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坝加固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80 分钟即可凝固, 24 小时后,完全固化,即可施工。 8)检验:在胶完全固化后,可对所植钢筋进行现场拉拔抽检,(自检或由质检部门均可 )。 若抽检则取锚件设计值,不得拉到钢筋屈服值,因锚件还要利用;若模拟试验则拉到钢筋屈服值或锚件极限荷载。 测试结果只要达到或超过设计值,锚固件动口无明显变化,锚件位移很小,则视为合格。 ,根据种植的穿墙钢筋位置进行安装 ,间距应附合设计要求 ,并装同时横竖向钢筋与种植钢筋交接点焊接 . . ,钢筋的表面油上防锈漆防备钢筋生锈负烂 . 第 13 页 共 48 页 植筋材料介绍: “ A 级”型植筋胶可参考资料中说明进行施工,用于钢筋在混凝土、砼墙、岩石等 基材生根。 该产品承载快、抗拉力大、抗震动、抗疲劳、耐老化。 施工方便,水平、顶均易施工,并能保证孔内充满胶。 锚固效果如同预埋,成本低。 质量保证: 1)本工程质量目标:优良。 2)“ A 级”加固结构胶经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建筑材料工业环境监测中心检测,符合 GB/T19001: 2020《室内装修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要求。 3)用本产品作锚固材料,严格按照本施工方案施工,可达到或超过钢筋设计值。 第六章;堤坝土方开挖 本工程依据现场情况,挡墙和面板护坡基础的基槽应挖至设 计要求深度。 且不得随意少挖和超挖,基础在开挖到持力层后必须通知设计单位技术人员进行鉴定,确认土质情况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根据设计、施工及安全要求,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和本工程特点,每段工作面一侧开挖出一条降水沟将渗水引入降水坑坑内,降水坑的深度为比基础低 30- 50cm,并配备足够的抽水机进行排水,基槽排水从基础土方开挖时开始至基础土方回填完为止全天 24 小时跟踪抽排水。 抽水人员分三班轮流值班。 确保基坑内无积水, 现场配置 12 辆 , 2 辆 60 型小型挖机,放坡时派人指挥,并用人工修整修使坡度 达到要求。 基槽周边的地表水应及时排除。 施工期间内,及时了解天气情况,应事先与气象部门联系,了解降雨情况,尽量避免雨天施工,且要做好雨天的防护工作。 整个施工区域的降水不能停止,即使停电也要立即起用备用的发电机发电降水。 基槽周边 2m 内不得任意堆放材料。 土方开挖好后,基坑边严禁行走汽车。 基槽周边作好防护设施,禁止非施工人员进入。 1挖土注意事项 (1)首先应放出基槽上口开挖边线,并作好标志线。 (2)专人挖土作业,严禁碰击附近构筑物及地下管线。 (3)随时观测边坡稳定,若发现土方滑移及 时处理。 (4)基槽挖好后及时验槽,随即浇筑垫层加以封闭,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5) 基槽底距基础、砼垫层边缘留不小于 500 工作面。 并于基坑两侧做好排水沟和集水坑,及时排除基坑积水。 (6)土方作业时必须加强保护好测量控制基准桩轴线引测后立即罩上钢筋笼加以保护,并派专业测量人员随时监护基准桩的安全。 ( 7)开挖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定位标志桩、轴线引桩及龙门板等是否牢固,位置是否正确。 ( 9)开挖过程中,应随时观测土质情况、地下水位等变化,做好原始记录,当发现地基土与设计要求不符时,应及时会同设计等有关部门研 究处理。 ( 10)挖土应注意边坡的稳定性,严禁打洞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 11)随时掌握气象预报,现场应按区域、地形合理作好防水、排水及防洪措施。 ( 13)现场防雨防雷击设施必须处于完好状态。 ( 14)当挖至距槽(坑)底 50cm 以内时,应抄出距槽(坑)底 50cm 的水平线,作为基槽底抄平的 第 14 页 共 48 页 依据。 ( 15)堆放开挖的土方 ,一般应离槽(坑)边 5m 以外,堆放高度不超过 .。 ( 16)基槽挖好后,应对槽底进行抄平修整。 ( 17)挖出土方经挖填平衡后余土全部外运。 ( 18)基坑开挖后 ,应尽量减少对地基的扰动,如因 外界因素使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留 土层不挖,待基础施工时挖除。 第七章;土方运输及堆放 本工程的土方开挖尽量采取就近平衡的挖填方案,但是由于本工程地貌属于山地,起伏较大和总平面较大。 将必然存在挖方需在场内远距离运输和集中堆放和土方集中区运土回填,本工程暂拟定运距为500 米内集中转运。 第八章;土方回填方案 一)土方回填 土方回填包括基础堤埂回填、挡墙内衬土回填与基础回填。 回填土一般选用砂石连续级配。 回填土要分层铺摊碾压,填 铺厚度不宜超过 40cm,压痕不超过主轮的三 分之二,每层必须检测压实密度,如未达到设计要求必须重新碾压和重新检测,直到达到设计要求为止。 回填土前对基础等隐蔽工程进行验收,办好隐蔽验收记录。 清除槽(坑)内的积水和有机杂物。 基础砼达到一定的强度,不致因回填而受损时,方可回填。 基槽回填应在两边或四周同时进行,以免侧压力破坏基础、墙体。 回填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设计压实系数、施工条件等合理选择压实机具,并确定填料含水量控制范围、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 检验土的含水量是否满足要求,如水量偏高,均匀掺入干土或换土等措施;如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 水湿润等措施,使其含水量符合要求。 所有回填土压实系数应满足设计要求。 在回填涵管周边区域时,必须按排水的相关要求,在涵管上下回填细砂石保护层。 填筑时应先用人 第 15 页 共 48 页 工将管子周围填土夯实,后从两边同时进行,直至管顶 以上时,方可使用机械夯实,以免回填造成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 1填土在机械碾压之前,先推平,使其表面平实。 1压路机进行填方碾压,应采用“薄填、慢驶、多次”的方法,碾压方向应从两边逐渐压向中间,辗压时,压迹应相互搭接,防止漏压。 压实密实度以夯锤每次夯压后下沉量不超过 1~ 2cm 为准。 1分段填土时,每层接缝处应作成斜踏步,夯(碾)迹重叠 ~ 1m。 上、下层接缝错开不小于1m。 1填方应按设计要求预留沉降量,若设计无要求时,沉降量一般不超过填方高度的 3%。 第九章;模板制安, 模板及支撑的计算 :(本计算根据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手册》) (一)一层楼面取最不利矩形梁 KL28(4)计算,长 ,截面 300179。 800,梁底离地面 米。 模板底搁棚枋木 179。 179。 ,间距 300mm,顶撑间距为 ,侧模立档间距为 300mm。 矩形梁 板,顶撑构造见图: 杉木: 抗剪强度设计值 fv= 惯性矩 E=9000N/mm2 抗弯强度设计值 fm=14N/mm2 胶合板: 抗剪强度设计值 fv= 惯性矩 E=4500N/mm2 抗弯强度设计值 fm=50N/mm2 分项系数 = 胶合板荷重 10KN/m3 底板计算: 底模 18mm厚板自重: 179。 10179。 0. 3179。 0. 018=钢筋混凝土自重 179。 25179。 0. 3179。 =施工荷载 3KN/m2 第 16 页 共 48 页 179。 3179。 0. =振捣混凝土荷载 179。 2179。 0. 3= q1=++3++=设计荷载值的拆减系数 r= 设计荷载值 q== (1) 验算底模抗弯承载力: 查静力计算表得: Mmax= = 179。 179。 0. 32 = 按以 下公式计算: M/Wn≤ kfm 构件的静截面抵抗矩 Wn Wn=bh2/6=300179。 18 2/6=16200mm2 M/Wn = 179。 10 6/16200=< =179。 14 = (满足) ( 2)抗剪力强度验算: Vmax==179。 179。 0. 3= Tmax=3Vmax/2bh=3179。 (2179。 300179。 18)=0. 54N/mm2 Kfv==179。 = > (满足要求) ( 3)挠度验算: 验算挠度 时,采用荷载标准值,且不考虑振捣混凝土的荷载。 q39。 = 10179。 0. 3179。 +25179。 0. 3179。 +3179。 0 .3 = +6+ 第 17 页 共 48 页 = WA= 179。 (q 39。 14179。 100EI) = 179。 ( 179。 3004)/(100179。 4500179。 1/12179。 300179。 18 3) = 允许挠度为 L/400=300/400=> (满足要求) 侧模板计算 ( 1)侧压力计算,梁的侧模强度计算,要考虑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及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并乘以分项系数。 模板的最大侧压力 F1,取下面二式中的较小值: F=178。 V1/2 F=24H r——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 KN/m3) v——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 m/h) t0——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h) t0=200/( T+15)( T为混凝土的温度℃) H——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筑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 m) B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 1:(不掺外加剂时) B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 取 (坍落度在 1115cm 时) F=179。 24179。 200/(35 +15)179。 1179。 179。 √ 3 =F=24179。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侧压力 4KN/m2 总侧压力 q1=179。 +179。 4= 第 18 页 共 48 页 立档间距为 300mm,所以侧模为跨度。 线荷载 q = 179。 1 = 179。 179。 =(2) 验算抗弯强度: 按四跨连续梁查表得: Mmax= = 179。 179。 2= Mmax/Wh=179。 10 5/[(500/6)179。 182] =< =179。 50=65N/mm 2(满足要求 ) ( 3)验算抗剪强度: Vmax= =179。 1 179。 = tmax=3V/2bh=(3179。 3053)/(2179。 500179。 18) =< =179。 =(满足 ) ( 4)验算挠度: q=179。 (247。 4)= WA=(179。 q14)/100EI =(179。 179。 400 4)/(100179。 4500179。 18 3/12) = [W]=300/400=> (满足要求 ) 梁上搁栅的计算: 门架支顶上两条搁栅枋木为 80179。 80mm,它上部荷载有枋木自 重,梁模板、钢筋、混凝土荷重,分项系数。 枋木自重 第 19 页 共 48 页 179。 10179。 [179。 179。 179。 2+(4179。 179。 179。 )/] =179。 10179。 [ +]= KN/m 梁模板荷载 179。 [+2179。 179。 179。 10]=钢筋混凝土荷载 =179。 = KN/m 施工荷载 ( 3KN/m2) 179。 179。 3=q1=+++=q39。 =179。 1 =( 1)验算枋木抗弯承载力 每条枋木的承受载: q39。 =q/2=Mmax=(1/8) q39。 12=(1/8)179。 6. 76179。 2= Mmax/Wn=179。 10 6/(80/6179。 80 2)=Kf=179。 14=> Mmax/Wn(满足要求 ) ( 2)抗剪强度验算: Vmax=1/2 q L 39。 =1/2179。 179。 6. 76= tmax=3V/2BH=(3179。 2873)/(2179。 80179。 80) =< =179。 =(满足要求 ) ( 3)挠度验算: fmax=5q14/384EI =(5179。 179。 103179。 8 004)/(384179。 9000179。 1/12179。 80179。 80 3)= [W] L/400=800/400=> (满足要求) 第 20 页 共 48 页 (二)支撑计算 根据建筑设计,板的厚度为 110mm,最大梁的截面尺寸 300179。 800mm,最小梁截面尺寸为 200179。 500mm,依据现有材料,力求做到经济合理的原则,本楼盖支撑体系采用多功能门式脚手架,具体做法如下: ① 支撑架的基础铺设脚手架配件的垫块 A— 500底座。 ② 支撑架从地面177。 标高混凝土平面开始支撑,支持架立杆可调底座及垫座支撑在钢筋混凝土板上即可。 ③ 立杆采用 B1930( 1219179。 1930)和 B914( 1219179。 914)的门式顶架进行自由搭配 (视情况而选用 ),另外上下各两个可调顶柱,可调顶座和底座,垫座支撑在混凝土上。 具体布置见模板支撑的布置图。 ④ 由于支撑的高度达到 米,为了保证整体的刚度平衡及稳定性,要求上下设三道水平拉杆,在受力单元中起到整体的作用。 ⑤ 由于主、次梁的荷重不同,在结构的传力也不相同,因此在考虑受力支撑单元的排列紧密也不相同。 故次梁下单元斜杆选用Φ 22179。 1830179。 1219 型号(双排交叉布置),而主梁下的单元斜杆选用Φ 22179。 1219179。 610 型号(双排交叉布置)。 ⑥ 可调底座、可调顶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