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县县城总体规划20xx-20xx文本内容摘要:

第 23条 旅游形象规划 旅游形象策划的原则:文化优先原则、突出滨海特有资源特色的原则、“形象”旗帜的原则。 滨海旅游形象设计基础为“海文化、河文化、生态景观”。 滨海旅游形象设计 ( 1)旅游形象定位 —— 苏北特色旅游目的地 ( 2)构筑旅游品牌形象总体理念 旅游品牌形象一级理念 —— 沧海桑田 —— 黄河故道,人工造化 —— 通榆新渠 旅游品牌形象二级理念 —— 滨海风情、沧海桑田、海风零距离、水利大观园、休闲走廊。 第 24条 旅游服务基地规划 旅游交通规划:建设一个符合滨海旅游发展要求的、协调的、可持续的、人性化的、高效的现代化城市综合旅游交通体 系。 滨海县县城总体规划( 20202020) 文本 10 第四节 空间利用与管制 第 25条 空间管制目的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处理好城镇空间、农村空间、生态空间之间的关系,防止空间布局出现重大失误。 确保县城、重点中心镇空间拓展的要求,提高城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实现区域整体协调发展。 第 26条 空间管制原则 区域整体协调规划 土地利用需求类型调控 生态廊道与开敞空间规划 第 27条 空间分区 适建区 ` ( 1)重点开发地区 城区、八滩镇和化工园区作为县域城市型功能区培育。 ( 2)优化开发区域 包括其它城镇、块状产业集群等需要优化调整发展的区域;镇区外的工业集中区近期限制建设,远 期调整。 ( 3)引导建设区 主要是对城市远景扩展用地进行预控。 禁止建设区 禁止建设区分为两级进行 管制 : ( 1)一级禁建区由棕线、紫线、蓝线、绿线、黄线组成。 “棕线”控制基本农田边界;“紫线”控制人文景观保护区、历史街区、文物保护单位边界;“蓝线”控制河流水系、滨水地区边界;“绿线”控制生态建设区边界,还包括森林公园核心景区;“黄线”控制重大基础设施边界。 一级禁建区在城区以及其它片区的规划中予以落实。 基本农田: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 水源地:以取水口上游 1000 米、下游 100米范围内为一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上游 2020 米、下游 200 米范围内为二级保护区。 一二级保护区均为禁建区。 河湖岸线与湿地:主要包括沿海滩涂区;淮河入海水道、通榆河沿岸地区,主要湖泊沿岸地区,其它集中连片的湖塘地区。 重要湖泊、水体、河流沿线两侧 200米的区域规划为禁止建设区,主要禁止城镇和工业建设,可以结合水体特点进行景观营造、环境整治,根据需要建设防洪、水利、交通等设施。 生态隔离空间:具有隔离城镇连片功能的区域,以及与周边地区共同组成生态开敞区的空间。 滨海县县城总体规划( 20202020) 文本 11 重大基础设施沿线地区:沿海高速公路、沿海铁路等,两 侧控制 30100 米的绿带。 ( 2)二级禁建区为不属于“五线”但需要严格控制的地区,在县域空间上进行结构性划定,在下层次规划中予以落实。 限制建设区 ( 1)一级限建区 可以进行休闲旅游、生态旅游开发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及淮河入海水道两岸。 ( 2)二级限建区 可以进行旅游度假开发的区域,主要包括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及其他景区,该区域内禁止城镇建设和工业布局。 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内允许镇村布局规划确定的农村居民点的建设,但必须按照规划确定的位置和规模进行建设。 第 28条 协调管制要求 适宜建设区协调 管制要求 表 33 适宜建设区协调管制要求 管制分区 细分 分布区域 空间利用方向 管制 政策措施 适应建设区 重点开发地区 城区 以城市建设为主 划定城市增长边界;优化工业与居住空间布局;制定工业用地投入产出标准 化工园区 以工业开发为主,高 新技术为导向 实行企业准入制度,保护生态景观 资源 八滩 以综合性开发为主, 形成滨海东部中心 严格控制工业沿交通线蔓延 滨海港 以海洋开发为主 结合海洋开发战略进行合理的港口 开发 优化开发地区 其它城镇镇区 振东 以优化整合原有用地 为主 以整合、挖潜为主,控制大规模开发,预控可能开发的建设用地,工业企业向工业集中区布局,禁止发展高污染工业 滨淮 以城镇建设为主 以整合、挖潜为主,控制大规模开 发,预控可能开发的建设用地 界牌 以城镇建设为主 以整合、挖潜为主,控制大规模开 发,预控可能开发的建设用地 陈涛 以城镇建设为主 以整合、挖潜为主,控制大规模开 发,预控可能开发的建设用地 滨海县县城总体规划( 20202020) 文本 12 五汛 以城镇建设为主 新镇区以居住、商业服务为主,禁 止发展污染工业 蔡桥 以城镇建设为主 以整合、挖潜为主,控制大规模开 发,预控 可能开发的建设用地 正红 以城镇建设为主 以整合、挖潜为主,控制大规模开 发,预控可能开发的建设用地 大套 以城镇建设为主 以整合、挖潜为主,控制大规模开 发,预控可能开发的建设用地 引导发展区 城区引导发展区 作为城市扩展用地,规划期内作为农业开敞空间保护 在规划期内对其范围内的用地建设进行控制 限制建设区协调管制要求 表 35 限制建设区协调管制要求 管制分区 细分 分布区域 空间利用方向 管制 政策措施 一级限建区 沿海生态敏感区 以生态保护为主,可进行适度的旅游开发 可以适当建设道路、文化娱乐、 游憩等设施。 淮河入海水道沿岸地区 以水域观光、休闲旅游为主 除集中建设的农村居民点外,适当发展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设施。 通榆河 营造滨河休闲等 通榆河两侧各 200米及取水口周边一定区域及水域作为禁建区,禁建区外可以集中建设休闲旅游及其配套设施 二级限建区 城区中部地区 以市民休闲娱乐为主 控制区内建设量,禁止破坏湖泊生态环境的建设行为。 禁建区协调 管制 要求 表 35 禁建区协调 管制 要求 管制分区 细分 分布区域 空间利用方向 管制 政 策措施 禁止建设区 基本农田 主要为县域的基 本农田保护区 以种植业为主 禁止新增城镇建设、工业建设用地,该区域内的工业要逐步向工业集中区和城镇集中,禁止基本农田向其他用地转化。 一级水源保护区 通榆河取水口 以原生态为主 禁止建设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项目,核心区水域范围内禁止围网养殖,禁止在周边地区建设污染型项目 成片林地 苗木种植区 以林木种植为主 除集中建设的村庄居民点外,禁止 新增工业和城镇建设用地 滨海县县城总体规划( 20202020) 文本 13 文物古迹 县域 以保护为主 在文物保护范围内、建设控制地带内禁止对文物保 护产生不利影响的其他建设。 高速公路及轨道交通沿线地区 生态廊道和景观 廊道 两侧各控制 30100 米的绿带 第 29条 城乡空间协调 城乡空间协调的原则 以保护基本农田为第一要素,做到基本农田总量的动态平衡;有效地对规划范围内用地进行整合;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规划范围内的农村用地建设、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须在规划指导下,统一实施,有序建设。 建设用地控制原则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为: ( 1)县城:≤ 120m2/人; ( 2)重点中心镇:≤ 110m2/人; ( 3)一般镇:≤ 100m2/人; ( 4)村庄:≤ 130m2/人。 城镇建设用地需求与配置 规划期末城镇和村庄建设用地共计 13430 公顷。 按土地利用规划,到 2020 年,总的建设用地为 30245 公顷。 从总量上看,建设用地的总量能够满足城镇和乡村建设的要求。 表 36 滨海县域城镇建设用地需求与配置 城镇名称 现状( 2020 年) 规划期末( 2020 年) 建成区用地面积( hm2) 城(镇) 区人口 (万人) 人均建设用地面积( m2) 城镇人口 (万人) 城镇建设用地 ( hm2) 人均建设用地 ( m2/人) 城区 1660 108 3600 120 八滩镇 203 98 550 110 五汛镇 154 108 250 100 正红镇 172 109 250 100 滨淮镇 138 119 200 100 蔡桥镇 113 106 200 100 滨海港镇 109 116 200 100 振东镇 121 119 150 100 界牌镇 93 101 150 100 陈涛镇 95 135 130 100 大套镇 88 107 120 100 化工园区 —— —— —— 350 100 合计 —— —— —— 6150 112 滨海县县城总体规划( 20202020) 文本 14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用地 预留需要扩建新建的公路、桥梁、港口、站场、高压线走廊等基础设施用地。 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至 2020 年规划交通用地共计 5566 公顷,需严格控制。 主要道路、河流航道沿线防护林控制用地 主要道路、河流航道两侧规划防护林用地,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控制,遇基本农田两侧防护距离根据实际情况减小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 第 30条 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 县域内规划各类城镇建设用地 6150 公顷,农村居民点 7280 公顷,农用地总量稳定在 110414 公顷(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95067 公顷)。 经过努力和土地利用的精打细算,基本可以满足滨海耕地的保护指标。 基本农田数量 本规划完全可以满足滨海县 2020 年甚至 2020 年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的要求,但需要大规模的空间整合和土地复垦。 基本农田的分布调整 在规划期内数量上可以保证基本农田的数量,但对基本农田的分布提出调整建议,使耕地的分布相对集中和条理化。 第五节 区域协调 规划 第 31条 区域协调规划 与盐城:建设区域农副产品基地;通过技术支援和服务等形式,以先进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充分利用上 级 中心城市的金融、商贸、文化等服务功能,配合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构筑滨海特色产业基地。 与苏东地区:与周边的射阳、 响水、 灌南、大丰、东台等苏东城市在产业分工与功能定位上,兼顾自身发展的同时,协调配套,错位发展,同时注意基础设施的衔接与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利用各自特色,构筑区域旅游市场。 与苏中、苏南地区:利用沿海高速公路的带动作用,凭借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吸引发达地区产业转移 ,成为上海与苏南等地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之一。 利用发达地区的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与周边城市:滨海定位于盐城市域北部次中心城市,在与周边城市协作发展中,起到区域核心增长极的作用。 要注意发挥优势和特长,错位发展,合理分工,力争成为淮河中下游区域经济接轨的桥梁和排头兵。 第六节 社会事业协调规划 第 32条 教育事业 发展规划 规划思路和目标 滨海县县城总体规划( 20202020) 文本 15 贯彻科技兴县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巩固、加强、高标准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加快普及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及特殊教育。 到 2020 年,建立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 到 2020 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形成与现代化中等城 市 相配套的高质量、高效率的教育体系,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发展规划 ( 1)幼儿教育 全面普及幼儿学前三年教育,中心幼儿园全部达到一类标准。 ( 2)小学教育 城区和镇区按平均 万人设小学 1所,规模 24 班以上,原有 县级 和乡镇中心小学扩大规模。 城区 和镇区新建相应规模的小学 ( 整合的乡镇,原中心小学保留 )。 村级:重点调整村级小学,按服务半径 5 公里 或按辐射人口 1~ 万 人设一所小 学。 ( 2)初中教育 城区 和重点中心镇按 4~ 5万人设初中一所,规模 30班以上;一般镇,在镇区设初中一所,规模 24 班;现在尚未达到规模的乡镇中学要按标准进行改造、扩建。 乡村级初中小于 12 班的, 2020 年全部撤并。 规划期 末 原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