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总规文本内容摘要:

定时上门收集转运生活垃圾、统一处理。 公共厕所 规划在各农村社区公共活动场所设置公共厕所,建设标准应不低于 30~ 50 平方米/千人,每座公厕最低建筑面积应不低于 30 平方米。 公共厕所应为水冲式厕所,占地面积 50 平方米,粪便排放管道化,并进入相应污水处理设施处理。 沿街布置的公厕可设置在建筑内,但必须直接对外设出入口作为公用,公厕可承包个人管理。 环卫清扫工人休息场所可与公共厕所结合布置。 公共 环境 规划要求对于河渠、公用水塘定期维护,及时清淤、保持水面洁净,不断改善 堤岸亲水环境。 充分保留利用和改造原有的坑 (水 )塘,有条件的改造为种养水塘。 河渠 、 公共水塘宜结合自然水体设置,保护原生植被,人工护坡宜采用当地材料修砌。 规划要求对公厕、户厕、禽畜饲养场 (点 ),建立与严格执行及时清扫和消毒等管理制度。 医疗垃圾等有害废弃物必须单独收集、运输、处理。 家庭散养禽畜做到人畜分离,合理集中布置牛栏畜养用地。 规划要求重点整治 社区 主要出入口、公共活动场地、公用水塘、制高点等 的 环境面貌。 9 说明书 文本 第七章 镇区建设用地布局 第二十五条 城镇 用地 发展方向 镇区发展方向为“北拓、南优、 东扩、 西跃”。 第二十六条 镇区功能构成 镇区功能 结构为“一区两组团。 一区: 老镇区和新镇区组成完整的城镇中心区;承担城镇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居住等主要功能。 两组团:镇东工业 、物流 组团和镇西工业组团; 镇东 物流、 工业组团: 以轻纺、农副产品加工等轻污染的工业为主; 沿长江地区以布置 仓储 、 医药化工和能耗大、 耗水 大、货运量大的临港工业 为主 ; 结合港口在工业 组团东南端布置物流用地。 镇西工业组团:以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兼以物流、 商贸、餐饮、休闲 等功能。 第二十七条 镇区人口分布 城镇中心区: 规划面积约 920 公顷,规划 居住 人口 万人。 镇东工业 组团: 规划面积约 公顷,规划 居住 人口 万人。 镇西工业组团:规划面积约 公顷,规划 居住 人口 万人。 第二十八条 居住用地 布局 整合完善镇南居住社区(老镇区), 开发建设镇北综合居住社区 、 镇中居住社区 和 镇东居住社区 ,搬迁老镇区内工业用地,逐步改造镇区内居住环境。 规划在河渠两岸修建宽阔的绿带,新、老东港围合区域内 布置以 一~三层为主的一类居住 用地 ,外围 布置以 四层及四层以上的二类居住用地 ,控制河渠两岸的城市天际轮廓线。 居住用地布局强调集中紧凑,按照“小区 — 组团”两级结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严禁私人无序建 房。 规划居住用地 公顷,占建设用地的 %,人均 平方米。 规划居住建筑以多层为主, 建筑颜色以淡雅为主, 南北向居住建筑房屋间距不低于 1: 2, 城镇中心区 不低于 1: ,居住建筑密度控制在 25%左右。 10 说明书 文本 第二十九条 公共设施用地 布局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 公顷, 占建设用地的 %,人均 平方米。 行政管理用地 规划结合五环路北侧新建的镇政府,在五环路北侧布置行政办公用地,形成行政办公中心;调整老镇区内零散的行政办公用地,逐渐整合搬迁至新区行政办公中心,各社区内配备 行政 管理用地。 商业金融用地 规划按“镇级 —— 小区级”布置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在老镇区商业基础上形成镇区级商业中心服务体系;规划搬迁现状清江大道沿线的汽修、旅馆运输服务业,在各组团内部形成独立的区级商业服务中心。 将夜市街改造成为商业步行街;各居住组群内按规范配套布置商业服务设施。 文体科技用地 规划在五环路以北 800 米处布置体育中心, 建设体育馆、 400 米标准体育场、游泳馆、健身中心、培训中心等体育设施,形成镇级体育活动中心。 在清江大道以南老镇区集贸市场东侧空地形成文化体育副中心, 安置灯光球场、健身中心、培训中心 、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等设施。 规划结合西荆河景观路,在西荆河西侧、镇政府东侧建设镇级文化娱乐中心, 内设置科技馆、图书馆、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设施。 各居住组群分别配套布置相应等级的文化娱乐设施, 如:文化室、老年之家、青少年之家等设施。 在万亩生态农田观光区规划娱乐、休闲、度假区, 为周边 地区城市 提供休闲 、度假的场所。 教育机构用地 在镇区东部结合现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安排大、中专科研用地。 规划镇区共设置 11 所小学,其中 7 所为新建小学。 结合现状及居住区的建设,规划镇区共设 6 所中学,其中新建中学 3 所,分别 位于镇北新区、新东港路北端、镇行政文化中心东侧及镇东工业区内部;调整现状中学用地,搬迁小池一中至精品北街和五环路相交区 域,扩建黄梅三中和小池二中 ;靠近大专科研处设置职业高中一所。 各居住组群内设托幼设施。 医疗保健用地 规划综合医院 2 所,一所为三医院,在原址上扩建改造, 另 一所位于镇区北部,新建体育中心附近;规划妇幼保健医院一所,位于五环路以南,清江大道以北,精品南路和湖北大道相交区域;各个社区内配置门诊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11 说明书 文本 集贸市场用地 规划设置五处大型商品批发市场, 其中 新建三处 , 一处 位于五环路北 侧 ,以小商品批发为主;一处位于 镇东工业区 ,以农副产品批发为主;一处位于 镇西工业区 ,以农副产品批发为主。 改扩建长江农贸大市场,保留其作为居民区的农贸市场的性质; 新建 五环路北侧 集贸市场为粮油批发市场; 新建 镇东工业区 集贸市场 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新建镇西集贸市场为综合批发市场; 夜市街北侧为小商品批发市场。 在各居住区内配套设置农贸市场,就近满足居民需要。 公共设施项目配套 类别 项 目 中心镇 一、行政管理 1.党政、团体机构 ● 2.法庭 ○ 3.各专项管理机构 ● ● 二、教育机构 ○ 、成人教育及培训机构 ○ ● ● ● 、托儿所 ● 三、文体科技 (室)、青少年及老年之家 ● ● ● 、展览馆、博物馆 ● 、游乐健身场 ● (站) ● 四、医疗保健 (组) ● 、卫生监督站 ● 、卫生院、保健站 ● ○ ○ 12 说明书 文本 第三十条 生产设施用地 布局 工业用地 规划在镇东和镇西形成两个工业园区。 搬迁 城镇中心区 内部工业;镇东工业区主要以 轻纺、农副产品加工等轻污染的工业为主;靠近学校区域主要安排一类新型技术工业; 沿长江地区布置 仓储 、 医药化工和能耗大、 耗水 大、货运量大的临港工业。 镇西工业园 以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兼以物流、 商贸、餐饮、休闲 等功能。 物流用地 规划在镇区最东端,靠近港口除设置一处物流用地;在镇区西端,高速公路连接口处 设置一处物流用地。 规划生产设施用地 公顷,占城镇建设总 用地的 %,人均用地 平方米。 第三十一条 仓储用地 布局 规划以运输便利、使用方便、对镇区干扰较小为原则进行布置: 规划搬迁老镇区内仓储用地, 镇区东部结合深水港区建设区域性中转仓库;生活供应仓库设于镇区北部对外交通主要进出口处。 危险品仓储设施均布置在镇区规划范围之外。 规划仓储用地 公顷,占城镇建设总用地的 %,人均用地 平方米。 第三十二条 规划建设用地一览表 规划用地平衡表 序号 用地性质 用地代号 面积(公顷) 比例( %) 人均用地面积 (㎡ /人) 1 居住用地 R 其中 一类居住用地 R1 二类居住用地 R2 2 公共设施用地 C 其中 行政管理用地 C1 教育机构用地 C2 文体科技用地 C3 医疗保健用地 C4 商业金融用地 C5 集贸市场用地 C6 3 工业用地 M 13 说明书 文本 4 仓储用地 W 5 道路广场用地 S 6 对外交通用地 T 7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U 8 绿地 G 其中 公共绿地 G1 生产防护绿地 G2 9 总计 建设用地 规 划人口 20 万人 第三十三条 “四区”划定 规划根据不同土地适宜开发强度和开发时序,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工程地质和资源保护等方面因素,将规划区空间划分为已建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各分区实施不同开发建设管制要求,指导城镇开发建设。 1)已建区 即现状建成区。 包括现状居住、工业、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服务设施及仓储、对外交通、道路广场等。 2)禁止建设区 禁止建设区包括 现状的 河流、 行洪滩地、 渠塘、 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生态绿地 及沿江防护绿带 等。 3)限制建设区 限制建设区主要指一般农田、基本农田、农村居民点等。 4)适宜建设区 适宜建设区主要指规划新增建设用地。 第三十四条 “四区”管制措施 规划根据不同土地 的功能和适宜的 开发强度,综合考虑生态和资源保护等方面因素,制定各分区开发建设管制要求。 1)已建区的管制措施 调整改造现状建成区中与城镇环境及整体发展不相协调或冲突的用地和设施, 优化城镇品质和提升整体环境水平。 2)禁建区的管制措施 禁止任何与 城镇安全、 环境保护无关的开发建设行为;禁止在河渠 控制范围 内 进行城镇建设 活动。 禁建区的具体范围应通过专项规划划定 蓝线、 绿线,并依据相关法规实施管制。 14 说明书 文本 3)限建区的管制措施 该区域 除进行农村居民点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外,禁止其他与城市建设相关的活动的开展。 在城镇上风向地区,限制建设有废气、粉尘污染的工厂企业;镇区周边的基本农田、农村居民点等农业用地 ,可以开发成生态农业旅游区, 不得进行破坏耕地、毁坏植被、大挖大填等建设活动。 严禁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因建设需求确需占用耕地的,必须经法定程序严格审批。 控制农村居民点规模,禁止侵占基本农田进行建设。 4)适建区的管制措施 该区域为城市建设适宜开展的区域。 在该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发展需求, 涉及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必须经法定程序严格 审批后方可实行; 该区域内的农村居民点,原则上不再扩大其规模,应对其进行合理引导,促进人口相对集中。 适建区是城镇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严格按照法定规划和法定程序从事各项建设,项目建设应确定合理的开发强度和规模,综合考虑城镇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以及对城镇环境景观的影响,满足各层次规划的要求。 第三十五条 “四 线 ”控制 规划 规划建设区 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应当遵守 “四 线 ” 控制。 ( 1) 紫线:指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 ( 2)黄 线:指 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基础用地的控制界线。 ( 3) 绿线:指城市各类绿地范 围的控制线。 ( 4) 蓝线:指河流、水库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 2. 各控制线范围 ( 1)紫线 小池镇区没有纳入紫线控制的用地。 ( 2)绿线 绿线范围包括城市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生态绿地等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 3)蓝线 蓝线范围包括长江岸线、镇区内各水系岸线及其控制岸域范围等。 ( 4)黄线 15 说明书 文本 黄线范围包括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城市供水、排水设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城市供电设施、城市通信设施、城市消防设施、城市防洪设施以及其他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基础设施。 3. 控制要求 各线控制要求分别按建设部颁发的《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城市 黄 线管理办法》执行。 第八章 道路交通规划 第三十六条 对外交通规划 公路 规划的银福高速九江长江公路桥是小池与九江市继九江长江大桥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过江通道。 它的建成将承担大部分的过江交通量。 规划的银福高速公路在小池与 105 国道相交处 及黄小高速公路 小池收费 处 分别 设 置 互通立交。 根据镇区发展及交通规划, 105 国道和沿江公路小池至武穴段远期达到一级公路标准。 水运 规划按照“深水深用,浅水浅用”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的 原则 , 利用小池港口有利的岸线陆域条件及良好的集疏运条件,在九江长江大桥下游 2 公里处 规划 1 个 5000 吨级件杂泊位 、 3 个 3000 吨级件杂泊位和 1 个 2020 吨级综合泊位 ; 同时改造航运公司轮渡码头 及 港务站码头,拆除代营码头。 客运以客渡为主兼顾旅游,为黄梅县及周边地区旅游服务。 二套口港区规划 2 个 3000 吨级件杂泊位。 规划 小池港年 货运吞吐总量将达到 万吨 , 旅客吞吐量达 45 万人次。 铁路 小池镇位于京九、合九铁路的连接交汇处。 目前 在张东垸村设有主要为九江长江大桥服务的三级站。 根据发展需要规划建议提高等级和规 模。 第三十七条 镇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