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困难儿童指导手册内容摘要:

活动量非常大,喜欢爬高、丢东西、大声叫,破坏性强,有强烈攻击他人的自伤倾向,老师稍不注意便要出事。 他的情绪非常不稳定,时好时坏,有自闭现象。 父亲管教甚严,常用打骂对待,但毫无效果,母亲更是束手无策。 但李小弟模仿能力甚强,被送到启智学校后,愈学愈像智障儿,一般幼儿园又不敢收,所以几年来一直处于“无学习”状态。 李小弟的长相颇为俊俏,初见面绝看不出有任何问题, 只要他安静坐在那儿,保证人人称赞他是位活泼可爱的小男孩。 不过,他安静的时间非常短,一有动作,或情绪发作起来,任何再有耐性的老师都受不了。 教导李小弟是件非常困难又痛苦的工作,但咨询中心的老师义不容辞,以游戏来加强他感觉统合的能力。 3 个月后有明显比较听话的现象,安静时间也较长,沟通上稍有进步,但好动、不讲话、情绪不安等现象如故。 10 个月后,李小弟已可开口讲话,虽然不很清晰,而且没有系统,加上太多时候自言自语,但的确能发出语声,还能够做简单的对话,老师和家长都感到非常惊喜。 此后,李小弟的语言能力进步神速,只 是情绪仍非常不稳定,但老师和妈妈都已有足够的信心,要协助这个孩子成长了。 此外,在咨询中心里可见到的症候轻微的孩子,更是不胜枚举:特别粘人、缺乏自信、害怕陌生、容易跌倒、笨手笨脚、平衡能力特差、语言组织力弱、反应迟钝、发音不清晰等等。 比较特殊的是喜欢拥抱别人,特别是小男生喜欢抱小女孩,最令父母亲难为情。 有一对父母亲含着眼泪,跟我诉说为了孩子这种行为,他们几乎是在家长会上接受“公审”,有点不知道怎么活下去才好。 当然有些不完全感觉统合的问题,还有很多心理上、情绪上或环境学习的问题,但如果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较 佳,的确有助于这些问题的预防和改善。 幸运却不幸福的现代儿童 那么到底什么是感觉统合。 是不是只有问题儿童才会有这方面的需求。 为什么以前没有发现、现在这方面的毛病却这么多。 其实,感觉统合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有的学习,简单地讲,这是一种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 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都无法发展。 即使没有现在所谓的感觉统合教具和游戏方法,人类从婴幼儿时代到年老去世的生命过程中,几乎每一个时刻都在进行着感觉统合的过程。 在婴幼期,有类大脑的发展特别快,大脑学习信息有赖身体感官的输入,学习后的大脑则发挥指 挥身体及感官的能力。 由于大脑、身体、感官的神经体系非常的复杂,所以需要统合,如果此能力不足,身体、感官、大脑的学习便会由于 协调不佳而造成混乱,这便是所谓的感觉统合失常现象。 也因为这种学习在婴幼期几乎已打下 80%的基础,所以婴幼期的感觉统合也最为重要。 偏偏目前婴幼儿的成长环境,在感觉统合方面的条件最差,而且愈来愈坏,难怪目前感觉统合不足造成的问题儿童愈来愈多。 笔者在日本研习幼教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在一个研讨会的场合,碰到日本幼教界的老前辈后藤寿七郎博士,当时已 80 岁的老博士,曾风趣地告诉笔者,现代的孩子是 “先天不足,后天失调”。 的确,现代的孩子或许比较幸运,但却一点也不幸福。 而造成不幸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在小家庭的制度中长大。 小家庭后遗症 不论在东方或西方,小家庭都是近 30 年才有的制度,由于缺乏这方面的实际经验,过去或目前的教育学理、制度和方法,都未考虑到小家庭下,孩子成长环境的巨大变化在早年学习过程中所造成的缺憾。 几乎从怀胎时候的母亲开始,现代妈妈肚子里的胎儿,已面临严重的不利条件。 小家庭分工上的不足,使母亲在怀孕时几乎无法有足够的休息,工作上的忙碌、焦虑,行动上的姿势不佳、运动不够,都会影响胎位变动的正确,而影响及平衡能力的学习。 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物,会引起脐带毛细管的萎缩,影响营养的输入,造成胎儿大脑发展上的不足,引起出生后触觉学习不良的现象。 先天不足,后天失调 怀胎期间,已经是先天不良了。 出生以后,母亲很快恢复工作,初生的婴儿又无法受到传统母亲细心的哺育。 更糟糕的是友伴团体的丧失。 小时候的学习,不论是讲话或日常生活能力和习惯,大多是在兄弟姐妹群中,或邻居的友伴团体中学会的,特别是轮流、等待、分享的能力,更会影响日后的人际关系。 小家庭使兄弟姐妹减少了,家中可模仿的对象不多;都市生活更使邻居的友伴也不见了。 现代的小孩,磊多是陪伴着大人和电视机长大地。 人类是群居动物,但大多数孩童在 0- 1 岁间,几乎缺乏这方面的足够经验,有的更到 6 岁左右(幼儿园大班)才首次接触到同龄的孩子。 更糟糕的是由祖父带大的孩子。 过去养育我们不算成功的父母亲,到了照顾孙子的时代,反而因小家庭及都市生活的环境剧变,局限了他们的经验,使他们一直在太松或太紧的管教上打转,无法和孩子有良好的沟通,因而影响及孩子幼儿期的正常发展。 另一项危机来自于居住的环境。 都市化生活使居住空间大为减少,小时候我们在榻榻米上滚动、跳跃,在庭院玩 水、玩沙的童年,现代的小孩再也享受不到,所以都家庭的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是跳弹簧床和沙发;当然这马上又遭到严厉的禁止,所以现在在孩子身体发展期间,应有的运动完全不足。 少掉可以强化平衡感的摇篮,又使得现代孩子普遍欠缺平衡能力。 新近流行的婴儿车床及学步车,都不是为孩子设计的,而是站在母亲的立场,在没有时间照顾又不必担心孩子危险的需求下使用的,这对成长中的小小身躯是非常不利的。 小时候的不良环境,又要面临成人世界信息爆炸、庞大的功课学习压力、毕业后的激烈生活竞争,现在的孩子并不如我们想像般的幸福和幸运。 爱尔丝博士 在 1972 年的发现,至今日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愈来愈多,其实就是这种“时代疾病”所造成的一种现象。 知道原因以后,接下来的工作是补救和治疗,感觉统合的教学设备和游戏便是为此设计的。 2. 感觉学习与身体发展 在母亲的子宫内,胎位变动的过程中,触觉、前庭平衡、固有平衡等能力就已逐渐在发展。 出生后,它们和视、听、嗅、味等感官更不断相互影响。 在大脑中的感觉中枢相互联系着,这些感觉神经的交错程度,比任何网络都复杂。 五感协调,身心平衡 初生儿能对外界的事物有所了解和认识,最主要是透过视、听、嗅 、昧、触的五感感受。 由于五感 的学习是非常自然的,所以一般而言,我们并不特别注意。 这种不必用思考却会影响我们大脑思考的学习,通常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 特别是触觉,更是人类大脑学习能力异于其他哺乳动物的最大因素。 人类毛少皮薄,使大脑从初生阶段便可以接受各种不同层次的细腻感觉,并且能做细腻的辨识及记忆,这是人类异于其他动物最明显的区别。 人类语言能力中的复杂发音技巧和辞汇的认知,与此也有重大的关系。 这在后章会有更详细的说明,在此不赘。 人类的感觉系统,不是单独发生作用,而是由各方面汇集而成的,使人类的大脑的身体发挥真正的协调力,人类的学 习才能真正发挥效果。 眼睛的视感、耳朵的听感、鼻子的嗅感、嘴舌的味感、皮肤接触及肢体活动的触感,都会将刺激的信息传入大脑,如同天一样,这些感官是用来搜集环境信息的。 疼痛、冷暖、压力等也是由皮肤传入大脑的感觉,如果大脑和身体的协调良好,大脑会立刻指挥身体,发出动作以反应这些感觉。 运动中头部位置会变化,内耳中的半规管可以协助大脑去感应筋肉、关节、肌键等的位置,以取得和身体活动的协调,感觉中的视、听,表面上和感觉上的触摸、身体位置、身体操作关联不大,但在日常生活中,它们如不能相互协调,对我们所形成的麻烦是相当 大的。 遮住眼睛、塞住耳朵,在房间四周轻缓移动,你便可以深深体会这种感觉。 其实,没有视听感,我们仍可以感觉周遭环境。 黑暗中,我们一样可以透过周边物品设定自己的位置,并确认地点,避开危险的东西,因为在大脑中,所有的感觉会建立共同的记忆印象,单独的感官仍然可以利用其他感官的共同学习来做反应。 综合判断头部位置和身体变化的综合性感觉,便是一般所谓的前庭感觉。 前庭感觉让我们的头、眼、四肢、身体能相互协助做出一系列动作。 由于人的身体必须随时练习在地心引力中运动,所以前庭感觉的协调,通常称为前庭平衡,前庭平衡不佳,即会造成身体操作上的不良。 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字,孩子无法模仿写在纸上;踢球时无法用单脚正确的使力;头部放不到重心点,影响颈部压力,致使头部摇动频繁,会产生注意力分散现象等;身体肌肉容易紧绷,身体两边的力量很难协调 „„ 这些都可能是前庭平衡不良所产生的现象。 人的身体和地心引力的关系,除了前庭感觉外,还有一种称为固有感觉。 人类直立行走,但双手不长,又没有尾巴,显示出人类身体上的平衡工具非常短缺;但人类的行动仍算灵活,这种能力很难用力学眼光解释,我们或许只能视之为千万年进化出来的一种能力,因此通常称之为固有感觉。 固 有感觉所形成的身体和地心引力的自然协调,便称之为固有平衡。 固有平衡帮助我们随时和地心引力保持协调的关系,我们做任何活动的时候,不用特别去注意身体、四肢的位置,它们也会很顺畅的进行互相关联的活动,如翻身、站立、走路、跳跃、翻滚,甚至于扣扣子、写字、拿筷子吃饭、用梳子整理头发 „„ 身体各部分器官能够协调自如,是固有平衡的功劳。 感觉需要统合 在母亲的子宫内,胎位变动的过程中,触觉、前庭平衡、固有平衡等能力就已逐渐在发展。 出生后,它们和视、听、嗅、味等感官更不断相互影响。 在大脑中的感觉中枢相互联系着,这此感觉神 经的交错程度,比任何网络都复杂。 这种进入大脑的感觉刺激信息,在中枢神经形成有效率的组合,就叫做“感觉统合”。 正因为有这种能力,大脑才能协调身体对外界做出适当的反应。 爱尔丝博士将之比喻为交通指挥者或红绿灯管制者,没有它们,交通将乱成一团。 感觉统合促使我们的感觉神经的交通不致中断,所有的学习和动作也能顺利进行。 在达成各种目的的协调行动上,感觉统合的能力非常重要。 感觉统合的练习,来自于大脑中的“运动企划”( motor plan)。 为了做某种动作,我们必须对自己的身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全盘考虑,并订出计划,以逐 步实施。 这便是所谓的运动企划。 运动企划是依据过去的经验,运用在这次动作的感觉,再加以利用于下次的动作中。 运动企划会让我们的潜意识了解身体如何动作,下次也能利用这次经验来作计划。 在运动企划中,能单独输入刺激信息的视、听、嗅、味、触感官,比固有感觉和前庭感觉更为重要。 由于这些感官能有效地将动作组合成一种新的运动企划,所以在感觉统合的过程中相当重要。 例如小孩子看到一种新玩具时,或许并没有人教他如何玩,但大部分的孩子仍可以用过去相关经验找出自己的游戏方法,这种有意识加上记忆中的潜意识,使孩子的身体学习可以顺利发 展下去。 感觉统合便在这些过程中,逐渐形成。 通常,感觉的统合是在幼儿期的日常活动和游戏中发展出来的,对相类似的动作,孩子可以自我学习以为反应,便是这种运动企划产生的功能。 然而由于小家庭制度衍生的不利因素,使愈来愈多的孩子在感觉统合学习上遇到挫折,如此一来,孩子在发育及行动上便会发生困难,学习障碍的问题也因而产生。 各种感觉失常现象 通常感觉统合失常的孩子,会有以下各种现象: ( 1) 好动而很难安定下来:好动不安不见得都是感觉统合失常,周围的环境或大人的误导也可能产生此种现象,但如果所有可能因素一一过滤后仍然找不出 原因时,感觉统合失常经常是好动的最主要因素。 ( 2) 动作不灵活:运动计划发展不良的幼儿,动作大多不灵活,这些孩子在学习折纸和使用剪刀方面特别困难,甚至于不会翻筋斗,跳高和跳箱也较差,不敢玩秋千、走平衡台。 ( 3) 语言发展迟钝:语言的发展包括发音技巧、词汇的认知及语言相关逻辑的使用习惯等属于比较知性的层次,不过发音牵涉听觉的辨识能力,唇、舌、声带的使用技巧,词汇的认知更必须靠视、听、嗅、味、触的综合作用;感觉统合不佳经常会影响语言能力的发展。 ( 4) 讨厌被触摸:平常的身体接触都受不了的幼儿,人际关系的发展将严重受阻。 其他如洗头 发、洗澡、抓痒、剪指甲或换衣服都会反抗,这种情形通常会引发注意力不集中、耐心不足等现象。 触觉过于敏感或过于都有可造成感觉统合失常,所以笨手笨脚、懒惰、涣散等现象都得小心观察。 特别是缺乏痛觉和味觉等不平常(极端偏食或咬指头)的情形,有必要做较详细追踪。 ( 5) 极端或异常的害怕:孩子由于缺乏经验而害怕是很平常的,对某种虫类或动物特别害怕,也许只是幼年经验或情绪发泄而产生的,不用特别担心。 但有些同龄孩子很容易做到,而你的孩子却极害怕尝试的,就要加以观察了。 例如讨厌摇晃、不敢爬高。 无法顺利下楼梯、不敢去游乐园玩、怕旋转木 马、甚至旋转杯都不敢坐等等。 如果还有重心不稳、情绪特别不安定、身体不灵活等现象,就明显有感觉统合不佳的症状了。 ( 6) 反应迟钝:有时候身体固然还算灵活,但对高度的恐惧迟钝、转圈圈根本不会晕、对痛的感觉也较少、甚至有自虐现象的,可能也是脑神经中枢感觉统合不良的原因,反应太极端或反应不良经常是一体的两面,对某件事情反应太极端的,在另一方面常又太迟钝。 ( 7) 学习障碍:学习跟不上虽令人头痛,但有些父母认为幼儿本来就不该有太大的学习压力,因而疏忽了异常现象,认字有困难,可能是司掌阅读功能的视觉不成熟所致:无法写字,有可能是大小 肌肉发展不良或手眼协调不佳的症候:眼球运转困难,也会造成注意力分散及耐心不足。 即使资优班的孩子,一样会有情绪暴躁、缺乏团队精神、人际关系不佳、偏食、反应迟钝、身体功能动作失常等现象。 这一切,通常都属于感觉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