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全国技术市场统计年度报告内容摘要:

%,%,湖北、安徽、山西成为主要吸纳地,%,%。 中部各省技术输出能力与东部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除湖南省外,其他各省市吸纳技术成交额大于输出技术成交额(见表8)。 表8 2010年中部地区技术交易情况(单位:项、亿元)地 区输出技术吸纳技术合同数成交金额排名合同数成交金额排名山 西835 62627 3安 徽4831 25318 2江 西2250 52774 6河 南4611 45410 4湖 北6638 16591 1湖 南5137 35124 5合 计24302  27844  三、西部地区西部地区输出和吸纳技术高速增长,呈现强劲上升势头。 输出技术合同29024项,%,%,超越中部地区。 陕西、重庆、四川成为西部地区最主要的技术输出地,%;西部地区吸纳技术合同34011项,%,%,重庆、内蒙古、四川成为西部地区吸纳技术大省,%。 陕西、甘肃输出技术金额大于吸纳技术金额(见表9)。 表9 2010年西部地区技术交易情况(单位:项、亿元)地 区输出技术吸纳技术合同数成交金额排名合同数成交金额排名内蒙古1231 5 29012广 西258 10 135110重 庆2201 2 23101四 川9003 3 83313贵 州650 8 18499云 南1047 7 28245西 藏12 21112陕 西9470 1 67754甘 肃2503 4 24626青 海460 6 8828宁 夏501 11 101211新 疆1700 9 31037合 计29024  34011 四、东北地区东北地区输出技术合同20996项,%,%。 辽宁是东北地区最主要的技术输出地,%;东北地区吸纳技术合同19044项,%,%。 ,%。 东北三省吸纳技术金额均大于输出技术金额(见表10)。 表10 2010年东北地区技术交易情况(单位:项、亿元)地 区输出技术吸纳技术合同数成交金额排名合同数成交金额排名辽 宁15589112691 1吉 林3424 33529 3黑龙江1983 22824 2合 计20996  19044  五、环渤海地区环渤海地区输出技术金额占全国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的一半以上。 ,%。 其中,北京、辽宁、天津输出技术居前三位,%;吸纳技术合同74537项,%,%。 除北京、天津两地输出技术金额高于吸纳技术金额,其余各省、自治区吸纳技术金额高于输出技术金额(见表11)。 表11 2010年环渤海地区技术交易情况(单位:项、亿元)地 区输出技术吸纳技术合同数成交金额排名合同数成交金额排名北 京508471333701天 津9540372915河 北4517656643山 西835726277内蒙古1231529016辽 宁155892126912山 东7865499934合 计90424 74537 六、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输出和吸纳技术总量基本持平。 输出技术58586项,%,%,吸纳技术合同58938项,%,%。 上海依然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技术输出方和技术吸纳方,%%。 ,吸纳技术成交额接近上海水平(见表12)。 表12 2010年长三角地区技术交易情况(单位:项、亿元)地 区输出技术吸纳技术合同数成交金额排名合同数成交金额排名上 海259451241621江 苏198152194632浙 江128263153133合 计58586 58938 七、珠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输出技术明显增加,吸纳技术有所减少。 2010年共输出技术17549项,%,%;吸纳技术合同20805项,%,%(见表13)。 表13 2010年珠三角地区技术交易情况(单位:项、亿元)地 区输出技术吸纳技术合同数成交金额排名合同数成交金额排名广 东174931199101香 港5428792澳 门23163合 计17549 20805 第五部分 技术交易机构全国共有各类技术卖方机构20523家,比上年增加1122家,共签订技术合同229601项。 各类企业法人卖方机构18160家,比上年增加1300家,%;事业法人卖方机构1632家,减少88家,%;机关法人卖方机构159家,减少44家;社团法人卖方机构125家,减少35家;自然人310家,增加50家(见表14)。 表14 2010年各类技术交易机构 注:技术交易机构类别来源于全国技术合同网上登记系统卖方注册信息构成及交易情况(单位:个、项、亿元)卖方类别机构数合同数成交金额机关法人159692 事业法人合计163279012 科研机构85929673 高等院校41342251 医疗、卫生721575 其它2885513 社团法人1251677 企业法人合计18160146526 内资企业15574132253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682454 外商投资企业143210245 个体经营153556境外企业6331018 自然人310631 其他组织1371063 合 计20523229601 各类企业性质卖方机构中,内资企业15574家,增加876家,%;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境外企业2145家,增加214家,%。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北方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输出技术规模居企业法人机构输出技术前列(见表15)。 表15 2010年企业输出技术成交金额前20名 注:企业输出技术成交金额排名依据全国技术合同网上登记系统登记的技术合同数据排名名 称1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2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3北方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4中国电工设备总公司5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6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7Key Safety Systems, INC.8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9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10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11广汽本田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12上海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13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14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15广州从兴电子开发有限公司16中建市政建设有限公司17重庆长安体翼科技咨询服务部18诺基亚西门子通信技术(北京)有限公司19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投资有限公司20中国建筑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各类事业性质卖方机构中,科研机构859家,减少39家,%;高等院校413家,减少17家,%。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等机构输出技术规模居科研机构前列(见表16);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高等院校输出技术规模居全国高等院校前列(见表17)。 表16 2010年科研机构输出技术成交金额前20名 注:科研机构输出技术成交金额排名依据全国技术合同网上登记系统登记的技术合同数据序号名称1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2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3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4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5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6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院7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8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9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10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11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2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13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14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15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16北京首钢设计院17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18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19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七○八研究所20潍坊康平工程地震研究所表17 2010年高等院校输出技术成交金额前20名 注:高等院校输出技术成交金额排名依据全国技术合同网上登记系统登记的技术合同数据排名名称1浙江大学2华南理工大学3重庆大学4华中农业大学5大连理工大学6清华大学.7南京理工大学8东北大学9天津大学10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2武汉理工大学13无锡江南大学14山东大学15四川大学16东南大学17河海大学18华中科技大学19武汉大学20中国药科大学第六部分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根据《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和《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管理办法》,为构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大学和科研院所为源头、技术转移服务为纽带、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技术转移体系,截至2010年底,全国已确定以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科技中介机构、政府部门技术转移机构为代表的134家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见附表15)。 1.机构性质根据构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大学和科研院所为源头、技术转移服务为纽带、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技术转移体系的需要,为充分发挥大学、科研机构、科技中介机构、企业工程中心等不同主体的作用,试点工作确定了为技术创新提供服务的各类不同主体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全国134家示范机构中,依托大学设立的技术转移中心35家,%;科研院所技术转移中心35家,%;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机构40家,%;企业类技术转移公司24家,%(见图23)。 2.机构类别示范机构中,以技术转移中心、技术交易市场为代表的为技术转移提供全过程服务的综合性技术转移机构99家,%;开展先进制造、新材料、中医药、农副产品深加工、军工等领域的专业性技术转移机构27家,%;开展国际技术转移的机构8家,体现了综合性与专业性的有效互补(见图24)。 3.地域分布除海南、西藏外,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已设立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其中,创新资源最为丰富,技术转移最为活跃的北京、上海、广东的示范机构数量居全国前茅,分别为21家、11家和10家。 从地域分布看,东部地区示范机构82家,中部地区25家,西部地区27家,东部地区以其大学、科研机构数量多、研发能力强、技术交易活跃等优势,示范机构的数量明显多于中西部地区(见图25)。 4.人员构成截止2010年底,134家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共有从业人员10438人,其中,专职从事技术转移的人员5034人,%;具有本科学历的4875人,%,硕士学历4017人,%;具有中级职称的3419人,%,高级职称2993人,%;具有技术经纪人资质的2232人,%。 数据显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从业人员结构合理、基本素质较高,为开展知识密集型的技术转移提供了人才保障(见表18)。 表18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人员构成(单位:人、%)名称2009年2010年增长率从业人员817610438其中:本科毕业40534875硕士毕业26584017其中:中级职称26033419高级职称22862993其中:技术经纪人12062232专职技术转移人员447850345.服务业绩截至2010年底,134家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共促成技术转移项目316602项,成交金额790亿元。 其中,促成国家公共财政投入项目的转移转化5788项,成交金额51亿元,%;促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项目9184项,成交金额139亿元;促成1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1229项,成交金额314亿元,%;促成国际技术转移项目1480项,;组织技术交易活动3248项次;开展技术转移培训14637项次;服务企业104397家,解决企业需求112285项。 2010年,134家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通过自主研发、技术集成、专利服务等共形成专利或促进本单位取得专利14490项、版权1897项、商标权57项。 数据表明,通过两年的扶持和引导,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转移成效显著,公共财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