 1 期,第 5960页。 ① 韩隽:《城市形象传播:传媒角色与路径》,《人文杂志》 2020 年 2 月,第 192193 页。 ② 吴 江文:《大众传媒在城市文化传播中的误区探析》,《新闻界》 2020 年第 1 期, 103105 页。 ③ 王雪莲、张明新:《不同传播渠道中城市形象认知及影响因素》,《新闻前哨》 2020 年第 4 期,第 3941页。 11 本文 着重论述传媒的负外部性,即负向作用。 考察传播过程中负向作用产生的原因,发现其中既有媒体刻意为之的,也有传播 中各种因素综合造成的。 了解这些负向作用产生的原因,对于在城市形象传播中采取适当的方式,减少负功能赖以生存的空间,是很有必要的。 在城市形象传播实践中,关注媒介的负功能,研究传媒在传播过程中的负向作用,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城市形象的形成与传播过程中, 文化误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比如,上世纪 80年代,不仅媒体经常有所报道,社会公众也形成了这样一种印象:北京、上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深圳、香港是典型的经济城市,人人都冲着赚钱去,只认钱、只有钱,基本上没什么文化,是“文化沙漠”。 城市形象传播负向作用 的原因有五点:一是商业化因素,媒体尽管在表面上能够坚持所谓的“公正、客观”原则,但在追求轰动效应的商业化逻辑的驱使下,一些商业性媒体往往从吸引受众眼球、增加市场卖点出发,追求新闻的煽动性和爆炸性,因为这最符合市场的口味,有利于其获得最大的关注度,增强在传媒市场上的竞争力;二是职业化因素,有些媒体出于新闻价值的考虑,在报道另一城市的新闻时,往往选择那些具有新奇性的事件和议题进行报道;三是传播力因素,有些城市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传媒实力不强,对外发出的属于自己的声音很弱,处于传播的弱势;四是信息透明度因素,一 些城市由于信息不透明、新闻发布体系不健全、渠道不通畅等因素,在客观上助长了外地媒体对本城形象的扭曲和误读;五是媒体公关水平因素,政府部门不善于跟媒体打交道,平时不能与记者建立友好的职业关系,不去设身处地考虑媒体记者的需要或关切,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不该做些什么,或者难以开诚布公地与媒体进行及时的、有效的、顺畅的沟通,往往会给城市形象的传播带来负面作用。 ① 媒体对城市形象的形塑与建构,不是一种“呈现( presentation)”,而是一种意义化的“再现( representation) ”,或者说是一种“想象地理”的构建,其所构筑的不仅是对“物化”城市形象的反映,而且是“一套涉及分类、命名、规范、控制、期待与价值判断的 ① 叶晓滨:《媒体对城市形象负向传播成因探析》,《新闻前哨》 2020 年第 1 期,第 5960 页。 12 知识 /权力架构”。 在当下媒介化生存的社会中.城市形象已无法脱离新闻媒体的塑造与构建。 “城市是印象中的城市,是媒体中的城市,是资汛时代想像中的城市”。 如 上 图所示,来自人际交流和资讯传播的间接经验以及主体的价值信念、期望、需求等因素边成为形塑城市的重要因素。 ① (二)城市形象传播与大型活动、赛事 目前,国内外对重大活动的影响研究大多以奥运会一类的运动竞赛作为案例,关注点主要聚 焦于大型赛事对举办城市的经济、社会影响。 里恩和莱恩斯亚牛了 1988 年加拿大卡尔加里第 15 届冬季奥运会,结果表明奥运会给举办地方带来了经济以外的正面影响,如扩大了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增加了居民的自豪感。 ② 国内学术界也在 1990 年昆明世博会之后开始增加对重大活动的影响研究,周常春、戴光全从四个方面研究了昆明世博会带来的影响,认为昆明世博会的举办所带来的潜在长期影响是正面的有助于形成较高的形象认同度。 ③ 在重大活动中利用媒体优化城市形象传播的研究总,余丽丽、张雯琪以上海报纸媒体对2020 年上海世博会的相关报道为研 究对象进行内容分析,认为媒体应通过媒介议程设置来塑造城市形象。 ④ 高金萍、罗智勇通过对 30 家西方媒体发布的关于上海世博会的报道来研究中国如何强化事件舆论从而使得重大活动的“晕轮效应”发挥到最大。 ⑤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整体实力和内在素质的体现,重要节庆、大型赛事活动具有独特的传播效应,是传播、提升城市形象的有效途径。 “在信息传播多元化、全球化、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的现实语境下,城市形象对外传播需要借力于节事活动的助推”。 ⑥ 何春晖、刘依卿指出 : “如何在大型活动中充分利用好媒体,是摆在城市品牌宣传中的一个值得研 究的问题。 ” ⑦ 李宗诚针对目前国内城市的节事活动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提升节事活动对城市形象传播效果的策略。 ⑧ (三) 城市形象传播与文化 李常青:《习俗文化传播 —— 城市形象创新“软实力”》,《新闻界》 2020 年第 1期,第 35 页。 一文以西安 为例 ,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城市文化的“软实力”与城市形象创新是互为影响、互为制约的密切关系。 城市形象创新,期待着城市习俗文化的创新与超越。 西安城市形象传播创新“软实力”的可持续发展: ① 陈映:《城市形象的媒体建构 —— 概念分析与理论框架》,《新闻界》 2020 年第 5 期,第 103104 页。 ② and Marcia : A PostEvent Assessment of Resident Reaction To The Olympic Winter Games.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0(Winter):1423. ③ 周常春、戴光全:《大型活动的形象影响研究》,《人文地理》, 2020 年第 2 期。 ④ 余丽丽、张雯琪:《上海媒体世博报道中的城市形象》,《新闻爱好者》 2020 年第 9 期。 ⑤ 高金萍、罗智勇:《西方主流媒体“上海世博”报道探析》,《国际新闻界》 2020 年第 10 期。 ⑥ 何国平、王瑞应:《广州亚运 会与广州城市形象对外传播》,《对外传播》 2020 年第 11 期。 ⑦ 何春晖、刘依卿:《城市形象传播的媒介思考》,《国际公关》 2020 年第 6 期。 ⑧ 李宗诚:《节事活动与城市形象传播》,《当代传播》 2020 年第 4 期。 13 第一,政府应把促进习俗文化发展纳入城区发展总体规划 ,进一步明确习俗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 、发展重点、主要指标、产业政策和实现途径、保障措施等。 第二,多方位重点建设标志性大众习俗文化设施。 第三,彰显“古”文化为代表的地方传统习俗文化 ,扩大“古”文化规模 ,壮大与民众关系密切的习俗节会文化。 第四,改革创新,发展民间游艺习俗文化。 第五,市民整体素质也是一个城市软实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数。 ① 孟建、董军:《软实力始于中的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现代传播》 2020 年第 8期, 126128 页。 温州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论坛以期通过对温州城市形象案例的深入剖析,为我国城市软实力的全面构建,为我国 城市形象的塑造和传播,积累更多的学术经验。 传播城市形象有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吸引技术、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资源,促进城市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传播城市形象还可以提升城市政治建设水平,做到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有利于提高政府的执政效能。 传播城市形象还可以提高城市的凝聚力,良好的城市形象具有鼓舞作用,使该地区的居民为厂维护该地区形象而努力奋斗。 ② 张开、邓清:《感知文化差异 跨越传播障碍 —— 扬州运河城市文化传播策略》,《现代传播》 2020 年第 9 期,第 2124 页。 本文在解释跨文化传播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阐述 了扬州运河城市文化走向世界这一现实在全球跨文化传播中所发挥的作用,并对地方文化走向世界所面临的跨文化传播背景进行分析,由此而引出地方文化如何更好地走向世界的具体策略。 ③ 五、城市形象传播的相关策略研究 《论城市形象传播理念创新的路径与策略》一文主要从传播方式的视角来考察城市形象传播的理念创新问题。 良好城市形象的树立和提升离不开城市形象传播。 所谓城市形象传播是指传播者把人们对城市的评价和印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