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拉马都大桥主桥养护手册(修改1)内容摘要:

离为 2m。 承台顶面标高为,底面标高 ,低水位( )时桩基不露出水面,确保美观。 承台横 桥向尺寸为 ,顺桥向为 34m,承台高 6m。 为了使塔柱的内力更均匀的传递给基础,在塔底设置 4m 高的 塔座。 索塔设计 索塔为门形塔,从下到上依次为塔座、下塔柱、中塔柱和上塔柱。 塔底标高 ,塔顶标高 , 塔高。 其中塔座高 4m, 下塔柱高 ,中塔柱高 ,上塔柱高 59m。 索塔在下、中塔柱之间设下横梁,中、上塔柱之间设中横梁,上塔柱顶端设上横梁。 索塔塔柱为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仅在上塔柱 1#、 2# 斜拉索的锚固区内,塔柱平面内布置环向预应力), 索塔 横梁为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三道横梁亦为箱型截面,上、中横梁高 4m,下横梁高 6m。 上塔柱为斜拉索锚固区,考虑设置除湿装置,不设通气孔。 由于上塔柱设除湿装置,中横梁和上横梁处的人洞须设置可以开启的盖板。 索塔在每个下横梁顶面设置进出索塔的人孔,上横梁顶面设置人洞,通过此人洞可以到达塔柱顶面。 塔柱、横梁和塔柱隔板的人孔均相互联通。 从下塔柱到上塔柱箱内均设有爬梯和检修平台。 索塔内避雷设施及预埋件、照明设施及预埋件等。 钢加劲梁 和 钢 加劲梁 的 拼装 连接 加劲梁的构造 加劲梁采用预制拼装施工,分为 主梁、横梁、小纵梁三部分主要构件。 钢主梁布置在加劲梁横桥向的外侧,设 2道,中心间距 22m,与斜拉索横向间距相同。 钢主梁采用焊接箱形截面,一般梁段中心处梁高为 2800mm,横桥向与桥面相同设有 2%的向外横坡,腹板外侧间横向间距为 2300mm。 除边跨端部的 SC1 SC17 号索下端锚固于主梁梁端外, 其他各斜拉索下端均 锚固于 主梁内钢锚箱。 横梁 在一般梁段 以 4m 为间距设置,塔底、梁端、跨中合龙段等区域根据需要调整为3m、 、 等。 横梁梁高沿横桥方向为变断面型式,端部梁高与主梁相同,考虑到横梁预 拱度的设置,顶板设 %的横向斜坡,大于桥面 2%的横坡。 横梁底板在跨中区域上弯 620mm,横梁跨中高度为 2430mm,其中包括 30mm 的梁顶预拱度。 在加劲梁横桥向的内侧,布置 2 道小纵梁,二者中心间距 ,与钢主梁一起形成加劲梁的纵向受力体系。 加劲梁 的拼装连接 钢主梁梁段间采用 M30 高强螺栓四面拼接,即顶板、底板、腹板及纵向加劲肋间均通过拼接板进行栓接。 连接螺栓数量及拼接板尺寸按等强度原则确定,设计的栓接板面抗滑移系数(摩擦系数)为 ,设计预紧力为 360kN。 横梁与主梁间 、 小纵梁与横梁间都 采用 M24 高强螺栓连接,设计的栓接板面抗滑移系数为 ,设计预紧力为 240kN。 桥面板 加劲梁桥面板分预制和现浇两部分,混凝土等级均为 C60。 为便于施工并减小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桥面板以预制吊装为主。 预制板吊装后,在钢梁顶面上部分现浇混凝土湿接缝,将分块预制的桥面板连成整体。 现浇板板厚为 27cm,比预制板厚 2cm。 全桥范围内的桥面板设有横向预应力,沿桥纵向的间距为 80cm 左右,采用 BM154 扁锚群锚体系。 梁端、中跨跨中等斜拉索水平分力较小的区域桥面板中设有纵向预应 力钢筋,采用 M157 群锚体系。 混凝土桥面板与加劲梁钢梁的连接通过剪力焊钉实现。 剪力钉采用钉身直径 22mm、端头直径 35mm、公称长度 200mm 的圆柱头焊钉。 斜拉索 和锚具 斜拉索 主桥采用平面双索面,每塔每索面共 34 根斜拉索,全桥共 136 根斜拉索。 斜拉索采用Φ7mm 镀锌高强度低松弛平行钢丝,外挤双层 HDPE,内层为黑色,外层为彩色,钢丝标准强度 fpk=1670MPa。 斜拉索规格共 7 种,即: 127Φ 163Φ 187Φ 211Φ 241Φ 283Φ7 和 313Φ7。 成品斜拉 索应具有优良可靠的防腐体系,以保证拉索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锚具 斜拉索锚具采用冷铸墩头锚,钢梁内为固定端,索塔内为张拉端。 锚具由锚杯、锚板、锚固螺母、连接筒、后盖、密封盖及冷铸锚填料组成。 冷铸锚填料由带铁砂的环氧树脂等成分组成,要求填料除了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外,在常温下还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保证灌注密实,同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 每个冷铸锚的填料应同时制作一组三个直径 25mm、高30mm 的试件同炉固化,试件强度在常温下应达到 147MPa。 其他 边跨支座 主桥边墩处各设置 2 套抗震球型钢支座,位于钢主梁下侧,其中一个双向活动,另一个纵向活动,横向固定。 单个支座竖向承载力为 10000kN,横向固定的支座承受的水平力为6000kN。 支座纵向最大位移为177。 60cm,最大转角为 ,所有支座在海洋大气环境中使用寿命不小于 50 年。 支座横向受力由地震控制,水平Ⅰ时横向力为 4580kN,支座本身可以承担,而水平Ⅱ时横向力为 9320kN,此时支座将被剪坏,地震横向力由设置在 V墩上的混凝土挡块承受。 横向限位装置 为限制横向风力和地震造成的位移,在索塔下横梁处设置了混凝土 挡块,挡块与钢梁外侧之间设置带钢板加劲的氯丁橡胶限位块。 橡胶限位块连接于钢主梁外侧腹板上,外表面设聚四氟乙烯滑板,与预埋在下横梁混凝土挡块内的不锈钢板形成纵向滑动面。 横向限位装置的受力由地震荷载控制,水平Ⅰ时横向力为 11923kN,此时结构处于弹性状态;水平Ⅱ时横向力为 19672kN,结构处于极限状态。 纵向阻尼装置 每个索塔处钢主梁下设带有限位装置的纵向粘滞阻尼装置 2 套,用于减小地震反应,并限制较大的梁体纵向漂移。 2 桥梁整体检测与养护 斜拉桥管理养护原则 桥梁养护的总体原则是“预 防为主,防治结合”,以承重结构为重点,以桥面养护为中心。 1.斜拉桥养护的目标: ( 1) 桥梁运营后,管理养护工作随之开始,并不间断有序进行。 ( 2) 保持桥梁的健康工作状态,最大限度减少或避免损坏,一旦损坏,及时修复;保持桥梁的通畅,提高通行能力,不中断交通,或尽量缩短中断交通的时间。 ( 3) 保持桥梁良好的技术状态,提高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 4) 最大限度地延长桥梁的安全使用寿命。 ( 5) 掌握桥梁各组成部分的状态,汇集和完善其技术与管理资料,为养护维修和日后可能发生的大修和加固提供必须的数据条件。 2.管理养护工作的基本要求 : ( 1) 预防、养护和整治相结合;日常维修和综合维修相结合。 ( 2) 维修和病害整治工作要有计划准备,并且制定技术方案的准备。 ( 3) 制订并完善一套斜拉桥养护与维护的工作制度,组建一只斜拉桥维修的专业养护队伍,建立桥梁的完整的数据档案系统。 3.斜拉桥管理养护工作范围: ( 1) 技术状况的检查。 ( 2) 建立和健全完整的桥梁技术档案,包括桥梁设计、桥梁施工检测、桥梁养护维修和加固三部分。 ( 3) 斜拉桥的安全防护。 ( 4) 斜拉桥的日常保养和维修。 4.斜拉桥养护工程分类: ( 1)小修保养工程:对桥梁及其各种设施进行预防性 保养和修补其轻微损坏部分。 此工作日常进行。 ( 2) 大修工程:对桥梁及其各种设施的一般性自然磨损和局部损坏进行修理加固,以恢复原状。 此工作定期按计划进行。 ( 3) 大修工程:对桥梁及其各种设施进行周期性的综合修理,以全面恢复到原设计标准,或在原技术等级范围内进行局部改善,以提高其通行能力。 此项工作应每隔 10~ 15 年按上级批准年度计划进行。 ( 4) 改善工程:对桥梁及其各种设施因不适应交通量和载重需要提高技术等级。 此项目通常需重新设计和招标完成,不是养护单位可以完成 的。 ( 5) 紧急抢修加固工程:因发生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和人为破坏等而引起的桥梁及各种设施的损坏尽快抢修,保证安全通车。 对不能修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