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全集内容摘要:

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 如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句话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2 .抽学生回答,归纳总结。 提问:如果文中女孩没有受伤,是否有第二天老头子的英雄行为。 1 .围绕主人公的典型性格,阅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应部分。 2 .回答问题。 3 .积极思考,只要分 析合情合理即可,答案不定。 三、指导完成练习(约 ________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通过注音、释义、造句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疑难字词的掌握情况。 (板书 2 ) 2 .解决课后习题。 3 .指导完成课堂练习。 (见练习设计 2 ) 1 .通过查字典或借助课本掌握字词。 2 .完成习题。 3 .阅读《荷花淀》,感受“荷花淀派”的写作风格。 板书设计 1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高涨的爱国抗日热情爱憎分明的强列感情过于自信和自尊的品质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 2.疑难字词: 退却 编算 挂花 飒飒 丢人现眼 张皇失措 练习设计 1.分析下列景物描写的语句,掌握其写法及在文中所起作用。 ( 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 2)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 3)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 4)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3eud 教育网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3eud 教育网 教学资源集散地。 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 5)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 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 6)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 ( 7)这 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 8)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展。 辅导练习提示 :景物描写分析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体会作者优美的语句(包括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二是指出该景物描写在文中所起作用。 2.拿该文与孙犁的另一名篇《荷花淀》进行比较阅读,体会“荷花淀派”的写作风格。 辅导练习提示 :将《荷花淀》的复印件发给学生,对“荷花淀派”稍作介绍后,让学生自己阅读感受,不必作过多讲解。 教法探讨 1.传奇色彩是这个英雄故事的最大特色,不管是揣摩写 作还是理解内容,都要抓住这一特点。 教师可以以“传奇”为切入点来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这篇课文情节比较简单,因而不必在上面下很多功夫,教师应引导学生重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景物描写,一来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二来可以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勇敢向上的优秀品质。 参考资料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河北省安平县人。 1913 年 4 月 6 日生。 他的《白洋淀纪事》为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集结而成,是作者最负盛名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也最能代表其创作风格。 它反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 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面,其笔调明丽流畅,文风秀雅、隽永,人物形象鲜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把它当作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贴,视其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蜡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 20 页~ 28 页。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目标 3eud 教育网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3eud 教育网 教学资源集散地。 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用细节描写展示人物内心世界。 2.把握作者感人 致深的写作手法。 3.通过揣摩语句,提高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 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用血肉凝结的情谊,体会主人公对同志深厚的爱,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重点难点疑点剖析 ◆重点 1.分析作者写作手法感人的原因。 2.体会主人公对战士深厚的情谊。 3.揣摩语句,体会其意蕴。 ◆难点 作者的写作手法之所以感人的原因。 ◆疑点 文中的外貌及动作描写是如何揭示人物心理的。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 阅相关资料 ,了解南斯拉夫解放战争的史实。 ◆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掌握文中疑难词语。 第 1 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步骤 (第 1 课时) 一、导入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约 ________分钟) 3eud 教育网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3eud 教育网 教学资源集散地。 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师:本文的标题是一样很普通的东西 —— 蜡烛,谁能告诉我蜡烛有何作用呢。 2 .师:不错,蜡烛最大的作用就是照明,然而在本文中,它却被赋予一种崇高的意义。 介绍相关背景资料。 师:请大家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在文中找出令自己感动的片段。 3 .抽学生概说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清这篇文章的要素。 1 .自由回答。 生:照明、装饰等。 2 .默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在文中划出令自己感动的片断。 3 .复述故事情节,在教师的诱导下理清本文的要素,在文中相应部分作记录。 二、完成课后习题一(约 ________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抽学生朗读自己所划的语句,指导其读出感情。 2 .结合课后习题一,请学生试着谈谈这些片段之所以感人的原因。 3 .提问: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结尾两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4 .抽多名学生回答,师归纳小结。 1 .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所认为感人的片段,其他学生注意倾听。 2 .让朗读者谈谈他认为这些片段感人的原因,其他学生补充。 3 .思考问题。 4 .回答问题。 把握老妇人人物形象。 三、分析人物思想感情,探讨这篇文章的感人效果是怎样产生的(约________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本文人物的思想感情集中于一点,概括起来就是“敬爱”和“哀痛”,作者诗意般的表现了这种情感的深度和浓度,描写触人心弦。 引导学生用心体味。 (板书) 2 .提问:这篇文章十分感人,这种艺术效果是怎样产生的。 点拨:首先题材感人,同时作者对感人因素进行了着力描写。 3 .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师归纳小结。 1 .在教师引导下体会老妇人感情的深度和浓度。 2 .分组讨论交流,对作者的写作特点要着重分析。 3 .发表意见,体会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四、课堂练习(约 ________分钟) 3eud 教育网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3eud 教育网 教学资源集散地。 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指导完成课堂练习。 (见练习设计 1 ) 2 .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二,领会语句的含义,启发学生怎样抓住关键词,怎样在假设中比较、品味。 3 .导入课后习题三,培养学生想象力和理解力。 1 .讨论交流,完成课堂练习。 2 .揣摩文中语句,完成课后习题二。 3 .描写老女人心理活动。 板书设计 体会老妇人的感情: 看炮火连天 想老妇人不顾生死 看年老体弱 想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看保护遗体 想老妇人对烈士的感 情 看烛光闪烁 想老妇人奉献的感情 练习设计 阅读文章“她穿过方场,到了??她在旁边坐了下来。 ”完成下列题目: 1.从文中摘出关于“她”的动作描写的词语,分析它们表达了“她”怎样的思想感情。 2.文中描写外貌的一句是什么。 3.“她在旁边坐了下来。 ”揣摩此时老妇人的心理。 辅导练习提示 :以学生自主完成为主,教师只是给予指点。 ( 3)可以让学生口述,不必用文字表达。 教法探讨 1.这篇文章非常感人,读之让人心灵为之震颤,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采用何种手法来得到这种艺术效果的。 2.本文有许 多意味深长的语句,意蕴十分丰富,要引导学生着重体会,在具体方法上可灵活处理,可先让学生提问,教师与学生逐一探讨。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 29 页~ 32 页。 ◆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3eud 教育网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3eud 教育网 教学资源集散地。 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1.体会文中反语的运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