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公路造价师考试技术与计量精讲讲义内容摘要:

大类。 我国各地不同成因的软土都具有近于相同的共性,主要表现为: 1)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 含水量 ≥35%,天然孔隙比 ≥,饱和度一般大于95%,液限一般为 35%~60%,塑性指数为 13~30,天然重度为 15~19kN/m3。 2)透水性差。 大部分软土的渗透系数为 108~107cm/s。 3)压缩性高。 压缩系数为 ~,属高压缩性土。 4)抗剪强度低。 其快剪黏聚力在 10kPa左右,直剪内摩擦角宜小于 5176。 ,十字板剪切强度 35kPa。 5)具有触变性。 一旦受到扰动,土的强度明显下降,甚至呈流动状态。 6)流变性显著。 其长期抗剪强度只有一般抗剪强度的 ~ 例题:我国各地不同成因的软土都具有近于相同的共性 () A透水性差 B湿密度大 C抗剪强度低 D流变性显著 答案: ACD (2)软土地基的勘察 包括勘察软土的表征、气候、径流条件、地形、地貌极其软土的成因。 B主固结沉降 C次固结沉降 D工后沉降 答案: ABC (4)软土地基的处治措施 ① 砂垫层 ② 浅层处治 ③ 轻质路堤及加筋路堤 ④ 反压护道 ⑤ 预压 ⑥ 竖向排水体 ⑦ 粒料桩 ⑧ 加固桩 (5)造价分析 软弱地基处治方案较多,有单项或多项综合治理。 一般以单项计价为宜。 计价中,袋装砂井及塑料排水板按井底到砂砾垫层顶面的长度以 m 为单位计量,砂井由于井径变化,可按设计体积以 m3 为单位计量。 计价内容包括材料采备、运输及施工机械的操作、装砂、灌砂、套管沉人、拔出、桩机移位、沉降观测等作业的费用。 土工织物按铺筑面积以 m2 为单位计量,计量时不得将搭接及卷边面积计入。 计价内容包括土工织物 的采备、供应、运输及原地面整平、铺筑土工织物、沉降观测等。 垫层及抛石按设计尺寸的体积以 m3 为单位计量。 计价内容包括材料采备、运输、摊铺、整平、压实等作业的费用。 换土按换填压实的体积以 m3 为单位计量。 计价中包括软土的翻挖、运弃,换填好土的挖、运、摊铺、整平、压实、整形,沉降观测等作业的费用。 挖除的软土弃置及换填好土的运人,应包含一定距离的免费运距,该免费运距由公路工程定额或招标文件给出。 超出免费运距后 ,另计超运费用,以运量单位 ,计价按公路工程土石方运输定额中的 “增运 ”计列。 粒料桩 (砂桩 、碎石桩、石灰砂桩等 )按形成桩体的体积以 m3。 为单位计量,加固土桩 (旋喷桩 )按注入的加固浆液体以 m3 为单位计量。 计价内容包括桩机就位、机械作业全过程、桩机移位以及清理作业面等作业的费用。 路堤预压填方填筑压实的体积以 m3 为单位计量。 压实体积根据施工的沉降观测标示的 沉降量所绘制的横断面计算。 计价中包括以借(取)土的开挖、免费运距以 ) A足够的强度 B足够的稳定性 C足够的平整度 D足够的抗滑性 答案: ABCD 例题 (判断 ):路面稳定性一般指水稳定性、干稳定性、温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 二、路面的设计 1.设计内容: (1)路面结构层原材料的选择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设计参数的测试与确定 (4)路面结构层组合与厚度计算 (5)路面结构的方案比选 (6)路面排水系统设计 (7)路肩加固等的设计 2.设计原则: (1)根据使用要求及自然条件,结合当地实践经验,进行路基路面综合设计。 (2)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节约投资的原则,进行路面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有利于机械化、工厂化施工的路面结构方案。 (3)结合当地条件,积极推广成熟的科研成果,对行之有效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应在路面设计方案中积极、慎重地加以运用。 (4)路面设计方案应注意环境保护和施工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5)为提高路面工程质量,应推行机械化施工。 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采用大型、高效的成套机械设备施工,以确保工程质量。 (6)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路面不宜分期修建。 对软土地区或高填方路基等可能产生较大沉降的路段,宜按 “分期修建 ”或 “一次设计分期实施 ”的原则设计 例题 (判断 ):在软土地区或高填方路基等可能产生较大沉降的路 段修建时,应遵循 “一步到位的原则 ”。 () 三、路面的类型 路面类型分为铺装路面、简易铺装路面和砂石路面。 铺装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处治、沥青碎石、贯入式路面等称为简易铺装路面,砂石路面等计人未铺装路面。 砂石路面是以砂、石等为骨料,以土、水、灰为结合料,通过一定的配比铺筑而成的路面统称,包括级配碎 (砾 )石路面、泥结碎 (砾 )石路面、水结碎石路面、填隙碎石路面及其他粒料路面。 路面面层类型的选用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路面面层类型及适用范围 面层类型适用范围 沥青混凝土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水泥混凝土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沥青贯人、沥青碎石、沥青表面处治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砂石路面四级公路 ,路面可分为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路面等。 ,可分为柔性、刚性及半刚性路面。 例题(多选) ()等称为简易铺装路面。 A表面处治路面 B沥青碎石路面 C水泥混凝土路面 D贯人式路面 答案: ABD 例题(多选).按材料分类,路面可分为 ()路面。 A沥青混凝土路面 B水泥混凝土路面 C沥青 碎石路面 D贯人式路面 答案: ABC 柔性路面的力学特点是: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的弯沉变形较大,路面结构本身抗弯拉强度小,在重复荷载作用下产生累积残余变形。 路面的破坏取决于荷载作用下所产生的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应力。 目前我国的公路路面,绝大多数均属柔性路面,如沥青混凝土路面。 刚性路面的特点是:在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板体作用,其抗弯拉强度和弹性模量较其他各种路面材料要大得多,故呈现出较大的刚性。 刚性路面在荷载作用下的弯沉变形极小,路面的破坏取决于荷载作用下所产生的疲劳弯拉应力。 刚性路面主要指水泥混凝土路面。 半刚性路面是指全用水泥、石灰、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 (常称半刚性材料 )作为基层、底基层的沥青路面结构。 这种半刚性基层材料使用前期的力学特性呈柔性,而后期趋近于刚性,如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类基层沥青路面。 四、路面结构组成 路面结构一般由面层、基层、底基层与垫层组成。 面层是直接承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和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构层,可由一至三层组成。 基层是设置在面层之下,并与面层一起将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传布到底基层、垫层、土基,起主要承重作用的层次。 基层可分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 (整体型 )和粒 料类 (嵌锁型、级配型 )。 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采用水泥稳定粒料、石灰粉煤灰 (二灰 )稳定粒料、沥青混合料以及级配碎砾石等材料铺筑,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底基层和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基层和底基层,除上述类型材料外,也可采用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土、石灰粉煤灰稳定土、石灰工业废渣、填隙碎石等或其他适宜的当地材料铺筑。 垫层是设置在底基层与土基之间的结构层,起排水、隔水、防冻、防污等作用。 各级公路当需要设置垫层时,一般可采用水稳性好的粗粒料或各种稳定材料铺筑。 例题(多选).路面结构一般有 ()组成。 A面层 B基层 C垫层 D土基 答案: ABC 例题 (判断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一般采用水泥稳定粒料、石灰粉煤灰 (二灰 )稳定粒料、沥青混合料以及级配碎砾石等材料铺筑基层 (√) 第二节垫层、基层及底基层 一、垫层 1.垫层的设置原则 垫层作用:排除路面、路基中滞留的自由水,确保路面结构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 (1)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路基经常处于潮湿、过湿状态的路段。 (2)排水不良的土质路堑,有裂隙水、泉眼等水文不良的岩石挖方路段。 (3)季节性冰冻地区的中湿、潮湿路段,可能产生冻胀需设置防冻 垫层的路段。 (4)基层或底基层可能受污染以及路基软弱的路段。 2.垫层材料 垫层材料可选用粗砂、砂砾、碎石、煤渣、矿渣等粒料以及水泥或石灰煤渣稳定粗粒土,石灰粉煤灰稳定粗粒土等。 若采用粗砂和砂砾料时,通过 筛孔的颗粒含量应不大于 5%。 采用煤渣时,小于 2mm的颗粒含量不宜大于 20%。 3.垫层设置宽度 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的排水垫层应铺至路基同宽,以利路面结构排水,保持路基稳定。 三、四级公路的垫层宽度可比底基层每侧至少宽 25cm 例题 (判断 ):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的排水垫层应铺至 路基同宽,以利路面结构排水,保持路基稳定;三、四级公路的垫层宽度可比底基层每侧至少宽15cm()。 二、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 (底基层 )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包括:水泥稳定类、石灰稳定类和工业废渣稳定类。 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显著特点是:整体性强、承载力高、刚度大、水稳性好,而且较为经济。 半刚性材料已广泛用于修建高等级公路路面基层或底基层。 水泥稳定类、石灰粉煤灰稳定类材料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和底基层,但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细粒土不能用做高级路面的基层。 石灰稳定类材料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底基层,也可用做二级和 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但石灰稳定细粒土不能用做高级路面的基层。 例题(多选)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包括一般有 ()组成。 A水泥稳定类 B石灰稳定类 C工业废渣稳定类 D二灰土 答案: ABC 例题 (判断 ):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细粒土可以用做高级路面的基层 ()。 1.对原材料的要求 1)无机结合料 无机结合料目前最常用的有水泥、石灰、粉煤灰及工业废渣 (1)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均可用作结合料,但宜选用终凝时间较长 (宜在 6h 以上 )的水泥。 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不得使用。 水泥剂量见下表 注意:水泥 (石灰 )剂量系指水泥 (石灰 )质量占全部粗细颗粒 (即砾石、砂粒、粉粒和黏粒 )的干质量的百分率。 (2)石灰。 石灰质量应符合规范规定的 Ⅲ 级以上的生石灰或消石灰的技术指标。 石灰剂量应通过配合比设计试验确定,但工地实际采用的剂量应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多 %~1%。 采用集中厂拌法施工时,可只增加 %;采用路拌法施工时,宜增加 1%。 (3)粉煤灰。 粉煤灰是火力发电厂燃烧煤粉产生的粉状灰渣,其主要成分 SiO2(二氧化硅 )、 Al2O3(三氧化二铝 )和 Fe203(三氧化二铁 )的总含量应大于 70%,烧失量不应超过 20%。 (4)煤渣。 煤渣是煤经锅炉燃烧后的残渣,其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