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th低温返料循环流化床锅炉操作技术规程内容摘要:

540℃ 给水温度 215℃ 、设计燃料及石灰石 宁夏宝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动力公司 锅炉运行规程 9 ① 设计燃料的成份见与项目配套的锅炉热力计算书 ② 燃料粒度要求 最大粒度不超过 10mm 其中: 99%应小于 8mm 50%应小于 30%应小于 1mm ③ 石灰石成份 caco3 95% caco75% ca/s= ④ 石灰石粒度 最大不超过 2mm, 其中 50%应小于 、 技术参数 (100%负荷设计 煤种 ): 锅炉保证效率 η≥ 88%(空气预热器进风温度为 20℃时) 排烟温度 140150℃ 空气预热器进口风温 2025℃ 空气预热器出口风温 210260℃ 锅炉燃料消耗量 见与项目配套的热力计算汇总 、 主要尺寸及数据 锅筒中心线标高 43100 mm 顶板上标高 46500 mm 最高点标高 47500 mm 主出汽口集箱标高 35850 mm 主给水口集箱标高 31735 mm 锅炉宽度(左右两主柱中心距) 12800 mm 锅炉深度( Z1 至 Z5柱中心距) 25340 mm 锅炉最大宽度(左右两辅柱中心距) 23220 mm 锅炉最大深度(包括平 台) 29040mm 锅炉最大宽度(包括平台) 23220mm 最大件运输重 ~ 80 吨 基本结构及工作流程 水汽系统 水汽系统包括省煤器、锅筒及内部装置、水冷壁、下降管、一级蒸发管、二级蒸发管、过热器及减温器等。 该炉的省煤器为非沸腾式。 在蒸发受热面(膜式水冷壁及蒸发管)中锅炉采用自然循环方式。 宁夏宝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动力公司 锅炉运行规程 10 省煤器 省煤器分低温省煤器及高温 省煤器两组。 低温省煤器 低温省煤器安装在锅炉尾部竖井管式空气预热器上方,分两个管组从锅炉两侧分别给水。 每片蛇形管焊接成鳍片结构,每组省煤器蛇形管由 216。 32x5 材质为20G 的锅炉管组成,成错列布置,横向节距为 110mm、纵向节距为 50mm,横向排数 41,纵向排数 40,蛇形管上部布置有防磨瓦降低省煤器管道的烟气磨损效率。 省煤器采用护板、空心梁支撑结构,支撑管组的空心梁,外包绝热材料,一端接至引风机入口以便通风冷却。 省煤 器入口集箱位于标高 31735mm 处,出口集箱位于标高 34285mm 处,二集箱规格均为 216。 219 材质为 20G,锅炉给水由给水操作平台首先分别进入锅炉两侧的入口集箱,经低温省煤器蛇形管流至位于锅炉两侧的出口集箱 ,最后由 1根 216。 21 20G 号锅炉钢管连至高温省煤器。 高温省煤器 高温省煤器位于前部竖井上部,采用 216。 38 、 20G 材质的管子弯成水平蛇形管,顺列双管圈布置,横向节距为 100mm、纵向节距为 107mm,入口集箱位于管组下部、出口集箱位于管组上部。 集箱规格与低温省煤器相同。 为了保证管束内具有安全水速,集箱中设置隔板,将管束均分为两个串联的回路。 每组管束均呈逆流布置,低温省煤器来的给水在管束内加热后由出口集箱端部经 1 根 216。 219 的给水给水管与分配管集箱连接,再通过八根 216。 89 的给水管均匀引入锅筒。 锅筒及内部装置 锅筒内径为 216。 1600mm、采用δ= 100mm 19Mn6 的钢板卷制而成,筒体及封头材质为 19Mn6。 锅筒位于锅炉顶部,锅筒中心线标高 43100mm 处,两端由吊杆悬吊于顶板横梁上, 受热后可向两端自由膨胀。 锅筒内部装置采用机械分离装置进行汽水分离。 一次分离元 件为 42216。 315旋风分离器,二次分离元件为波形板和均汽孔板。 蒸汽中间还经过蒸汽清洗板,锅筒内部还布置排污管、加药管和水位测量接管,以保证给水的正常分配,锅水品质以及锅筒水位的指示与控制。 蒸发管 蒸发管分为一级蒸发管和二级蒸发管。 一级蒸发管位于悬浮段上方,由两组管束组成,每组管束由两排 216。 32x 20G高压锅炉管制成。 错列布置,横向节距 200mm、纵向节距为 60mm。 管束底部迎风面,背风面,弯头装有 防磨装置,沿炉膛宽度有管束定位装置,一级蒸发管向上起吊挂作用,变径为φ 38x6,向上沿炉膛深度分为三排 ,吊挂各级过热器,二级蒸发管及高温省煤器,在标高 26500mm 处及 42380mm 和 42620mm 分别布置有 216。 325宁夏宝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动力公司 锅炉运行规程 11 材质为 20G 的蒸发管进口集箱及 216。 245 材质为 20G的蒸发管出口集箱。 锅水从两根 216。 245 的下降管通过进口集箱进入蒸发管束。 在管束内吸收高温烟气放出的热量变成汽水混合物,汽水混合物出管束后进入出口集箱,经 12216。 133x10 的顶部连接管流入锅筒。 一级蒸发管束的另一个功用是支撑和吊挂各级过热器,二级 蒸发管及高温省煤器管束。 二级蒸发管位于过热器后,由四排φ 38的管子组成,锅水从两根 216。 325 的下降管进入位于标高 31925mm 的进口集箱,锅水在二级蒸发管受热后变为汽水混合物进入标高为 34839mm的出口集箱,汽水混合物经 13根 216。 133的引出管引入锅筒。 水冷壁及下降管 燃烧室的四壁均由膜式水冷壁组成,膜式水冷壁采用 216。 51x6 ,20G 的锅炉管,节距为 100mm 与 5 48 的扁钢焊制而成的。 燃烧室扁钢及管子材质均为12Cr1MoVG。 炉膛截面尺寸为 8400x10900(深 x宽)。 炉膛水 冷壁及蒸发管回路 下降管共分三路。 饱和水一路从锅筒出来通过两根 216。 377的下降管进入标高为 3650mm水冷壁环形集箱。 另外从这两根下降管引出四根φ 133 的管子进入标高位于 1100(mm)的四只小水冷侧集箱。 完成对整个炉膛膜式壁的供水,饱和水从炉膛吸热后变成汽水混合物。 前后水冷壁进入标高位于 41720mm 的前后水冷壁上集箱,侧水冷壁分别进入标高为和 41720mm 的水冷壁侧上集箱。 再通过 17 根φ 133 的汽水引出管引至锅筒。 饱和水另一路从锅筒出来通过两根 216。 245 的下降管进入标高为 26500mm 的一级蒸发管下集箱 ,饱和水经过蒸发管的加热进入标高为 42380mm 和 42620mm 的蒸发管上集箱,汽水混合物再经过 12根φ 133 的汽水引出管进入锅筒。 饱和水最后一路由两根 216。 325 的下降管进入位于标高 31925mm 的二级蒸发管进口集箱,锅水在二级蒸发管受热后变为汽水混合物进入标高为 34839mm 的出口集箱,汽水混合物经 13 根 216。 133 的引出管引入锅筒。 过热器及减温器 过热器布置在一级蒸发管之后,沿炉膛从下向上依次分为三级过热器,二级过热器,一级过热器,中间布置两级喷水减温器。 一级过热器由双管圈 216。 32x5 的蛇形管组成。 蛇形管采用 20G和 15CrMoG 的锅炉钢管,管束为顺列布置,横向节距为 100mm。 二级过热器由双管圈 216。 32x5 的蛇形管组成。 蛇形管采用 12Cr1MoV 钢管,管束为顺列布置,横向节距为 100mm。 三级过热器由双管圈 216。 32x SA213T91 锅炉过热器用铁素体钢管组成,该材质具有稳定的高温性能。 顺列布置,横向节距为 100mm。 蒸汽流程:锅筒出来的饱和蒸汽经汇集集箱再通过 1 根 216。 273 的导汽管进入低温过热器进口集箱,在低温过热器管束内被加热后,由低温过热器出口集箱引出,经过 216。 325 的 连接 管 进入 216。 325 喷水 减 温器 中 ,减 温 器材 质 为12Cr1MoVG/GB5310。 减温水经过多孔喷管喷入过热汽进口端套管内,与过热蒸汽宁夏宝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动力公司 锅炉运行规程 12 混合时被蒸发,从而降低了蒸汽温度。 喷入减温器的给水量可由喷水调节阀控制。 为使喷入的水滴不与管壁接触引起热应力且使蒸汽与水混合均匀,在喷水减温器内装设了保护套管。 减温后的蒸汽由 216。 273 的连接管引入二级过热器入口集箱,经过二级过热器被加热的过热蒸汽进入二级过热器出口集箱,再经过 216。 325 的连接管进入 216。 325 喷水减温器中,经过减温后的蒸汽进入三级过热器进口集箱,再经过三级过热器的加热至 三级过热器出口集箱。 达到额定蒸汽温度的蒸汽再通过连接管至集汽集箱。 本炉额定负荷时喷水量约 19t/h,减温 7090℃,可在 50~150%负荷变化范围内保证蒸汽参数。 喷水管路上设闭锁阀,以确保减温水的关闭。 喷水减温器的喷头水平放置。 循环燃烧系统 配套设备 皮带给煤机用来将制备好的燃料及时准确地送入炉内,且送入量应与锅炉运行负荷的要求一致。 因此,要求输送量应连续可调,调节应灵敏可靠,输送过程中应保证密封。 燃烧室 燃烧室包括密相区及悬浮段。 四周 由膜式水冷壁构成。 内设防磨绝热衬。 燃烧室深度为 8400mm,宽度为 10900mm。 由标高 20871mm 起向下在深度方向上变为倒梯形。 密相区在底部,高度约为 2100mm。 燃烧室工作是可向下自由膨胀,最大膨胀位移发生在密相区下部标高 3650mm处,位移值为 160mm。 旋风分离器 旋风分离器共有 2 只,布置前部炉膛竖井及尾部对流烟道竖井之间,分离器用 12mm 厚的钢板制成,内设有防磨内衬。 分离器效率为 97~ 99%。 额定负荷时工作温度 400℃~ 500℃。 在炉膛与旋风筒连接的烟道 I 及旋风筒与 尾部竖井之间的烟道 II 中均有柔性膨胀节。 回送装置及给煤接口 每一个旋风分离器下通过一根 216。 500 12 的连接管路同一个回送装置相连,回送装置由合金钢板制成。 在标高 14181mm 的斜接管处,通入一股高压头小流量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