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有限公司水害治理示范矿井实施方案内容摘要:

量时时监测,并与调度室联网。 对观测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分析,掌握其变化规律,保证水文资料的准确性、连续性。 目前无相应观测设备,且缺少规范水文观测点,上述工作基本未开展。 矿井应配备至少 2 台地质钻机,钻距应在 200m以上,能够探放水、探测各种地质构造、全方位施工地质钻孔,并能够取岩芯。 每个采掘头面至少配备一台探水钻机。 矿井应至少配备一种井下物探仪器。 矿井目前配备有 2 台探水钻机。 有物探设备。 按有关规定留设各类防隔水煤 (岩 )柱,并标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 严禁在各种防隔水煤柱中采掘。 ① 河床煤柱: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计算河西煤层走向移动角 60176。 下切与各煤层的交线圈定;河东煤层走向移动角 80176。 下切与各煤层 项目及标准要求 存在问题 的交线圈定。 ② 火烧区煤柱系为浅部未开采煤层留设,中大槽、八尺槽无须考虑,其余煤层以物探资料确定的火烧底界外推 30m 水平距离为界。 ③ 井田边界煤柱:东西部边界各留设 20m 宽的安全煤柱。 ④ 采区间隔离煤柱:留设斜长 30m 的保护煤柱。 ⑤ 采空区隔离煤柱:采空区煤柱以 +820 米开采水平外推 30m 水平距离划定。 受水威胁的矿井,要科学、合理地设置防隔水闸门 (墙 )。 新施工的水闸门 (墙 )必须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设计、施工质量监督,竣工验收报告必须有主管负责人签字。 对已建设的水闸门 (墙 ),应组织核查论证其可靠性,有安全隐患的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所有水闸门 (墙 )应定期进行观测,并做好观测记录。 水闸门关闭试验每年不少于 2 次,其中 1 次在雨季前进行。 井下在 400 水泵房 等 设有水闸墙, 待 未进行可靠性论证。 七、探放水 必须坚持有 “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 ”的防治水原则。 掘进工作面接近探水线前,必须编制探放水设计,超前探放水,并有防止瓦斯和其他有害气体等安全措施。 探放水工作应做到有设计、现场施工记录及验收记录等,做到允许掘进通知书、工作面牌板、现场进度 “三对口 ”。 基本按照规定执行 受水害威胁区域巷道掘进前,应采用钻探、物探等方法查清水文地质条件,超前探查设计、措施必须符合规程要求,探查矿方对受水害威胁的巷道进行了物探和钻探,但是仍有部门水文地质条件不清 项目及标准要求 存在问题 结束,提出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矿总工程师组织审查批准后施工。 超前探查断层、陷落柱等构造时,必须采取注浆加固等措施,采掘工作面按规定留足防水煤柱。 曾对断层 设计方案 并探查 ,但较为粗略 水害治理 示范矿井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有关部门新政策、新标准的出台,特别是 2020 年 10 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 2020〕 99号)文件,进一步强化了煤矿水害因素全面普查和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根据文件精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矿安全监察局文件《兵团安监局、兵团煤监局关于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和安全科技“四个一批”项目实施的通知》(兵安局发 [2020]13 号)要求推进一批安全 生产技术示范工程项目,五师新赛双陆煤业公司双陆煤矿被选为水害治理示范矿井。 虽然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但是由于前期勘察程度低和小窑开采,双陆煤矿存在 2 号煤层采空积水不清和断层赋存情况不清的问题。 随着矿井 投产以及 开采规模的不断 扩大和开采深度增加, 加之防治水人员技术力量薄弱, 矿井防治水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为了适应 双陆 煤矿发展及 矿井建设 的需要,应对未来矿区水害升级带来的严重威胁,必须高度重视并全力推进矿井防治水综合治理再上新台阶,进行 水害治理 示范矿井 建设。 双陆 煤矿煤层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水害特点 为 兵团煤矿 的典型代表,成功实施 水害治理 示范矿井建设对 兵团 各矿井防治水治理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 水害治理示范矿井建设思路和目标 双陆煤矿受采空积水、煤层顶底板砂岩水的威胁,同时发育有断层等安全隐患较大的构造。 对采空积水下煤层开采,通过实 施物探探查圈 定异常区、钻探疏水降压为主的防治水工程,对含、导水断层实施物探、钻探及地面治理、完善水文地质监测系统等防治水工程。 同时加大科研投入,试验成熟技术和先进技术,积极开展超前防治水工程。 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了一套具有兵团特色的水害治理体系。 总结以往经验教训,本示范矿井建设的主要思路是: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落实“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措施,建立“预测探查、综合治理、效果验证、安全评估”的煤矿防治水工作 体系。 根据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结合矿井开采实际,系统开展矿井水害防治。 实现防治水工作由被动治理向主动超前防范,由措施防范向工程治理,由局部治理向区域治理的转变。 通过学习实践煤矿水害治理示范工程,提高矿井地测防治水人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