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总结内容摘要:

或环境设计甚至单体设计提供了充分的设计依据。 ? (1)设计方案比选不是就方案论方案的单纯技术问题,必须与投资联系起来,进行方案间的技术经济分析。 监理工程师应在技术经济分析的基础上编写评选和决策建议书。 (2)制定监理规划时,必须明确设计方案选择和设计工作应遵循的原则和程序,并征得建设单位同意,避免出现对设计单 位要求不一致。 (3)对采用综合评估法进行评选和决策时,应注意需量化的因素是否全面及其权重是否分配合理。 (4)进行设计方案比较选择时,应处理好质量、投资与进度的关系,使其达到对立的统一。 (5)监理工程师要注意设计方案之间的主要差异,并提出进行方案整合或改进设计方案的建议。 ? (1)能据以编制施工图预算。 (2)能据以安排材料、设备订货和非标准设备的制作。 (3)能据以进行施工和安装。 (4)能据以进行 工程验收。 施工图设计阶段监理质量控制程序示于图 41。 图 41 施工图设计阶段监理质量控制程序框图 ? (1)图纸的规范性。 (2)建筑造型与立面设计。 (3)平面设计。 (4)空间设计。 (5)装修设计。 (6)结构设计。 (7)工艺流程设计。 (8)设备设计。 (9)水、电、自控等设计。 (10)城规、环境、消 防、卫生等要求满足情况。 (11)各专业设计的协调一致情况。 (12)施工可行性。 并特别注意过分设计、不足设计两种极端情况。 ? 设计交底是指在施工图完成并经审查合格后,设计单位在设计文件交付施工时,按法律规定的义务就施工图设计文件向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做出详细的说明。 其目的是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正确贯彻设计意图,使其加深对设计文件特点、难点、疑点的理解,掌握关键工程部位的质量要求,确保工程质量。 设计交底的主要内 容一般包括: 施工图设计文件总体介绍,设计的意图说明,特殊的工艺要求,建筑、结构、工艺、设备等各专业在施工中的难点、疑点和容易发生的问题说明,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等对设计图纸疑问的解释等。 ? (1)是否无证设计或越级设计;图纸是否经设计单位正式签署。 (2)地质勘探资料是否齐全。 (3)设计图纸与说明是否齐全,有无分期供图的时间表。 (4)设计地震烈度是否符合当地要求。 (5)几个设计单位共同设计的 图纸相互间有无矛盾;专业图纸之间、平立剖面图之间有无矛盾;标注有无遗漏。 (6)总平面与施工图的几何尺寸、平面位置、标高等是否一致。 (7)防火、消防是否满足要求。 (8)建筑结构与各专业图纸本身是否有差错及矛盾;结构图与建筑图的平面尺寸及标高是否一致;建筑图与结构图的表示方法是否清楚;是否符合制图标准;预埋件是否表示清楚;有无钢筋明细表;钢筋的构造要求在图中是否表示清楚。 (9)施工图中所列各种标准图册,施工单位是否具备。 (10)材料来源有无保证,能否代换;图中所 要求的条件能否满足;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有无问题。 (11)地基处理方法是否合理,建筑与结构构造是否存在不能施工、不便于施工的技术问题,或容易导致质量、安全、工程费用增加等方面的问题。 (12)工艺管道、电气线路、设备装置、运输道路与建筑物之间或相互间有无矛盾,布置是否合理。 (13)施工安全、环境卫生有无保证。 (14)图纸是否符合监理大纲所提出的要求。 、法规依据,试述如何进行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务院《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以及国家计委、建设部和各地方政府的相关配套法规、规章均对此有明文规定和具体要求。 特别是《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 “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发现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不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应当报告建设单位,建设单位有权要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进行补充、修改 ” ,第三十条规定 “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应当在建设工程施工前,向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说明建设 工程勘察、设计,解释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文件。 ” 并 应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勘察、设计问题。 这些是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的直接法律依据。 设计交底由承担设计阶段监理任务的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负责组织,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和承担施工阶段监理任务的监理单位等相关参建单位进行交底。 图纸会审由承担施工阶段监理任务的监理单位负责组织,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相关参建单位参加。 ? 为了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理工程师应对设计变更进行严格控制,并注意以下几点: (1)应随时掌握国家政策法规的变化,特 别是有关设计、施工的规范、规程的变化,有关材料或产品的淘汰或禁用,并将信息尽快通知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避免产生设计变更的潜在因素。 (2)加强对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特别是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核,对施工图节点做法的可施工性要根据自己的经验给与评判,对各专业图纸的交叉要严格控制会签工作,力争将矛盾和差错解决在出图之前。 (3)对建设单位和承包单位提出的设计变更要求要进行统筹考虑,确定其必要性,同时将设计变更对建设工期和费用的影响分析清楚并通报给建设单位,非改不可的要调整施工计划,以尽可能减少对工程 的不利影响。 (4)要严格控制设计变更的签批手续,以明确责任,减少索赔,现将施工图设计文件投入使用前和使用后两种情况列出监理工程师对设计变更的控制程序,如图 42和图 43所示,设 计阶段设计变更由该阶段监理单位负责控制,施工阶段设计变更由承担施工阶段监理任务的监理单位负责控制。 图 43 施工阶段设计变更控制程序框 图 第三章 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 图 44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 系统过程 、施工过程、竣工验收各阶段的质量控制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见图 44) ? 施工阶段监理工程师进行质量控制的依据,大体上有以下四类: (1)工程合同文件。 (2)设计文件。 (3)国家及政府有关部门颁布的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性文件。 (4)有关质量检验与控制的专门技术法规性文件。 概括说来,属于这类专门的技术法规性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类: 1)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2)有 关工程材料、半成品和构配件质量控制方面的专门技术法规性依据。 3)控制施工作业活动质量的技术规程。 4)凡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工程,事先应进行试验,并应有权威性技术部门的技术鉴定书及有关的质量数据、指标,在此基础上制定有关的质量标准和施工工艺规程,以此作为判断与控制质量的依据。 在每项工程开始前,承包单位须做好施工准备工作,然后填报《工程开工 /复工报审表》,附上该项工程的开工报告、施工方案以及施工进度计划、人 员及机械设备配置、材料准备情况等,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查。 若审查合格,则由总监理工程师批复准予施工。 否则,承包单位应进一步做好施工准备,待条件具备时,再次填报开工申请。 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督促承包单位加强内部质量管理,严格质量控制。 施工作业 过程均应按规定工艺和技术要求进行。 在每道工序完成后,承包单位应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 填报《 ———— 报验申请表》交监理工程师检验。 监理工程师收到检查申请后应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到现场检验,检验合格后予以确认。 只有上一道工序被确认质量合格后,方能准许下道工 序施工,按上述程序完成逐道工序。 当一个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完成后,承包单位首先对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进行自检,填写相应质量验收记录表,确认工程质量符合要求,然后向监理工程师提交《 ———— 报验申请表》附上自检的相关资料,经监理工程师现场检查及对相关资料审核后,符合要求予以签认验收,反之,则指令承包单位进行整改或返工处理。 在施工质量验收过程中,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应进行抽样检测,承担见证取样检测及有关结构安全检测 的单位应具有相应资质。 通过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分部工程、单位工程严禁验收。 ? (1)招投标阶段对承包单位资质的审查 1)根据工程的类型、规模和特点,确定参与投标企业的资质等级,并取得招投标管理部门的认可。 2)对符合参与投标承包企业的考核 ① 查对《营业执照》及《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 ② 考核承包企业近期的表现,查对年检情况,资质升降级情况,了解其有否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现场管理等方面 的问题,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质量是否是上升趋势。 ③ 查对近期承建工程,实地参观考核工程质量情况及现场管理水平。 (2)对中标进场从事项目施工的承包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检查 1)了解企业的质量意识,质量管理情况,重点了解企业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工程项目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情况。 2)贯彻 ISO9000标准、体系建立和通过认证的情况。 3)企业领导班子的质量意识及质量管理机构落实、质量管理权限实施的情况等。 4)审查承包单位现场项目经理部的质量管理体系。 理工程师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原则有哪些 ? (1)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审查和批准应符合规定的程序; (2)施工组织设计应符合国家的技术政策,充分考虑承包合同规定的条件、施工现场条件及法规条件的要求,突出 “ 质量第一、安全第一 ” 的原则; (3)施工组织设计的针对性:承包单位是否了解并掌握了本工程的特点及难点,施工条件是否分析充分。 (4)施工组织设计的可操作性:承包单位是否有能力执行并保证工期和质量目标;该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切实可行; (5)技术方案的先进性:施工组织设计 采用的技术方案和措施是否先进适用,技术是否成熟; (6)质量管理和技术管理体系,质量保证措施是否健全且切实可行; (7)安全、环保、消防和文明施工措施是否切实可行并符合有关规定; (8)在满足合同和法规要求的前提下,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应尊重承包单位的自主技术决策和管理决策; 、半成品、构配件的采购订货质量控制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 ? (1)凡由承包单位负责采购的原材料、半成品或构配件,在采购订货前应向监理工程师申报;对于重要的材料,还应提交样品, 供试验或鉴定,有些材料则要求供货单位提交理化试验单 (如预应力钢筋的硫、磷含量等 ),经监理工程师审查认可后,方可进行订货采购。 (2)对于半成品或构配件,应按经过审批认可的设计文件和图纸要求采购订货,质量应满足有关标准和设计的要求,交货期应满足施工及安装进度安排的需要。 (3)供货厂家是制造材料、半成品、构配件主体,所以通过考查优选合格的供货厂家,是保证采购、订货质量的前提。 为此,大宗的器材或材料的采购应当实行招标采购的方式。 (4)对于半成品和构配件的采购、订货,监理工程师应提出明确 的质量要求,质量检测项目及标准;出厂合格证或产品说明书等质量文件的要求,以及是否需要权威性的质量认证等。 (5)某些材料,诸如瓷砖等装饰材料,订货时最好一次订齐和备足货源,以免由于分批而出现色泽不一的质量问题。 (6)供货厂方应向需方 (订货方 )提供质量文件,用以表明其提供的货物能够完全达到需方提出的质量要求。 ? (1)分包单位提交《分包单位资质报审表》。 1)关于拟分包工程的情况; 2)关于分包单位的基本情况; 3)分包协议草案。 (2)监理工程师审查总承包单位提交的《分包单位资质报审表》。 (3)对分包单位进行调查。 调查的目的是核实总承包单位申报的分包单位情况是否属实。 ,监理工程师应主要了解哪些内容 ? (1)有关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方面; (2)主管部门及其他部门 (如规划、环保、农业、交通、旅游等 )对本工程的要求、设计单位采用的主要设计规范、市场供应的建筑材料情况等; (3)设计意图方面:诸如设计思想、设计方案比 选的情况、基础开挖及基础处理方案、结构设计意图、设备安装和调试要求、施工进度与工期安排等; (4)施工应注意事项方面:如基础处理的要求、对建筑材料方面的要求、主体工程设计中采用新结构或新工艺对施工提出的要求、为实现进度安排而应采用的施工组织和技术保证措施等。 ?选择质量控制点的原则是什么 ? (1)质量控制点的概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